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人生流浪 > 783:《三十六计》第四套 混战计

人生流浪 783:《三十六计》第四套 混战计

作者:yxy110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783:《三十六计》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这辞意是说:两军对垒,不直接抗击它的锋芒,而是削弱它的气势,从根本上减削它的战斗力,用以柔克刚的办法制服它。

‘釜底抽薪’这句话,系根据北齐时那位撰著魏书的‘北朝三才子’魏牧所写梁朝文里面的‘抽薪止沸,剪草除根’而演绎出来的,用来比喻做一件事情应该从根本上解决的意思。‘釜底抽薪’和‘扬汤止沸’是同义语,意义却有区别。‘扬汤止沸’是在事发之后,想办法使之缓和,防止继续恶化,这是暂救一时的治标办法。‘釜底抽薪’指从锅底抽掉柴火,是预防事件爆发或爆发后寻求彻底整顿的一种手段,是一个治本的办法。用在斗争中,‘釜底抽薪’是一种‘兜底战术’。在互相对垒、剑拔弩张的时候,避免作正面的主力攻击,而从对方的幕后去下工夫,侧面暗算,扯其后腿,拆其后台,使它于不知不觉间变成一个泄气的皮球。‘兜底战术’的妙用,在于听之无声,视之无形,无穷如天地,艰知如阴阳,施用暗往明来、阴差阳遣的手段,使对方堕于术中而不觉。

孙子兵法所谓‘微乎微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令。’司令,就是指能够掌握敌人的生死如天上的司命神一样。即是说,在战斗中已掌握了主动,可以困惑敌人的意志,左右敌人的行动,这是一种放冷箭的攻击,配合一套造谣捣乱,滋事困扰,既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又可以一战而缴人之械,可谓高明之至。不管在情场、商场、战场或人生的政治舞台上,这‘釜底抽薪’实在是最狠毒的阴谋,大有大效,小有小效。在战场上,此计利用的最多。

战国时,燕昭王拜乐毅为将,兴兵复仇,连下齐国七十余城,只有墨、莒城未下。乐毅想笼络民心,不逼之太甚,只把二城围困住。及至燕昭王薨,惠王即位。新王与乐毅素有矛盾,齐将田单见此情形,乃施‘釜底抽薪’之计,要把乐毅弄走。遂派人往燕国散布谣言,说‘乐毅能于六月间连下齐城,自立为齐王。’惠王听说,即阵前换帅,派骑劫去代替乐毅兵权,乐毅畏罪,逃到赵国去。骑劫一上任便尽改旧法,下令攻城,卒被田单几番用计,驱火牛大破燕军,杀了骑劫,尽复失地。

秦国的范睢也用此计大破赵国。秦王攻赵,赵将廉颇严阵固守,秦军不能越雷池一步。赵王不明廉颇战术,屡下令进攻,廉颇不听。秦相范睢见此机可乘,使间谍造谣,说‘秦是最怕赵括将军,廉颇实一庸才,怕死不出,早晚定被擒获。’赵王信以为真,乃使赵括代替廉颇,范睢知赵王中计,乃暗遣上将白起增兵,诱杀了赵括,坑杀赵国降卒二十万。

楚汉相争时,项羽对刘邦用过此计,却瞒不过张良,白费了一番心机。当在广武会战的时候,项羽想逼刘邦退兵,拿出刘邦父亲来,置于油锅前,对刘邦说:‘如不退兵,即将你父烹杀。’这时,如果刘邦心一软,可能罢兵归降,而项羽就可以坐稳王位,历史就要改写了!但张良早就教会了老刘,老刘反而笑起来说:‘我与你是结义兄弟,我的父亲亦即你的父亲,要怎样做我都无所谓,若要烹杀的话,最好分给我一杯羹。’这样一来,项羽简直就拿这个赖皮刘邦刘大侠没有办法,老刘脸皮厚得没法治。

三国时诸葛亮之所以出师未捷身先死,还不是后主刘禅中了司马懿此计,把诸葛亮在前线召回?

以上的实例是属于军事上的,属于政治上最出色的就是墨子的非攻术。战国时,公输般,即鲁班替楚王建造了一套新式武器,要去攻打宋国,墨子知道了消息,不远千里地去阻止他,在楚王面前,即席和公输般表演了九次的攻防演习、咬牙较战,卒至把好战分子吓阻住,才避免了一场残酷的战争。

还有,我们的圣人孔夫子竟也在这‘釜底抽薪’之计下栽了一交,要流亡国外过过流浪生活,可见仁义道德之化身,经不起六壬一扭,也从此证明,诡计的使用对象,最见效的还是那些道学先生。孔子就是这样的人。否则,齐景公为何能气走孔夫子?

还有一个最精彩的故事,以一个小偷而做出安邦定国的伟业,无非也是用了这‘釜底抽薪’之计。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战国时,齐国出兵打楚国,楚国的令尹(发yi

音,

ot yi一、伊)子发率兵抵御。交战三次,三次皆败,眼见就要挑白旗投降。用尽很多计谋都没有办法,齐军始终未受影响,反而声势愈强。子发正在无计可施、无路可行、愁眉苦脸的时候,有一位做小偷的求见统帅,说:‘我会偷盗,到此时候,愿去敌营试一试,相信会扭转局势未定’。子发无可奈何之际,姑且派他去活动一下。于是,这名小偷便摸摸偷偷地进入敌营,偷了齐将帐子交给子发,子发使人公开还给了齐将。第二晚,小偷又偷回齐将的枕头,又送还了。第三晚,小偷又偷到齐将头上的发插,子发复使人奉还。齐将不禁大惊了,心想这样下去,岂不成了连脑袋都会被偷去?于是急忙下令班师回朝,因此,楚国才转危为安。这真是超级国际笑话!精彩!精辟(屁)!”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这段辞意是说:乘敌人内部发生混乱,利用它力量虚弱而没有主见,使它顺从我,像人随天时而作息一样习惯、自然。”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这辞意是说:保存阵地的原形,造成还在原地防守的气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冒然进犯。在敌人迷惑不解时,隐蔽地转移主力。

