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第七百四十七章 桐山?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七百四十七章 桐山?

作者:墨观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3:54: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渝州城北,俱是大山。

奇峰峻岭,层峦叠翠。

若是旅行游玩倒是好去处,但对于生活于山中的人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好事。

杨清源这次不是独自前往,而是带了几个轻功身法不俗的大理寺捕快。

杨清源和麾下的捕快,纵跳腾挪,遇到断崖险壁也能够轻松而过,以他们的速度,这七十里陡峭山路都花了快一个时辰。换成是普通的百姓,那就不是七十里那么简单的,算上绕行和山涧,两百里都不算夸张。走上整整一天都未必能从深山之中走到渝州城里。

即便是最近的镇甸距离这桐山村也有快四十里的直线距离。

“侯爷,按照地图所示,翻过这个山头,前面就是桐山村了。”

一名捕快手中拿着一张破旧的地图,额头上汗珠渗出。

渝州郡中留存的地图还是老式的地图,极其抽象,而这位捕快,是杨清源所带的一众捕快中,唯一能看懂这份地图的,包括杨清源本人。

实在是不是他们无能,而是这旧版地图实在是太抽象了!

“也是为难你们了!竟然要看这样的地图……”

杨清源再次看了一眼这幅地图,实在是简明扼要地让人难以捉摸。

捕快嘴角微微抽搐,相比于大周新版本的地图,这些旧的地图确实显得有些抽象。

“你们在这里休息一下吧!我先去前面看看。”

这些捕快毕竟不是杨清源,虽然都是通脉境武者,但是如此高强度地在山岭间施展轻功,不管是对体力还是真气都是一个不小的消耗。

而且桐山村的情况尚且不明,万一等下要动手,也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

杨清源武功再高也只有一个人,不可能将所有事情都给做了。

在杨清源的指令下,众人开始原地休整一番。

而杨清源身影一幻,再次出现时已经在数十丈开外,如鲲鹏展翅般越过了一道山岭,向着桐山村的方向而去。

直线七八里的距离,在杨清源的轻功之下,片刻便已经抵达。

“这……”

杨清源在接近桐山村的时候就察觉到了,但是直到到达之后才彻底确认,这个村子里根本没有人……甚至连牲畜也没有。

只有跑过的老鼠和爬过的毒蛇……一派荒废落魄的景象。

杨清源找了一间民舍,想要查看一下情况,走近便发现,这民舍柴扉之上已经结满了蛛网,一只红黑相间的蜘蛛正在专心地等待猎物上门。

杨清源见到蜘蛛微微一笑,只是散发出一道道韵。

万物生灵,自有其感。

这蜘蛛似乎也是感受到了什么,在微微犹豫之后,飞快地爬下蛛网,向着远处而去。

不是感受到了威胁,而是似乎它就该这样做一般。

杨清源推开柴门,屋内的已经积满了一层厚厚的灰尘,显然已经许久未曾有人居住了。

这样的民舍杨清源一连走了五家民舍,都是这般的情形。

这个桐山村显然已经长时间没有时间居住了。

——

“大人!……咳咳咳!”

一个正在吃饼的捕快面前,杨清源突然出现,吓了他一大跳,差点就噎住了,一旁的人捕快立刻递上了水袋。

“大人,你能不能不要这么神出鬼没的,很容易吓死人的!”

好不容易咽下了饼,这捕快才满脸苦笑地说道。

他是大理寺初期就跟随杨清源的人,即便现在杨清源已经封侯了,大理寺的老人依旧是习惯称呼杨清源为大人。

杨清源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你胆子小还怪我喽,然后指尖剑气一掠从这个捕快的手中切下了半个饼来。

“嗯!这饼还行!”

不只是山珍海味,这土渣烧饼杨清源也能吃得很开心。

“侯爷如何?!可曾有什么发现?”一众捕快见杨清源回来了立时都围了上来,询问结果。

杨清源细细地吃完了手中的烧饼,然后拍了拍手,“什么都没有!”

