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剑行三千 > 第五十二章:一夫当关

剑行三千 第五十二章:一夫当关

作者:繁华三千尺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3:59: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贺元君这老头,进了云里馆便被李愁心灌了不少酒,没一会儿就醉了,看着跳舞的姑娘在桌子上半倒着,不是发出痴笑。

李愁心见贺元君喝得差不多,雇了顶轿子将贺元君送回府上,自己则悠悠回到院子。

李愁心回到院子,却发现此时时辰已晚,但院里几人还未休息,都坐在院中等着李愁心回来。

“愁心哥哥,你总算回来了,我们都很担心你呢!”司瑶首先说道。

看见琴音和瑟语也想说什么,李愁心却没有给她们开口的机会,说道:“几位妹妹,你们就别担心了,凭我李愁心的本事,这东夷之人要想胜我也不容易,你们还是早些休息吧。”

李愁心说完,催促着几位姑娘各自回了房间,院里只剩下张小攀一人。

“小攀,今夜你辛苦些,去盯着东趾王府,我怕他们会有其他动作。”

张小攀说道:“师父,宫外的事就交给我吧,您就安心对付宫里的就行。”张小攀说完就快速离开了。

李愁心回到自己房间,思考着近几日东夷使团和东趾王的行为,将所有一切梳理了一遍,似乎发现了什么端倪。

次日清晨,李愁心换好衣服,准备进宫。

拓西王则只带了三人入宫,命令其他随从人员带着贡品在宫门等候。

陆陆续续,文武百官都已经集结在金銮殿,只等皇帝李准上朝。

随着郑公公的一声高呼,李准走了出来,坐在龙椅之上,看上去十分镇定,但李愁心还是从李准的神情里看出一丝隐忧。

东趾王上前说道:“启奏陛下,东夷使团已在殿外,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李准道:“宣!”

郑公公又喊道:“宣东夷使团入殿!”

只见拓西王桑伏带着桑羽、水成镜、宫一郎三人大摇大摆地走进殿来,丝毫没有把文武百官放在眼里,惹得众人纷纷不满。

“到底是东夷小国,不讲礼仪,终归不如我礼仪之邦。”

“没错,这东夷人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不少朝臣在低声议论着,而李愁心却站在后面打起瞌睡来,都没在意发生了什么。

桑伏等人到了御前,没有下跪,而是站着面对着皇帝李准。

“大胆,既是来朝使者,见了陛下为何不跪?”

郑太监高声喝道。

只见桑伏说道:“东夷人只跪拜东夷之主,否则回了国会被国人说是软骨头呢,还请皇上见谅。”

郑太监还想说道,却被李准打断:“罢了,我泱泱大国,又岂会在乎这其他小国的跪拜,不跪便不跪吧,随他们去吧。”

“多谢皇上。”

李准继续说道:“拓西王,离两国约定的朝见之日尚远,此番为何提前到来?所为何事?”

拓西王也不藏掖:“陛下,此来有三件事,一是进纳岁贡,二是文化交流,三是国土商议。”

李准也被这桑伏弄得不清不楚,问道:“进纳岁贡尚可理解,只是这后面两件却是何故?”

“回禀陛下,小王听闻贵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有不少杰出的文人武者,所以小王特地带来了三人,皆是我东夷的年轻一辈人才,想与贵国切磋一番,以输赢约定,进行这第三个国土问题的商议。”桑伏说道。

“拓西王只管明言,不必兜兜转转,直说便是。”李准有些不耐烦地说道。

桑伏见此,也毫不客气地回答:“陛下,意思就是你我两国比试三场,若是我东夷胜出,则贵国需将东海三州割让给我东夷,我东夷保证再不袭扰贵国东境,若是我东夷输了,则连续三年进贡十倍的岁贡,如何?”

