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如水剑道 > 第542章 佛道双修

如水剑道 第542章 佛道双修

作者:花淡茶浓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3: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田公语意不善,舱中气氛一滞。

熊千屠虽与此人不大对付,但此人今日不但犯颜劝谏,更替自己麾下兄弟出言转圜,他还是心存感激。

因此也是手心捏汗,与舱内众人一道盯着此人,要看他如何回答、才不会于被田承嗣处置。

却见此人毫无慌张,拱手恭身道:“末将斗胆直言!前度如水剑于通远渠现世,田公率我等前去争夺。奈何先有‘雌雄双霸’搅局、再有元载插手、后有太子李适强势介入,令田公功败垂成,空手而返。

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田公所以领我等精锐蛰伏于此、卧薪尝胆,其实便是要示敌以弱,叫旁人误以为我魏博镇已放弃争夺。如此一来,各方才会放松警惕,给咱们集结好手、韬光养晦之机。

特别是近半月来、末将偶得确信消息,中土江湖第一刺客帮派‘易水阁’今岁刊印的《两京头资榜》上,各门各派俊杰高手悉数刊榜。特别是已至洛阳、欲在‘神都武林大会’上扬名立万的门派,几乎皆有好手被易水阁刺客灭杀。

反而是咱们魏博镇‘天雄卫’‘河朔二十八宿’‘燕侠盟’等好手,因潜在此处、深居简出,且行事低调,反而被易水阁直接忽略。时至今日,毫发未损。彼消我涨之下,夺剑胜算反而更多了几分。”

田承嗣闻言,也是眸光一亮,当即笑道:“董武侯此言,深合本王心意!朝中诸公向来猜忌排挤本王,哪怕本王一再隐忍容让,也屡屡吹毛求疵,借题发挥,说本王不遵圣意、拥兵自重,令圣人对本王心生恶感。

幸而圣人对我藩镇雄兵颇有忌惮,近来更将永乐公主下嫁犬子田华,加封本王为‘雁门郡王’。如此荣宠,足见盛朝对各地藩镇,早已鞭长莫及。恰是我等秣马厉兵、图谋大业之时!

是以此番要尔等登台比武、争夺神剑,绝不是本王争一时之气、为一己私仇。而是要夺得神剑、奉于‘四圣庙’中,以明我北地胡人之志,全我田氏忠义之名!”

董仲庭董武侯听罢,自是不敢居功,忙又抱拳俯首道:“田公之略、譬如日月之辉!末将之谋、则是萤烛之光,岂敢与田公相提并论?自今已往,田公有召、末将必至!田公有令、莫敢不从!”

熊千屠等人闻言,岂能错过这等剖肝胆、表忠心的机会?纷纷转向田承嗣,双手抱拳、单膝跪地,口称“效死以报”之语。

田承嗣捋须大笑。笑罢看向虬髯莽汉等人:“尔等虽然莽撞,却也罪不至死。各自先记二十脊杖,待回了魏博镇、去尔等上官处领受便是!”

熊千屠知道情势已然扭转,当即黑着脸道:“史长庚!尔等还不快谢田公不杀之恩?!”

那叫做史长庚的虬髯莽汉,领着燕侠盟众汉叩头不止,皆是痛哭流涕。知道董仲庭一番言辞、将他们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从前对这位董武侯的恶感,至此烟消云散。

董仲庭做完这些,便嘴角含笑、默立一旁。似乎刚才一番动情晓理,与自己全无干系。潭底石室,黢黑依旧。

吴天师刚将一沓灵符赠与杨朝夕,却发现他颜如佛相、眸现金光,登时便知这是修习了释门心法之故。

杨朝夕短暂错愕后,明白了吴天师言语所指,当即操控意念、渗入无量指环,将那一叠《达摩洗髓经》摄取出来,捧在右手上:“这个?便是释门心法?”

吴天师见状,如遭雷击。却将《达摩洗髓经》接过、随手丢在一旁,捧着杨朝夕的“无量指环”、仔细端详起来。

杨朝夕微感奇怪,却也没有出言制止。

待吴天师看过半晌后,才缓缓抬眸,一脸郑重望着他道:“杨小友!你可知这是何物?”

杨朝夕只是要考较他,当即胸有成竹、开口答道:“此为玉韘,挽弓控弦时所用,以免弓弦割伤拇指。不过小道手上这只,却有个名号、叫做‘无量指环’,可以将一些死物摄入其间,十分方便……”

吴天师脸上现出少有的激动之色,似是规劝、又似是告诫道:“杨小友!幸而你得到此物、是在这暗无天日的石室中,并无旁人瞧见。否则,若被歹人盯上,足矣惹来杀身之祸!”

杨朝夕听得一惊:“道兄此言,有些危言耸听了罢?不过一件器物,何至于此?”

