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剑行三千 > 第六十二章:卧松道人

剑行三千 第六十二章:卧松道人

作者:繁华三千尺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3:59: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两人听是卧松道人,难掩激动之情,跟着道童便往前走去。

到了山心湖畔,两人停下了脚步,童子见状,言道:“二位公子不必担忧,路便在脚下。”

杜晋看着李愁心,李愁心却迈出脚步,眼看就要踩入水中,一朵金莲这时从水下生出,稳稳托住李愁心迈出的一只脚,李愁心接着迈出第二步,又是一朵金莲生出,杜晋这才跟了上去。

“愁心兄,这云隐观还真是神奇,这就是世人只听闻过云隐观而未见过云隐观的原因吧!”杜晋在身后说道。

李愁心闻言,答道:“正是如此,世人皆害怕这虚无缥缈的一步,却不知这每一步都得自己来走,别人走出来的路那是别人的路。”

童子听到李愁心所言,在前面说道:“公子果然聪慧,这几十年来,都无人能够真正找到云隐观所在,公子竟然轻易便能看破一切虚障,怪不得师父让我出来迎接二位。”

过了山心湖,便到了云隐观下,只见那写有云隐观的匾额也似乎如云雾缭绕一般,恰如云隐。

两人跟着道童走了进去,这云隐观内又是另一番天地。

这道观并非如远远看到的一般,进了门,只见一棵粗大无比的树干蜿蜒盘旋着,而道观内的房舍均是建造在这庞大的树干之上,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大大小小各有形状,两人看着眼前的一切,皆被震惊,本以为这道观是依山而建,实在不曾想到竟是直接建造在这巨大的古松之上,此时置身其中,仿佛飘飘然于空中一般,两人均不解其中缘故。

抬头望去,树干高处一房舍十分别致,而那房舍之上已无其他房舍,窗户中竟向外伸出一枝松枝,若脸盆般粗细,那松针葱郁无比,共同汇集成一床榻模样的托举之状,上面衣带飘飘,似有一人卧眠于其上,十分玄妙。

童子带着好奇的两人沿着古松的躯干迂回向上,朝着那最高的房舍而去,竟还不时有仙鹤飞进飞出,宛如仙境一般。

到了房舍之外,只见门头俨然写着‘云阁’二字,童子说道:“这便是师尊平日的居所云阁,便连自己也很少有机会进入,没想到今日师父居然让我将二位公子带至此处,实在令人费解。”

那童子边说边敲门,三声敲门之后,那门缓缓打开,而门后却无开门之人。

两人再次被惊讶到,杜晋急忙说道:“愁心兄,难道咱们今日真的探访到了仙居,一切都这么让人匪夷所思。”

李愁心也说道:“天下之大,世外高人数不胜数,只怪我们自己眼光狭隘罢了。”

“二位公子,请进。”童子在门口说道,自己却没有进去。

“小仙童,你不一同入内吗?”李愁心问道。

“师父没说让我进去,那我自然是不敢轻易入内的,我站在门口等候吩咐便好。”

两人在道童的指引下进了云阁,阁内藏书千卷,分列于四周的架子上,还有一些散乱在桌案上,像是很久没被翻阅过。

屋内并没有人,只有一个小火炉正在烹煮着茶水,在冒着热气。

两人朝着窗户望去,那沿着窗户外延的松枝上俨然卧着一人,此人看上去体态丰圆,发须花白,慈眉善目,宛若仙人,正闭目养神。

李愁心走到窗户旁边,观察着这人,却没有说话。

没过一会儿,那松枝上的老者缓缓说道:“既然来了,就自己倒茶饮一些吧。”老者说着眼睛却没有睁开。

李愁心也没追问,只是转身走到炉火旁,提起茶壶便在旁边倒了三杯茶水,这才朝着窗户说道:“请前辈一同进屋饮茶。”

窗外老者缓缓笑道:“屋内饮茶哪有这松枝之上的风趣,不如两位出来外面一同饮用如何?”

