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女侠叶沛 > 第五十八章责无旁贷,乐安郡主展锋芒(一)

女侠叶沛 第五十八章责无旁贷,乐安郡主展锋芒(一)

作者:木水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8:3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过了几日,官家赵祯渐渐恢复些体力,叶沛便拿来堆积如山的奏折让赵祯批阅。赵祯本来就心力憔悴,看着这些奏折更是头疼。

“唉,做个皇帝真是劳心费力。”

叶沛劝道:“官家刚刚主政不可偷懒,如今政事纷乱如麻,官家要一件一件好好捋一捋才是。”

赵祯强硬着头皮坐起来吩咐:“陈忠意,你将书桌搬过来,我半靠在床上批复奏折。”

于是,叶沛帮着陈忠意指挥小太监搬来书桌,给赵祯安排个舒服的位置,让他一本本批复奏折。

叶沛便坐在一旁整理宫内失火物品损失单,陪着赵祯忙碌。

没有半个时辰,赵祯便累得只想躺下来。“哎呦呦,这样也不是个办法,我坐在这里腰酸背痛,完全没有精神。”赵祯抱怨道。

叶沛皱眉说:“要不官家还是坐在外面的大椅子上更舒服些?”

赵祯道:“干脆这样,沛儿,你过来坐在这里帮我读奏折,我指导你帮我批阅。”

“这可如何使得?”

“如何使不得?非常时期使用非常之法。军民大事都不可怠慢,你看这如山的奏折,我要批复到什么时候?等我康复了,自然不再用你。”

叶沛勉强道:“那也只好如此了。”

叶沛一坐过来,赵祯便偷懒地躺在叶沛的腿上,美滋滋地说:“好了,念吧!”

叶沛无奈地摇摇头,拿过一本奏折,开始阅读。

“这是吕夷简大人的奏事,‘臣已经点派京东西、河北、淮南、江东西路工匠千余人,赶往汴京修缮大内,下附大内修茸图纸,望陛下过目。三司使计算修葺资费合计湣钱二十万贯,由大内出乘舆物,左藏库易助其费。不知陛下异议否?’”

赵祯闭目道:“嗯,准奏。”

叶沛问:“准奏怎样回复?”

赵祯坐起来,拿起朱笔在这本奏折上画了一个红勾,“这样就行了。”

“哦,原来如此。”叶沛觉得很容易,将这本劄子放在一边。

又拿起一本来念:“这是枢密副使杨大人的奏事,‘近年来国朝屡遭火灾困扰,太祖时有大内酒坊火事,先帝时宫内也因雷引火,损失惨重。时至今日,大内火情,险些伤及官家和太后,臣建议京城及大内设置望火楼和太平缸,既可探看防火,又可备不时之需,两专其美……’”

赵祯已经听明白,不等叶沛再念,便道:“准了,准了。”

叶沛照猫画虎,用朱笔在这本奏折上一勾,与刚才那本放在一起。

叶沛再读,又是三四本。

“官家,你看这件如何处理?”叶沛连问了两声都没有回答,她低头一看,赵祯不知何时竟然已经睡着了。

叶沛撇嘴微笑,为赵祯盖上被子,自己仍旧整理奏折,将大事不能定夺的放在一摞,小事觉得赵祯肯定会同意的放在另一摞,如此整理,不觉已经到了傍晚。

“哦,朕怎么不知不觉睡着了?”赵祯迷迷糊糊地醒过来问道。

叶沛微笑着说:“官家大病初愈,自然容易疲乏。”

赵祯坐起来看看叶沛仍旧宵衣旰食地辛苦工作,便问:“朕睡了多久了?沛儿一直没有休息吗?真是辛苦你了。”

“我想先看过这些奏折,按轻重缓急分类开来,这样等官家醒了也容易批复。”

赵祯欣慰地说:“你可真是一位优秀的秘书郎。”

叶沛得意地说:“多谢

(本章未完,请翻页)

官家赐官。”

赵祯刮着叶沛的鼻子说道:“看把你美的,还想做官?”

叶沛道:“我倒是乐在其中,觉得比看话本还有意思。”

“你拿军国大事当了话本,真是的!”赵祯摇着头说。

叶沛笑着说:“不信官家你看这个,很有意思。成都太守缚送一名秀才进京,说他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你猜他说了什么?”

“有人造反?他说了什么?”赵祯立刻认真起来。

“他说‘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听说这个秀才已经参加了七次科举,却屡屡不中。这可真是牢骚满肚呀。”叶沛说着,自己又笑起来。

赵祯却并没有笑意,“沛儿到拿这种事情当玩笑了。”

“当然是笑话罢了,比话本里的故事还有趣。官家认为应当如何批复?”

“沛儿认为应当如何批复?”

叶沛思考片刻,说道:“把他放回原籍便罢了。”

赵祯凝眉说:“对于这样煽动造反的人怎能有妇人之仁?若是各地效仿一下,那还了得?”

“难道他一个秀才当真能煽动造反?我认为这个秀才不过是屡试不中的牢骚罢了。将他放回原籍,派当地官员稍加留意也便是了。既能体现您的宽宏仁慈,又能广开言路,若是谏臣纳谏也敢放开大胆地说了。”

赵祯这才解开眉头,笑着说:“沛儿有胸襟,有气魄,就依你所言。想着他一个读书人,被当做叛军押解京城,已经吓得够呛了,以后也应该知道谨言慎行了。避免他再发牢骚,朕便封他一个小官,让他做个司户参军吧。”

叶沛道:“那我便这样写啦?”

