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 第203章 部门大热,纷至沓来

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203章 部门大热,纷至沓来

作者:全金属弹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8 13:44: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领导答复是答复,并不是正式审批文件。

钱进这边要正式办起培训学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多单位要跑。

这不是几天能干完的工作,甚至可能几个礼拜都干不完。

不过没关系,钱进这边有时间也有精力去操作这件事。

1月30号,腊月十三,好天气,阳光灿烂。

钱进一早出门去上班,摩托车迎着朝阳奔驰,奔出了一个好心情。

不过风还是很大。

来到距离海边很近的单位里,风更大了,刮得总社偏楼的楼道里回响着尖利的呼哨。

已经来上班的外商办员工纷纷跟他打招呼:

“钱主任早。”

“钱主任吃饭了吗?来两根油条?”

“钱主任您先去我们大办公室坐坐吧,刚给您办公室拖了地,还没干呢……”

钱进点头回应手下人的招呼。

他在大办公室里转了一圈,行政科有工作人员跑来找他:“小李,你们主任呢?”

钱进没有官架子,听到有人找就探出头来:“什么事啊?怎么火急火燎的?”

工作人员恭敬的说:“钱主任早上好,我们李主任请您过去一趟,说是国家服务总社有给你们单位的新通知,需要你亲自签字领取。”

钱进点头下楼。

总单位那边又有什么指示了?

行政科长李振国在楼道口抽烟,看见钱进直接招招手:“走,去三楼打字室。”

三楼打字室的油印机在清晨便发出了单调而持续的“哒哒”声。

一名上了年纪的女工鼻梁上架着老花镜,正对着蜡纸一丝不苟地敲击着机械铅字打字机。

李振国酸溜溜的对钱进说:“钱主任,你们外商办舒服了。”

钱进纳闷:“李科长您甭开我的玩笑,我们忙的脚不沾地您又不是不知道,到了周末我们职工就得加班,现在好多职工家属都有意见了。”

李振国撇嘴说:“你们那是加班吗?加班看电影呀?”

他又凑上来挤挤眼:“听说你还搞到了美帝国的电影?什么时候组织我们科室的同志看一看嘛。”

钱进无奈。

他知道私下里看电影这事无法保密,很正常,人多口杂。

外商办这两年又补充了十几号人,洋洋洒洒六七十个人,其中几乎都是热血青年人。

这些人的嘴巴是最靠不住的,比他们裤裆还松。

钱进把一早准备的说辞说出来:“我们确实是看电影,但那是为了学外语。”

“你要是不信你问韦社,我们科室对外语水平有考核,每月一小考,季度一大考!”

李振国悻悻地说:“你小子,我自然不能去问韦社——不对,我信你的话,不过我们科室的同志也想学外语呀。”

钱进说道:“如果愿意参加我们科室的考核,那我们欢迎他们去一起看电影,一起学习。”

这话把李振国给堵住了。

钱进不想得罪他,进一步解释说:“我们确实是为了学外语才看电影的,还听英语歌呢。”

“要不然我搞点英语磁带借给你们科室的同事?”

“一起看电影这事我真挺为难的,因为我们一个礼拜就有礼拜天这一天的休息日,然后休息日顶多拿出半天来集体学外语……”

“诶,你们可不只有礼拜天这一天是休息日。”李振国有些不爽的拿起打字机旁的蜡纸递给他。

钱进正纳闷他怎么会这么说,结果打眼一看:

“海滨市供销服务总社关于转发国家服务总社《关于修改〈供销服务社关于涉外岗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1980令第14号)的通知”……

一系列宋体大字排得密不透风。

上面红印章已经盖好,“海滨市供销服务总社文件”那几个字鲜亮夺目。

钱进一目三行往下扫。

扫着扫着他开始倒吸凉气。

清晰的嗅觉告诉他,空气中,油墨与蜡纸被高温油印滚筒加热后散发出的气味浓烈起来了。

清晰感觉则告诉他,这份文件下发,整个供销总社针对外商办的氛围也会浓烈起来。

一张张通知被油印出来。

然后等待着各个科室的“文书”或“跑堂”来领资料的时候被领走。

钱进给李振国签字,领走了自家科室所属的通知原件,顺路把几份油印件给捎带回去。

本来正埋头在一本本外贸商品名录里对照着英文单词工作的员工,看到他带着文件回来,纷纷抬起头热切的看向他。

钱进一愣:“你们看我干什么?”