李愁心也微微笑道:“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前辈相邀,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说罢抬起那摆放茶水的茶案走到窗边,纵身飞将过去,而手中的茶水却一滴未洒。

“杜晋老弟,还在等什么呢?”李愁心站定后朝着屋内正在震惊的杜晋喊道。

杜晋这才回过神来,走到窗边,稳稳当当沿着松枝走了过去。

李愁心将茶案放在老者身前,老者也缓缓起身,这时李愁心和杜晋也双双坐下,三人便围着这茶案。

“两位小友,请喝茶吧!”老者说完端起一杯茶水在鼻前嗅了嗅,便一口饮下。

“真是好茶,这茶香伴随着云雾松风,果真是别有一般味道。”老者说完后将目光移向眼前的两位少年身上。

李愁心和杜晋也端起茶杯,如老者一般动作后将茶水饮下。

只是那茶水刚入喉咙,两人便睁大了眼睛,都被这看似微不足道的茶水震住了。

这茶水闻起来确实如普通茶叶泡出来的一般,可在这云雾和松风的吹拂下入了口中,却又散发着绝妙的味道,仿佛那漫山的茶叶嫩芽正在口中生长,回味无穷,生机盎然,这茶入了愁肠,便感觉所有来自尘世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便连心胸都要开阔不少,人也更加精神焕发。

两人充满疑惑地看着老者,老者也微笑着说道:“这茶乃是老夫亲自从一处高山之上采摘而来,又经老夫的精心打磨晾晒,倾注了诸多心力而成,老夫为之取名‘消愁’,常人喝了便能阔达胸怀,忘记烦忧,像老夫这样的修道者则能稳定心性,延年益寿。”

听了老者的话,两人疑惑才算解开,不过李愁心又问道:“敢问老先生,这消愁二字在世间多被用来形容酒水,老先生为何却将它用作茶名,这其中有什么说法吗?”

“消愁,消愁,可愁究竟来自何处?世间庸俗,自以为借酒消愁,可那酒只不过是让人暂时麻痹,失去知觉罢了,虽能短暂忘记忧愁,但一觉醒来,这愁绪往往又变得多了起来,徒伤精神。而这愁源自内心,茶水清新甘澈,也暗合清心寡欲之理,心里没了欲念,这忧愁自会消散,所以这茶叫什么名都一样,只不过老夫偏要与世间庸俗之辈反其道罢了,世间以酒解忧,老夫偏要借茶消愁,如此而已。”

李愁心和杜晋都被老者这番高深的见解深深折服,满眼崇拜地看着老者。

杜晋这才想起交谈这么久,竟连眼前之人是谁都不知道,于是问道:“敢问老先生是否卧松道人?小辈来此叨扰,实在失礼了。”

那老者仍然慵懒姿态坐着,口中悠悠道:“无妨,你二人既然来此,便是缘分,既然上天注定要我卧松道人与二位小友结识,二位自可随意些,不必拘于礼数。”

老者看向李愁心,问道:“这位小友难道就不好奇老夫身份吗?”

李愁心却说道:“既然是道长相邀,又是道童师尊,问与不问想来老先生正是卧松道人,又何必再问。”

卧松道人看着李愁心倒是洒脱不羁,相比于杜晋的彬彬有礼而言,更喜欢李愁心一些,卧松道人似乎在李愁心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样子。

“愁心小友倒是通透,颇对老夫口味,此番相遇倒也是极妙。”卧松道人说道。

李愁心见卧松道对自己有几分欣赏,于是说道:“前辈,愁心能到此地也是一番机缘,若是没有杜晋老弟,愁心兴许一辈子都不会来到此处。”

卧松道人将目光转向杜晋,点了点头,说道:“这位杜公子倒是彬彬有礼,在俗世之中应是备受欢迎吧,尤其一颗慈悲善良之心十分难得,此心会成就你后世之名,但也会成为你今生所累。”

杜晋闻言,极为惊讶,说道:“前辈只不过匆匆一眼,便能看透杜某心性及命势。在下实在佩服。既然先生说在下今生会被这慈悲之心所累,能不能指点迷津呢?”

卧松道人摇摇头,说道:“凡事皆是天定,这是你注定要走的道路,老夫只能祝你好运罢了,多了便不好说了。”

杜晋也点点头,回道:“先生说的是,若是凡事都说透了,那人生也便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乐趣,苦中作乐也未尝是件坏事,一切随缘吧。”

看到杜晋如此感悟,卧松道人也满意地笑了笑。

李愁心这时也说道:“先生,杜晋老弟确如你所说,悲悯世人,这确实是愁心所不能及,但愁心有幸与杜晋老弟结识,也不枉这一生所求。”

见李愁心如此说道,卧松道人又说:“至于愁心小友,那就比杜晋小友轻松惬意多了,生性放荡不羁,来去自由,这也注定小友这一生将无拘无束,逍遥自在呐。”

李愁心连连点头,回道:“先生说的是,愁心此前醉心仕途,多年挣扎终不得,但一朝来到君王侧,却突然发现这并非自己内心所追求的,这才东游而来,有了这一场邂逅。”

