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仙帝养成日记 > 第五回:广布恩泽女官海选

仙帝养成日记 第五回:广布恩泽女官海选

作者:参茶在杯中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4: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胡氏还犹豫不定。

甄志文急了:“母亲不必担心,京中名门,清流仕宦之家也好,能吏干臣这些也罢,不论男女,都是早早定了前程。儿子早就打听过了,今年京中第一轮院选,去的竟然无一个官眷。”

这是自然。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京中官眷,愿意去的,大抵都考过一轮了。

能去的,自然早去了。

如今京中官员的后院儿,刨开当家主母,都可以称得上一句“野无遗贤”。

甚至还有一名公爵夫人也报了名。

这位夫人一生顺遂。从小就在宫里长大,和国公爷青梅竹马,生的一双儿女都各自成家,后院儿也没有什么姬妾,管事也忠心耿耿的。

把庶务交给儿媳后,她成日里闲得发慌。

人闲着,总得有些事儿做。

公爵夫人看着外地来赶考的侄女,心一动,干脆自己也报了个名儿,就说是去陪考。

然后她就中了。

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

国公爷撒泼打滚,一万个不乐意。

但夫人认为,儿子资质平平,就得离开母亲的怀抱多历练历练;儿媳妇未来也要接手国公府。既然都是迟早的事儿,干脆趁她还活着,先把位置腾出来,让年轻人多多锻炼,他们老两口也能兜底。

倘若真闯了什么祸事,她还能在宫里说得上话。

国公爷终于让步,去求了个恩旨,恳请陛下发发善心,别让他媳妇007。

“996就行,一个月要和朝臣一样有两天休沐。”

陛下找了皇后娘娘,国公夫人,三人组成了临时支部,对“有关当家主母上岸,对家庭的影响,及其夫君若反对,该如何应对”一事充分交换了意见,同意了国公爷的请求。

国公爷跪谢天恩。

自此之后,主母们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老公敢纳妾,她们就敢考公。

政治嗅觉这玩意,用进废退,非常符合进化学。

胡氏早就离京多年,便是当年为巧女,如今也只做蠢妪。

更何况她其实就没触及过真正的权力中心,只能胡乱猜测。

“亏你是从商的,怎么不明白‘物以稀为贵’这道理。往年那些女官,都是不怎么出挑的官眷,或是死了老公又没娘家的寡妇,去争去抢,去搏一个前程。”

她用自己小门户宅斗的经验,去揣度人高门贵族。

这和民妇们以为的,“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卷大葱”也没什么区别。

胡氏拿自家三女儿这个孤例来论证,却自觉非常妥帖。

“换言之,那些真正的贵女们别说是定了亲,便是没定亲的,怕也都瞧不上。”

胡氏摩挲着茶盏,低头去看水中自己的倒影。

“今年圣上开恩,女官大选,商户庶民们都参合进来,倘若你是个不出挑的官家庶女,便是有心去,家里人也定然拦着。若是中了还好说,倘若不中呢?丢的是父兄的脸面。

“更不用说那些出挑的庶女,若是把嫡女压过去……她自可以在宫中终老一生,可她的亲姨娘呢?”

胡氏又在用自己的思维揣测他人了。

都说古代人三妻四妾,可在这方面,其实有很严格的限制。

比如本朝,官吏可以娶妾,按照爵位定人数,有标准有配额,还得是原配多年无出后才能娶。

通房丫鬟?这嘛,民不举官不究。

可若是丫鬟被逼奸,敲了登闻鼓,您哪乌纱帽啊,就悬了。

所以本朝娶妾的,大部分都是为了生孩子。

这就导致某一种人的需求暴涨。

人牙子那里,好吧,就是人才市场上。

生过孩子的寡妇,非常抢手。

妾就算生了孩子,也要记到主母名下,主母既然无子,怎会在乎嫡庶?

