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第六百九十六章 后续(二)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六百九十六章 后续(二)

作者:墨观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3:54: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我问你,你知道钱牧谦代表的是什么人吗?!”

朱瞻垕点了点,“钱先生代表的越扬仕子的利益。”

“没错,钱牧谦是越扬党魁!同时也是一三系的座师。那文华殿大学士长孙辅机呢?!”

朱瞻垕对曰,“长孙大学士代表的是关陇集团的利益。”

“那都察院正程青松呢?!”

“嗯……都察院正程老大人,持心公正,平日也甚少和人交往,应当是比较中立的。”

程青松和于延益是比较相近的两人,在处理公务上都公允执正。

“没错,程老大人公允,但他是齐鲁人士,朝中的齐党虽然不说,但一直将他作为精神旗帜。除此之外,朝廷之中还有新旧武勋,宗室,各种力量混杂在一起。想要靠人力平衡,很难!”

很难不是做不到,像太宗文皇帝就平衡得很好。

但这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

朱瞻垕或许在锻炼之后能够做到,但是朱瞻垕之后的皇帝呢?!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行政权下放,而皇帝充当一个裁判者的身份。”

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其争议焦点在于行政权。

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蓝星上的东瀛皇室。

虽然看不上东瀛皇室,但是不得不承认,东瀛皇室是

从公元10世纪开始一直到近代,在这近千年的时间里,天皇在行政上的权力几乎一直是被架空着的。

日本政府的行政权从外戚的五摄家传到大贵族源氏和平氏,再传到武士政权的北条氏、足利氏、织田氏、丰臣氏、德川氏,总之东瀛皇室从没有掌握过行政之权,他更像是一个法统的象征。

也正是因为其不掌行政权,所以使其没有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

历代东瀛天皇不但可以置身于行政权更迭的刀光剑影之外,反而可以从中获利——因为新的执政者在获取行政权成功后必须要做的事就是去争取天皇对其合法性的承认。

这是东瀛皇室万世一系的原因之一。

东瀛皇室选择摆烂,可大周皇室没有摆烂的基础,行政权可以放,但军权必须在周室的手中。

纵观蓝星上华夏的农民起义,向来是以推翻皇室为目的的。

太平道颠覆大汉,黄巢攻破李唐,李闯覆灭朱明,其实都是冲着皇室去的,而其中推波助澜的官僚阶层,多半会和新的统治者达成协议,大部分人能平安落地,免遭清算。

因为在华夏人之前的观念中,有家没有国,自然难以凝聚民众对国家的热情。

各阶层的利益和国家、皇室利益是不一致的。

若是能使得民众利益、官僚阶级利益和军方的利益,能与国家、皇室一致。

那社稷自然四海升平,国家自然长治久安。

但兴起的商人阶层和原本的地主阶层都有利益代表,但是最底层的老百姓,他们从来都缺少发言人。

古往今来,一直如此。

既然如此,便可以让周室成为百姓的利益代表,同时还可以占据大义名分。

在资产阶级萌芽尚未萌发之前,杨清源便只能想到这样的方法,来分权、制衡。

立法之权由各集团共议。

司法之权,由大理寺、都察院两家执掌。

军权,由周室执掌,新旧武勋集团分掌。

而行政之权,周室代表百姓利益,同时作为裁判者。剩下的,让各方利益集团自行博弈。

在尽可能不损害底层百姓利益的情况下,达成的政治平衡,自然是稳定,可用的。

杨清源也想走君主立宪,但是君主立宪需要足够强大的资产阶级作为基础,资产阶级的产生是需要生产力作为先决条件的,但是无论杨清源如何尝试,似乎都没法在这个世界造出蒸汽机来。

故而他只能退而求其次,用这种方法,为将来的宪政打下基础。

杨清源和朱瞻垕一讲就是两个多时辰。

这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别说是朱瞻垕一个孩子,就算是杨清源也是在尝试的路子上。

“你遇事不懂,可以多询问德辉兄,他有宰辅之才,我也和他聊过这个话题。他和李寻欢、姚节、杨讷言都是可信可用之人。”