听到桑伏如此说道,众大臣纷纷指责。

“拓西王,你居然敢打这种算盘,真是狼子野心,十倍的岁贡,你们东夷贫瘠之地是承担不起的吧,你这根本就没有打算输,未免太不把我朝放在眼里了。”

桑伏微微一笑,心里想到这一番比试本来就没打算输,也不会输,这东海三州终将划归我东夷。

“陛下,不可答应啊,这东海三州要是给了东夷,无异于将我朝的东大门交给了东夷,后患无穷呐。”

李准正在为难,朝着众大臣问道:“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李长机瞅见机会来了,说道:“陛下,想我堂上百官,谁人不是经世之才,若是怕了这东夷,岂不让天下百姓寒心,老臣认为此番比较当应下,让世人知道我王朝的风采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撼动的。”

李长机倒也是人才,一番话语下来,将各个大臣煽动得义愤填膺,大部分人见丞相都如此说道,纷纷朝着皇帝进言要接下比试,展我国威。

唯独李愁心却靠在末端大臣后面的门墙上睡着了,丝毫没理会前面的纷纷嚷嚷。

贺元君也是愤怒不已,踉跄着脚步上前说道:“陛下,老臣虽已年迈,但面对此等挑衅,老臣实在看不下去,老臣即便拼了老命也要与他们比试一番,请陛下恩准。”

看着贺元君的样子,李准很是欣慰,只是这贺元君年岁已老,若是再年轻个二十几岁,定然是朝廷基石、国之栋梁。李准不由得长叹一声。

这时,李准突然想起李愁心来,朝着群臣问道:“李常在何在?”

众人环视一圈,皆没有看到李愁心,因为李愁心刚好被那末端的柱子挡住了,此时又是睡着过去,因此迟迟没有动静。

李长机这时说道:“陛下,这李愁心定然是惧怕了东夷使团,因此压根没敢来上朝,还请陛下治罪与他。”

李准不甘地再看一圈,说道:“罢了,李愁心的事过后再议,眼下还是想想如何应对东夷的挑战吧。”

看着台下众人愤怒难当,李准说道:“拓西王,不知道这比试怎么个比法?”

拓西王见状,笑道:“陛下,这规则很简单,就是一边各派三人进行比较,当然若是贵国有能人,也可一人对战我国三人,前两轮文比,第三轮武比,毕竟天下治国之道,不外乎文武,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李准看向贺元君,只见贺元君点了点头,于是李准说道:“既是如此,便请东夷使团出题。”

“水成镜先生,拜托了!”桑伏朝着身后一人说道。

只见身后一文人模样的中年人走了出来,一撮小胡子看上去十分欠揍,满脸得意。

“鄙人水成镜,还请诸位赐教!”

贺元君走上前来,问道:“不知这位先生要比什么?”

“鄙人听闻贵国文化大邦,诗词对联精绝,那这一轮在下便领教一下贵国的对联之道吧,在下有一上联,还请老者相对。”

“少年有痛哭流涕文章,问西京对策孰优,惟水成镜后来居上。”

听闻此联,贺元君面色一沉,没想到这东夷小国,竟有人能写出如此对联,如今贸然应对,确实难有解题之法。

见贺元君迟迟不语,拓西王桑伏笑道:“这位老者刚才不是信誓旦旦吗?为何迟迟不对?若是对不上来,有其他人能对上也算数,难道你们殿上的大臣都是酒囊饭袋之辈吗?”

看到桑伏如此嚣张,众人有怒气却也无奈,毕竟这对联可不是谁都能对上来的。

“陛下,老臣有负圣恩,这对联实在难解,我想即便是这位水成镜先生也未必有下联吧。”贺元君说道。

水成镜一脸得意,说道:“没错,这一联在下确实没有下联,所以还请贵国能人相对。”

“这人可真是嚣张,竟敢将自己比作先贤,还有过之无不及的样子,真是嚣张!”

“可不是吗?后来居上,还真是敢言!”

“皇帝陛下,若是贵国再无人对出,此轮可就是我东夷胜出了。”桑伏再次催道。

“老者怀济世救国热情,对东夷虽无良方,有李愁心万古无忧。”

未等李准应答,大殿末端的柱子后面传来一道声音,正好破解了此联。

众人悻悻望去,只见李愁心睡眼惺忪走了出来。

“陛下,愁心昨夜没睡好,刚才殿上吵闹,稍没注意便在后面睡着了,还请陛下恕罪。”李愁心朝着皇帝说道。

贺元君见李愁心站了出来,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来,笑着说道:“愁心老弟,就知道你一定不会错过的,没想到你这睡意朦胧之间便能破了这东夷使团的难题,看来这水成镜先生也不是什么高不可攀之人嘛!”