吴天师满脸肃然、不似玩笑,当即解释道:“此物便是‘纳戒’。与须弥镯、乾坤袋等,俱是收容诸物的法器。传言只有那碧落九霄外的仙人,才能炼制出这等法器,而遗落红尘中的、更是少之又少。

于寻常人来说,此物也不过是间随身的仓库;但对道修、妖修而言,却是有价无市、不可多得的法宝。若非老道自知升仙无望、大限将至,也必觊觎你这手中‘纳戒’,想方设法也要弄到手中。”

杨朝夕也是听得背沁冷汗:“君子无罪,怀璧其罪?”

“然也!”

吴天师点了点头,接续又道,“杨小友虽也算天纵奇才,不过舞象之年、便能修至‘炼精化气’之境。可这滚滚红尘、四海八荒中,堪称惊才绝艳者,又岂止你一人?

更有许多不世出的江湖隐者,修道大能,不知在那穷山恶水、奇峰险境间藏身多少岁月。若叫他们窥见你本领低微、却身怀这等法器,多半是要杀人夺宝。

所以此物在你手中,实是福祸相依,运用之时、最好慎之又慎。要么避人耳目,要么有所遮掩,免得被人惦记,招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杨朝夕抹了把额上冷汗,重重点头道:“谢吴道兄提醒!小道明白江湖险恶,这等重宝之秘、还是烂在自己腹中为妙。待出得此间,小道若万不得已、要用这‘无量指环’,至少也当以袍袖作为遮掩。”

吴天师终于面露欣慰之意。这才重新捏起那叠《达摩洗髓经》,面色古怪、嘀嘀咕咕道:“果然是释门‘贝叶经’……达摩、洗髓……这经书所载,与老道见过的佛经,倒也不大相同……阴阳两仪、三才四象、五行生克、物我同一……竟又与道门内丹之术十分契合……”

杨朝夕听得一头雾水,想要开口相询。但瞧他一脸专注、如痴如醉的模样,却是生生忍住,没有出言打扰。

过得许久,吴天师才终于将《达摩洗髓经》阖上,仿佛参悟到了什么天地至理,竟是一脸释怀之色:“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今日此刻,老道才懂了这孔圣人的心境!”

《仙木奇缘》

吴天师喟叹罢,便将脸转向杨朝夕道,“杨小友!你可知你无意之间,解了老道萦怀多年的一桩困惑!世人皆知释门与道门势同水火、互不相容,却不知千百年前,两门的内修功法之术,却是同源同宗。”

此言一出,仿佛石破天惊,震得杨朝夕张口结舌、半晌没回过神来。

见杨朝夕全然不解,吴天师接着又道:“杨小友,你当知晓,释教自汉朝传至洛阳,被大汉朝廷容许建造的第一座寺庙,便是洛阳白马寺。而释教初临中土,却并未如愿开枝散叶、散播经义,皆因最初西方教义、与中土民俗格格不入,甚至被儒生被视为异端。

然汉末之时,有穷经之人、饱学之士,以道家经典为根基,更融汇阴阳、岐黄、堪舆、命相、方士等诸多杂学,创衍出道门来。登时离乱困苦之民,无不蚁附而来,短短数载,便成声势。

释门之徒、这才悟到中土之民所思所念之事,便向道门先辈偷师取法,学到不少道门性命双修之法。再与天竺禅功相融,终才标新立异、创出释门独有的功法来。

是以两门教义虽大相径庭,然内修之法、却有许多相通之处。而能将两门内修功法同时修成者,称作‘佛道双修’。小友此时,便是这般!”

杨朝夕却听得一脸阴郁:“只是,吴道兄……从前公孙观主曾与我说,佛道不同源、功法更是天差地别,无法兼修并重。似小道这般误打误撞、竟将释门心法也修了起来,不知会不会损伤筋脉、走火入魔?”

吴天师听罢哈哈大笑:“公孙道友所言,对、亦不对。照说,释门心法只修下丹田,且以罡气为宗、只在小周天中循环反复。想要强健体魄,还须习练外门拳法,方可内外相辅、禅武合一。而且修到最后,想要涅槃飞升,却须舍去肉身,实在与道门性命双修理念相悖。

但公孙道友定也与我一般,从未见过这部《达摩洗髓经》,是以前番推论,只是依着师父、前辈的成见得来。并不知这释门内修的心法,其实是效法道门内丹修行典籍,以偏概全、硬生生创出了一套似是而非的功法。这功法虽似是而非,然也算是独辟蹊径,若能融于内丹之术中,反而有益于内丹修行。”

杨朝夕既惊且喜:“如此说来,小道阴错阳差之下,竟成了‘佛道双修’旷古第一人?!”

吴天师撇撇嘴道:“小友,你倒是敢口出狂言。昔人已没、无从考证,但近人能‘佛道双修’者,我便知道两人。一个是太微宫使王缙,另一个、便是弘道观观主尉迟渊。”

杨朝夕难以置信:“竟然还有尉迟观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