卧松道人饮了一杯茶,看着眼前的两个年轻人,叹道:“后生可畏呐!今后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都将有你们的名字流传,被世人称颂。”

说完了李愁心和杜晋,三人沉默片刻,都将目光看向远处的山岭和云雾,仿佛眼中已然呈现出未来的生活场景。

“先生,愁心冒昧,敢问先生居此多少年?”李愁心问道。

卧松道人捋捋胡须,答道:“老朽自踏破红尘后便到了此间,只是那时并无云隐观,只有这苍松如龙,老朽便倚此苍松修道,饿食野果,渴饮松露,困卧松上,已不知过了多久,只觉自己年岁渐长却无老迈之感,后又遇被追杀的幼子灵风慌不择路进了此处,老朽见有他有缘便收做弟子,想来如今已有三十余载,只是这小子自从十五岁后就不再生长,至今仍是童子模样,说来也怪。在老朽的记忆中,已然经历朝代更迭,君王变换,实在是不计年数了。”

两人闻此,纷纷惊呼仙人。

李愁心感叹道:“世间除了仙人之外,恐怕无人能存世如此久远,乃真仙也。”

杜晋也言道:“不多,即便连弟子也仿如残破大道,与世长青,真乃仙人。”

卧松道人却笑笑,言道:“仙人也好,凡人也罢,卧松自在便好。”

两人纷纷朝卧松道人行了一礼。

卧松见两人有这番机缘,于是说道:“你二人既来此处,老夫便一人送你们一件礼物吧,也算是相交一场。”

卧松道人伸手朝屋内,便有两件物品凭空飞了过来,落在道人手中。

“此物为先天宝玉,我见杜晋小友文质彬彬气质儒雅,这玉珏倒是十分相配,此玉老朽已经加持过,若是遇到命悬一线之事,此玉可保你性命无忧。”说着,卧松道人便将此玉递到杜晋手中。

杜晋拿着玉珏,十分感慨,难道自己日后真会经历这命悬一线的时刻,但此时也没有多问。

卧松道人又继续说道:“此物为山河全阵图,记录了上古至今的玄妙阵法,适才看小友破解了九宫八卦阵,与阵法一脉兴许有些渊源,此物你拿去参研,日后定能派上用场。”

李愁心接过一本诗集般大小的书册,问道:“敢问先生,我今后会用到此物先生从何看出?”

卧松道人微微一笑:“你小子,此次东游所为何事?”

李愁心抿嘴一笑:“先生真乃神人,未卜先知,愁心这次真的折服了。”

道人看着这两位年轻人,说道:“大道长远,望两位终有所得。”

两人再次拜谢。

而道人再次说道:“愁心小友,你此去天姥山定要当心,这天姥山可是传世古教,教中深不测之人众多,尤其是掌门,虽然你剑术超绝,但最强一式尚未出世,自保虽然无虞,但要想带人离开却也不易,这阵法既然给你了,你就好好修行,届时虽说不能帮你压制对手,但足够助你脱困。”

李愁心又看了看手中的阵法书册,将其收进了怀里。

“先生,既然相识一场,又得你馈赠,杜晋实在过意不去,常言道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得了先生馈赠,自然也要回敬先生,但一般俗物想来入不得先生法眼,可真让在下惆怅不已。”

卧松看着杜晋,说道:“话虽如此,但世间之物已无老朽所求,所以这礼不礼的就算了吧。”

杜晋脸上则顿时有些为难,这时李愁心说道:“我看先生房中有笔墨纸砚,不如我与杜晋老弟各书一诗赠与先生如何?这才算真正的相识一场,有来有往。”

道人笑言道:“此法甚妙,这书画看起来倒没那么俗气,我这房中墙上尚有两个位置,那便你二人各作一幅挂于墙上吧,也算留个纪念。”

三人回到屋中,李愁心率先拿起纸笔书写起来,笔墨挥舞间一幅洒脱不羁的草书成品跃然在前,诗道:

云雾松上云中仙,

笑卧松枝自在闲。

烹茶无问凡尘事,

不计人间多少年。

卧松看了李愁心所书之诗,连连点头,口中也念道:“烹茶无问凡尘事,不计人间多少年。”

看了李愁心的作品,杜晋也一挥而就,字迹工整,苍遒有力地写下:

山中寻得不老仙,

净水步步生金莲。

四方鸣鹤常做客,

十里云雾好乘眠。

道人又看了杜晋所写,与李愁心所写全然不同,而后欣喜地将两幅诗作挂于墙上,仔细观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