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第八百零五章 人定胜天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八百零五章 人定胜天

作者:墨观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3:54: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神都之中,麟德天子连开三天大朝。

就是为了金陵的疫情之事。

麟德天子为首的革新集团在政治上首次出现了退守之势。

而这次可不仅仅是鸿胪寺少卿、户部给事中、监察御史、通政司副使这几个人了,更大的鱼也浮出水面了。

第二日,户部尚书赵鹏程,工部尚书竟然站在这些人的身后,表示了自己的支持和不满。

原户部尚书孙明远乃是三朝老臣,在太祖朝时便已经是户部员外郎,这些年一直和财税打交道,朝廷国库在他的手中运转如常,即便是再难的时候,这位地官尚书也能搞到钱应急,其运筹帷幄之能,当世一流。

说是三朝老臣,其实应该是四朝才对。

但是麟德天子不忿其兄熹宗皇帝的行径,而这位熹宗皇帝甚至连年号都没有,就没杨清源给拉下了皇位,一剑屠龙。

所以众臣在讨论国朝之时,会下意识地澹化这位皇帝。

这不仅仅是尊天子意,也是一众文臣武勋的意思。

文臣方面,内阁首辅于延益被熹宗所杀,天下冤之,这一行为更是在天下文人士子乃至黎庶百姓心中激起了莫大悲愤。

武勋方面,这大部分的勋贵武将都是支持楚王的,而楚王也被熹宗以谋逆犯上之名所杀。这就导致武勋这边对于熹宗也是心有愤满。

若是熹宗能执掌朝局,御极天下,那自然能慢慢消磨这种不满。毕竟皇权的力量还是强大。

但他没当几个月,就被人拉下了皇位,这使得他根本没有时间和机会去上面的事情。

所以现在的满朝文武对这位熹宗厉皇帝都是不满的。

麟德二年,这位四朝老臣孙明远以年事已高为由向天子乞骸骨,并向内阁和吏部递交了辞呈。

当然,麟德天子第一次肯定是不允许的。

孙明远为户部地官,手握大周帝国财政,位高权重,在大九卿中是稳居前三的人物。

所谓大九卿,便是吏部天官、户部地官、礼部春官、兵部夏官、刑部秋官、工部冬官,再加都察院正右都御史、大理寺正卿以及通政司通政。

这些人物乃是帝国支柱,朝廷栋梁,这个级别的官员乞骸骨的时候,必然会经历多次的拉扯。

第一次的乞骸骨的奏折必然会被天子打回。

这是天子表明自己的态度,国之大事,尚且不能离开卿家,以示孙明远对于朝廷的肱骨之用。

随后孙明远会第二次上奏,再乞骸骨。

可麟德天子依旧驳回,这一次是表明孙明远对朝廷之功。

第三次上奏,第三次打回。

这次是表现麟德天子对于孙明远的君臣之谊。

唯有到第四次上奏之时,麟德天子才会在内阁的劝说之下同意孙明远的辞官。

虽然这个过程麻烦,但却是朝廷重臣必要的礼节仪程。

即便是天子不喜的大臣,也不会有类似的过程。

若是第一次上书辞官,天子就同意了,那就理解为,天子对你说,“滚!”

在孙明远离朝之后,这户部尚书之位自然不能长期空缺。

而新党中人大都太年轻了,其中根本没有足够分量、拿得出手的人物来坐这地官尚书的位子,只能将这户部尚书之位让出。

要知道,天子虽然权威无上,但是对于这样级别的官员任命也不可能圣心独断。

即便是以太宗之声望下旨由一个资历声望不足的人来继任这户部地官,此人也有可能遭到同僚的排挤。

没有人会喜欢打破规则和秩序的人!

而依照大周官场的规则,像户部尚书的位置自然是要靠廷推产生了。

在杨清源的革新之下,廷推的分量甚至比原本还要大了!

