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第六百六十九章 于延益的野望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六百六十九章 于延益的野望

作者:墨观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3:54: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阴暗的牢房之中,于延益的脸上却丝毫不见怨怼,郁郁之色。

“于师,我来晚了!”

杨清源提着食盒走入了房中。

见到牢狱之中的于延益,杨清源的内心是带着几分自责的。

如果当时他也在京城,或许事情不会这么糟糕。

“哈哈,不晚不晚!来来,快坐!”于延益此刻身无重担,反倒是更显潇洒和自在。

“我来看看,你给我带了什么!带酒了吗?!幼,有酒啊!清源果然懂我!”

于延益迫不及待打开了酒坛子的密封,“哎,自从上任武英殿大学士,都不敢好好喝酒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癖好,于延益也不例外。

酒就是于延益的爱好之一,于延益当年在翰林院修编之时,就极爱喝酒,后来出任实职之后,职责在身,喝酒的机会也渐渐少了下来。

他与曾经的翰林学士青莲剑仙李太白也是酒友。

于延益打开酒坛喝了一小口,顿时两眼放光。

“清源这柳林凤酒的味道酸而不涩,甜而不腻,苦而不黏,辣而不刺喉,香而不刺鼻,五味俱全又和偕相生,真是造化奥妙,入口时甘润,下喉以后余韵净雅,更有一种醇厚的橄榄味,久而弥芳……这是宫廷御酒,我多年曾经喝过!”

于延益于酒之一道,也有心得,一口就尝出了这酒的来历。

杨清源点了点头,看来于师在酒之一道之上的造诣,比他想象得还要高,这是他从明珠夫人的青芜院中买的酒菜。

“于师好品味,这凤酒来历确实不凡,乃是二十七年前酿酒大师,杜忘忧为何太祖高皇帝寿诞所酿造,当年五谷丰登,大麦,豌豆之美,千年不一遇,再加上当年寒冬瑞雪,太白山的雪水初融,流进大太白冰斗湖。此湖之水甘洌清澈,最宜酿酒。”

“那一批酒酿成之后,宫里使用,所谓“君妃喜命长生酒”也。宫里有十缸,当年陛下赏了我最后那一大坛子。然后我就再也没喝过这种酒了。”

于延益眼中出现了缅怀之色。

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谁都有少年张狂,书生意气的时候。

一口气喝了小半坛,于延益才发出一声畅快之音。

“舒坦了!”

杨清源从食盒之中取出了菜肴,席地而坐,周身真元荡漾,牢狱之中的蛇虫鼠蚁如遇天敌。

“会武功还真不赖啊!”

于延益看了杨清源一眼,不由说道。

杨清源一愣然后才反应来,他这手不过以自身道韵涤荡四方,于延益怎么看出来的。

以杨清源的目光看来,于延益原本一身浑厚的根基已然不见了。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

“于师,朝廷之上你的判决出来。”

“左右不过是斩刑。”于延益丝毫不在意,反而继续夹了一口菜肴,细细品味,“还是你小子会享受啊!我当官那么多年,就没吃过几次这样的菜肴。”

“贪口腹之欲,我的境界远不能和于师相比!?”

于延益却笑着摆了摆手,“这有什么?!孔圣还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呢?况且每个人都有追求,比如我,就喜欢喝酒。只是穷得叮当响,又有职责在身,所以才喝不了多少。”

杨清源有些头疼,这个是关键吗?!现在的关键是,老于你要被斩首了。

“于师,我已经安排好了!三日之后,西厂会押送你前往菜市口行刑!这三日里,朱瞻坤和他的党羽定然会对我严防死守。我已经从神都之外,邀请高手进京。在第三日,秘密入京的高手,会将你救出京畿。”

“到时候,朱瞻坤的注意力会被于师您吸引,当夜我会和平阳侯曹雪阳控制城外御林军。随后带来精锐且信得过的兵马入城,行尹尹霍光之事。”

杨清源在说话的时候,已经用真元将两人周围罩住,也不担心隔墙有耳。

“具体的细节,到时候我会让救您的人告诉。废立天子,不是消失,要想之后保持局势的稳定,必须由您主持。”

不管是程青松还是钱牧谦,现在的威望都没法和于延益相比。

即便是现在于延益含冤入狱,所有人也都相信他是冤枉的。

要废除朱瞻坤改立新君,只有于延益来做,才能安朝野之心。

于延益一直在安静地听,没有打断杨清源的话,直到杨清源讲完全部的计划。

“计划很周密,那废除朱瞻坤的理由呢?!”

“理由不是在于师手中吗?!”杨清源反问道,“于师已经查到了太宗驾崩的真相了吧!”

