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活在影视诸天 > 第二百十四章 永乐的危机

活在影视诸天 第二百十四章 永乐的危机

作者:半步武林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1: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个国家缺铜钱缺的厉害,中国自古如此,明朝宝钞制度崩坏,后来给官员发俸禄发宝钞,宝钞贬值的跟废纸差不多,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的酷律禁不绝官员贪污原因之一。

而且民间的老百姓喜欢藏铜钱,国家铸多少好铜钱都不够用,洪武年间一年铸造几亿文铜钱,后来市场流动近乎于无,导致国家没有钱用,还有人私铸铜钱,发烂钱,劣币众多屡禁不绝。

大明的宝钞被老朱玩坏了,他只发不收,纯粹就是抢钱,就像是一个人跟你说一张扑克牌价值一两黄金,你拿着一两黄金的等价物跟他换了扑克牌,然后扑克牌在他手里却换不来一两黄金。

理所当然宝钞制度直接崩溃,只有明庭还臭不要脸的还敢用,明朝的商人都是被当鸡宰的,谁敢跟老朱臭屁。

老朱的瞎搞八搞还没人敢说他,他就是公然抢劫民间财富,但是却是导致国家纸币信用体系崩溃,朱棣就要替他老爹背锅,现在还好等到万历年间宝钞贬值一万倍,一千文的宝钞只值零点一文。

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怎么让大明朝的钱粮丰沛起来,其实并不要很长的时间,只要两到三年,曾云风就可以让整个国库充盈起来,但是曾云风不敢,现在的朱棣更不敢去动他老子的定的东西,他连位子都是抢的。

现在曾云风也不可能做到,因为朱棣想的就是明天就开始打仗,在这种矛盾下,是不可能做到钱粮充足的去打仗。

那唯一的结果就是,太子朱高炽天天抠抠嗦嗦的,永乐皇帝朱棣天天找太子要钱,但是太子天天嚷嚷没钱,所以永乐皇帝他的心目中,太子就变成了抠砖头缝儿。

此时,太子东宫,太子家里正在发牢骚。

太子妃背对着太子朱高炽说道:“你还在这儿躺着呢,你看人家老二发达了不是,云南一车一车东西往他家里拉,宫里女官们都说他人缘好。”。

朱棣收复安南为交趾,汉王从中间捞了不少,朱棣汉王直接封到了云南。

“什么人缘儿好啊,见人就抓一把金豆子送人。”太子妃没好气的说道。

“是啊,他多有钱哪,我倒是想抓一把炒豆子给人家,但是我有吗?行啦,你就消停点儿吧。”太子爷无奈地说道。

最近这段儿时间,朝臣们一直撺掇着永乐皇帝朱棣将他的儿子汉王赶紧就藩,但是汉王就是赖着不走。

太子朱高炽现在心里正烦着呢,国家现在没有钱,自己的老爹永乐皇帝就是要打仗,怎么劝都不听。

太子心里想的是,现在朝里面能给自己想到挣钱办法的,估计也就是曾云风了,但是他不好张这个嘴呀,即使他的便宜老爹永乐皇帝朱棣也不好张这个嘴。

永乐皇帝朱棣也是个荒唐的皇帝,他这个皇帝,就是喜欢打仗,不喜欢处理政务,政务都交给他的儿子太子朱高炽处理。

朱棣征阿鲁台回来之后非要把他的儿子朱高帜手里的奏章全部拿过来,自己重新看一遍,那奏章堆的跟山一样,太子处理了几个月的奏章,永乐皇帝重新又看一遍,他能自己舒服吗,纯粹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儿。

朱棣也不是一个十分勤快的皇帝,何必如此。

朱高炽,为什么后来当皇帝当了一年就挂了,估计就是因为天天给他的便宜老子朱棣批奏折,搞钱处理国事,几乎都给他累瘫了,朱棣这么拼命死搞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怕无颜去地下见老朱。

现在永乐皇帝朱棣北征回来后把这些奏折全部拿回来,自己重新搞一遍,才知道他的儿子,太子朱高炽这些月到底干了些什么事情有多累,永乐皇帝远征阿鲁台花了一年多时间,这一年多都是太子朱高炽在监国。

