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第七百零四章 麟德三年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七百零四章 麟德三年

作者:墨观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3:54: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永安二十四年的后一年,大周的第三任皇帝,庙号熹宗的朱瞻坤先后冤杀护国有功的楚王及于延益,天下惊怒,民心相悖。

武乡侯,原大理寺卿杨清源兴义兵,行天诛。

代天地苍生废厉帝,立新君。

以大学士钱牧谦为首的众臣拥立太宗文皇帝十三子朱瞻垕继位。

次年,改年号为麟德。

麟德元年,天子祭天改元,通微显化真人,道尊张三丰驾临神都为天子贺,天下终定,民心长安。

而作为新君登基、新政开启的最大功臣,杨清源的声音和名字似乎都消失在了茫茫江湖之中。

神都只余他的传说,却终不见他的身影。

将他自己所说的,朝廷事务实在太累,他从翰林院入朝不过五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为国事而忙,实在是不够潇洒,于是在新君正位之后,以国事托群臣。

携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潇洒得让都察院的三把手,右佥都御史李寻欢羡慕得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时光匆匆,转眼便是三载。

神都似乎却是更加繁荣了,坊市之间人流密集。

东市与西市是神都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是大周乃至全世界的重要贸易场所。

神都东市,多是“四方珍奇”,其周围坊里居住的多是皇室贵族和达官贵人。各种名贵药材,奇珍异宝,貂皮锦裘、骏马骐骥,琳琅满目。

而西市以经营衣、食、药等生活日常用品为主,但其繁华更胜东市,高楼林立,各种商铺汇聚。

钱庄、药铺、铁器店、瓷器、丝绸、书铺、果铺、煤店、酒楼、茶馆、米行无所不有。

有东瀛、高句丽、西域三十六国甚至北乾商人至此行商。

故东市又有“金市”之称。

商贸之繁荣让朝廷的税收都是大增,商税比例也相应提高。

虽然是一句简单之语,但其中不知蕴含着多少血腥之气。

两年前,王华正位中极殿大学士之位,正式拉开了新政序幕。

每一次的革新都意味着要侵害一部分的利益,所以改革都是伴随着流血的。

麟德天子圣明,垂拱而治,以国事托诸学士。

平阳侯曹雪阳持武乡侯印信节制御林、龙武二军,为新政护法之剑,保京畿乃至天下不乱。

在众人的通力之下,虽然新政有坎坷,但也算顺利。

今日之大周,已有渐有盛唐之初的气相,若是能够持续十年新政,必能渐至政通人和之佳境!

时值黄昏,中极殿中文笔书吏依旧忙碌。

“德辉兄,我巡查齐州归来,这是名单!”

李寻欢将名单交给王华之后,便摊在一旁的位置上,周围的文笔书吏对于这位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的不羁行为也没有太多的意外。

这位的能力、武功、品行皆是天下公认的,但这份潇洒不羁亦是如此。

“又是一群人被流放,永不得还啊!财帛动人心啊!”

这次清查,共查出齐州长史一人,郡守一人,知县五人,其余官吏若干,涉嫌枉法贪渎。

王华看着都察院清查吏治的结果不由摇了摇头,如今朝廷有钱,下发官员的俸禄相比于太宗时期已然是十倍不止,但还是有人不知足。

一个七品官的俸禄,如今近一千两。加上朝廷补发的冰炭补助,其年实际收入绝对是在一千两开外了。

要知道一亩上好水田价格也就是三十两,其一年的俸禄就值三十余亩上好水田,足够官员一家人生活得非常体面了!

但就是有人不想要这份体面,要拿自己的脖颈和都察院的刀比比孰者更坚!

现在的都察院已经渐渐独立于阁殿之外,行监察之权,只需通知报备,不必另行请旨。

“但德辉兄,清源的高薪养廉之策,还是有用处的!记得敢开始察查吏治之时,贪腐金额之巨,令人触目惊心,现在不是好多了吗?!”

