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如水剑道 > 第221章 城外开坛

如水剑道 第221章 城外开坛

作者:花淡茶浓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3: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丹柱敷金彩,玉阶画龙纹。

紫微城东宫、檀香暖阁内,太子李适、西平郡王哥舒曜、白衣山人李长源,皆看着眼前之人、一语不发。

“强干弱枝……强干弱枝!”公孙玄同甫闻此定计,竟如当头棒喝一般、呆立当场,旋即失声喃喃。

诚如斯言!自汉末天下三分以来,权臣、武将、外戚、世家把持朝纲,以至于取而代之、改元立国之事屡见不鲜。皆因皇权无法对下形成有效节制,许多时候,反而要倚重一些手握兵权的封疆大吏、世家豪族、勋贵武将,最后尾大不掉、作茧自缚。

如今蓟州之乱虽平,但藩镇的骄兵悍将各据一地,律法自决、官爵自授,租庸税负俱自收自用,朝而不贡,听调不听宣。致使藩镇内小民只知营田之主,却不知天下共主!这便隔断了当今圣人对万民的恩泽,时间一久,必然民心离散。

民心一旦离散,藩镇便可趁机笼络人心、扩充自身,互相勾连,结成内患。内患既生,四夷便不会再对盛朝心存敬畏,外患势必乘势而起、愈演愈烈……届时内外交攻、国破家亡,小民岂还有立锥之地?

所以一切的根由,便是盛朝主干孱弱不堪、旁枝却横生无忌。因此,这“强干弱枝”四字,重若千钧,势在必行!

公孙玄同想通了这些道理,才向太子李适拜道:“殿下英明,待克继大统,必成一代雄主!”

太子李适傲然道:“这些年我观父皇昼夜辛劳、殚精竭虑,无时无刻不是在为盛朝国祚绵延倾尽心血。我既是人臣、又是人子,自当法效尧舜、追慕先贤,为父皇分忧!”

公孙玄同一直记着十八年前、与李长源放出的“如水剑”风闻,初衷虽是为平息兵祸、再造太平,却低估了蓟州叛军的实力。安氏父子相继死后,竟还有史氏父子狗尾续貂,将一场兵祸拖延了八年之久!而“如水剑”的风闻,却如野草般潜滋暗长,直到长成一片漫山遍野的绿意。两人才恍然发现,这“如水剑”岂止是三人成虎,简直是弄假成真、尽人皆知!

唯一的机会,便是今岁洛阳城忽然冒出的“如水剑将出世”的传言。觊觎此剑的各方势力,皆是因此传言、才纷纷将触手伸进洛阳城,大部分更蛰伏在通远渠附近,伺机而动。

因此,如午间那等惨祸,其实无法避免。各方势力总会在某一时刻,凶相毕露,祭出爪牙,然后互相厮杀。纵然没有虎贲卫率先出手,也会有祆教、魏博镇等势力的细作、四处挑拨,制造事端……

今日惨祸,虽血流成河,却未尝不是一次破局的机会!

现下洛城行营兵募,已将通远渠围得如铁桶一般。无论是死伤殆尽的虎贲卫、还是元气大伤的江湖游侠,甚至大逞威势的祆教,短时间内、都无法再将细作渗透进来。这反而给李长源和自己施行“偷梁换柱”的计策,提供了一次绝佳的良机!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如李长源和公孙玄同这类心思通透、能谋善策之人,但凡嗅到一点机遇的气息,便能于不动声色间、牢牢抓住。然后将自己的种种布局,一丝一毫、不着痕迹地植入进去,把原本只有二三成的机会,放大成十拿九稳的谋算!

一念及此,公孙玄同自然明白了太子李适、之所以召自己前来问策的根由,定是李长源不吝溢美之词、极力举荐的结果。而李长源能做到这一步,显然是早对洛阳城的情势,以及太子李适、王缙、萧璟等人的性格,把握拿捏到了极致!

而自己此番过来后的一些反应,自然也在他的计算之中。想明白这些,自己倒乐得听他布局安排,毕竟若论智计无双,天下能超过李长源的、也不超过一手之数。自己只须配合李长源,将洛阳这一局大棋下完即可。

太子李适见公孙玄同已然拜服,心情顿时大悦,忙笑道:“来人!赐座!今日便与西平郡王、两位真人畅谈一番!这洛阳城的事情……”

翌日上午,安喜门外。

一处荆棘丛生的荒坡上。原本砾石遍布、高低不平的地面,被一早紧急征调来的民夫,掘出一个两丈多深、数丈见方的大坑。

一夜未曾安睡的方七斗,正无精打采立在马上,指挥着手下兵募们、将一车车僵硬的尸身填入大坑之中。用粗纱掩着口鼻的民夫们、等在坑底,将掉落下的尸身一具具抬起,在坑底排布开来。给这些据说生前穷凶极恶之人,留出最后的体面。

近百具尸身,皆是深受重创而亡:有的缺臂少腿,有的肠穿肚烂、有的身首异处……有的血液似已流干、大大小小的创口向外翻起,透出不算太浓烈的腐臭气息……有的腑脏都从腹部的豁口掉落出来,民夫们只好忍着恶臭,将那些黏糊糊的青红之物、再度塞了回去……

