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如水剑道 > 第94章 道门内丹说

如水剑道 第94章 道门内丹说

作者:花淡茶浓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3: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月盈则亏,盛极必衰。昨日与观中弟子忘我研习“瑜伽经”,郝金汉八尺有余的强健身板,却也有些透支。

次日卯时初刻,晨课之时,观中弟子便看到第一排的教习师傅中,凭空少了一道熟悉的背影。

到得早斋时分,众人心中疑问便膨胀起来,化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于是在众人怂恿下,与教习师傅郝金汉素日交好的朱介然,受大家所托,去往郝金汉靖室中探视。

叩门半晌,才听到房中一声浑厚的询问:“是哪位师兄,找我什么事?”然而只闻其声,却久久不见人来开门。门外沉默半晌,门里又接着道,“我今日身体不大爽利,不能过去开门,师兄自己进来吧!”

朱介然只好硬着头皮、慢慢踅进靖室,看到郝金汉平躺在木榻上,除过眼珠外、一动也不动。于是拱手道:“武虚子师傅安好!我与众师弟听说……您身体有恙,便代他们过来看看您。有什么需要我等代劳,您吩咐便是!”

郝金汉心情复杂,但身体终究不便,想了想便道:“青灵子啊,你给师傅盛一碗肉羹过来。拿个木勺,大概还须你来喂我……唉!你再传告观中弟子,今日有来演武场的,自行练习拳脚兵器,我就不过去了。”

朱介然忍着笑,点头应下。于是轻阖室门,出了郝金汉的靖室,看到不远处围着的杨朝夕、卓松焘等人,赶忙连连挥手,让他们散得远一些。

到得近处,才小声道:“昨日使力过度,武虚子师傅今日身体僵直,起不来身体了。我这便要去弄些肉羹、粥饭给他,他让你们今日自行习练武艺,莫要偷懒!”

杨朝夕和围过来的七八个师兄弟,无不掩口猛笑,有的竟憋得满脸通红。笑过一阵,众人也开始感觉到身上传来的酸痛,不禁又都呻吟了几声。才迈着奇形怪状的走姿,结伴去往监院兼授业师傅、明虚子张鹤宗的靖室,准备听一听他今日要讲解的《想尔注》。好顺便舒缓一下……浑身上下的痛楚。

倏忽数日,霜降已过。洛阳城及周边山岭,渐渐拉开了冬日的序幕。

翠云峰上清观内,斋院中用以储水的陶瓮内,水面已经结起一层薄薄的冰皮,将浮于其间的葫芦瓢、定在正中。

郝金汉自那日使力过度、身体渐复以后,便捧着《摩诃婆罗瑜伽》经折,殚精竭虑地研究了两天两夜。

遇到不能通解之处,便去紫极宫偏殿找公孙真人求教。直到将这“瑜伽经”理解透彻,才梳理出其中“天人感应”“以意御形”“凝神观想”“念头通达”的玄妙,以及修习时的基本要求:空腹、净欲、调息、舒展、平和、忘我。

这套行功之法虽源自释门,却没有那么多故弄玄虚的禅机,反而与道门修行中“道法自然”的理念不谋而合。也难怪能被尉迟渊当成“夺槊拳”的辅助功法来用,从而助长拳威。

杨朝夕等观中弟子,也在郝金汉日复一日的教授下,度过了初时习练的肢体酸痛期。开始从几十种体式、动作里,体会到气息中平、肢体谐和、精神喜乐的感觉。

加上身体柔韧性的提升,杨朝夕明显觉察到、自己常不离手的许多拳法,譬如搏命九式、翠云道功、卓家拳、仓颉拳等,都仿佛注入了新的生机,变得更加圆转灵动。

而观中弟子对于诸般经义的修习,公孙真人虽不亲授、却也时时关心。特别对《道德真经》《南华真经》《通玄真经》《冲虚真经》《洞灵真经》《易经》六部经书的修习,尤其关注。

他有时会在授业师傅讲解完毕,补充一些更深入的看法,助观中弟子尽快领会。有时授业师傅被他派去下山,期间的经义讲述,便由他和吴天师轮流代劳,偶尔会穿插一些“相面、测字、卜卦”之类的粗浅知识,使得讲经之事,也不再显得那般肃穆庄严。

如此这般,过得月余,初冬的凛凛寒意,已经将盛朝大半江山尽数包裹。

杨朝夕将自己行功练气的时间,定在了晚上戌时二刻。此时,同居室内其余三人皆已熟睡,居室四壁漆黑,观内万籁俱寂,三处丹田内的后天之气,已如江河般汹涌澎湃,催动着小周天循环周而复始、川流不息。而这股日渐庞大的后天之气,也丝丝缕缕地、从眉心勾出更多的先天之气,交缠一处、成为更丰厚的蕴藏。

另外,从九窍和毛孔溢出的后天之气,也开始附着在身体表面、攀援游走,最终反哺意念,为他消去疲惫与困顿、带来清明与惬意。

然而,趺坐在木床之上行功练气,却时常忘了时间。有时睁眼散功时,天色已经微明,而自己竟更加神采奕奕,反而比睡觉效果更好。环视其余三人,仍在以鼾声应和,只好无奈笑笑。自己则保持趺坐姿态、静候第一缕霞光照来,好学着吴天师的办法、采为己用。