朱高炽这一年的政绩,曾云风是看在眼里,各地不管是水患旱灾,赈济灾民,太子朱高炽都是安排的妥妥当当。

可以说,永乐皇帝的永乐盛世一半几乎都是太子朱高炽给他带来的,他在外面就是打仗,打仗,打仗,但是实际北征的成果没有多少,最大的疆域收复是永乐初年归复的,后来在辽东建立了很多的卫所。

永乐皇帝值得称道的是三件事情,下西洋,永乐大典和收复安南为交趾,唯独没有蒙古,永乐皇帝没有征服蒙古反倒死在征蒙古的归途中。

据说朱棣号称多次远征蒙古,曾云风却知道,这一次十万人征蒙古全军覆没,永乐皇帝朱棣实在是拉不下脸,又征集了50万人在去征讨阿鲁台。

但是打了阿鲁台之后阿鲁台的土地,并没有完全臣服于明朝,只是象征性的讨了个封,那个地方还是归阿鲁台管。

所以可以说是永乐皇帝劳师远征,最后什么都没得到。

耗费如此国力,最后什么没得到,攻打草原,图什么,就是让别人跪下来吗,跪下来又不让别人唱征服,他们又重新站起来,这不是吃饱了撑吗?

明朝一次一次的将蒙古人打得到处逃窜,最远的时候甚至快到了贝加尔湖,明初帝国初定的时候,版图就已经很大了,后来朱棣将疆域延伸至现在的所有辽东,黑龙江包括现在的远东地区,包括库页岛,都是明朝的疆土。

但是这些地方,由于通讯手段的缺乏,以及这些地方的苦寒,很多汉人都不适应这里,所以很少有人迁徙到这里,这里地广人稀很快又被少数民族的游牧民族重新占领。

在没有找到适宜的办法统治着这里之前,明王朝想要将这里真正的归纳于自己的麾下是很困难的,所以即使明朝一次又一次地攻打蒙古,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但最后的结果都是这片土地始终很难属于他。

一个十分重要的统治游牧民族的政策必须要制定出来,才能够真正的统治这些地方和人民,那么向这里发动战争才有用。

这几次永乐皇帝朱棣远征蒙古,看似是几场大胜,但实际上却空耗了国力,是一场互相消耗的战斗,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成果,关外还是游牧民族说了算。

征伐蒙古仅仅是将林中百姓的地域,向西推广了一部分,一直到了呼伦贝尔,可在这边土地上大明朝几乎得不到什么产出,这种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的战争,其实没有什么作用。

其他游牧民族都不一样,他们战争都会掠夺其他部落的人口牛羊以及草场,为自己的部落繁衍壮大提供有利条件。

大明朝在这里打了胜仗只能撤走,然后回到家里,自己继续种地,舔食伤口,以待来日大战,明国在这片土地上却得不到营养。

没有找到这边土地上真正的价值,很难统治这个土地上的居民,因为他们逐水草而居,明朝根本控制不住这里的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的这一些游牧民族。

这才是大明朝始终跟草原部落打仗,但始终得不到益处的原因。

最后明神宗时期打了一次败仗,一下子就让整个北方濒临崩溃,这还不能体现出问题吗。

洪武,永乐,宣德,这三个朝代都已经告诉了大明国的人,他们是可以打得赢蒙古的,打得赢草原部落,但是结果是什么,只有一次这些异族人打赢了中原人,就差点让整个大明朝爬不起来。

永乐皇帝看着这些乱七八糟的奏章之后,终于明白了自己儿子太子朱高炽的辛苦,看着这一年多堆积如山的奏折,把自己的儿子朱高炽叫道,宫殿中和她彻底的谈了一次心。

此时的永乐皇帝准备将自己的皇位开始一步一步的交给这位太子,但是太子朱高炽已经被他的老爹吓坏了。

永乐皇帝也气坏了,本来对他抱以巨大期望,但是太子他突然一下子往后退一步,永乐皇帝没了台阶。

求推荐收藏打赏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