可惜,永安一三系固然是人才辈出,但论起年资都是不过十余年,王华和杨清源已经是百年不世出的青云直上,杨清源的功劳和才华都挑不出毛病;王华的政绩和年资同样出彩。

但其他人就不够格了,连个能参与廷推待选的人都没有了。

所以在各方博弈之后,这个赵鹏程坐上了户部尚书的位子。

第二朝堂之上,此人的发难,也是众人没有想到的。

按理说,到了他这个级别,没有特殊情况,是不可能旗帜鲜明地来反对一个同级别的大臣的。

杨清源在辞官之前,就是大九卿之一的大理寺正卿。

现在更是太子少师,论品级比他们几个尚书还高,如此旗帜鲜明地对付杨清源,基本等于是撕破脸了。

不过,金陵瘟疫盛行,严重之极,根据前日的奏报已经有三十五万人受到了感染,虽然还没有新的数据,但众人都知道金陵的危局。

这对于这些要对付新党的人来说,自然是一个天赐良机。

麟德天子年幼,再加上皇权在杨清源离京之前被制,一旦他们能将新党中人摧垮,那就有机会将这位天子掌握有手中。

到时候,社稷权柄尽在他们之手,这样的机会,足以让一部尚书来冒险了。

麟德天子、王华在金陵之事上的缄默,让这些大臣更是志得意满,纷纷再次上书请麟德天子下罪己诏,祭天请罪。同时,请天子诛杀奸佞——杨清源,以慰天心。

麟德天子表面上脸色阴沉,但实际上心里已经乐开了花,这时他们闹得越起劲,等师尊彻底解决金陵疫病后,就是他们自扇耳光的时候了。

但是,便可以配合王华,将这些人都给收拾了!

不过,现在还要引诱这些人下更大的注,十三羊装盛怒:“什么天罚?!朕不想听这些,朕要的是治疗疫病,安抚百姓的办法,而不是听你们在这夸夸其谈。”

正如之前设计的一般,十三的怒火并没有让这些人闭口不言,反而他们更加起劲了。

“天威人力无法对抗,唯有祭天敬神,才能让上苍停熄雷霆之火。”

面对咄咄逼人的群臣,王华、陈讷言两位新党干将一直闭口不言。

右佥都御史李寻欢则是侧目不语,数着天子身后壁画之上的金龙的数量。

一向与新党中人共进退的兵部尚书李澄光也是

当然,朝中也是有聪明人的比如吏部天官赵艋轲就察觉出事情有些异常,理智地在一旁隔岸观火。

在朝中的争吵不休的时候,远在金陵的杨清源已经将疫毒解决得差不多了。

随着孙十常特效药的定方,疫毒便不再可怕。

江南各地乃至朝廷其他州的药材,源源不断地送至,使得解毒治疫顺利无比。

一个半月的时间,金陵之中的七成的疫病患者都已经痊愈,唯有一些因为疫毒引发其他病症的百姓,尚未恢复。

杨清源又组织金陵百姓,将金陵城中原有水井以高温煮石消毒,随后全部都填埋了,并重新挖掘水井,以保证全城用水无忧。

金陵地处江南,本就是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挖井取水更是容易之极。

在金陵百姓的努力之下,不过是五日时间,金陵城中便又多出了上千口水井。

而城中的河流在无人继续投毒的情况下,也自然净化。

金陵城中百姓的用水问题,得到了解决。

杨清源还同时宣扬开水的好处,煮开水饮用,于人体有益。

在此之前,唯有富贵人家才会选择煮开水。

因为柴火木炭都是要钱的,虽然木柴价格低廉,但是每日都要用到,对于城中的百姓之家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原本只有煮饭、沐浴等必要之时,才会用木柴煮水,现在金陵的百姓又多了一项——入口之水,也大都煮开。

