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第六百九十五章 后续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六百九十五章 后续

作者:墨观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3:54: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大周议政最高殿堂,庄严、肃穆的含元殿中,礼部尚书钱牧谦、右都御史程青松、长平郡王带着四百多位大臣三叩九拜,山呼万岁,拥立吴王登基!

按照礼法程序,此时应当需要太皇太后的懿旨。但现在谁还在乎呢?

人人都知道,那不过是一个象征性的程序而已。

“万岁万岁万万岁!”

十三站在含元殿的御座之前,表面平静,但内心仍是有些茫然。

这万岁声中,似乎一切都变得不真实起来。

楚王兄和朱瞻坤争了这么多年的皇位,一个被冤枉后自尽以示清白,另一个因为倒行逆施被自己的师尊斩杀。

这个天下人皆是尊崇和觊觎的至尊之位,就这么简单地落到自己手中了吗?!

有人略感苦涩,想不到这九五之位花落吴王!有人庆幸,自己站队正确、已得从龙之功。有人平和,这帝位争夺终于落幕。

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在含元殿中徐徐地消散,余音袅袅!

十三皇子朱瞻垕穿着一身白色的亲王服,戴着孝,年岁不大,才十五岁,却不失儒雅气度。

他还在适应着剧烈的身份转化,脑海中,此时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他往日的种种。

从出生开始他就是皇子,但是他们的母亲虽然艳冠后宫,但也只是一时之宠。小九因为活泼,倒是被周帝所宠。

永安十四年,他遇上了这辈子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杨清源。

他和姐姐得父皇恩准,拜杨清源为师,求学于门下。

杨清源教他学问,做人的道理,带着他们游历江湖,感受民生,那是他终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后来皇兄朱瞻坤弑父上位,在得知这件事后,十三和小九一度想要为父报仇。杨清源起兵的那一晚,杨清源要报血仇、拿帝位,他向着杨清源离去的方向深深一揖,表明自己的态度、立场。

一切就像跑马灯一样在十三眼前略过。

不过,朱瞻垕很快就收回了自己的思绪,然后看向下方跪着的群臣。很快投入到了皇帝的角色之中,看了身边的东厂厂督曹正淳一眼。

曹督主早就准备好了,上前一小步,尖锐的声音传遍含元殿。

“众卿平身。”

朱瞻垕身上的气度一变,开口道,“朕少不谙事,才疏学浅,以社稷国事累诸卿!”

“臣等愿效犬马之劳!”

随后朱瞻垕的目光看向文臣首列的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钱牧谦。

“钱先生!”

朱瞻垕没有称呼钱牧谦为卿家,他虽然为九五之尊,但年纪远小于钱牧谦,而且杨清源是十三的师父,而杨清源和钱牧谦又有师徒之名。

天地君亲师,虽然君在师前,但天子也要尊师重道。

朱瞻垕的这一称呼,引得殿内群臣侧目,但随即都理解其中三昧,微微点头赞同。

“臣在!”钱牧谦闻言出列。

“此次神都之乱,有赖钱先生主持大局,稳定朝野。擢文渊阁大学士钱牧谦为检校内阁首辅事,主持朝廷政务!待时局稳定后,再行廷推!”

“臣领旨!”钱牧谦领旨的同时,心中也不住赞叹一句,这么多年众臣皆没有发现,这位十三殿下不过虚岁十五,竟有如此气度和智慧。

朱瞻垕没有直接任命钱牧谦为内阁首辅,不是他不可以,而是这样有损天子的权威,也不利于钱牧谦的名声。

像大九卿、六部侍郎这个级别的,正常情况下都是会经过廷议的,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会任命。

比如越州案发之时,太宗皇帝任命杨清源为大理寺卿,察查此案。事急从权,也就直接任命了。

虽然现在朱瞻垕没有直接任命钱牧谦为内阁首辅,但是却让他行内阁首辅事,等到朝局稳定,以钱牧谦的人望又有何人能抢这个位置?!

“大行皇帝殡天,当定其谥号与庙号,举行其葬礼,钱先生为礼部尚书,此事便交给你了!”

钱牧谦闻言道,“臣遵旨。”

随后闭目微思片刻,睁眼说道,“大行皇帝,得位不正,有弑君乱政之嫌,且冤杀兄弟、功臣,杀戮无辜学子、大儒。微臣以为,当谥‘厉’,庙号熹宗。”

