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第六百八十六章 政治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六百八十六章 政治

作者:墨观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3:54: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原本含元殿外,应该是排列整齐的京中官员,但今日的大朝却显得格外的冷清,大约只有往日的两成。

还好是时维四月,春风拂面。

到场的官员寥寥无几,大都是亲近杨清源和一三系,以及部分敬仰于延益、不忿于朱瞻坤倒行逆施的人。

杨清源此时也不在皇城之外,他在起兵之时就曾推演过现在的局势,一切尚在掌握之中。

现在的含元殿外,由王华主持大局。

不过有两个人的出现,却是让王华没有想到。

“下官,见过中山王!徐大将军!”

王华看着突然到来的中山王徐忠寿和右屯卫大将军徐膺绪感到意外。

这两个人就算是平日常朝的时候也不会来,今日怎么会来此?!

而且中山王府对着这种争端向来置身事外,怎么会先一步参与进来。就算是来支持杨清源,想要获得好处,说实话,杨清源也开不出太大的价码!能给中山王府的,有限得紧!

在家里吃着桂花糕的徐妙云表示,当然开不出了,中山王府为四王之首,再升就要被天子忌惮了。

她之所以让两个兄长来此,一来是为了中山王府掌权铺垫,二来是为了自己的心上人,叶剑寒讨个爵位。

若是对中山王府赏无可赏,那赏赐自然就落到中山王府未来的郡马爷身上了!

叶包子这一波,又躺赢了!

……

兴化坊的钱府。

这是杨清源的第一站,在事前杨清源已经和座师钱牧谦通过气了,但当时杨清源并没有说出自己会杀朱瞻坤。

现在杨清源要重新说服钱牧谦一遍。

清幽的花园之中,钱牧谦正烹煮着香茗,相比于于延益,钱牧谦更像是传统的文人形象。

琴棋书画,烹茶焚香。

钱牧谦给杨清源倒上了一杯茶。

“清源这次你的篓子可捅大了!”钱牧谦一开口,并没有责怪杨清源。

钱牧谦是太祖时期中的进士,被太宗文皇帝重用,朱瞻坤登基不过六个月,对钱牧谦并无恩典,再加上钱牧谦本人太子感官也一般,对于杨清源杀了朱瞻坤,但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意见。

可关键在于朱瞻坤是天子,以臣弑君,钱牧谦还是有些不能接受。

虽说,钱牧谦是个老好人,也护短,又和于延益是至交好友,他自然是能够理解杨清源起兵的苦衷。但就这么旗帜鲜明地支持杨清源,钱牧谦心里还是没法过关!

“清源,你让我怎么说你好呢!?”

对于杨清源这个弟子,钱牧谦还是发自内心地爱护的。

永安十三年的三人组,一直是钱牧谦的骄傲。

若是没有意外杨清源三人都有入主中枢的资格,如此也成一段千古的师生佳话。

杨清源起身而立,身姿挺拔,“恩师,非我不忠,实在朱瞻坤,不堪为人君。于师何辜?!百姓何辜?!更何况弟子已经查明,确实是他谋害了先帝。”

钱牧谦轻叹一声,“可伱没有证据啊!”

这件事情,在杨清源那一次夜入府邸的时候,就对钱牧谦说了,也正是因此,钱牧谦、程青松一干大佬才会在政变之时保持中立,因为他们也要为天子讨个说法。

但也没想到杨清源竟然敢当着这么多人,其中包括皇后周明玉和文华殿大学士长孙辅机的面,亲手杀了朱瞻坤。

不过现在朱瞻坤人都杀了,现在说这些也没什么意义了。

自己的弟子,钱牧谦很清楚,杨清源虽然不像于延益,但是也是刚直坚韧的人物。

“可此刻朝局大乱,群臣无首,于师罹难,建极殿大学士李宏毅为昏君爪牙、冤杀于师的元凶,中极殿之位空缺,东阁孔勤礼只会空谈,文华殿大学士长孙辅机左右逢源,唯有恩师和程院正二人出面,才能稳定大局。”