人可以不在乎别的,但是对于自己的性命必然是在乎的。

又是半个月,又有近三万名病患被治愈。

虽然金陵城尚未开放,但城中已然有欣欣向荣之意。

这场人为的巨大灾祸,耗时了三个多月,终于在杨清源、孙十常、李濒湖、唐慎微、薛文以及一干金陵名医、百姓、士卒、捕快的支持下,完全扑灭。

截止至这一日,金陵府衙统计,金陵城**有患病之人九十四万两千三百零七人,接近金陵半城百姓的数量。

而到目前为止,因疫病去世者,却不超过八千人,而且这些人,大都是死于疫情的前期。

综合统计,死亡率不足百分之一。

这样的成果对于大周的防疫来说,已经是堪称辉煌。

这可以说五百年来,最大的一次疫病,同时却也是损失最小的瘟疫。

当最后一个疫病患者被治愈后,金陵城还是封闭了五日,直到确认无恙之后,关闭了三个多月的金陵城门再次开启。

……

不止是金陵,扬州的其他地方也有小规模的疫毒感染者,不过那都是以疫毒自身的感染力所感染的,不像金陵城中投毒这般夸张的快速蔓延,所以尚在可控范围之内。

又有杨清源送去的孙十常研制的药方,扬州各地的疫情在没有爆发之前就被压了下去。

然而,扬州百姓的心依旧是惴惴不安。

都说是小规模的疫病,可却三个月没有了音讯,这如何能够服众?

虽然扬州刺史府已经使出了一切手段来安抚百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扬州百姓心中的不安也越来越盛。

就在这濒临极限,民心惶惶之极。

金陵正式开放的消息传遍扬州、传遍江南、传向了天下。

此事疫病的严重也如实的传入百姓的耳中,所有得到消息的百姓听闻都是嵴背发凉。

若非是这位杨大人果决封城;若非是药王慈悲,亲临扬州;若非金陵官民上下一心。现在的扬州恐怕将化为一片鬼蜮。

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

在扬州,杨清源和孙十常的声望也高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

在人人盛传下,这两个抗疫的头号功臣,在扬州特别是在金陵城中,已如万家生佛一般,受到了万千人的敬重,更有甚者焚香礼拜,以祈福报。

孙十常还好一点,毕竟是年纪大了,最多将其当做神仙一流。

可杨某人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他本就是闻名天下、文武双全的才子儒将,现在又有救命之恩,金陵城中的闺中女儿哪个不怀春,甚至连嫁了人的,都起了别样心思。

杨清源不过是出了一趟门,就有二十七个绣球砸向他;有三十二个女子的手帕掉在了他的身边;离谱的是还有街边房屋支撑窗户的木杆,都掉落了三根,差点砸在了杨清源的头上。

对于这种行为,杨清源表示谢邀,但鄙人不姓西门,只能辜负各位少女、少妇的美意了……

……

在金陵城开的当天夜里,杨清源在金陵府衙外的广场之上宴请了不少人,他们大多都是地方上豪门富户家主、夫人公子小姐、金陵城中各坊市中的志愿之人,还有为本次抗疫做出贡献的所有的大夫,以及日夜坚守的大理寺捕快、金陵府胥吏和城防军将士。

这次的宴会,乃是流水宴,不设尊卑,只是庆功。

杨清源举杯把盏,以真元传音,对着广场街道之上的众人高声道:“都说这次胜利我杨清源功不可没,其实不然。此次疫病规模之大,毒性之烈,亘古未有。我等能够战而胜之,绝非一两个人之功劳。”

杨清源虽然此刻还中这金波旬花的奇毒,但以他的功力还是能轻松地将声音传入众人的耳中,清晰可辨。

“一人之力,在天地灾厄之前,犹如尘埃之于泰山,宛若滴水之于大河!无足轻重!唯有众人齐心协力,方可胜天之灾。此乃金陵所有参与到抗疫中的人的功劳!”

“不管是出钱者、还是出力者,抑或是研制药方者,都是此次大胜的功臣!今日本侯举杯,为诸君贺!还请诸君满饮此杯!”

在场众人无论男女、无论长幼、无论贫富、无论贵贱,都举起了杯中之酒。

或许在今日之后,他们又会回归平日的生活,有的人继续为生计奔波,有的人继续为利益争夺。

但这一刻,永恒于青史之上,永存于他们心中!

在数息的沉默之后,广场之上爆发出了无数的声音。

甚至有些

“干!”

“干!”

“满饮此杯!”

……

今日酒桌之上,无贵贱尊卑!

你可以看见一个卖肉的屠夫在和金陵的首富对饮;金陵望族的豪门千金和一个大夫的幼子执杯谈笑;可以看见原本文质彬彬的金陵府尹薛文薛大人此刻正撸起了袖子和一个城防军的士卒划拳……

天地之间,黎庶生民,本该是如此美好自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