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小李飞刀玄衣行 > 第一卷 决战紫禁 第471章 为国运计

英王摇摇头,没说什么。他觉得,守护这大商江山是他本该就担负起来的使命,没有什么能比这样的使命更加神圣,神圣到为了这个使命,他可以为之努力创造一切,也可以为之毁灭一切。

当年,李勿悲还“活”着的时候,他觉得在京城这片天空上悬着一个大宗师并不是什么好事。即便这个大宗师已然废掉,但他也有能力将在京的皇室成员全部杀掉,若是皇室全部死绝,这天下还能叫大商吗?

因为这样莫名奇妙的危机感,英王朱重均曾经几次三翻动过杀掉李勿悲的念头。甚至动用“天下行”的区道,秘密去信给自己的七女婿沈浪,希望他能够出手约战李勿悲,最好能将对方除掉。在这世上,能战胜大宗师的,只有大宗师。

尽管英王很早就知道沈浪与李家的关系匪浅,未必会答应他。但他还是做出了这样愚蠢的决定。因为,李勿悲这片乌云,几乎压的他快要疯掉。利令智昏的结果便是,沈浪脱离“天下行”,选择远走海外,调查神秘人的事情,无疾而终。

即便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英王依旧不后悔做出如此选择,为了江山安宁,他可以不计后果的去算计一个可怕的大宗师。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李勿悲终于去超凡了,也终于死掉了。超凡的那晚,英王举杯,遥遥一敬,感觉心头前所谓有的舒畅。

所以现在,还是为了大商江山,即便是将来有可能会亲手杀掉自己的儿子,他还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对于他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江山更重要的了。

景和皇帝轻轻笑了一下,从案几下拿出一封昭书,递到英王面前,道:“皇兄,此为大商国运所系。”

英王不明所以,接书在手,打开之后,便见上面写道:

大商景和二十五年:

承运天命皇帝昭:

继至尊位者听,此为皇讨之书:

英王朱重均,得朕之命,可讨昏君与佞臣。

景和二十五年腊月初四。

下面盖着传国玉玺的印章。

这简简单单,寥寥几个字的一封昭书,却让英王看完后大惊失色,不可思议道:“你要我窜国吗?”

景和微笑摇头道:“都是朱家人坐至尊位,何来窜国之说。”

英王半响无声,过了一会儿才道:“昏君、佞臣如何来评判?隋时杨广那样,开运河,征高丽,被当世所不理解,起义者纷纷,但是炀帝却干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李唐受隋余泽百年,所以才有了贞观盛世。汉末魏武,天下共讨的窃国大盗,却保住了华夏之元气。”

“冉闵未见史书,提汉人之气而驱除鞑虏,却被天下读书人诟病,这些人物当前,你让我如何分清楚哪个是昏君?商鞅改革,被行车裂之刑。晁错得汉景提拔,改革于世,最后却被腰斩街头,这些人哪个又是佞臣?若有些昭在手,我可以随意找个借口,去夺这皇位,到时候只怕又是一场大战,你可想清楚了?”

景和皇帝听他说完,呵呵笑道:“皇兄,太子将来是否昏君,李三子等人是否佞臣,只看他们所做之事,是否会让这天下太过动荡,而这动荡又是否还在他们的撑控之内,若是脱离了他们的掌控,皇兄便可以此昭号令镇边之军,回朝‘清君侧’,如此一来,或许还可以保住江山元气。到于其他的,便看皇兄是否有坐上这至尊之位的野心了。朕要死了,管不了那么多了……”

刚说完这话,便见太子从宫门外走了回来。

景和皇帝轻轻拍了拍英王的手背,示意他将昭书收好。

英王无奈,在太子来到近前时,将其收入怀中。

太子坐下,微笑着看着景和皇帝道:“父皇,辣锅子很快就来了,您先等一会儿。”

景和笑着点头,与太子随意说了几句话。

不多时,萧敬领着值班的太监宫女进来,将滚烫的锅子与一应肉品蔬菜放下,然后便招呼着其他内侍出去。

萧敬自己留下来,随时准备伺候。

景和皇帝拿起筷子,夹起一团牛肉片,放进热锅里,呵呵笑道:“这配着番椒的**吃法,还是那李三子弄出来的,当年朕觉得爽口,所以时常去吃。只是这几年也不常吃了,身子不灵便,御医又说忌口,麻烦的很。”

景和皇帝没吃两口,便放下了筷子,随口道:“萧敬啊。”

萧敬躬身道:“听至尊爷的吩咐。”

景和笑了一声,道:“今儿个朕开心,把董贵妃叫来吧。”

萧敬答了声:“诺。”

