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第七百四十六章 线索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七百四十六章 线索

作者:墨观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3:54: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我请杨侯来,是有重要线索要告知杨侯,杨侯便是这般态度?!”明月心面对杨清源的装杯,并没有什么持续太久的惊讶,而是立时反客为主。

“……”杨清源感觉自己这装得一点意义没有。

无奈之下,杨清源只能再倒了一杯茶水,手一扬,让茶盏如臂指使地落在明月心的身前。

明月心虽知杨清源的武学,但看到杯中之茶没有半点涟漪还是吃了一惊。

不仅如此,这茶刚刚倒出时还不见热气,但现在茶水却翻滚不止,这般纯阳内力,也是令人叹为观止。

“本侯亲自为你斟茶,这种待遇可不是寻常人有的!”

唐蓝端起茶盏,轻抿一口,“茶一般,茶味有余而香味不足。”

她是唐门大家闺秀出身,也算是另类的世家子弟,对于此道也是颇有心得。

“现在可以说了吧!找我到底是为了什么?”

明月心放下茶盏,以手帕擦拭嘴唇,姿态优雅。

“我自然不会无缘无故请大人来,我有线索要向大人提供!”

杨清源微微向一旁的女捕快示意,女捕立刻在书案上铺好了纸张准备记录。

“你说吧!若是你提供的线索确有价值,我会在案卷中如实记录,以重大立功表现为伱依法减刑。”

听到减刑,唐蓝的嘴角露出一丝讥笑,她知道自己犯的是什么罪,自然不在乎杨清源的减刑。

从凌迟变成斩首,意义也不大,真到了那一步,即便在行刑之前她就会自我了结。

“在此之前我有个条件,杨大人若是能答应,我自当将线索告知杨大人。”

谈条件杨清源原则上是不允许的,但是先听听也无妨。

“我的侄儿唐青枫天性纯良,与唐门中人不同,也不曾涉及唐门之中任何的违律违法之事,杨侯日后带兵抄灭唐门之时,不可株连到青枫的身上。”

“就这?!”杨清源也没打算株连啊!

虽然说是九族消消乐,但是具体株连哪些人,还不是天子和刑部决定的。

抄家之罪,赦免无辜孩童的案子不在少数,株连之刑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还是与道义法理不符。

“杨侯只管说答不答应就是了!”

“好,本侯便答应你了,只要唐青枫确实与唐门所犯之事无关,绝没有人可以株连到他身上。”

得到了杨清源的承诺,明月心似乎是安心了,从嘴中吐出了三个字。

“桐山村!杨大人派人去此地,必有收获。”

明月心就给了一个地名,之后便再也不愿多说。

……

“桐山村?!”

李长源听着从杨清源口中冒出的新名词,有点摸不着头脑。

“杨侯这个桐山村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对于李长源的问题,杨清源翻了个白眼,你问我,我问谁去呢?!

明月心就说了这么个地名,剩下的什么也没说!

“你知道这地方在哪吗?!”

李长源有点尴尬,“大人,我真没听说过这地方……”

这原本应该是属于李长源的失职,但渝州郡下辖十三县,六十七镇,两千七百五十九个村。

除非是杨清源这样的非人类,不然很少有人能将每一个村都记住。

而且有的村镇就藏于深山之中,只在交换生活必需物品的时候才会前往镇上,可能十年二十年内,六扇门都不能去村里有所公干,又怎么能知道呢?

这是时代的局限性所导致的问题,交通不便,朝廷对于这种山野的控制力便始终有些,即便是武林中人可以翻山越岭,身法轻快,也代替不了公路。

即便是后世基建狂魔,也尚有抵达不了的孤村和山岭。

“你差人去一趟渝州郡衙,配合渝州郡的户曹,务必找到这个桐山村。”杨清源相信,明月心不会无缘无故说个地点来逗他玩。

特别这还是用来换取唐青枫不受株连的条件。

“是!”

李长源立刻找了两个精干的捕快持杨清源的手令前往渝州郡。

“呦,这不是六扇门的大人们吗?!怎么有空来咱们这?!”