杨清源给出的理由很巧妙,并不是让钱牧谦支持他的政变,而是让钱牧谦来稳定大局。

完全是同一件事,但是换了一个名目之后,就是完全不同两个概念。

钱牧谦身为大周文坛第一人,自然是不可能支持政变的,但他可以出面来稳定大局,而所谓稳定大局其实就是帮杨清源扶十三登基。

这就是政治。

钱牧谦点了点头,然后缓缓说道:“清源,若是有人要严惩弑君的凶手呢?再一个,就算楚王已死,但尚未文皇帝的嫡子魏王,吴王并没有绝对的优势。”

“恩师放心,我已经思虑过此事,是否弑君,朝堂只有公论,而哪个皇子登位,可由众大臣商议。由太后下懿旨昭告天下。”

钱牧谦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个弟子已经有掌控朝堂的宰辅之才,他的这句话中,门道非常多。

大臣们商议?那是哪些大臣?怎么个商议法?

杨清源兵权在握,这个大体章程还不是他来拟定。

当然杨清源也不会让钱牧谦吃亏,现在的朝廷之上,只有长孙辅机和钱牧谦有资格坐上首辅的位置。

钱牧谦为天下文宗,在士林之中偌大名声,不是长孙辅机可比的,而且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再加上杨清源的支持,这首辅之位,基本已经是稳了。

“恩师,正位首辅之后,千万要注意越扬两州的商贾。”

这件事情杨清源之前就曾提过,商贾逐利,而钱牧谦身为越扬两州的官绅代表,又是个老好人的性子,很容易被商贾钻了空子。

天下财赋,半出东南。

此言非虚,东南若乱,朝廷的税收就有麻烦。

杨清源对于田税、农业税其实不看重,说得不好听一点那才多少钱?!只要土地不被兼并,就算天下不缴农业税,问题都不大。

真正的大头在商税之上!若是能保证商税的缴纳,朝廷不会缺银子。

钱牧谦自然知道杨清源说的是什么,制衡君权的事情,杨清源在起兵之前就和钱牧谦通过气了。

制衡君权不意味着放任某一方一家独大。

未用多股力量相互制衡以达共和平衡之境,才是正道。

故而大周实力最强的文官集团需要分裂。

“清源所说,我是省得的,放心便是。”

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加入阵营!

首战告捷!

——

从钱牧谦府上出来之后,杨清源便径直前往了右都御史、都察院正程青松的府上。

现在京中文官,以程青松和钱牧谦为首。

钱牧谦为礼部尚书,门生弟子遍布天下,而程青松为御史系领袖。

此时不过是卯时初,因为御林军巡视京中的关系,街道静悄悄的。

杨清源慢步走到了程青松的宅邸门前。

这位御史大夫和于延益有些相似,清正、廉洁、刚正、傲骨。

但程青松未曾经历县郡府州,一生宦途都在御史监察系中,在实务上比之于延益远远不如。

这也是于延益最难能可贵的地方,经世故而不世故,即便从地方到中枢,经历县郡府州,依旧能不改初心。

但这不是没有好处,至少程青松的经历让他在监察之事上,铁面无私,该出手时便出手!

“咚!咚!咚!”杨清源敲响了程青松的府邸之门。

和钱牧谦世家大族出身不同,程青松不过是小康之家,这座宅邸也是先太宗文皇帝所赏赐的,以程青松的俸禄,干一辈子也买不起兴化坊的宅子。

要不是后来先太宗文皇帝将漕运中的部分银两赏给了都察院的御史,施行局部高薪养廉,程青松怕是连养这个宅子都费劲。

就在里面开门之人靠近时,杨清源发觉竟然是熟人。

来替程青松开门的,不是旁人,正是神侯府的铁手铁游夏和无情盛崖余。

昨夜神都动乱之时,他们二人奉命来保护程青松的安全。

不只是他们,还有崔略商和冷凌弃等都出神侯府保护神都之中的要员。

“杨大人,程御史请您进去。”

盛崖余和铁游夏看着杨清源神情复杂。

神侯府和杨清源关系很好,从漕运案和粮仓案开始,双方就进入了深度合作。

如果说,六扇门是大理寺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那神侯府和大理寺就是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而且铁游夏、盛崖余二人与杨清源也是有私交的。