赵祯点头,“你写吧。”

叶沛刷刷几笔在奏折上用朱笔批复完成。

赵祯道:“我都饿了,咱们传膳用餐吧。”

叶沛伸个懒腰说:“好吧,我也饿了。”

于是两个人收拾用物,又一起共进了晚餐。

------

本来赵祯与叶沛急于知道狸猫换太子,两个人是不是亲兄妹的事情,可是因为国事、政事、宫中修缮等多方面的事情堆积下来,忙得不可开交,也便略略将此事放下。

经过赵祯几天的指导,叶沛批复奏折颇有心得,便越来越大胆了。有时赵祯午睡,叶沛竟也不去通知赵祯,便将一些小事直接批复发回了。

叶沛觉得不算什么,可却有细心的朝臣早就发现,他们拿到的批文并非官家喜善的飞白书。有胆大者,便将此事报告给了宰相范仲淹。

又过几日,吕夷简拿着几份大内修茸图纸来请示赵祯,叶沛躲在屏风后继续批阅奏折。

等吕夷简走了,叶沛出来言道:“我记得有一次官家告诉我,先帝在位时也遇到大内修缮,当时的宰相丁谓很有办法。

他命人在皇宫前开渠引水,利用开渠挖出来的土烧砖,汴河的水引入宫中,使船只运送材料直接到达皇宫内,等完工后又将废弃物填入沟渠,可谓一举三得。这么好的办法如今正用的着,为何吕大人拿过来的修茸图纸中没有一个人仿效这个方法?”

赵祯苦笑着说:“傻沛儿,当然没有人再敢提这个法子,丁谓被贬海南,难道谁还敢效仿他,也想去海岛见识一下虫瘴之气?”

叶沛不服地说:“好的办法不应该因为这个人而废止,若是官家率先提出,估计便没有人敢反驳了。”

赵祯道:“嗯,也可,既然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好办法,自然应当效仿。既能为朝廷节省资金,又可减轻劳役。”

叶沛高兴地说:“我便知道官家一定会同意这样的好办法。”

赵祯听叶沛提起丁谓,便又想起寇准来,“寇莱公在雷州也有些年头了,应该召他回来了。你去诏知制诰欧阳修觐见,拟诏召寇准回京。”

可是不等欧阳修拟诏,赵祯就得到了寇准在雷州病逝的消息。

赵祯哀叹道:“唉,朕还没有召你回来,你如何就这样去了?”

于是赵祯下诏,对寇准复爵寇莱公,追赠中书令,并亲自手书“旌忠”为其立神道碑。又将丁谓调到雷州任司户参军,让他总算脚着大陆。

又过三个月,太后刘娥身体愈发不行,尽管叶沛日夜守护,最终刘娥还是崩逝,享年五十九岁。

虽然当着朝臣的面,赵祯从未叙述过刘娥的事情,可是关于刘太后的流言蜚语却早就在群臣中流传。待到刘娥殡天,这些传奇故事向洪水般泛滥出来。

那些曾经对太后刘娥马首是瞻、唯命是从的臣子,个个自危,都站出来述说刘娥的恶行,让赵祯一度感叹风云变幻,世态炎凉。

礼部与宗正寺催问如何为刘太后治丧,赵祯内心很矛盾,他要给她下什么定论,起什么封号呢?

赵祯拿起一本奏折,“太后生前性格刚愎,又不明习国政,欲效仿唐之武后,龙袍加身,实为失德,不可尊为太后,应贬为妃嫔,以妃嫔之礼下葬……”

赵祯看后并不是生气,而是发出一声叹息。坐在下首的叶沛正在整理奏折,见赵祯叹气,便抬头询问。

赵祯道:“沛儿你说,太后死前为何不住地揪扯自己穿的龙袍?”

叶沛也感叹道:“是啊,她一直不肯脱下的衣服,到了死却成了她的赘累。”

“那她到底是想一直穿着这龙袍还是想将她脱下?”

“我认为她想将她脱下,这是她一生的心结,到死便应该释然了。刘太后真的不是只想当皇帝,她生前曾说,她只想得到爱,她想得到我师父的爱,想得到先帝的爱,却认为他们每个人都背叛她,利用她,她只是不甘心而已。”叶沛黯然地说。

赵祯感叹道:“唉,我要如何给刘太后拟谥号?要以什么礼节为她下葬呢?”

叶沛却站起身来,对着赵祯跪下说道:“请官家以太后之礼为其下葬!”

赵祯凝视着叶沛,却没有说一句话。

叶沛接着说:“官家,您此时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一个死去的人,而是要让后世看到一个怎样的大宋王朝,一位怎样的盛世明君。

那些已经逝去的真相已经不再重要,人们只能从史官记录的只言片语里猜测真相。我知道刘太后生前做过许多错事,可是她也为了大宋王朝出过很多力,如果没有她恐怕心怀异心的臣子早就自立为王,各地的义军也会蜂拥起义,周边国家也会将咱们宋国吞食。

刘太后养育官家多年,教会了您如何成为一代帝王,难道您没有念及她一点点好处?唐之武后称帝建立周朝,她死时仍然自愿削去封号与唐高宗合葬乾陵,做回了大唐的皇后。

我建议官家以太后之礼为其治丧,让那些流言蜚语、中伤之词停止到本朝,让后世相信一个强大到如同磐石般的宋朝,让后世歌颂您的仁孝与宽宏。”

赵祯听了叶沛所说,不像之前那样迷茫,微笑着点点头,双手将叶沛扶起,再一次感叹道:“今夕何夕?遇此良人。”

(本章完)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