四个衙役拦住了六扇门的两个捕快,话里话外透着阴阳怪气。

不过也是,双方的职能在部分程度上重合了。

六扇门抢了原本衙役的活。

衙役只是皂吏,是白身,不受朝廷官方认可,更像是地方官自己聘请的人手,是合同工,没有编制的。其薪酬也是由地方官自己支付,不走地方财政的。

原本六扇门的待遇和衙役也差不多,甚至于出手大方的地方官给的俸禄,还要胜过六扇门的捕快。

所以双方也就和和气气的。

但是随着某位杨姓官员的改革,六扇门的待遇好起来了。

不仅仅是薪酬上的成倍增长,在朝廷中的地位也是变得高了不少。

简单地说,六扇门就是从原本的合同工变成了现在的事业单位,而且从编制上来说,是垂直管理,不受地方政府的管辖。

这就让府衙的衙役感到很不平,甚至有些地方的官府府衙开始裁撤大部分的衙役,只留部分跑腿办事的。

人就是这样,不患寡而患不均。

当初,衙役也不觉得钱少待遇差,但是现在一对比,心里就不舒服了。

两个捕快见到衙役这般模样,也知道他们的态度,于是从手中拿出了杨清源的手令,“我等奉命前来见户曹大人,劳烦通报。”

衙役头目见状一笑,“六扇门和府衙互不统辖,你们搞什么名堂。”

其中一个捕快见状想要发作,但是被另一个劝住,“我们是奉命前来办案,若是因此有损侯爷的名誉,岂非我等的不是?”

然后向着衙役班头一个拱手,“王班头,还辛苦你跑一趟,改日兄弟请你喝茶!”

不止是捕快这边,府衙衙役里也有明白人。

一个年纪看上去比较大,头发都有些花白的衙役开口道,“班头,人家是来办公务的,咱们一直出出气也就算了,要是一直拦着,耽误了正事,上峰问责,咱们也吃罪不起!”

“行吧!”这个衙役班头也没真的想要不让他们进去,于是也就顺坡下了,“你们等着,我去户曹大人那里通报一声。”

……

“什么?!你们把人拦在外面了!?”

户曹看完了手令,听说了事情的经过,大惊失色。他感觉自己要被猪队友坑了!

“怎么,吴大人,这有什么问题吗?!”

“你……你混账,快去!将人请进来!”说完这位刘户曹不顾形象地向着府衙跑去。

“张大人,姚师爷!大事不妙了!”刘户曹一边跑一边喊道。

“怎么回事啊!慌慌张张的?!”渝州太守张龚看到属下跑得发丝凌乱额头出汗,心中不喜。

虽然只是户曹,但也是在职八品,朝廷命官,这般模样成何体统?!

“大人,门外有两个……两个捕快……”

这位刘户曹明显平时缺少锻炼,没跑两步就开始大喘气。

“两个捕快又怎么了?!瞧你这样子!”张太守拿起了一盏茶有些嫌弃地说道。

“不是,他们手里有黜陟使大人签发的手令!”

“什么……烫烫烫……”张太守被茶杯里的滚烫茶水给烫到了,但他此刻顾不得这些,只是死死盯着刘户曹,“他们说什么了。”

这种感觉就像是地方一把手,遇到纪委监委的同志拿着巡视一方的钦差协查函上门一样,是个人都要哆嗦。

“这……下官还不清楚!”

张太守好歹是当了多年的五品官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就给出了方案。

“若是黜陟使大人有什么需要你帮忙,务必小心周全,办得大人交代的差事。”

“是!”这一点就算张太守不叮嘱,刘户曹也知道。

“如果黜陟使大人是来查一些别的事情的……”在说到别的事情的时候,张太守的语气明显不一样了。

刘户曹也是明白上官的意思,“下官明白,要是黜陟使大人问起些不该问的,那下官便是,热情、礼貌、一问三不知!”

张太守满意地点了点头,“你去吧!”

——

回到了自己的办公书房,两个捕快已经在此等候了。

“哈哈哈,二位,失礼了,刚刚太守大人叫我有些公务交代,这才怠慢了二位,还请多多海涵。”

“刘户曹客气了!您勤于公事,我等佩服还来不起呢!”