“不对啊!这地图显示的就是前方啊!”那个负责看地图指路的捕快急了。

“没说没房子,而是没人!”杨清源手一招,真元便将一个水袋引到了他的手里,然后喝了起来。

“哦!我还以为走错了呢?!嗯?!没人?!”带路捕快突然意识到事情不对。

“侯爷,您说没人?!”

“对啊!”杨清源喝完水用手擦了擦嘴,完全不在乎什么形象。

“这……”在场的众捕快都沉默了。

这村子的卷宗和简介他们都是看过的,去年的赋税可是一分没差,完完整整地交到了州里。

但是这个村子连人都没有了,谁交的赋税?莫不是见鬼了?!

其中资历最老的捕快名为赵承材,是大理寺刑律学院一期生,算是目前大理寺中的老资格了。

他皱着眉头说道,“我以为是有人在替这个村子的百姓上交赋税。”

“那是谁呢?!他又为什么要这么做?!帮他人缴纳赋税,总该有个目的吧!”引路捕快名为李平川,就是益州人士,他主要是负责擒拿追捕的,对此感到不解。

杨清源看着他们的讨论没有插话的意思,这些被带出来的捕快都算是大理寺中的好手,不需要他来主导。

若是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要他来说,那就是自己的失败了。大理寺刑律学院变得没什么意义了。

赵承材看了杨清源一眼,见他没有开口的意思,便继续说道,“我以为这是为了掩人耳目,众位都知道,赋税乃是朝廷大事,也是各地官员的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若是这个桐山村的赋税,长期拖欠,那必然会引起郡县户曹的注意,进而派人前来催缴税款,此地虽然地处深山之中,但也免不了有催缴赋税的胥吏来此……”

说到这里所有人都已经明白了,所以有别有用心者将这个村子的赋税如数缴纳,再加上他地处偏远,连催缴税款的胥吏都不来了,其他官府中人就更不会来此了!

“所以这个桐山村觉得有不能对外人言的隐秘。”

杨清源听着表示还不错,大理寺毕业的优秀学生,都是带脑子的。

“我刚刚进村之时没有仔细搜,只是看了几间村口的民舍,具体的,需要你们跟我一起去搜查。看看有没有留下什么蛛丝马迹?”

“是!”

所有人结束休整,向着桐山村而去。

“所有人都要小心行事,即便是没有机关消息,也可能会遇到蛇虫鼠蚁,都打起精神,不要放过一个角落。”

“是!”

搜查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大理寺刑律学院出来的,他们的搜查都是极为细致的。

大周从不缺智者,自从杨清源提出的痕迹检验的概念之后,这一门刑侦学便不断被扩充,现在其中佼佼者甚至已经不逊色杨清源这个蓝星人。

这桐山村并不是个小村子,登记在册一百二十四户,人口五百十二人。

这村中有近一百五十间民舍,搜查起来也不是一个小的工作。

杨清源这次只带了三十名好手,平均一个人要搜查五间。

花了一个半时辰,众人才完成了大体的搜索任务,来到村中的一处开阔地集合。

“结果如何?!”杨清源坐在一个石墩上,开口问道。

赵承材已经将部分的结果做了汇总。

“启禀大人,所有民房皆已经搜查完毕,确认此地已经无人居住,亦无任何家禽牲畜,搜查之时,房屋之中结有蛛网,家具之上积有厚厚的浮灰。同时,弟兄们还差了这些民居之中的米缸,有一百十七户的家中,都存有余粮,有部分被老鼠所偷食,

但是米缸之中剩余的米都已经霉变,此地应该已经有三到六个月没有人居住了。”

赵承材顿了顿,“同时也可以看出此地居住的百姓并非自愿离开此地!”

不管是盛世还是乱世,粮食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都是命根子。

在刚刚的搜查中,几乎每户人家的家中都有余粮,甚至有一家有整整十缸大米,存于干燥的库房之中。

普通的百姓之家,即便是要举家搬迁也不可能留下这么多的米面。

“还有就是木柴……”

赵承材将最基本普遍的情况都作了汇报。

然后又有几个捕快将自己的发现说了出来。

“侯爷,这是一柄铁制的柴刀。”一个捕快拿出了一柄锈迹斑斑的柴刀,“属下在刑律学院之中选修过冶炼之术……”

“等等……”杨清源开口打断了他的话,“刑律学院什么时候开了冶炼课了?!”