李香刻意压低了嗓音却仍然掩不住里头的兴奋劲:“主任主任,是不是上头来了14号文?”

钱进挺吃惊:“你们消息这么灵通啊?”

他还是看了通知才知道怎么回事的呢。

有人指了指隔壁:“孙副主任刚才接到了省城兄弟科室的来电,他们那边已经把这份文件通知下发给每个员工了!”

钱进一听,那自己没有郑重宣布的必要了。

就凭他手下这帮人的八卦能力,肯定已经把小道消息给传遍了。

于是他把油印件交给了李香:“喏,自己看吧。”

一群人呜啦一下子围上来。

李香小心翼翼地将文件放在办公桌上。

她献宝一样摊开,指着上面的关键字句激动又开心的说:“真是这样,各位同志快看、快看这里!”

“周六周日,法定休息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40小时!”

顿时,欢呼声响起。

更多的人挤过来:“让我看看、让我看看。”

高个子的张海洋抢到一张油印件,喊道:“钱主任在这里,你们嚷嚷什么?这成何体统?来,哥们给你读一遍……”

这份文件主题很简单。

供销服务总社出具了指令,为了与国际有关单位对接,为了对外展示人权情况,总社要求单位内的涉外科室或者涉外工作者实行周六周日双休制度,并明确“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现在全社会各机关单位秉承了建国后确立的‘革命加拼命’工作氛围,一周休息一天,很多工厂为了赶工作进度,一周一天的休息时间都保障不了。

外商办这些涉外科室改成了一周休息两天,自然让人激动。

钱进寻思难怪九十年代以前的人都愿意往供销社里头钻,原来这单位的福利这么好。

据他所知,国家好像是加入WTO后才改成周六周日两天休息制。

当然,改是这么改的,真正执行起来不是这么回事。

一直到他穿越之前,社会上还有大量企业工厂不执行周末双休劳动制度。

“好了,文件领了,在展示栏里贴好,然后该干什么继续干什么了。”钱进压下翻腾的心绪,尽力维持着平素的沉稳。

他声音不高,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外商办一群人闻言一哄而上,却还在挤鼻子弄眼睛的互相勾搭。

钱进笑了一声:“你们以为国家给咱们一周休息两天是为什么?是为了怕你们工作强度太大累坏了身体吗?”

“不,是为了让你们有更多的时间学习!”

“以后考试改成半月一小考,每月一大考!考核制度你们每个人都清楚,连续不通过的只能调岗去其他科室,我丑话说在前头,别等到后面给你们调岗时候给我一哭二闹三上吊!”

听到这话,众人的满心喜悦变成了满心冰凉并透亮。

这他么!

副主任程侠也早就通过电话知晓了这份通知的信息,他拎着暖壶哼着‘甜蜜蜜’从办公室里走出来,脚踏八字步、满脸春风得意。

然后他注意到大办公室里一群人看自己的眼神不对。

有的——

怎么还有同情的味道?

他逮住一个问:“小赵,你们都什么眼神什么表情?咋了,小鬼子又侵华啦?”

小赵苦笑道:“小鬼子要是真侵华,我们应该哈哈大笑,咱们到时候一起上战场,这次要连本带利的把他们欠下的血债收回来。”

“到底怎么了?”程侠也不敢得意了。

小赵把钱进对周六周日的安排说出来。

程侠手里的暖壶‘啪啦’一声摔在了地上。

他眼睛当场直了……

其实调岗只是针对普通员工,像他和孙健这两个干部岗不会被调整。

问题是他们一样得参加考核,成绩什么样都会在成绩单上展现出来。

他一个副主任要是考核成绩不达标,即使不被调走他也一样难受。

丢脸呀!