唯一的问题,就是寡妇自己带的孩子,处境可能略有些尴尬。

这种情况下,如果是男孩儿,就打发一笔钱去做买卖,或是和弟弟一起读书科举。

至于女孩儿,高嫁低嫁,都会尴尬。平嫁,又不是总有合适的人选。

做女官其实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一个健康的社会,上升渠道是非常通畅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只是职能分工不同,并无高低之分。

这一点,胡氏就不能理解。

在她眼里,虽说是做了女官,可女官还是伺候贵人们的差事,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又该如何处之?

胡氏冷笑一声:“那些官场上的老人,哪个不是油浸枇杷核一般?当官的别的不说,只要紧一条,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行走在宫里,过得是什么日子。宫里尽是龙子凤孙,若要与她们做玩伴还好说,女官说白了便是当差的,要看人脸色,哪儿有在家安生当着闺阁小姐来得舒服。”

甄志文见老娘接了话茬,甭管老娘是不是真理解了,都得捧臭脚。

“做官的给圣上当差,做女官的给皇后当差,左右都是天家的差使,女官虽然拘束了些,俸禄比起同品阶的朝臣,可是只高不低。不然怎地山西、湖州、吴中会馆的馆主,一个个着急忙慌的请宫里出来的老人当先生,紧赶慢赶的给闺中的侄女儿们补课。”

本朝虽然重农抑商,但是朝廷户部挂名的几家大商户,其实和朝臣勋爵是同等待遇。

其中,“红顶商人”皆是皇商,他们的进账直接关系到内帑,也就是皇帝的私库。

这群人虽然主业是行商,但是造桥修路、开河挖渠这种事儿,都得出钱出力。

他们的主要成分,是退伍的兵士返乡再就业。

忠心耿耿,值得信赖。

皇尚们以地域划分,组建商会。聚会地点起名为会馆,而商会会长,雅称馆主。

甄志文在云梦、吴中两地跑商,依附的就是这两地的馆主。

他快马加鞭的赶回家,就是前些日子从吴王府上管事处得了消息。

亲王府上怕是年内也要学着宫里任用女官了。

“听说为了争取第一批落府女官,吴王和燕王在朝堂上争得面红耳赤。吴王称,女官也是为天家当差,在户籍上也得落官身。”

虽然女官也能免除徭役赋税,每月支取俸禄,但在户籍上,她们依然被当做“宫人”看待。

这会导致一个问题,一些女官退休后,回到原籍,如果没有家人亲眷,就会被列为“女户”。

女户主们虽然在很多政策上都有优待,但也有许多不变。

其一,是女户成家,若是不想被取消特权,就只能招赘。可,一般家庭都不会同意男丁入赘,这就导致了女官的择偶难。

第二,就是女官如果不招赘,户籍也会随男方,那么,女户的特权就没有了。

而女官免税的特权,又在入宫时已经被使用过,户部已经驳回了退休已婚女官免税的提议。

嘴上说是怕有人会浑水摸鱼。实际上是有自己的小九九。

女官们绝大多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在宫廷,几乎都没有子嗣,也。不像朝臣们那样有自己的子侄派系。一旦退休,手中再没有半点儿权力,人走茶凉,自然没人会为了她们麻烦自己。

故而,女官也列官身,在吏部挂个名儿,是一种折衷的想法。

不过,也有另一种办法。

“燕王就更妙了,说他西北赈灾一事上人手不足,请尚食局特派几个有资历的司药协助,自己愿以燕王府詹事一职虚位以待。”

此话说完,花厅里半晌寂静无声,甄志文端详着老娘的脸色,知道事儿已经办到了**成。

利益,永远能打动胡氏的心。

要知道,除外命妇外,宫中女官中的正五品尚宫,是女子凭借自身努力能到达的最高位置。

而最为人熟知的,则是六局一司中,尚仪局的司言女官,堪称是皇后喉舌。

司言女官与汉代的长御类似,主要负责传达诏令,宫中庆典布置等。

就这等位高权重,也才堪堪从六品。

换到前朝,六品,才堪堪摸到京官的脚脖子。

詹事府负责管理所属王府、太子府等诸宫庶务。虽然从职能上讲与尚宫多有重合之处,然而品阶却是正三品,比最高的女官尚宫都要足高了两阶!