杨清源传授过铁游夏武功,治疗过盛崖余的伤势,他们二人实在不愿看到杨清源走到今天这一步。

杨清源看到了二人的复杂眼神,也不意外,脸容依旧如沐春风。

“铁兄,盛姑娘,我已经找到彻底医治盛姑娘的办法了,等到此间事了,我便替盛姑娘疗伤。”

不等铁游夏和盛崖余说话,杨清源便步入了程青松的书房之中。

铁、盛二人却没有跟着进入,朝廷之上的大事他们没权利去管,也不想管。

杨清源一入书房,就看见了程青松桌案之上的书法——“忠義”。

程青松坐在椅子上,穿一身蓝衫便装,目光炯炯地看着杨清源。

杨清源,站在书房中,身姿挺拔如松,平视着程青松。他起兵杀朱瞻坤问心无愧!为于师复仇,为天地正法!他没有错!

他错在没能救下心存死志的于延益。

程青松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心中所思复杂,杨清源自从金榜题名之后便入翰林院。

当年从翰林之中挖掘出李寻欢的时候,程青松便看中了杨清源,可惜当时的杨清源志不在此,还是选择在翰林院中修书。等到杨清源完成《周玄道藏》之后,他又自请去了大理寺。

他和杨清源最初的合作就是从漕运案开始的。

杨清源将一大批的贪官污吏,参与走私的武勋交到了都察院的手中。

程青松为首的都察院,也是雷厉风行,肃清了京城漕运。

此事之后,杨清源和先太宗文皇帝还将部分漕运的收益作为都察院的办案津贴,让都察院这些穷得叮当响的清流御史,日子一下子就好过了起来。

真正让程青松从骨子欣赏杨清源的,是周明生一案。

当时连他和于延益也没有坚持查下去,唯独杨清源拼着和储君翻脸,也要彻查周明生一案。

这也是他和朱瞻坤交恶的原因。

时间一晃而过,历经北境、晋阳两次大战,扶大厦之将倾的杨清源,已经成了大周军方柱石。

程青松看着杨清源,半晌之后才缓缓开口。

“清源,你此刻兵权在握,是要当曹魏武,还是晋太祖?”

晋太祖当街弑君,杨清源杀入大明宫中弑君。

无论缘由,二者的性质其实差不多。

“程老大人,下官并无这个打算!”

“你攻破大明宫、弑杀君上,天下人都看在眼中的呢?!”

杨清源将当时说给长孙辅机的话,再次说给了程青松听,“程老大人,亚圣有云,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原本静坐的程青松突然起身,抽出了一旁的宝剑,架在了杨清源的喉间,怒斥道,

“杨清源,你以为我不敢杀你?你糊弄得了天下人吗?吴王为帝?吴王殿下是你一手教授的弟子。届时,朝政尽在你杨帝师手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就算你不篡位,但待到百年之后,你的子嗣难道不会篡周自立。到时候又是一个司马宣王,你这是要把我和天下人都当成是傻子吗?!”

在起兵之前,杨清源并没有和程青松说会亲手诛杀朱瞻坤,当时只是言称:“为于延益讨个公道。”

于延益之冤,天地共鉴。

程青松更是带头反对的人,两次晕死在含元殿前,在于延益被冤杀之后,他已经递交了辞呈两次。

所以对于杨清源的“替于师讨公道”,程青松是完全赞成的。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杨清源竟然会选择弑君。

此刻的怒火,程青松更是有“怒其不争”的原因。

杨清源的起点之高,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二十六岁的正三品大理寺卿,军功在身,更有武乡侯爵位。

不出意外,日后,必将是出将入相,宰执天下,青史留名!

可现在呢?!弑君谋逆,百年之后,不被记入佞臣传,都是史官手下留情了。

杨清源摇了摇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程老大人,下官可在此立誓,待到神都事了,我便退出朝堂,逍遥江湖。绝不插手朝中军政之事。”

“……”

程青松原本只是想逼杨清源发誓,绝不做篡位的乱臣贼子,没成想杨清源如此决绝。

“若是老大人不放心,以为杨某会留于神都之中,暗中操纵局势,那杨某便自此不在神都久居。”

“哎!”程青松长叹一声,“老夫换身官服,便前往含元殿。”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