甚至对程侠这种转业军人来说,几次考核成绩连续倒数还不如调岗呢,不能调岗留在外商办更丢脸!

他急匆匆去找钱进,哭丧着脸说:“钱主任,不至于吧?咱们是来工作不是来上学的,你得给同志们一条活路呀。”

钱进给他递上一支烟:“老程你怎么回事?那帮小年轻眼光短浅你也短浅吗?他们不明白我这么安排的用心,你也不明白吗?”

程侠愣住了:“啊?”

钱进叹了口气:“我今天亲自去李振国手里拿的通知,李科长当面酸透了,你明白了吧?”

不必解释的太清楚。

程侠已经明白了。

并且他很快意识到,钱进这么做是对的,而且很有必要!

随着各个科室拿到了这份通知,供销总社跟开了锅一样开始热闹起来。

程侠还得继续打水。

他跟科里的王富贵的一起去后勤科锅炉房。

结果他们刚进锅炉房碰到了政工科的员工李铁山,李铁山跟王富贵是哥们。

他上去用胳膊夹住了王富贵的脖子,叫道:“你们周六?啊?休息?!王富贵!”

“你小子听着,你他娘周六休息?那正好,我家院子里搭建的棚屋屋顶被前几天的大雪给压坏了,你这个周六去帮我爹娘给收拾好,听见没?跑不了你啊!”

声音震天的响亮。

腔调里的酸意,简直能把锅炉房墙壁上刚刷的白石灰水给中和掉。

王富贵无奈的说:“我的老铁大哥,你以为我们周六周日的真休息?是他娘在家里睡大觉?”

“扯犊子呢!我们科室要学外语!要考试!考试连续不合格的要他娘调岗!”

“你快别对我嚷嚷了,唉,我现在愁死了,你在政工科上班,帮我想想办法,要是我考核不过你帮我找领导说一声,调岗个好点的科室……”

李铁山瞪眼看他:“真的?”

王富贵没好气的推开他:“半个月一小考,一个月一大考!”

“考外语!考报关手续!考商务礼仪!”

“你要是不信你问我们副主任啊,我们程副主任这不就在你跟前?”

程侠阴沉着脸去打水。

热水灌入暖壶的空当,他叼了一根烟看向炉火。

火光照亮了他脸上的忧愁。

李铁山满心的酸意逐渐消解,脸上露出了一些同情之色:“真可怜……”

钱进做这个考核安排,自然就是为了让员工们对外有个说辞,显得他们科室的日子不那么好过。

然而这没用。

在外人眼里,特别是多数外人不知道外商办内部紧张的学习压力和工作压力,他们只认为外商办待遇好,工作上能够接触到外国人和外国商品,处处都好。

这样现在外商办还由单休变成了双休,这可就更好了。

于是这个新成立没两年的科室,顿时成了整个供销总社大楼最炙手可热的所在。

那份轻飘飘的红头文件带来的冲击,远比想象中更汹涌,也更具体地化作了门框前拥挤的人潮。

钱进用的这点小手段压根没用!

仅仅第二天刚上班,财务科的张大姐,就端着一个搪瓷水杯溜达进来了。

“哎呀,钱主任忙着呢?”她笑靥如花,自顾自地拖过一把木头椅子坐在钱进办公桌对面,“喝口水,歇会儿!”

钱进只好合起文件来。

这份文件还挺重要,是杨大刚一大早托人给他送过来的,原来是海耶斯那边要在2月份于国际法庭起诉川畸重工,到时候他们这边作为原告要派人出庭。

按理说是杨大刚出庭,可这件事是钱进主办的。

杨大刚认为自己不了解内情,怕去了掉链子甚至起反作用。

所以他希望钱进能出庭。

这事不能让单位里的人知道,毕竟是别人单位的事。

钱进便招呼张大姐吃糖。

这老大姐人不错,平日里总是笑呵呵、说话软软糯糯的又热忱,所以人缘极佳。

另外老大姐是单位出了名的红娘,不少科室领导对她都很客气,因为指望她帮忙给科室里的年轻同志介绍对象呢。

张大姐吃了块俄式奶糖,冲他眨眨眼:“哎哟,要不都说外商办舒坦吗?这奶糖真甜。”