‘金蝉脱壳’是一种比喻,是说寒蝉在蜕变时,本身臆离皮壳飞跑,只留下一个蝉蜕在枝头摇曳。施诸于谋略,即当在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设法伪装一个形象,瞒过对方的监视,自己暗地里脱身逃遁的意思。这是‘走为上计’的一种走的方式,是在危急存亡时的脱身之计,是死里逃生的行险侥幸,做得好就可脱离虎口,计不售,只可自认晦气。因在施用此计时,形势已万分危急,本身处于极端不利地位,拼不能,退不得,不能不行险侥幸,谋划脱出重围,再寻东山再起的机会。施计的时候,惟一的目的,只求本身安全,不管是自己保护自己,或牺牲别人掩护自己,可不必计较,仍要当机立断,把一切仁慈恻隐之心,押后再说,曹操已清楚说过‘宁我负人,莫人负我’,历史上的所谓英雄豪杰,有哪个肯牺牲自己成全别人的?谁不是凭着别人的血泪起家的?所谓‘暴者不仁,慈者难将’,在互施冷箭的时候,哪个不想改低对方头颅?

兵书所说‘最后之胜利,决定于最后五分钟’,此话相当含蓄。要具体说明,就应改之为‘最后之胜利,决定于最后五分钟的残忍。’为将之道,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硬起心肠是主要条件,稍存慈心、妇人之仁必将失败。

‘金蝉脱壳’施计的范围很广泛,不管什么人,什么环境都可以使用。譬如一家老板要避债,叫一名助手坐镇应付,自己却游埠去了,这就是‘金蝉脱壳’;在谈判中,被人纠缠,故意遗下东西,托宣去洗手间,实行‘尿遁’走路,也是脱壳之计。刘邦在鸿门宴上得以脱身,不正是‘尿遁’而走的么?

历史上还有几个典型的例子,都是‘金蝉脱壳’之计的妙用。春秋时候的齐晋交战,齐军大败,将士仓皇(惶)逃遁,独撇下齐景公呆呆地坐在车上。惊惶失措之际,车夫田父见机行事,急忙叫景公把衣服和自己换了,他冒充齐王,给晋兵捉去了,而真齐王景公却化装绕道混出重围,回国去了。

汉高祖三年,即公元前204年,刘邦被项羽困在荥阳的时候,内乏继粮,外无援兵,情势万分危急,眼看早晚被拎,谋臣陈平连忙摆计,叫相貌颇似刘邦的武将纪信,假扮刘邦诳楚,驱车出东门投降,等到项羽发觉这个假货色,真刘邦却领了文武官员,轻骑衔枚从西门逃之夭夭,得以遁走成皋。项羽怒,焚纪信。后人便在荥阳西南为纪信修墓立庙。说起这纪公庙,在郑州西北五十多里的纪公庙村,汉荥阳城西南300余米。纪公是指纪信,乃刘邦手下大将。但庙已不复保存,原址有唐代以后重修庙宇和赞颂纪信的碑刻三十余块。其中以唐武周长安二年(公元702年)书法家卢藏用撰(篆)文书写的石碑最为珍贵。

还有一个更精彩的,那就是陈平设计‘城头灯下摆木偶美人骗过匈奴王冒顿,解了刘邦的白登之围’。从这一例也可看出,战争的根源在于女人,或者说男女之间的一种**、一种吸引力,战争或是和平也经常利用女人!不然,哪有‘美人计’一说?又怎有所谓的‘和亲’一说?就是和亲了,男女之间的战争又间断过么?”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这辞意是说:对于弱小的敌人,要包围起来歼灭。零散小股敌人,虽然势单力薄,但行动自由,诡诈难防,因而不利于急追远赶。

‘关门捉贼’之计,这是最终目的,是强硬手段,切不可心慈手软而放贼出逃。这与‘开门揖盗’之计互为表里,须交相使用方能见效。如果光是开门引进敌人而不关门捉拿,等于白费心机,贻患无穷。项羽在鸿门宴上心慈手软放走了汉王刘邦,没有使用‘关门捉贼’,最终不是自食其果了么?所以,这两计用得恰到好处、开关并用,才是真正的‘请君入瓮’。”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这辞意是说:当军事目标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时,利于先攻取就近的敌人,不利于越过近敌去取远隔的敌国。对于远隔的敌人,虽然和我们有着对立的政治主张,也可以取得暂时的联合,以利于各个击破。

举个简单的例子,秦晋崤之战,正是违背了远交近攻这一军事原则,而招致了秦穆公出师不利。此战发生在鲁僖公三十二年冬,秦穆公扶立的晋文公重耳卒。秦穆公不听蹇叔之劝,劳师袭远,越晋地伐郑。结果晋国原轸怨言曰:‘秦不哀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遂发命,遽兴姜戎。夏,四月,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但这三帅后来又被晋文公之妻,即是秦穆公之女晋襄公之母文嬴言请救回秦国。

观此之败,正如秦军出师前蹇叔所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所以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所谓‘远交近攻,利从近取,害以远隔’,可知一二矣。”

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gúo)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这辞意是说:处在敌我两个大国中间的小国,当敌方胁迫它屈服时,我方要立刻出兵援救,借机把军事力量扩展进去。对这种处于困境的国家,只空谈支援而无实际行动,那就等于不会取得它的信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