杀戮无辜、暴虐无亲、愎狠无礼、扶邪违正曰厉。

昏庸腐朽为熹宗。

这是一个顶级的恶谥了,庙号也是贬斥,表达出了钱牧谦对于朱瞻坤的极度不满。

钱牧谦是个秉持中庸之道的传统士大夫,平时做事也不会太过绝对和激烈。

但是在朱瞻坤这个人身上,他表现出了绝对的厌恶和痛恨。

厉这种谥号一般是不会轻易上的。

一般都是新朝给前朝的末代皇帝上的谥号。

但是朱瞻坤登基之后,一直在忙着收权和巩固自己的势力。这其实没什么问题,传统皇帝登基后哪个人不是这么做的?!你只要后来的文治武功足够耀眼,照样是瑕不掩瑜。

但是杨清源没有给朱瞻坤这个机会,导致朱瞻坤就当了六个月的皇帝。

一般这种情况,后继者谥号都会给个“殇”帝、好点的给个“怀”帝,短折不成曰殇,慈仁短折曰怀。

但是朱瞻坤还有冤杀有功亲王和力挽狂澜于延益这样的大“功绩”。

于公,朱瞻坤对于大周有害无益,还曾私下里击杀文臣。

于私,于延益是钱牧谦挚友,杨清源是钱牧谦最得意的学生。

这种情况下,钱牧谦自然不可能给朱瞻坤好脸色。

如果说杨清源是杀人,那钱牧谦就是诛心,要把他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朱瞻垕点点头,“钱先生所言甚是。”随后,朱瞻垕又象征性地询问左右都御史,六部尚书、代理尚书的意见。

像右都御史程青松、吏部天官赵艋轲等人早就对于朱瞻坤不满了,特别是在于延益这件事情。

一众大臣也没有对此事表达异议,朱瞻坤的谥号和庙号,就这么定下了!

随后就是第二件事,恢复于延益的名誉。

这也是杨清源起兵的法统所在,他不是要谋逆,他是要为冤死的于延益讨一个公道。

一个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国之柱石,不该这样冤死。

“先内阁首辅于延益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恃,为权奸所并嫉。先厉帝昏聩残暴,然朕心实怜其忠。赠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太傅,谥忠肃!”

忠肃虽然是个褒扬的谥号,但相比于文正、文贞、文忠、文烈肯定是有差距的。

而于延益将忠肃带到了一个不属于他的高度,一如蓝星北宋时期的范文正公。

“程卿家。”

“臣在!”满头白发的程青松出列道,“这件事情便有你们都察院和大理寺察查,务必将陷害忠良的元凶首恶尽数正法!”

“臣遵旨!”

两道政令发出,十三从内心彷徨变成了自信,一道道政令经大臣商议后达成。

……

“兵部右侍郎李澄光,暂代兵部尚书事!北境大乾异动,兵部必须保证兵马调度通畅,粮草供应顺利,同时招募兵马补充前晋阳之战所折之兵丁。另朕今在此特旨,每户之中有在册兵丁者,可免除徭役。”

十三想起了杨清源教过他的知识,在无法给军人更多经济和物质保障的情况下,必须要提高其社会地位,给予其应有的荣誉,这样士兵才会拥护伱。

“陛下圣明!”

……

“原刑部尚书曹守正为先厉帝爪牙,冤杀功臣,现命通政司使王华代刑部尚书职,半个月内,刑部要恢复运行,三个月内要肃清曹守正余毒……”

……

在处理完具体事务之后,便是礼制上的事情了。

钱牧谦出列启奏道,“臣请陛下扶先帝灵柩至乾清宫中停灵。拟先帝遗诏。再请太皇太后懿旨,昭告天下。”

“正是此理!”十三开口赞同道。

曹正淳毕竟是跟了太宗多年的人物,未等十三的目光再次落在了东厂厂督曹正淳的身上,他便开口道,“万岁爷起驾!”

——

虽然帝位归属告一段落,但是却并不意味着杨清源可以停下休息了。之后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加封有功之臣,赏赐三军将士,安定神都人心,以朝廷的名义,昭告天下:新帝登基。这都是最基本的。

还有,秋后算账!当时朱瞻坤的党羽都要遭到清算,但是相比于普通政治清算,现在杨清源和十三的手段更加温和。有违法违律者,依律处理;才能平庸者,调换岗位;德才兼备且无违律之事者,依旧任用。

同时要严密监视地方刺史和总兵的动静,这一次的政变神都之中都有人反对,况于天下乎?!

诸多事务悬而未决,等着杨清源去处理。

同时十三还陆续召回原本被贬出神都的一三系成员。

清洗朱瞻坤的余党还是摘掉了不少官帽,朝廷之中许多的要害部门空缺,急需填补。

永安一三系原本就是太宗给继任者留下的政治遗产。

但是朱瞻坤弑君夺位,且与永安一三系不睦,所以没法启用,现在都让十三用起来了。

不过对于杨清源而言,从四月十五夜起政变已经告一段落了!

杨清源在亲手诛杀朱瞻坤之后,并没有利用“有朝一日权在手,杀尽天下负我人。”而是采用了温和的方式,将十三推上帝位。

这个过程处理起来,显得复杂、繁琐,甚至略憋屈!

但,政治上的事,从来不是杀戮可以解决。需要细致、耐心。治大国如烹小鲜。

一旦力道把握不当,就有可能社稷倾覆,天下大乱。

接下来便是缓缓改制,分化权利。

使得文明向前一步!