……

“咕咕咕……”

正谈着朱瞻垕的肚子突然叫了起来,他只有早上吃了些糕点,早就饿了。

小九没好气地看了弟弟一眼,然后说道,“师父,十三,我给你们去御膳房弄点吃的。”

杨清源微笑点头然后继续和十三说道。

“然后就是之后行政的改革内容,这一点我和钱牧谦大学士,王华也曾谈过。在朝局稳定之后,当推行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

“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

这两个名词,让朱瞻垕感到有些陌生。

自古官府收税,收的都是人头税,人头税是国家对人身课征的一种税。

他的优势明显,按照记录在册的人员进行征收,有理有据。

但其劣势也很明确,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

官员绅衿利用优免特权隐漏人丁,奸猾之徒又托为客籍以为规避,而丁银项目仍然存在,结果便落在贫苦农民的身上。

而摊丁入亩,则是将人头税均摊入地赋之中,按照土地来进行税收。

这样就可以极大缓解底层贫苦百姓的生活压力。

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就更容易理解了,即废除官员、地主免税的特权。

无论是摊丁入亩还是官绅一体纳粮,其实都是为了优化税收结构,使社会富有阶级承担更多的税收责任。

在蓝星上,这两项举措都是有满清雍正完成的,如果说康乾是吹出来的盛世,那雍正便是满清君主之中,最具政治才华和手段的存在,单以其文治之功,纵观全史足以保五争三。

“可师父,这必然会引起广大官员的弹压!”

十三看出来这两策都是利国利民的良政,但是也损害了官僚阶级的利益。

“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并非一蹴而就。分化打压、拉拢制衡,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楚的。你也不必着急,慢慢来,遇事多与钱大学士和王德辉商议。若是能将这两个举措贯彻,便是功在千秋了!”

钱牧谦是地主阶级的一员,是江南钱氏的领袖,但他同时也是大周的臣子,是有政治追求的人。

虽然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有可能损害他自己的利益,但以他的眼光看得出来,这是利国利民之举,也愿意做这件事。

圣人三不朽,立言,钱牧谦本就是一代文宗,著有经学。

立德,他是传统的士大夫,虽然不能和瑞山先生、于延益这样的人相比,但忠孝礼义都没问题。

现在就差一个立功了,若是能推行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

家中的钱财损失和如此千古奇功相比,算什么?!

……

在小九亲自端来饭菜之后,三人边吃边聊。

“十三,你对我是否有怨气……”

正在埋头干饭的十三怔住了,他不知道师父为什么会这么说?!

虽然有些矫情,但是杨清源还是觉得自己强行决定了十三的人生。

十三的路原本该是自己选择的,即便杨清源为他选择了帝王之路,但说到底,依旧不是十三自己选的。

“我没有顾及你的感受,倒是硬塞了一个皇位给你!”

一旁的小九听着这话,翻了个白眼,师父大人,你要不要听听你自己在说些什么?!十三他有什么可不愿意的?!

这可是九五之尊的皇位,但凡有点可能宋王、蜀王都会抢破了头。

自己愚蠢的弟弟有什么可嫌弃的?!姐姐对于弟弟就是这样,永远存在着血脉压制。

十三朱瞻垕闻言先是一愣,反倒是一笑。

“师父这是说什么话?!这可是九五之尊之位,古往今来多少人打破头皮,就是为了抢这个位置。我原本不过是一个庶出皇子,如今能坐上皇位已经是得天之幸。原本我还想着等长大之后,当个闲散王爷,行侠仗义,救济世人,但现在有个更大平台在我眼前了!”

十三的三观一直是这么正,仁厚、阳光、宽和。他其实不是传统意义上皇帝的最佳人选。

不过,大周未来的皇帝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皇帝……

——

北境,燕城,赵王府。

“了不起啊!了不起啊!”