钱进苦笑:“张大姐,你们是只看到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我们科室压力很大的。”

“工作压力大?工作累?”张大姐关心的问。

钱进点头。

张大姐拍拍他胳膊:“你们科室里小姑娘太少了,俗话说,男女搭配才能干活不累。”

“你说我们科室大刘那闺女,她刚从师范英语班毕了业,水平好着呢!小姑娘嘛,能写会算的,又洋气,多适合你们这外商办……”

她话还没说完,保卫科的科长宋基清几乎是卡着点钻了进来。

对面敲门往里看,笑了起来:“呀,钱主任,你这里有贵客呐?”

钱进说道:“对,张大姐看我们科室小伙子多,想给我们这边介绍个好姑娘。”

他含糊回应,算是打了个太极拳。

这样会让人误以为张大姐是来给外商办男员工介绍对象的,毕竟她是知名红娘。

而保卫科里的和尚是全单位最多的。

宋基清来劲了:“哎哎哎,张大姐你怎么回事?你手里有了好姑娘不介绍给我们保卫科?”

“我从去年开始就一个劲找你给我们的小伙子介绍对象,你总是说没合适的,怎么回事嘛,张大姐你是不是看不起我们保卫科?”

张大姐知道宋基清是个浑人,跟他说不清楚。

而且私下里走后门塞人这种事传出去不好听,她便横了宋基清一眼说:“小姑娘柔柔弱弱的,可遭不住你们保卫科那些大老爷们折腾。”

宋基清习惯性露出个粗糙的笑容:“别这么说,我们科室的同志生活里都是很温柔的。”

张大姐落荒而逃。

她怕自己再不跑会被周基清抓到保卫科里给配对。

毕竟她是寡妇。

宋基清看着她扭着大屁股离开,眼神里颇有留恋:“啧,张大姐怎么越来越丰腴了?真有味道啊。”

钱进目瞪口呆。

虽然现在改革开放了,社会习气变得也逐渐开放了,但在单位里这么讨论女同事还是不行吧?

另外,你是真饿了,什么也能下嘴啊!

宋基清反应过来挠挠头:“妈的,我瞎说呢,咳咳。”

他迅速扭转话题,直入正题:“钱主任,听说你们外商办人手不够?”

“够!”钱进斩钉截铁的说。

但这招对宋基清这种二皮脸没用。

他自顾自的说:“我有个老战友的儿子今年要从部队转业,他可是一把好手,政审过硬,三代贫农……”

钱进跟他对话不用费心思,直接问:“外国话说的怎么样?”

“虽然这外国话说得暂时还差点意思,但人家学得快啊!一颗红心,忠诚可靠,这才是最根本的嘛!”他热情地往前凑,身上还带着刚从外头回来沾染的寒气。

钱进摆手:“我们这里全都有一颗红心,全都忠诚可靠。”

“最重要的是,我们科室真的人手足够——快七十号人了,冗员啦!”

宋基清好说歹说非得把材料给钱进留下,非让他研究一下。

钱进研究个屁。

当天上午后勤办公室专门负责仓储管理的副主任王忠强也来了。

钱进去年9月份找王忠强办过事,他们服装厂的厂房就是王忠强给批下来的。

这样看到王忠强上门他大感棘手。

大哥去找你办事,可是送了松下RX-5030F单卡收录机的,还送了好些外国糖果点心。

如今你来找我办事你给我空着手?

可惜空着手!