“李爱卿,来了便好,来了便好,朕不降罪于你便是了。”李准也是龙颜大悦。

而水成镜此时还沉浸在李愁心对出的下联中,神色扭曲,始终不敢相信有人能对出他的对联,还狠狠打了自己的脸。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你小小年纪怎么能对出此等下联,我不相信。”

贺元君却说道:“输了便是输了,若是连承认失败的勇气也没有,看来水成镜先生也枉为学者大家。”

水成镜听闻此话,心中郁结之气更盛,只觉一阵头晕目眩,扑通倒在地上晕了过去。

水成镜这一倒可把东夷使团惊呆了,李长机亦是如此,而皇帝李准和众大臣却乐了起来。

“看来这水成镜先生不止见识短浅,连肚量也小。”

“就是,刚刚多么嚣张,现在就多么狼狈。”

听着众人议论的桑伏满脸怒气,吩咐宫一郎将水成镜拖出殿外,众人这才稍微安静下来。

“皇帝陛下,刚刚不过是第一轮,还有两轮呢。”

“拓西王只管出题便是,有李爱卿在,看来该担忧的该是你们了。”李准回道。

桑羽这时站了出来。

众人看去,纷纷称道桑羽郡主的容貌,虽然脸被半面丝巾遮住,但天生丽质的气息终究是挡不住的,那身段婀娜华贵,纤纤凝脂实在让人难以不动心。

“你就是李愁心,你的事我听过一些,果然有些才华,不过就看你能不能接下本郡主的挑战了。”桑羽看着李愁心确实一表人才,于是说道。

“郡主请赐教。”李愁心丝毫没将这郡主放在眼里。

“好,既然对联是我们输了,那就与你比比诗词,若你胜过,这第三轮武比也不必再比试了。”桑羽仍是一副傲然。

“愁心洗耳恭听。”

号声肃肃过长海,

千人强兵犹胜万。

来日踏破东境门,

剑指京都溢寒光。

桑羽此诗一出,狼子野心即现。

“大胆,当着陛下的面居然作出如此诗作来,这分明便是不把我王朝放在眼里。”

“放肆,这是要挥兵犯我国土的决心呐!”

桑伏却说道:“自古诗言情志,若是堂堂大国连这点气度都没有,还比什么!”

李准闻此,虽然震怒,但还是说道:“既是如此,李常在可有对策?”

李愁心点了点头,看向桑羽,说道:“没想到郡主一介女流,竟有如此心怀大志,佩服!且听愁心诗作。”

万将雄兵藏神州,

角声震天龙泉出。

一点丹心三尺血,

来犯虽远必尽诛。

桑羽连退几步,被李愁心诗中的气势所震慑。

桑伏大惊,此人究竟是什么人?竟有如此热血豪情,一诗吟罢,整个朝堂上的气势都随之改变,人人身上都散发着不可侵犯的气息,实在难以理解和相信。

“不知郡主认为如何?”李愁心问道。

不等桑羽回答,就有大臣说道。

“李常在这诗无论气势和决心还有对敌的态度,都远远要胜过桑羽郡主那首,便连意境也要高明得多,这一轮自然是李常在胜了。”

“没错,此诗应该抄录了到军中传诵,定能振奋士气,无论什么敌人来侵犯,定能尽数诛尽。”

听着旁人的议论,桑羽这才回过神来,说道:“是本郡主输了。”

李长机在旁此时已不知道要说什么好,耷拉着脸,不敢直视桑伏等人,毕竟此时出言,必将成为百官的众矢之的。

李愁心这时说道:“既然是我们胜了两场,那这三年岁贡之约还请贵国履行。”

桑伏这时面露难色,上前说道:“陛下,这十倍的岁贡对于我东夷来说实在艰难,即便是现在送来的也是千辛万苦才拼凑出来的,若是将东夷百姓逼紧了,难免会发生兵变,到时若是真的挥兵来犯,想我东夷骁勇善战,对贵国也不好,还请陛下大度,重新考量如何?”

