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如水剑道 > 第222章 一场法事

如水剑道 第222章 一场法事

作者:花淡茶浓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3: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远山雾蒙蒙,荒野草漫漫。

随着高功**师一声“开坛”,正午微热的日光,陡然黯淡下去。

一道黄沙龙旋、在矮丘上悄然兴起,好似妖风邪气,迅速壮大成横亘天地的羊角之状。不但遮蔽了白日,更向贡案这面袭来!

高功**师竖眉瞪目,右手拾起上清含象剑、左手拈来三清铃,口占咒曰:

宝气含天地,神剑合阴阳。

青光融两曜,赤影罩八方!

霹雳凝锋刃,皓魄临山冈。

斩魔弘我道,摧邪不须藏!

诵咒同时,他脚下连踏,瞬间踩过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宿之位,恰呈北斗七星之形。右手上清含象剑凌空虚画,一个个太极阴阳鱼、从剑影中不断生出。左手三清铃上下摇荡、铮铮有声,清脆的音波令众道士心中一振,纷纷沉肩坠肘、挺腰收腹,矫首昂视前方。

待四联清咒诵毕,一股澎湃的浩然之气、从众道士身上散发出来,汇成一枚四四方方的法印。法印中隐约浮现出“镇邪驱魔”四个篆字,忽明忽暗,溢彩流光。

正邪不能两立!法印刚一聚成,便似通灵一般、自行向那遮天蔽日的羊角邪风撞去。

霎时间,法印碎成万千星点,和被撞散的黄沙掺在一起,扑簌簌坠落下来!直将众道士浇得灰头土脸。

众道士见惯风雨、却是不以为意,依旧保持肃穆之态,无人去拍落法衣上的灰尘。

高功**师驱散羊角邪风,不过数息工夫,面色一如开始那般泰然自若。仿佛这驱邪散风的术法,只不过是整个道场的开胃小菜、稍稍给了这近百道怨魂一个下马威而已。

两个副监斋法师自左右上来,分别从高功**师手中接过上清含象剑和三清铃,便退立一旁。眼观鼻、鼻观心,抄手而立,不发一语。

高功**师手中不停,再度上前、从贡案上捡起那镇坛木,“啪”地一声脆响,重重拍在贡案上。直拍得天地怒、鬼神惊,奸佞邪祟不敢行,日朗乾坤清!

镇坛木刚落下,高功**师另一手已托起玉笏板,接着双手捧好、向着供桌拱手拜下。口中颂道:

三清道尊,诸天神王,四极帝皇,听吾辞章!

弟子吴筠,长斋清堂。今逢吉庆,愿度新亡!

仙道常自吉 ,鬼道常自凶。

高上清灵爽, 悲歌朗太空

……

唯愿仙道成 ,不欲人道穷。

诸天炁荡荡,我道日兴隆!

高功**师诵毕,两个都**师回头向众道士颔首示意,旋即、众人又齐齐向贡案拜下。

接着,两个都**师相视一眼,开始唱诵《血湖忏》《三元灭罪水忏》《救苦忏》《解冤拔罪妙经》《度人经》《血湖经》《生天得道真经》等经文。

另有两个副都**师,则分别走到两旁的礼乐道士前,引导知鼓、知钟、知磬、知锣、知笙等道士,跟着唱诵经文的内容,各自吹、敲、弹、拨!

渺渺法音飞出,缭绕在矮丘、贡案周围,与庄重的忏诵之声融为一体,令人烦郁顿消、躁归安宁。而原本积蓄在矮丘上的冲天怨气,便如霜雪一般、在阵阵的声波中渐渐消融。

其间,侍经法师与副侍经法师将载着忏文的经折、一册册传给高功**师。每一册诵完、便即传回来,另一册经折却已递到高功**师手中,如是往复……

唱诵经文,实在是个漫长且枯燥的过程。

洛城行营队正方七斗、择善坊武侯铺张松岳两人跨在马上,远远看着这济幽度亡的道场,竟有些昏昏欲睡。

方七斗出身道门,自觉昏昏之态、对三清道尊与道门诸神十分不敬,忙在自己脸上掐了一把、驱散困意,才看向张松岳道:“张武侯,不知你请的这位‘高功**师’又是何方神圣?望去倒有几分仙风道骨!”

张松岳晃了晃脑袋:“这位‘高功**师’可不得了!道法高深、鬼神莫测,乃是大名鼎鼎的天师吴正节!不过却是你师父尉迟真人请来的,我哪里能认得这等老神仙?”

方七斗大感诧异:“我怎么不知,我师父竟还识得此等高人?”

张松岳却笑道:“传闻这位吴天师长年云游四方,神龙见首不见尾。只怕尊师纵然认得、也未必时常得见,这回许是凑巧碰到了!哈哈!不过,其他几位法师,方队正应该都认得吧?”

方七斗下巴微扬、胸有成竹:“本队正好歹也是道门弟子,这个却难不住我!那两位都**师,除了我师父尉迟渊,另一个是上清观观主公孙玄同。两位监斋法师,一个是安国观观主柯慎行、另一个是圣真观观主毛庆元。

两位侍经法师分别是福唐观观主黄临泉、开元观观主段安平,两位侍香法师则是凌空观观主伍玺、延唐观观主邓仁杰。至于两位侍灯法师,却是升仙观观主师育成、道冲观观主……展不休,怎么会是他?!”