便转身出去。

太子听到董妃要来,脸上微微有些不自然。在这个时候,他实在不想看到那个女人。但也不好坏了父皇的兴致,所以便选择了沉默。

英王瞧出了他脸上的不痛快,轻轻拍了拍太子的肩膀,以示安慰。

景和皇帝将一碟羊肉倒进锅子里,瞧着翻腾的汤料,道:“这薰锅最烫心的时候才好吃,你两个快些捞出来。哦,对了,皇儿,将朕年轻时的配剑拿过来。”

太子道了声“诺。”

放下碗子,由萧敬引着,起身去往偏殿。

有意将太子支开,景和皇帝还有未尽之语说与英王听。

瞧着太子已然走远,景和皇帝捞出一块薄片牛肉,放在酱碗里。叹了口气道:“太子过于看重情义,这不是一个皇帝该有的品质。他是一个好孩子,却不会是一个好皇帝。如果能有选择的话,朕不会让他来继位。”

英王摇摇头,道:“过上几年便会好了,你继位之初也不算是一个合格的皇帝,这么多年下来,压苏林,扶北堂,行仁政,又有谁敢说你这个皇帝不合格呢?少年人,好义气很正常,朝堂磨砺一翻之后,他自然会明白,一个皇帝该是什么样的姿态。”

“我倒是希望,永远也别用到这封昭书。太子是我看着长大的,殷皇后去世之后,你又忙于政务,对他少了关心。却是我与永安侄女常去看他,他自然也与我亲厚许多,呵,让我这当伯伯去窜他的位子,我还真的很难做到。”

景和皇帝微微摇头,将这个话题转开,道:“朕死之后,那些人必定会来,取走朕的尸体,皇兄,朕如今脑子里有一个疯狂的念头,朕不想死后尸体还要被人凌辱,所以……”

英王微微伸手,将他下面的话题压住,道:“你觉得,如今之帝国,还能再经历一次‘神英之祸’吗?”

景和皇帝听到这话,摇头苦叹,再不言语。

过不多时,太子与萧敬回来,躬身上前,将剑递给景和皇帝。

景和放下筷子,接剑在手,轻轻抚着那鲨鱼皮的嵌宝剑鞘,感叹道:“此剑,名为‘斩思’,还是皇兄在朕少年时送的呢。”

英王听至这话,笑道:“斩世愁思,世间一切凡恼因此剑而断。”

景和叹道:“是啊,斩思,斩思,可这剑却从未斩过任何人,也从未斩断过思愁,是一柄未见血的宝剑。”

景和感叹完毕时,却听宫门外的小太监进来回事,说道:“至尊爷,董贵妃到了。”

景和微微点头,将剑放在身前,道:“叫她进来吧。”

黄门小太监领命退下。

一会儿的功夫,便见董氏款款而入,走到近前,行礼道:“臣妾参见至尊。”

景和摆了摆手,呵呵笑道:“坐吧,你我夫妻二十多年,又何必还在意这些虚礼。”

董妃再施礼,坐在了边上的绣蹲上。

而太子在董妃进来之后,却看都没看她一眼,自顾自的吃着薰锅。

英王亦如太子一般,不言不语,闭目养神。

对于这样的态度,董妃早已习惯。英王地位尊崇,身份超然,没有让自己对他行礼,已经算是看在皇帝的面子上了。

而太子,自来便是对头,这些年斗来斗去的,那些虚情假义的架势早已丢的干干净净,所以董妃亦不在乎。

微笑着给景和皇帝夹了一片蔬菜,董妃问道:“至尊您近日身子骨越发硬朗了,想必用不了多久便可病体安康,臣妾为至尊爷贺。”

景和皇帝摇摇头,坦然一笑,道:“董氏,朕要死了。”

董妃听到这言语,装做大惊问道:“至尊而出此言?”

景和摆了摆手,打断她道:“不要这样虚情,朕知道,你盼着朕死呢。只是,董氏,你我夫妻一场,朕要死时,有几句话想对你说,近前来些。”

董妃纳闷,站起身来到景和皇帝身边,坐在御榻边上。

景和皇帝慈和的向她点点头,重新将“斩思剑”抽出来,看着上面的纹理,叹道:“小柳,这把剑的尾穗还是你为朕装的呢。”

董妃瞧着景和摸剑身的动作,随口道:“是啊,这剑是英王殿下送给至尊爷的,臣妾当日还为至尊爷得此宝剑而高兴呢。”

景和呵呵笑道:“你那时的样子真的很温柔,也很体贴,与朕在一起时,总是有些痴缠。朕每每回忆起当年你的样子,有时候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