……

——

大明宫御书房中,朱瞻垕放下了手中的笔,他虽然将大部分政务下放到内阁,但还是有许多事情需要他亲自批阅。

比如,李宏毅和曹守正的处理。

李宏毅为建极殿大学士,曹守正为刑部尚书,都是大周的顶级文臣,这样的人处理起来是很麻烦的。

曹守正还好,他原本就做过不少出格的事情,被都察院查出来之后,免不了一个斩刑。

但是李宏毅为人还是清正的,除去些小瑕疵之外,他最大的罪状便是为熹宗爪牙,冤杀于延益,但这个罪名不够判死。

于是朱瞻垕便顺势将杨清源给请来了!

只不过杨清源没来,小九反而先到了!

“十三,当皇帝感觉怎么样?!”

小九一进门就屏退了内侍宫女,只留下一个曹正淳侍奉。

原本装得辛苦,面色如水平静的十三也是长吁一口气,“皇姐,你是不知道当皇帝有多辛苦!”

十三再怎么沉稳,也不过是个虚岁十五的少年,不可能真的像那些老狐狸一样。

不过两人还是有意留下曹正淳的。

西厂雨化田曾经投靠朱瞻坤,还需要考验和清洗,反倒是东厂曹正淳更加可信一些。

所以两人也在适当给曹正淳信任感。

不多时,便有宫女来报,“陛下,武乡侯杨清源求见陛下!”

十三闻言,双眸一亮。

“快请!”

随后杨清源入殿,“臣杨清源参见陛下!”

杨清源向十三做了一揖,是师徒也是君臣,礼不可废。

“师父,你终于来了!”小九没那么多估计,一路小跑到了杨清源的身旁。

十三也起身,来到了一旁的桌边。

三人坐下,唯独曹正淳站着。

“这些日子,曹督主护卫天子,辛苦了!”杨清源向着曹正淳拱了拱手。

曹正淳没想到杨清源会这么说,一时间也是受宠若惊。

“杨侯言重了,效忠天子原本就是奴婢的本分。”

曹正淳对于十三的感官也很好,太宗文皇帝宽容但依旧为君,熹宗厉皇帝亲信雨化田疏远曹正淳,反而是朱瞻垕对于曹正淳亲近且尊重。

宫中宦官身体残缺,所追求的东西也比常人少,除了钱财权势,尊重便是他们最需要的。

而且西厂因为雨化田的一番操作,自断一臂,现在正在被清洗和调查,要不是西厂大档头及时止损,弃暗投明,说不定现在西厂都已经被废弃了。

师徒之间闲聊几句,在上茶之后,一旁的小九开口道,“忙活了大半天,曹督主也辛苦了,我为师尊和天子烹茶即可,你下去休息吧!”

曹正淳自然知道人家师徒之间要说话,他不适合留在这里,随即告退之后退出了御书房。

曹正淳走了没多久,小九脸上的表情一变,先给杨清源倒了一杯茶,然后在朱瞻垕期待的眼神中没好气地对十三说道,“要喝茶,自己倒!”

是天子,但也是自己的亲弟弟。血脉压制,是没法更改的!

朱瞻垕眨巴眨巴眼睛,无奈之下只能自己倒了一杯茶水。

一边喝着茶,朱瞻垕一边求教道,“师父,我对朝中的政务不熟悉,今日钱大学士和长孙大学士的提议,我都答应下来了,这会不会不太好!”

朱瞻垕的语气有些忐忑。他年纪尚小,在政务之上根本不能和钱牧谦、长孙辅机这样的人比。

杨清源看着不安的朱瞻垕,大概也能理解他心中的彷徨,此时大周帝国的重任正压在一个十五岁少年的肩膀上。那种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十三,你还记不记得,我和你说过,没有千秋万代的王朝吗?!”

这是杨清源此前给朱瞻垕、朱琼华上的课。

自古而来,哪个王朝不想万世一系,千秋万代?!但是有人做到了吗?!

后世蓝星上,也只有日本皇室在机缘巧合之下,真正做到了万世一系。

十三将杨清源上课讲过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

“我记得,师尊讲过,朝代的兴亡都是人心的一得一失,失去了人心,就衰亡,得人心就新朝兴替,人心就是力量,人心就是动力,人心就是潮流。得人心者,是因为得天下之理。天下之理者,皆天下人人认为之理,此皆为天理。天理者,天下之公理也。”

蓝星上,覆灭汉朝的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破灭大唐的,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拉下明朝帷幕的是李闯。

“当你让天下人吃不上饭,穿不上衣的,天下人也就不让你安心地吃饭、穿衣。想要使得天下承平,大周长盛不衰,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大周和黎民百姓绑在了一起。”

今时不同往日,虽然民智未开,但是世家大族的势力已经不复当年,而地主阶级也开始和兴起的大商人碰撞。

这个时候,黎民百姓的支持便是天下稳定的根源。

子任先生在回答黄老,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时候,给出了答案——人民监督。

当政府代表人民利益的时候,人民自然会拥护他。

放到大周依旧是同理,如果周廷能让天下百姓穿上衣,吃饱饭,过上安生日子,那他们就不会想着造反的事情。

但凡有得选,谁又会跟着阴谋家去做掉脑袋的事情呢?!

“所谓的朝局争斗、派系平衡都只是手段,要达成的目的是要收服天下人心!”

……

朱瞻垕还是有些迷茫,道理他都懂,但该如何去做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