却说吴天师客居日久,眼见寒冬已至,倒是提过几次下山的想法。最终被公孙真人和杨朝夕,以各种办法挽留了下来,答应待冬去春来之时、再做下山打算。

而在吴天师鼎力相助下,公孙真人编撰的《道门内丹说》,也终于在这年初雪降临前,正式成稿。后续事务,便是几名授业师傅、带着一些书法有些功力的弟子,将这卷《道门内丹说》与《翠云丹会辑要》,一并抄录多套,再分送至参与“翠云丹会”的道观观主手中。

这日小雪初停,杨朝夕与几个道童挥着扫帚,将各间院落中的积雪扫拢起来,堆在竹树、果树根下。而清扫出的演武场上,已经有一些师兄弟早早起来,就着天光打着拳法、习练着长短不一的兵器。

关虎儿几人的外帔下,无不穿着厚厚的夹袄。孙胡念始终干瘦,便连早两年做的那虎皮半臂衫,都早早穿上了。倒只有杨朝夕如怪物一般、只穿着薄薄一层长袖衣,在雪地里挥汗如雨。

须发皆白的吴正节吴天师,伸着拦腰,从紫极宫大殿缓步而出,手中还拿一根小巧的卷帙。看到杨朝夕等道童还在扫雪,便立在檐下,静静等候。

一炷香后,积雪已全部清扫完。吴天师才走上前来,口中呵气成雾:“小友!今日早斋,便随我一道吃些素斋吧!有些时日未曾与你闲话,正好畅聊一番。”

杨朝夕点头笑笑,便转过身将扫帚递给关虎儿:“斑斓虎,你帮我把扫帚还回去,我要随吴天师先去斋院那边。”关虎儿笑着接过扫帚,又在他肩上捣了一拳,才与其他几个道童,往库房的方向去了。

待到杨朝夕与吴天师吃完早斋,却被带到一处小些的靖室。两人分长幼坐定,吴天师才将手中那小巧卷帙解开,取出一卷精致的卷轴来,卷头上写着五个古朴的隶字“道门内丹说”。

杨朝夕看到,眼中陡然一亮:“道兄!您和我家观主关于那内丹之道修习的著述,这么快便出来了!小道先道个喜!”

吴天师捋须间、淡淡一笑:“幸不辱命!自翠云丹会结束,这件大事,我二人便一直在竭力推进。好在许多内丹修习的方法,我二人均已尝试多年,所谓撰写,其实只是记录整理、增删完善。再加上有《翠云丹会辑要》作为参考,两月内能写成此卷,也就没什么稀奇了。”

老人话中虽多是自谦之语,但也不禁流露出几分愉悦畅达的真性情。

杨朝夕明眸微闪:“道兄!这一卷便是给我的罢?哈哈!早就迫不及待了。”

吴天师便将这卷轴交到他手中,笑道:“小友!瞧你这般急切的模样,倒让我想到那句‘朝闻道、夕可死矣’。而你这名姓倒也切题,偏偏叫做杨朝夕!看来是天生便与我道门有缘。”

杨朝夕将卷轴按在身前书案之上、缓缓展开,一面目不转睛地看着,一面笑着回道:“我师傅长源真人收我作弟子时,也是这般说的。看来我这几年的际遇,全应验在这名字上了!”

吴天师微微正色道:“名字不过讨个口彩。你这一身道功武艺,以前便是勤学苦练,才能学有所得。自今往后,一切作为,还是要凭自己去挣回来。”

杨朝夕抬起头来、认真看着吴天师,缓缓点了点头。又低下头去、不再说话,所有的注意力、已经被这《道门内丹说》的卷轴牢牢吸引:

内丹之道,以“精、气、神”三宝、对应三丹田,熔炼归一。行功始于“练气养气”,练气之前须“坐圆守静”。

“坐圆守静”有四层境界:定心,守一,存思,坐忘。“练气养气”有五步成法:吐纳、胎息、行气、采气、服气。

内丹修行,共六道关隘: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道归无极;每道关隘,分六个品级:入门、初成、小成、大成、登顶、圆满。

前四道关修至大成,凡胎便自行“伐毛洗髓”。第四道关修至圆满,便须承接雷罚。雷罚扛过,一步登仙,扛不过、则身死道消……

“练气养气”,既呼吸吐纳,可坐、立、卧。其法如下:呼出废气、渐渐而尽……“坐圆守静”,与练气相辅并行。眼观鼻、鼻观心、心守意……

“筑基”关,后天之气贯通任督二脉、行“小周天循环”;后天之气充裕,凡胎渐可辟谷……“炼精化气”关,凡胎为炉鼎、后天之气为火,采先天精元为丹母,封炉、炼药、止火,融炼成丹……

杨朝夕看至此处,想起《翠云丹会辑要》中的一些详解,才恍然明白,自己这几年行功练气,恰如暗夜摸索。然而一路诸多凶险,竟能悉数避开,叹一声“福大命大”,也不为过。

再对照《道门内丹说》中关于“六关”“六级”的描述,可以明确自身道功修为、已达到“筑基大成”,正向“筑基登顶”高歌挺进。

杨朝夕双手颤抖,将这精致卷轴捧起。卷轴仿佛便在眼前熔作了金色、幻化成曜日之光,为未来千万道门中人修习道法、照出来一条康庄大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