提到太宗,于延益也暗澹了几分。

“没错!太宗宾天,并非寿元已尽,天命大限,而是**矣。”

于延益已经从曹正淳的口中得知了一些事情,又请赵正和韩苏觅清查了一些事情。

他虽然不长于刑侦之道,但是也还原出了太宗驾崩的真相。

“此事要从太宗命曹正淳和东厂前往武当求药开始说起。”

“当时,你们客居于武当的药王孙十常,受先帝之命,秘密炼制了天长丹。”

杨清源自己也是精通丹药医理,自然是知道天长丹是何物。

夺天地之造化,延寿两年。

这种丹药,已经超出了寻常医理。

“太宗原本是属意魏王继任大统,然当时太宗已然是油尽灯枯,全凭万密斋和李濒湖两大国手吊着一口气。而魏王年纪尚幼,在朝中也没有支持者。故而先太宗想凭借天长丹延寿,来从容布局。”

太宗考虑得没错,太子朱瞻坤和楚王朱瞻圭都不适合当皇帝,甚至的嫡子就剩下魏王了。

“但此事却意外泄露了。”于延益叹了一口气,“东厂厂督曹正淳虽然偶有弄权之举,但他确实是忠于天子的,但是陪同曹正淳一同前往的东厂大档头皮啸天却被朱瞻坤收买。暗中将此事告知了朱瞻坤。”

“皮啸天?!”杨清源知道这个人,原本应该是被归海一刀击杀的龙套。

朱瞻坤得知这个消息要对天长丹动手,这完全在杨清源的意料之中,天长丹对于太宗很重要,但是对于朱瞻坤同样重要。

朱瞻坤固然有万般错处,但是他对于发妻之情,却做不得假。

太子妃周明玉因为其弟被杨清源所杀,导致牵动了旧病,心血涌动,命不久矣。

为了救周明玉,太子什么都做得出来——包括弑父。

随后曹正淳前往武当求药的消息,便闹得整个江湖沸沸扬扬,一路之上众多高手截杀。而这一切也在太子的计划之中,曹正淳、木道人和前往支援的韩苏觅被江湖高手缠住。

运送丹药的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东厂大档头皮啸天的手中,而皮啸天是太子的人。

此时的太宗性命危如累卵,命若游丝。

那以皮啸天的眼光来看,该投靠谁,才能保证自己在未来的皇位更迭之中屹立不倒呢?!

那当然是太子了!

皮啸天虽然是东厂的大档头,但他只是个打手式的人物,标准的武夫,智慧有限得紧,对于政治也谈不上了解。

对他来说,投效太子几乎就等于效忠新君。

所以在太子的许诺之下,皮啸天毫无心理压力地成了太子的人。

从他的角度来看,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他只不过少走了些弯路。与直接辞职当保安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了这样一个内应,太子自然有办法调包天长丹。

太子让人查了太医院的值夜记录,确认了天长丹送达的当晚是太医院丞李濒湖值夜,于是他便提早搜罗了许多少见稀奇的草药。

果然李濒湖见猎心喜,而这个时候,太子安插在太医院的人赵不妄顺水推舟,提出了提李濒湖值夜。有人能替自己值夜,那就可以安心研究药性了。

李濒湖留在太医院的最大原因就是借太医院之力重修《本草》。太子也利用了李濒湖的心理,顺利地让自己的亲信成了当晚值夜的太医。

一切都像太子计划的那样顺利,天长丹在龙鳞卫的护送下送礼送达。

随后赵不妄假装验证了被调包的“天长丹”,确认无误之后,太宗便服下了这丹药。

当时太宗已经油尽灯枯,全靠李万二人的药理调和。

假天长丹没有任何毒性,还是大补,但是它一入体就破坏了太宗体内脆弱的平衡,对于太宗来说,这与剧毒一般无二。

一代英主就在如此的阴谋诡计之下,落下了帷幕,终究没能替大周帝国留下一个合适的继承人。

杨清源听着于延益的话,面上没有表情,但是心中依旧怒火滔天。

虽然早有猜测,但是从于延益嘴里说出来和他自己的猜测是不一样的。

太宗对于杨清源来说,不仅仅是君,更是一个和蔼长辈似的人物。

于公于私,杨清源都不能接受他死于非命的结局,即便他的寿元无几。

“于师以为,这件事还不足以废朱瞻坤吗?!弑父杀弟,这种人也配为君?!”

虽然楚王在漕运之事上做得不地道,但是他确实是个能打仗的皇子,就这样被朱瞻坤冤杀,实在是可惜。

若是没有身在帝王家,楚王或许为是像神武军大都督唐圣叹,天策军大都督李承恩那样,督抚一方,为国戍边。

面对杨清源的提问,于延益摇了摇头,“这虽然是事实,但是证据应该已经被销毁了。从我被擒拿入狱到今日,这段时间已经足够朱瞻坤将他弑君的证据销毁殆尽了。”

所不是于延益查出了这件事情,朱瞻坤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来构陷于延益。

真正参与此事的赵不妄、皮啸天多半是开不了口了。

皮啸天前日被调入宫中,就失去了消息,下次出现在人们视野里,估计是在宫中某口不知名的枯井里。

而赵不妄也因为母亲身体抱恙回乡探亲,估计半道上会失足落入河中。

剩下参与此事的人,但凡是不可靠的,现在应该都是差不多下场,能活着的,都是太子的死忠。而且也不会知道此事的全貌,估计就是知道一鳞半爪。

“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不可能去指控弑君篡位这种罪名。”