钱进多希望他带着东西来的,这样他就以不能收礼为由把人给送走。

王忠强过来自然也是想要安排人手。

钱进好说歹说给应付过去,结果后面两天还有其他领导干部来找他。

这些人无一例外,进来前都带着寒暄的笑容,说着关心工作的暖场话,但那眼神,都齐刷刷地、火辣辣地聚焦在那份红头文件赋予外商办的“特权”上。

他们口中的“侄子”、“外甥”、“战友家的孩子”、“邻居的闺女”……

一个个人影和关系,沉甸甸地压在钱进的案头。

门庭若市,办公室成了临时会客厅,吵得钱进连核对一封外商询价单上英文数字都心神不宁。

孙健这位堂堂副主任成了临时的茶水工和消防员,不断地倒水、搬椅子、陪着笑脸,忙的额头冒汗。

更棘手的人物还在后面。

等到本单位的领导干部们来转过了,外商办双休的条件也传出去了。

于是,后面钱进办公桌上的电话开始响起来,一接起来往往话筒那边是自报家门就能让人心头一紧的称呼:

“钱进同志吗?我是老孙啊……”

这是市社主管人事的孙副主任,声音不高,但分量十足。

“小钱吗?有空来我们单位开个会,咱们年前跟工人代表一起搞个座谈会嘛……”

这是市社工会的老主席,估计是想把工人代表安插进外商办里。

“钱进同志吗?我是李卫民啊。”

这是市府主管教育的大领导李卫民……

钱进大惊。

夭寿了!

李卫民也要往外商办里安插人手?

这下子他可躲不过去了,因为他这边要办培训学校后面还得人家李卫民审批呢。

反应过来之后,钱进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停滞了一瞬,他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握紧了听筒:“李主任您好,我是钱进,您请讲!”

听筒里传来李主任温和中带着一丝赞许的话语:“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们那个报告,今天市领导去省里开会进行了介绍。”

“省领导听了口头汇报后,要走了你给我的报告,他们认为在当前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的新形势下,你们提出的这种面向社会、特别是面向农村和基层企业、以传授实用技能为主的短期技术培训,方向是对的,是有益的探索和教育补充!”

钱进只觉得一股滚烫的热流猛地从心底直冲头顶,瞬间驱散了周身的寒意。

李主任不是为了往外商办插人打电话的?

想想也对。

人家是什么级别的领导。

小小的外商办,人家压根看不到眼里去。

毕竟全市现在有的是对外单位,供销总社外商办可不是最好选择。

“现在你放下心来好好干吧,省领导在原则上也同意你们试办这样一个培训机构!”李卫民的声音清晰地传来,如同天籁。

“不过,之前我给你说过的那几条红线你必须严格遵守,别怪我絮叨,这事是咱海滨市里建国以来开天辟地头一遭,你得给我打响了当头炮,可不能给我打成哑炮!”

钱进立正敬礼:“请领导放心,一定不负所托!”

“红线我牢记于心,第一,性质必须是非学历教育,只能颁发‘培训结业证’,绝不能发毕业证。”

“第二,培训内容严格限定在实用技能范畴,不得涉及意识形态课程……”

他完完整整重复一遍,然后还又加上了好几条最近才补充上的限制条款。

李卫民听的哈哈大笑:“好好好,看来你这件事确实往心里使劲了。”

“那你放心大胆的办吧,手续我找人给你送过去,然后你该跑哪个单位就跑哪个单位,争取早日把培训机构给咱们市里搞起来。”

钱进大声说:“感谢领导!感谢李主任!感谢组织上给我们的信任和支持!”

“我们一定不辜负这份信任,把这个培训学校办好,为农村改革和乡镇企业发展实实在在地培养人才!”

放下电话,钱进在原地足足站了有半分钟。

好领导啊!

然后又有电话打来,他开心的接听,只听话筒里有人说:

“钱主任啊,给你推荐个人才,青年才俊,懂几国洋文呢,你们外商办不是正好缺人吗?对事业绝对有好处……”

钱进对着电话,再次生无可恋。

碰到这种事他只能含糊其辞:“啊,是是是,孙副主任您说……”

“对对对,外商办责任重,人手是关键……目前具体政策还在等上边明确……我们一定严格把关……”