大理寺刑律学院怎么看都是一所文科院校吧,计算开设了侦查学、痕迹检验、法医学……那也是为了案件的侦查服务吧!在道理上也说得通,这个冶炼课是个什么鬼?!

政法大学里去学化工?!你没事吧!

杨清源虽然是大理寺刑律学院的精神领袖和建立者,但是毕竟已经快四年没有参与大理寺刑律学院的事务了。

“额,这是麟德元年,狄大人批准开设的课程。”

“……”杨清源表示无语。

所以现在大理寺刑律学院从一所文科院校,向综合性大学发展吗?!

“行吧,你继续说,属下对于这铁器的生锈颇有研究,从这锈迹来看,这柄刀至少已经有五个月无人使用了。”

杨清源觉得这小伙子在大理寺干捕快有些屈才了,应该去搞化工冶炼的,说不定能带动大周的化工事业发展。

随后,剩下的人也纷纷取出了自己找到的物证,有木柴、有腐朽的桌椅,有被褥……

轮到捕快李平川了,他从证物袋中取出了一物,看傻了众人……

“这……这是!?”杨清源也是满眼的惊疑和不确定。

“侯爷,这是一只火腿!”作为益州人士,李平川还热情地向在场的众捕快介绍了益州的腊肉。

“道理我都懂,但是你拿了一只火腿来,是想说明什么问题!?”

李平川高举火腿,“侯爷,我可以肯定,这村子里的人是在六个月前离开此地的!”

“就凭这火腿?!”杨清源有些不确定地看着李平川。

“没错!”李平川的语气肯定而自信,随后他从腰间掏出了一柄匕首,“侯爷,各位请看!这是一只外封完好的火腿!”

说着李平川用匕首切开了这只火腿的外封,随着匕首切开外封,一股腊肉的香味飘入众人的鼻中。

“诸位,我就是益州人士,这户人家的火腿所用的腌制之法与我老家的一般无二。这种火腿腌制完后,需要风干六个月,此后食用才是风味最佳,而这只火腿便是处于风味最佳的时候,再多一月,再少一月,都不会有这样的香味。”

“……”杨清源点了点头,“不错!观察细致入微,能够利用身边的各种事物。不过我想问,你不会在大理寺刑律学院选修了庖厨专业吧!”

“没错,侯爷果然是料事如神,家父就是一家酒楼的庖厨,我从小也喜欢这些,后来因为被我师父看中,学了些武艺,但还是喜欢这庖厨烹饪之道,学院里去年开设了一门庖厨课,我便去进修了三个月……”

杨清源感觉大理寺刑律学院正在往奇怪的方向发展。

从文科院校向综合类院校转变倒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其中还加入了新东方的职业培训,画风是不是过于清奇了?!

现在只能庆幸,这地方没有挖掘机了!

……

轮到了最后一名捕快,他从证物袋中取出了一个葫芦。

“大人我从一家农户之中找到了一个葫芦,其中装满了蓝色的水,我不知是何物,但总感觉不凡,所以将其带来了。”

说着这个捕快拿出了一只瓦碗,然后将葫芦之中的液体倒入了瓦碗之中。

这颜色着实让那个众人感到惊艳,其色如天空之蓝,澄澈无比。

“这颜色,看着好眼熟啊!”

杨清源觉得这东西他虽然没见过,但绝对听说过,他的记忆力过人,若是真的见过,绝对不会忘却,这是哪本书中描述过得呢?杨清源翻阅脑海之中翰林院通文馆中的书籍。

就在杨清源回忆之时,突然刚刚那个选修冶炼之术的捕快开口道,“这不是胆矾液吗?!”

杨清源脑中灵光一现,他确实是在书中见过。

透明澄澈,色如天空,没错了,这是一代奇书——《初二化学》之中所记载的硫酸铜溶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