杨清源自然知道,于延益说的是事实。

“若是如此,那废立天子的理由,便要好好思量过了。”

以臣废君而天下不疑者,有且仅有两例先例。

前汉昌邑王,继位二十七日,罪过千馀,使人簿责胜,缚嘉系狱。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乱汉制度。故大将军霍光废之,改立宣帝。

但朱瞻坤现在能拿到明面上来说的,只有冤枉于延益一事。

楚王一桉,虽然桉情没有那么清楚,但是确实有部分证据,对此只能评价为桉情存疑,不像于延益这个桉子。

意欲谋反,天下冤之。

“……”

杨清源之前只考虑了如何行事,对于大义名分,并没有太在意。

若是现在这样废了朱瞻坤,那杨清源、于延益、钱牧谦乃至参与此事的大老,名声就危险了。

不说遗臭万年,但也绝对是毁誉参半。

对于文官来说,刀笔春秋、遗臭万年,有时候比死还要恐怖。

“清源,既然朱瞻坤的罪行没能明确,那就让他有一个明确的,足以寒天下之心的罪名不就行了。”

杨清源愣了愣,然后看向了于延益的双眸。

“于师!?”

“你觉得我的人头,如何?!”

于延益说上一句话的时候,杨清源就有不好的预感,而随着于延益说出这句话,杨清源的预感成真了。

“于师……”

“清源,你听我说!”于延益打断了杨清源的话。

“朱瞻坤要废,但必须名正言顺地废。否则在世人眼中,我们就是董卓、尔朱荣之辈。不仅仅天下人心浮动,北境的燕王也会得到一个起兵清君侧的大义之名,你愿意看见这些吗?!到时候天下大乱,生灵涂炭,你我就是罪人啊!”

在牢狱之中的这段时间,于延益并没有闲着,他已经将一切都考虑清楚了。

“于师……”

“当然,我的考量不仅仅是这些。”于延益一口饮尽杯中之酒,“清源,你还记得你写给我的‘民主论’和‘共和书’吗?”

杨清源心神一震,他曾经以夹带私活的方式,写了两篇策论,当时被钱牧谦被痛批了一顿。

当时他就意识到,这其中的理论太过超前了。

一位马先生编写的理论之中,有一句阐明了这个道理。

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现在的大周没有这样的基础。

所以他当年就收起了这个心思,但没想到于延益竟然还记得此事。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王朝周期律一直没法摆脱。

王朝兴衰,其本质不过是某一利益群体被赶下台,换了新的群体上台而已。

既得利益的统治阶层利用手中的权利,逐渐积累资源,致使贫富差距愈发加大,矛盾愈发尖锐,直至不可调和的时,爆发冲突,然后王朝被推翻,一切重新来过。

不过于延益现在提这个观点,杨清源不明白提到他想说什么。

“当天下百姓当家做主,这件事情,我们做不了,或许千百年后才有人能做成,但是你提出的共和制衡论,却可以更进一步。”

于延益目光炯炯地看向杨清源,“这是一个机会,限制君权的机会。若是能使得王在法下,周明生桉的悲剧、楚王的悲剧、乃至于老夫蒙冤之事,就能极大程度地避免。”

“君权无上,唯法匡之!”

于延益在刑部的天牢之中,在这幽暗无光的地方,喊出了振聋发聩的八个字。

经历了楚王之事,和他自己的被冤枉的过程,他得到了这八个字。

虽然此地没有阳光,但是杨清源的眼中似乎看到了光明。

文明的进程,是一个限制权力的过程。

以帝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这句话是《权利法桉》的核心含义,也就是于延益的刚刚那八个字的含义。

王在法下,天下大同。

“现在,是个机会!”于延益的语气坚定,“我若是被朱瞻坤冤杀,便足以引起朝中群臣对于天子的排斥。”

于延益讲这句话的时候,没有丝毫的谦虚,而事实也确实是如此。

他为国尽忠,在大周危亡之际,守住晋阳,并和杨清源围歼后金大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为人德行高尚,没有丝毫弄权贪渎之行。

这样的人要被天子冤杀,百官会如何想?!

今日朱瞻坤可以冤杀于延益,明日是不是一样可以冤杀赵艋轲、钱牧谦、程青松?!

即便是得杨清源言传身教的十三皇子上位,当了一任好皇帝,那下一朝呢?!

将社稷命运和自身命运寄托于皇帝是个皇帝之上,这本来就走钢丝的行为,非天下正道。

之前他们没有办法,而杨清源和于延益提出了一个办法,足以限制皇权。那他们自然是愿意拥护的。

文官武勋两大集团其实代表的就是此时大周的最大利益。

黎庶众多,但他们的声音不被听见。

以内阁治政,以都督府掌兵,以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司法。

三方分立,制衡皇权!

则王,在法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