张松岳淡然一笑:“方队正,你自从脱出弘道观娶亲生子、从戎报国,每岁呆在洛阳的时间,也不过七八个月。回去弘道观看望尊师的时候,则更少之又少。所以对道门之事、反不如我一个巡街捉贼的武侯知道得清楚……”

方七斗眉头微蹙:“张武侯的意思,是苛责我方某人只知家国安危、不再尊师重道了?”

张松岳被打断话头、却面色如常,接续道:“自四年前鱼朝恩伏诛,作为鱼氏义子、展不休便如丧家之犬,失了从前的威势。又因他素来与洛阳道门中人交恶,故而落井下石者、亦不在少数。只有你那‘假道真禅’的师父,反而从中斡旋、帮他化解了好几桩不死不休的仇怨。这才保下他一条命来,使得道冲观不至于分崩离析。

从前嚣张跋扈的展不休,而今已是幡然悔悟,但凡同道有急难之事,无不尽心竭力、帮着消解。所以洛阳道门中人,才又渐渐接纳了他。可见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方七斗这才唏嘘道:“当年令得人人厌弃、却无可奈何的人物,竟也能悔悟?真是‘佛法无边、回头是岸’。果然我师父行事,有几分释门的做派!不过,张武侯能有这番见解,也足以称得上文武兼通、人情练达。倒是方某人从前、小瞧了武侯大人!”

张松岳听他意有所指,忙抱拳打了个哈哈:“哪里、哪里!不过是在这洛阳城中厮混久了,喜欢四处打听、发发感慨。咱们光顾着闲话,看那边道场、似乎要做完了……”

两人又将目光转回到矮丘那边,只见两个侍灯法师、正引着副侍灯法师,向青灯里添完最后一遍灯油,退到一旁。

两个侍香法师添过最后一捧香料后,那香炉顿时烟雾大盛。接着,两个副侍香法师便将香炉抬起、走在最前面,

绕开贡案,从右面穿入,准备循着矮丘周边而走。

便在此时,两个副都**师引着知鼓、知钟、知磬、知锣、知笙等礼乐道士纷纷起身,奏着法乐,跟在香炉后面。接着是高功**师、都**师、监斋法师、侍经法师等一众道士,继续忏诵经文,紧随其后。

众道士迤逦拉起一道长龙,循着矮丘周围走过三遍,这济幽度亡道场的主要仪程、才算是告一段落。

循走当中,担着高功**的天师吴正节,不时将一枚枚桃木灵符插入矮丘当中。待三圈循走结束,竟足足插了八八六十四道灵符!恰合文王所演六十四卦之数。

众道士循走完后,又回到贡案前。吴天师从两个副监斋法师手中接过蘸了朱砂的粗笔和一领黄纸,挥毫如风,文不加点,顷刻写就一篇诔辞:

fo

大历八年,春时匪浅。通远渠畔,英侠血染。

百众罹难,亡魂生怨。聚而不散,戾气冲天!

忆昔崇善,惩恶除奸。不喜恒产,弓马相伴。

为争一剑,怒发冲冠。刀兵相见,既死何惭?

生路虽宽,悔之已晚!饮恨黄泉,来世不远。

诫之此言,与君共勉!

旋即,他操起天蓬尺、将诔辞卷起,又向半空一扬!那一卷诔辞竟摇摇荡荡、向矮丘飘去。到得矮丘上方,忽地化成一蓬烈焰,瞬间烧得灰飞烟灭。

两个都**师见状,这才指挥着一众道人将三牲、五谷、酒浆、纸钱等物,烧化在矮丘前的一方石碑前,算作对这些亡故游侠的献祭。

至此,道场诸事已毕。担着左都**师的弘道观观主尉迟渊,开始向各观观主稽首行礼。

武侯张松岳也立在一旁,代表洛阳公门,将一盒盒封装好的布肆之资、双手奉给各观之主。并委婉说明了萧大人、陈少尹无法亲至此处的缘由,道门中人皆心照不宣,笑着谢过。

这时,担着右都**师的上清观观主公孙玄同,才走上前去、与许久未见的吴天师寒暄起来:“天师道兄,别来无恙!一别五载,不知道功可有精进?”

吴天师耸眉一笑,抬起一根手指、虚点了公孙玄同几下,才道:“修道无岁月!这几年躲在太行山中,风露为餐,虎豹作伴,倒也有些体悟。玄同老弟,前几日去翠云峰寻你,才从你几个弟子口中得知,你竟又下邙山、入洛城,沾惹是非来了。”

公孙玄同摇头笑叹:“树欲静而风不息。与其事到临头、仓皇应对,不如提早落子、占个先机。至于孰是孰非,留给后人评说去吧!”

吴天师亦捋须颔首:“此言有理!玄同老弟,自翠云峰一别,我将那《道门内丹说》又习练印证了一番,正好有些心得、可以传给下一代道门弟子,于是便也下了山来。”

公孙玄同拱手道:“道兄心系道门传承,提携后辈从不藏私,堪称高风亮节。玄同惭愧,不及万一!”

吴天师哈哈大笑:“修道之人,自当淡泊名利。玄同老弟,这恭维之语便免了吧!说到后辈,倒是叫我想了起那位杨小友,前几日在上清观中、却没有见到。不知去了哪里?”

公孙玄同苦笑道:“此事说来话长。你那位杨小友,已于半月前脱出上清观、下山游历去了,此时便在洛阳城中。”

吴天师顿时攥住白须、敛起笑容:“脱出道观、自行游历,却是为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