伸手不打笑脸人,刘户曹这么客气,两个捕快自然也不好说什么。

“不知道黜陟使大人有何交代,但有差遣,下官敢不从命?!”

“我等奉命前来请户曹大人查一个地方。”

“不知是什么地方?竟然能劳动黜陟使大人亲自过问?”两个捕快所言大大出乎刘户曹的意料,原本还以为是来请自己喝茶的呢!

这一下刘户曹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还请户曹大人查查,渝州治下,是不是有个叫桐山村的地方?!”

“桐山村?!”对于这个名字刘户曹也感到陌生,“这渝州郡治下的村庄数量上千,本官一时也难以查出,还请二位稍等片刻,待我查查。”

行礼之后,刘户曹便进入了户曹的档案室中,取出了一本渝州郡的村庄登记名册。

渝州郡中有名有姓的村子都登记在此,若是这册子上没有的,那就是黑户了。

“找到了!”刘户曹照着名册的指引,取出了一封卷宗。

“二位,找到了!”取出卷宗之后,刘户曹便回到了书房之中。

“这桐山村,确实是在我渝州郡治下,在渝州城以北,距离渝州七十里的地方,该村登记在册的有一百二十四户,人口五百十二人。”

说着刘户曹将这本卷宗交给了两个捕快。

“不知道黜陟使大人要这个小村子的案卷做何用?!”刘户曹小心试探着两个捕快。

但这二人也是有所警觉的,“我等只是跑腿的,哪里知道黜陟使大人这般人物想要做什么!现在既已取得卷宗,那我等也需要立刻去复命,就此告辞了!”说完两人便起身将卷宗带了回去。

刘户曹在两人离开之后,也从自己办公的书房离开,这件事情还是得尽快向太守大人汇报,也不知道这位黜陟使大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你是说,这两个捕快来就是来掉一个村庄的卷宗的?!”

张太守面露狐疑之色,不是他不信,而是确实有些离谱。

“是一个很偏僻的村子,距离渝州有七十里,而且都是陡峭的山路……”

张太守眉头微皱,他总觉得这个地名他在哪里听过……

——

“辛苦你们跑这一趟了!”

杨清源从两个捕快手中接过了卷宗,还特地问了问两人的经过。

杨清源也是借此机会,看看渝州郡的情况。

毕竟他还是来代朝廷“大计”的,渝州郡的官吏自然也要查查。

待两个捕快离开之后,杨清源便翻起了手中的档案。

“嗯?!”

“杨兄怎么了?难道这份卷宗有问题?!”柳望舒听出了杨清源的狐疑之意。

“不是卷宗有问题,而是这个村子有问题!”

柳望舒看着杨清源,眼中略带一丝不可思议,这卷宗是记录村庄基本信息的,已经人口赋税登记的,杨清源怎么能从这一份文书上就看出一个村庄有问题呢?!

虽然柳望舒没有问出口,但是杨清源也知道她的疑问,两人的默契程度,非凡俗可比。

“这份卷宗的赋税页上没有一点问题,而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按时缴纳赋税,也有问题?!”柳望舒不明白。

“这个村庄,地处深山之中,田亩也不算肥沃,按理说他们的赋税是很难交齐的。但是户曹竟然没有去这个村子催过一次税,他们近十年来也没有任何赋税漏缴和拖欠,这难道不奇怪吗?!”

杨清源是事务官,对于这种地方事务也是了解的。一郡之地,有七成的税赋能不拖欠就已经是干吏了,甚至许多富庶的镇甸,税赋都需要催缴,而且还无法收齐。

而一个生活不算富裕的村子,十年来却没有拖欠过一次赋税,这就耐人寻味了吗?!

难不成是因为这个桐山村的人,都特别拥护朝廷,自觉纳税吗?!

穷山恶水出刁民这句话虽然失之偏颇,但也有一定的道理,贫困的地方在法治意识上一般也都有所欠缺。

这个桐山村,一定有问题!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