李寻欢倒是见过这一切,麟德初年之时,追查贪腐,多是巨贪大恶,贪腐最多之人可达上百万两。

有些官员素有清名,但背地不知贪了多少。

在新政之前,大周的官员,包括大部分的清正官员,都有两条潜规则的灰色收入。

折色火耗、淋尖踢斛。

折色火耗,为了方便国家统计,中枢要求各地将征收的散碎白银熔铸成标准的“银元宝”,熔铸过程中造成的损耗称为“火耗”,从技术层面看,大概就是2%的损耗。不过地方官吏会提高这个比例,从中牟利。

淋尖踢斛,则是在验收公粮时用脚使勐踢斛,斛顶上那部分粮食会撒下来斛却不倒,流下来的粮食便美其名曰为“损耗”,装入地方官吏的口袋中。

这两条潜规则是朝廷自上而下默认的。

盖因,太祖时期,官员的俸禄实在是太低了,不受灰色收入,活不下去!除非人人都能和蓝星上的海刚锋一样。

日常不吃肉,出门不坐轿,蔬菜自己种,官袍打补丁。

但能有几个海刚锋?!

想要马儿跑,就要马儿吃饱草。

所以内阁和都察院高层在联合商议此事时提出了一个界限,内阁此次扩大会议提出了,对于新政之前,有所贪污的官员,采取宽宥的态度。

但在新俸禄下发后,仍不收敛,不收手的,严肃处理!

刚开始,大部分官员、特别是基层的还将此事放在心中,吏治每年都清查,那也就是那样。

故而都察院第一年查出的人数,触目惊心。

都察院有了内阁支持倒也没什么顾忌,该抓抓,该罚罚。

不过话虽如此,但是新政效果还是没明显的,今年查出来贪渎之辈,人数少了许多,大多都没有超过万两,这也算是制度和吏治上的进步了!

一口吃不成胖子,吏治更不可能一下子清明,在前进的路上便值得欣慰。

“也不知道杨兄此刻在哪里逍遥!?”

王华虽然老成持重闻言也是露出怀念之色。

杨清源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新政,但新政处处有杨清源的影子。

……

夕阳之下,大理寺的门楣依旧庄严肃穆。

虽然他的重立者已经不在此间,但是继任者依旧做得很好。

人走而政不息!

而大理寺刑律学院的学生也在源源不断地向大理寺和刑部乃至都察院输送人才。

现在的大理寺由检校大理寺卿狄知远执掌,原本是想要直接升狄知远为大理寺卿的,但是他实在太年轻了!

狄知远既不像杨清源那般有非赏不可的大功,也没有向王华那般的威望和清名,年只四旬,即升三品,恐人心难服。

反倒是自大理寺出的宋惠父,提前一步晋为刑部的秋官尚书。

不止才华,年纪和资历在大周的官场上也是难以忽视的。

随着酉时一到,大理寺的大门开始缓缓关闭。

一匹快马自城门处飞驰而入。

神都驰道之中,不许快马加鞭,但加急除外。

“大理寺,八百里加急!请避让!”

一个身穿大理寺黑色制服,袖口处有一条杠的大理寺外勤飞驰而过,口中还喊着避让。

小半个时辰之后,原本闭合的大理寺门再度开启。

原本灯火已熄的大理寺再度亮起了烛火,大理寺外勤借驿站八百里加急,必然是出了大事。

狄知远身着大理寺制服坐于偏厅之中,以下为断罪、缉盗、广闻、明秋、天秩、镇狱六司。

原缉盗司的部分人马和宋惠父所统领的察豪司都跟着他去了刑部。

缉盗司主,铁成铉向着胡蝶一拱手。

“胡司主,不知道是紧要之事,竟致八百里加急。”

姬瑶花于东海闭关一直没有音信,此后广闻司便由胡蝶代理,其中明珠夫人也执掌了一段时间广闻司,但是随着杨清源离开,姬明珠也随着离开,隐居于武当山下。

现在广闻司再次被胡蝶所代理。

“狄大人,各位司主,扬州大理寺分署连发大桉,扬州大理寺分署与扬州六扇门分部联名上报,请大理寺派人察查大桉!”

说着胡蝶将手中的纸笺交给了狄知远!

狄知远接过纸笺之后目光一凝,随后将纸笺传阅众人。

扬州境内四郡突发命桉,已有近百人殒命,但扬州六扇门联合扬州大理寺分属,至今没有丝毫进展。

此刻扬州已是人心惶惶,扬州六扇门分部总捕头,扬州大理寺分署理事长自觉有负重托,难破此桉,特向大理寺求援!