忙碌半晌,昨夜那怨气冲天、兴风作浪的数具尸身,才被尽数填入坑内,铺了满满一层。从坑底爬上来的民夫、再也耐守不住,纷纷跑去一旁呕吐起来。

推着辘车的兵募正要回城,却被方七斗叫住:“弟兄们,这些个从北市借来的辘车,待会先到护城河边、打来水清洗一番,再归还给商户。记得只说是运了些土石,切莫说漏了嘴、叫他们心生惧怕。”

“喏!”众兵募笑着应下,才推着辘车去了。

方七斗调转马头、看向深坑,民夫们已开始将一并运来的石灰、草木灰等,洒向深坑之内,很快便将尸身掩住。接着又都挥起铁鍤,将掘出来的砾石、红土重新填埋进去,渐渐堆起一座平缓的矮丘。

武侯张松岳驱着回纥马,向方七斗靠了过来:“方队正,听闻昨夜渠岸上出了些变故?幸而有惊无险,众位兄弟皆毫发无伤……”

方七斗看着与民夫们一道填土的不良卫,知道这张武侯昨日被自己驳了面子、赶出通远渠,今日不免要过来奚落几句。便随口应道:“方某人昨日托大,不肯听张武侯劝告,确是险些中招。好在最后神人相助,才安然脱困。张武侯过来,不是来说风凉话的吧?”

“方队正说笑了。你我皆遵上令,来处置这些横死江湖游侠的尸身,便算是共事了。实不该互相猜忌。今日方队正助我武侯铺掩埋尸身,感谢还来不及,又怎会出言嘲讽?”张松岳人情练达,丝毫不因方七斗的倨傲而动气,反而笑呵呵道。

方七斗自然知道,这张松岳只是想在掩埋尸身前、再多做一遍盘查记录,好将亡故的江湖游侠身份、来处,尽可能摸得清楚些。因此,才早早带了不良卫赶来通

远渠,要指挥众人将这些江湖游侠的尸身、运往城北的这处荒坡。

这些江湖游侠们,至死都是民夫装扮。若非公门之人早便探到底细,单从衣着相貌来看,便只是在通远渠疏浚渠道、挣些脚费的“民夫”罢了。张武侯代表公门,过来妥善安葬这些“民夫”,却是无可厚非之事。自己不但不好横加阻拦。

至于那一百〇二具虎贲卫的尸身,张武侯却是一具不差、皆用芦席裹了,安排另一队不良卫送去了洛滨坊。交割给洪太祝后,自有太微宫妥善处理后事。

人死为重,入土为安!

将这些亡故之人发落完,方七斗才难得地舒了口气。看着矮丘南面、正悉心布置的弘道观道士们,向张松岳笑道:“张武侯,我师父尉迟真人,这几年替你武侯铺跑了不少差事,所涉之案、皆是奇案凶案。他一把年纪,你何时才肯叫他消停啊?”

张松岳捋须大笑道:“哈哈!这便是老当益壮、能者多劳!若非那年尉迟道长带着你们去道冲观闹事,被我押解回武侯铺,我又岂会知道这洛阳城中,竟还有如此德高望重、古道热肠的道长?”

《金刚不坏大寨主》

方七斗似笑非笑:“依张武侯所言,我师傅尉迟真人,算是自投罗网咯?”

张松岳抱拳笑道:“不敢、不敢!咱们只顾闲话,快看那边道场,似乎便要开始了……”

方七斗也将脸转向矮丘南面,只见一块辟开的荒地上、几张硕大的贡案一字排开。

贡案上,香炉袅袅,青灯摇摇。牛、羊、彘“三牲”齐备,稻、黍、稷、麦、菽“五谷”俱全。更有五色敕神旗,插在盛放“五谷”的木斗内、随风而抖,令案上的“三牲”显出几分肃穆和神异。

贡案被黄麻布盖着,除了当中摆放的祭献之物,靠南的案边还齐齐摆着法剑、三清铃、镇坛木、天蓬尺、朝笏、法印、桃木灵符等法器,方便“高功**师”随取随用。

贡案前立着一位面色红润、须发皆白的老道,便是“高功**师”。他头戴银丝玄冠,身着绛色法衣,正举目向天、袖手在后、泰然而立。似是在“天人交感”、祈福禳灾,又像是在静候吉时、闭目养神。

“高功**师”身后,便是站在贡案两侧的各路法师:有都**师、副都**师各两人,监斋法师、副监斋法师各两人,侍经法师、副侍经法师各两人,侍香法师、副侍香法师各两人,侍灯法师、副侍灯法师各两人。法师各有职分,皆着黄袍法衣,从头到脚、处处透着郑重与恭谨。

众法师身后,拱手垂头、亦步亦趋的,便是穿着正式的道士。另有知鼓、知钟、知磬、知锣、知笙等礼乐道士,罗列两旁。负责众法师、道长唱诵经文时,演曲打拍,奏乐和声……

林林总总算下来,参与这济幽度亡道场的道士,竟有五六十人之多!

不但弘道观几乎倾巢而出。张松岳还依照尉迟真人举荐,依次请了景行观、麟迹观、道冲观等观中道长前来,一道消解亡魂的怨戾、凶煞之气,好助他们入轮回、重做人。

方七斗正与张松岳谈论着道场中、诸多法师的来历,陡然听那“高功**师”一声高喝:

“开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