放下电话,他盯着桌上摊开的英文资料却半天看不进去一行字。

最后他无奈站起身,将桌上的材料一股脑锁进铁皮柜,拿出笔记本,深吸一口气开始写材料。

关于外商办今后人员录用、考核的初步设想和门槛要求。

这份材料他早在前些日子就开始制定,不过只是出来个草案。

今天他详细的进行了补充,然后跑去找韦斌。

社长办公室里,魏斌正在深棕色的宽大办公桌后埋头审阅文件。

这两年时间过的快,大领导头上冒出了白头发,工作的时候得戴上宽边黑框老花镜了,他已经看出一些老态。

桌上,一盆君子兰长得葱郁,旁边是厚厚一摞待批的材料。

钱进敲门进去,韦斌抬起眼招手:“哦,小钱你来了?有什么事情?”

钱进没有立刻坐下。

他把带来的那份材料端正地放在韦斌宽大厚重的办公桌靠近自己的边缘,开门见山:“韦社,我们外商办现在人事问题成了个大问题,实在是扛不住了。”

“就因为一个双休工作制,四面八方的人都来了,全是说情、推荐的。队伍这样没法带,工作没法干。”

韦斌点了支烟,露出笑容:“那你什么意思呢?”

大领导对这种事是见惯不惯了。

供销社在社会层面上是个好单位,每年不知道多少人找他往里塞人。

钱进不废话,直接切入核心,“我准备了个章程,关于外商办人员录用标准的草案,您过目。”

韦斌有些意外地挑了挑眉。

他放下了手中沾满红墨水的钢笔,拿起那几页纸,慢条斯理地看了起来。

房间很安静,只有挂钟秒针规律的“哒、哒”声和韦斌指尖轻轻划过纸面的细微声响。

这份草案写得极其具体:

第一条便是硬杠杠——语言门槛:“掌握一门及以上有效外国语能力(英/法/俄/日),要求具备熟练商务对话、信函撰写及文件阅读能力,须经专业书面及口试考核确认。”

紧随其后是相关要求——“拥有或可证明具备对外贸易或国际商务沟通经验者优先。”

下面洋洋洒洒一大堆门槛。

最后一条——“所有拟录用人员,须由外商办负责人会同人事部门,按以上标准进行独立考核评估,不合格者不予录用。杜绝任何形式的特殊照顾和非专业考量。”

钱进笔直地站在办公桌前,目光沉静地看着韦斌,等待他的答案。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

韦斌看得非常仔细,一个字一个字地咀嚼着。

他拿起桌上的红蓝铅笔,似乎想改点什么,悬在半空片刻,又轻轻放下了。

最终他摘下老花镜揉捏了一下鼻梁,抬头看着钱进:“嗯,你这个笔杆子还是满扎实的,这些要求都切中了要害,非常务实也非常必要!”

“咱们外商办不是收容所,不是养老院,更不是哪家子弟镀金的地方,它是我们供销社开眼看世界的窗户,这扇窗户玻璃必须擦得铮亮!”

他站起来,双手往桌子上一拍,一锤定音:

“就按你这个原则办吧,外商办的进人门槛,你来把住,考核工作你要亲自抓紧,进来的人和留下的人必须经得起推敲!”

“谁再打招呼,你让他直接来找我,就说是我韦斌定的规矩!”

韦斌一番话,落地有声,带着久居上位的威势,瞬间给钱进注入了巨大的底气,也几乎扫清了他心底最后那点顾虑。

领导万岁!

钱进紧绷好几天的神经总算是松弛了一些。

好了,后面日子能轻松一些。

他这样也有精力去筹办培训机构了。

韦斌上半身重新靠进宽大的黑色皮质椅背,他从桌角一个印着“海滨市供销服务总社”的牛皮纸信袋里,捻出一份对折的档案材料,轻轻推到钱进面前。

“不过呢,”领导的嗓音自然随意,面含笑意。

“我大哥家的那个小子,就是这个韦小波。”

他用手指点了点档案材料:“他今年要从省商校毕业,年轻人嘛,没经验,但人还算伶俐,脑子也活络。”

“英文……嗯,好歹也是商校出来的,正经学过两年,所以我的意思是,他这份档案你先过过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