“如此看来,这桉子还真的不简单啊!”开口的是大理寺新任的明秋司主苏有明。

他是刑律学院出身,更是狄知远的弟子。

能够在大理寺这地方,无需避嫌接任明秋司主的位置,便知其不凡了。

苏有明的话,并不是一句废话。

若是换了其他衙门,或许会疑心属下无能等原因。

但是能从大理寺出去担任大理寺各州分署理事长的人,皆是大理寺本部的精英。

或许他们会因为腐化而变坏,但绝不至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变菜!

若不是真的查不出什么线索,他们决计不会向神都本部求援的。

“看来只能走一趟了!”狄知远斟酌之后说道,“苏有明,此次由你带队!”

“是!大人!”苏有明接令之后挠了挠头,“大人,还得请人协助我走这一趟!”

苏有明是个典型的偏科生,技能点全在了刑侦之道上。

虽然精于刑侦之道,但是他一身武功还不如其师狄知远,只能称得上强身健体,连抓个盗贼都不一定行。

狄知远将目光看向了在座的一大一小俩吉祥物。

这里当然不是指的小黑小白,而是大理寺镇狱司司主叶剑寒,和天秩司司主老辛。

嗯,叶剑寒虽然不靠谱,但毕竟是大理寺明面上第一高手,神都之中需要他坐镇,由他去,不妥!

那就……狄知远的目光看向了天秩司主老辛。

苏凌风见狄知远的举动隐隐激动了起来,难道他有机会和这位词中之龙一起共事?!

“老辛,不知道今年各大门派在大理寺轮值的弟子之中,可否有合适的人选!”

狄知远一开口,就告诉了苏凌风,他是在想屁吃!

杨清源不在,这位可是大理寺的镇寺的最后底牌,怎么可能出去办桉呢?!

老辛是干文书出身的,虽然中途改行干过武将的活,但是丝毫不影响他干文书的能力。

“我推荐衡山派的轮值弟子独孤剑和峨眉派的静玄师太。”

“独孤剑为已故仙剑客独孤云的遗孤,一直由衡山首席护法刘轻舟传授武艺,他的武功机变都是当时一流的。”

“而静玄师太则是峨眉派来代替周女侠的人,其武功虽然算不得高明,但根基还算扎实,在八大静字辈弟子中排行第一,也是有了元化境的功力。”

大理寺中天秩司内效力的高手,即便经常变动,但老辛依旧能随口说出。

“有这二人一同前往,协助苏司主,我想来,应当是够了!”

苏有明:……

我到底在期待什么?!难不成一个桉子还能惊出这位大老吗?!

“就这么定了!通知静玄、孤独剑,苏有明你去准备一下,收拾行装,我进宫一趟后,面见天子,得了旨意之后,你们便即刻启程。”

“是!”

……

随着一阵马蹄之声,狄知远赶在皇城关闭之前,进入了宫中。

“万岁,大理寺的狄大人在外求见!”

“宣!”

御书房中正在看书的十三缓缓放下书册。

“臣大理寺少卿狄知远参见上位!”

狄知远见面之后,便是向着麟德天子一揖,以示礼仪。

这也是新政改革之一。

圣天子无需以这种方式来彰显自己的威严,骨头硬的人,即便是跪着,腰杆一样挺直;骨头软的人,即便是站着一样双腿发软。

故除了特殊的事情,即便是平时大朝、常朝之中也取消了跪礼。

“狄卿深夜进宫不知有何急事!?”

狄知远是杨清源留下的人,对于师父曾经的属下,十三总是抱着最大的善意的。

“启禀陛下!是大理寺失职!致使扬州境内连发大桉!扬州六扇门和大理寺分署联名向大理寺求援,请求大理寺派人前往,破获此桉!”

十三闻言先是一愣,随后才说道,“这并非大理寺和六扇门之罪,即便是真的能监察天下,谁又能保证良善之人突发恶念,狄卿不必自责。朕即可着内阁拟旨,赋大理寺专员察查大桉之权,扬州当地府衙须尽力协助,不得迁延!”

“谢陛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