赵王已经将神都传来的情报仔仔细细地看了三遍了,但还是忍不住赞叹杨清源的手段。

一夜的时间,便完成了赵王几十年想干却没敢动手的事情。

起兵攻破皇城,诛杀天子。

然后以政治手段压服反对的群臣,力保十三皇子朱瞻垕登基。

“若是本王能得此人效忠,至少可以节省十年光阴。”

赵王朱楷现在已经四十有五了,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一旁一身白衣僧袍的渡衍也不得不叹服杨清源的手段。

此子不仅武学天赋奇高,更是无双帅才,现在又于政治一道上表现出如此惊人的能力。

这样的人生在道门,可谓是佛门之大不幸啊!

佛门想要崛起,看来必须除掉此子了!

阿弥陀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为了佛门昌盛,老衲甘愿破戒。

杨清源不知道,因为他的操作,少林渡字辈中的智者已经将他列入了必杀的名单之中。

“渡衍大师,你的觉得本王现在以清君侧之名举兵,兵发神都,趁着朝局混乱,新君初立,人心未稳之际,破釜沉舟,能否一举功成。”

其实在知道杨清源兵变谋反的时候,赵王就已经在筹谋起兵之事了,这又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而且杨清源在朝中最大的支持者,太宗和于延益都已经亡故,以他的本事想要稳定朝局,绝非易事。

一旦神都的局势陷入僵局,赵王便会立刻出兵,但现在杨清源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就压服了神都之中的反对声,扶立新君。

这让赵王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出手,开始征询一旁的首席谋士,渡衍和尚的意见。

沉默片刻之后,渡衍才开口道。

“王爷,贫僧以为此时一动不如一静,现在并不是出兵的好时机。”

赵王皱了皱眉头,渡衍的建议显然没能完全说服赵王。

“还请大师阐述其中奥妙。”

“阿弥陀佛,那贫僧便献丑了……”渡衍放下了手中的茶盏,认真地说道,“若是杨清源起兵弑君之后,未能在短时间内戡平动乱,使得朝野心服,那贫僧必然会力谏王爷起兵清君侧。”

“那个时间,是杨清源和朝中众臣对抗的时间,王爷的出现能够打破这个平衡,群臣也需要靠王爷来对付这个弑君者。王爷进可登基称帝,退亦可除去杨清源这个心腹大患。”

“然这一步棋,现在已经走不通了。大位已定,昭告天下。吴王殿下是众臣廷推选出的皇帝,虽然于皇周会典之制不合,但却足以服天下人心,王爷在这个时候起兵,那就是叛乱了!”

赵王,喝了一口茶,示意渡衍继续。

“此刻起兵,不仅仅不能起到正面效果,反而会帮杨清源一把!”

“此话怎讲?!”

渡衍又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水,“杨清源此刻虽然扶立吴王上位,但是根据情报所言,他已经卸去了一身官职,只保留了武乡侯的爵位,且不如即将离京。若是王爷在这个时候起兵,不是给杨清源留在神都掌权的机会吗?!”

赵王起兵叛乱,那自然需要有人带兵平叛,朝廷现在有什么人有自己统领大军,且敢说自己能打赢赵王吗?!

新一代的开国四王资历和地位都够了,但是他们都没有统帅大型兵团作战的经验,别说是对阵赵王这个边关塞王,沙场宿将。

而无论是神武军大都督唐圣叹还是神策军大都督王诚嗣也都不敢说出这句话。

也只有天策军大都督李承恩能略胜赵王半筹,但北境又离不得李承恩。

这种情况下,朝廷便只能被迫重新启用杨清源为帅。

如此就是变向地帮杨清源重回中枢……

听到了渡衍的这番话,赵王才彻底息了此刻起兵的心。

他现在对于杨清源的统兵之能,还心有余悸。

晋阳之战的战果实在是太惊艳了!

“也罢!本王这么多年都等了,也不差这一两年了!朱瞻垕毕竟是个小娃娃,终究会给到机会的!”

赵王就是草原上的狼王,有着足够的耐心等待猎物露出破绽,然后致命一击!

ps:感觉嗓子眼,还咳嗽,不会中招了吧!

各位看官一定要自己注意,羊了可能影响味觉,那做人还有什么意思。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