当宫女的,第一课不是学规矩,而是学朝臣和后宫的官职等级,胡氏便是卸任多年,一时间也被吴王燕王的大手笔震惊到了。

“此话当真?”胡氏再也维持不住矜持,眼神直勾勾盯着儿子:“三品大员,燕王可有说俸禄…”

“一应开支走燕王府上,詹事只是兼任,且司药们成婚后依然保留职位,能按月从吴王府领取俸禄直到老死!”甄志文见胡氏咬钩,连忙抓住机会。

“此次西北灾情严重,若治理不当,很快就要发生瘟疫,燕王说司药们出身医官世家经验丰富,且家中多藏有典籍医案,于灾后防治一事上大有作为。已经有前司药纪嫣然不顾自身安危,前往西北协助赈灾,她一个弱女子,衣不解带,救助难民近千人。

燕王在朝堂上言之凿凿,愿以燕王之位担保,为众人抱薪者绝不会冻毙于风雪!燕王府已聘纪司药为西席,另有詹事之位,千金之谢以待。”

胡氏原本听得兴致勃勃,直到“纪嫣然”这个名字出现,好容易才怔了半晌,问:“那名纪司药,可是,成陵纪家的女儿?”

“这,儿子就不知道了。”

胡氏思索了片刻,似乎触动了什么久远的记忆,脸上竟然罕见的露出了温柔神色。

“几个姑娘都去吧,我明日修书一封,请以前宫里的老姐姐们来看看。”

按照她当宫女的经验,贵人要办什么难办的差事,为了让人积极起来,打一开始就会给足了好处,等主子的目的达成过半了,就会渐渐把银钱使到别处去,而此时许多人已经准备了许久,绝不可能半途而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故而,虽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可这“重赏”能重多久,是谁都说不准的。

只要过最初的院试,就有三十锭钱了。

三十锭钱,够在云阳盖一座青砖大瓦房;够在县城里最繁华的街道上盘一个不大不小的铺子;够在乡下买二十亩的上等水田…

别说是那些小门小户的了,就是她这个见过大世面的前宫女都不得不心动。

胡氏做宫女时,宫中便有女官,虽然人数不多,却地位超然。

女官们在各宫,比她们这些伺候老了的宫女还体面,逢年过节另有朝廷专门按品级和朝官一样发赏。

女官在宫中办事,行走在各宫之间,别说是那些小宫女,便是稍微得宠些的妃嫔,都要敬她们三分。

又因女官编制在后宫,除了月例银子和前朝节赏,还有各宫主位求她们办事给的赏钱。胡氏曾帮一位不得宠的妃子求女官办事,只那一次的赏钱就堪比她这个品级的宫女两年的月例银子!

宫女们平时住在宫廷,衣服由尚服局统一裁制,吃的是尚食局份例的膳食,连年龄到了离职结婚,都有宫里尚仪局主管操办,除了偶尔到小厨房点餐,几乎花不了多少月例银子。

本朝厚待宫女,不让人老死宫中,只要年龄到了,请了恩,就能放出宫去。

不说那些女官,便是那些寻常些的宫女,只因见过宫中的礼仪规矩,许多富商或是乡绅之家,都乐意聘一位宫女做儿媳或是宗妇。

胡氏就是因为在宫中有十年的资历,即便是年纪大了些,甄家却也花了重金聘礼才求娶到她做宗妇。

宫女尚且如此,女官的待遇更是好到惊人。故而,除了那些不差钱的官眷,那些商户富农有但凡有女孩儿的人家,一个个都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胡氏断定,这次院试定然难如登天,且这三十锭的重赏,估计也就头年才会有。

再过三年,商贾和寒门的女儿该嫁的都嫁了,考不中的又不能和男人一样一直考下去,宫选女官的热度定然会消退,那时候能拿个三两银子都是圣上开恩了。

胡氏虽然出身宫廷,到底是没混到教导嬷嬷那个层次,为了能让几个女孩儿一举得中,故而还特地修书求了以前的手帕交,请人介绍一个有品阶的老人来。

家中四房子弟,各有一个女儿,除了老四家的哑巴,现下都得支棱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