李准思考着桑伏的话,确实有些道理。于是说道:“不知拓西王如何考量?”

桑伏这时说道:“陛下,本来说好比试三轮,不过既然前两轮是我东夷输了,那还请陛下大度,恳请比试第三轮,若是第三轮东夷胜了,还请陛下允许岁贡照常,也不用割地了,若是陛下的人胜了,则全听陛下决断如何?”

李愁心心想这拓西王还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

李准果然说道:“既然前两轮是李爱卿赢下的,那便听听李爱卿的意见吧。”

李愁心想了想,可不能便宜了这东夷人,于是说道:“拓西王,在下有一个办法,不知东夷能否答应,若是答应了说不定连这岁贡都能免了。”

桑伏一听,好奇问道:“什么办法?”

李愁心笑了笑,说道:“这最后一轮若是我朝胜出,那便让郡主下嫁我朝,至于嫁给谁由我们来定,说不定陛下一高兴,以后东夷都可以不用进纳岁贡了,若是东夷胜了,则免去三年岁贡,以后岁贡也不变,一切如常如何?”

桑伏想了想,倒也是合理,说道:“不知你们所派何人对战?”

李愁心笑了笑,“既是在下胜了前两轮,那第三轮自然也是在下对战。”

听到是李愁心迎战,桑伏自以为李愁心一介书生没有什么威胁,于是爽快答应,朝着皇帝问道:“不知陛下意下如何?这李常在所言可做得了数。”

李准看了看身旁的郑公公,见郑太监笑着点点头,于是说道:“自是算数。”

得到了肯定答复后,桑伏就迫不及待要比武,不过李愁心却说道:“不急,我大朝风范自是言而有信,不过既是两国较量,还是签下文书为好,以免事后纠纷。”

桑伏自认为胜券在握,毫不犹豫答应下来,在郑太监送过来的比试文书上签下字。

随后双方转战校场,便要开始比试。

禁军统领问道双方要使用什么兵器,李愁心选了剑,宫一郎则选了刀。

二人之间的较量一触即发,不过此时李愁心已然发觉手中的剑被动了手脚,分量和材质都不对,扭头看了看高郁,只见高郁脸上露出一丝奸笑。

不过李愁心用不用剑都一样,如今只凭手中剑气也能轻松取胜,根本不用与宫一郎刀剑相碰,只是这高郁的奸计恐怕要落空了。

宫一郎收到高郁的暗示,嚣张说道:“李常在,校场比试,刀剑无眼,死伤在所难免,还请小心。”

李愁心笑道:“无妨,既是刀剑无眼,也请使者谨慎。”

两人说罢,宫一郎率先朝着李愁心攻了过来,看宫一郎的架势,已是一身钢筋铁骨,蛮力十足,李愁心不惊不慌,纵身临空,只挥下一剑,强大的剑意似席卷这所有的灰尘的亮光朝着宫一郎而去,本来胜券在握一脸得意的桑伏瞬间变了脸,但此时为时已晚,只见剑意与宫一郎相撞之时,宫一郎竟是如此弱小,直接被剑意击飞出去三四丈远,连李愁心的毛都没碰到一根,就在校场边缘断了气。

见到这一幕,桑伏内心惊恐,却也不得不接受,朝着皇帝说道:“陛下,我东夷愿赌服输,自会履行承诺,还请陛下宽厚,原谅我等粗陋之人适才的无礼。”

李准高兴地说道:“无妨,东夷既然履行约定,那朕也大度一回,郡主完婚之日,朕便宣布免除东夷三年岁贡,三年之后岁贡再做商议。”

桑伏一脸不甘,还是躬身谢道。

桑羽在一旁呆呆地看着李愁心,完全被折服,不过李愁心却对这郡主一点不感兴趣,完全忽视。

桑伏见讨不了好,匆匆带着使者离开皇宫,朝着玉东园回去。

而李准留下了李愁心,朝着御书房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