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 第141章 滩网大收获,这把妥了

正午阳光很烈。

刘旺财家的海草房顶在秋阳下泛着光,檐角悬着的鱼干和干辣椒串被海风吹得摇晃。

两个分别由麦秸秆和玉米杆垛成的柴火垛歪在东墙根,细碎的草屑里沾着海风吹干潮气后留下的霜白。

厨房顶上的烟囱往外冒烟,腾腾热气从门口往外喷涌。

钱进去打招呼:“婶子,我又来蹭饭了啊。”

蹲在土灶前捅火的刘旺财媳妇闻言大笑:“你最好天天都能来蹭饭,不对,这咋叫蹭饭呢?咱刘家是你的娘家,你这是回娘家呢。”

几个洗了手准备进厨房帮忙的妇女跟着笑起来。

灶台里,松木劈啪爆出火星,火星子溅在灶台边晾着的墨鱼干上,带起一股烧蛋白的焦香味。

“钱总队别在这里了,走,进屋,赶紧进屋。”刘旺财用胳膊肘顶开吱呀作响的木门,炕席上摆着条新浆洗的蓝布褥子。

今年刘旺财家里的条件比去年好不少。

炕上用了三四十年的破木桌换成了一个新木桌,刷了桐油,亮堂堂的。

蓝布褥子掀开,露出下面的炕席。

曾经打了十几个补丁的老炕席也换新了,新席子的竹篾编制细密,触手生滑。

再就是屋子里多了个新暖壶,内墙不再全是昏黄报纸,而是添加了塑料贴画。

改动不太大,但能看出那股欣欣向荣的气象。

房子整体格局没有变动,窗户外还挂着的渔网,网眼里漏下的阳光在炕桌上投下菱形的光斑。

钱进上炕坐下,笑道:“还热乎乎的呢。”

“那就喝点凉茶,吃个西瓜。”刘旺财忙活起来,又是拎来一壶准备好的凉茶,又是搬来个大西瓜。

钱进吃了口西瓜,说道:“老叔你跟我婶子说一声,下午咱还得忙活呢,得抓紧时间吃饭出海,别让她做太多菜,吃饱喝足就行。”

刘旺财抬手说:“你吃你的,放心,耽误不了事,我老头心里都有数。”

院子里煨着海带排骨汤。

蒸汽顶得木制锅盖噗噗作响。

咸鲜味儿混着烟囱里飘出的柴烟,透过门窗吹进来,给屋子里增加了好些烟火气。

厨房里传来剁鱼的闷响。

三婶抡着豁口的斩骨刀,案板上的牙鲆鱼在刀下被剁成三块,鱼皮上粘着的鱼血被震的嘀嗒。

刘有余说道:“哎呀,三婶,多好的大鱼,你怎么给剁了?全头全尾的给领导吃呀。”

“你去跟队长说吧。”三婶头也不抬。

刘旺财笑道:“有余把家里安置好了?赶紧过来坐下陪着领导喝茶。”

“这是今天你们捞到的最大一条鱼,家里哪有那么大的装鱼盘子?切开。”

“今天咱正好三桌,一桌子一盘。”

今天中午吃饭的人多。

出海的妇女们回家收拾一番后全来了。

于是为了赶速度,院子里还架起了一口大铁锅。

锅上坐了蒸笼,土陶碗在蒸笼里码成金字塔。

最上层扣着巴掌大的对虾,虾枪上还粘着丝丝海藻;中层码着的是各种新鲜海货。

火焰汹涌,很快便有蒸汽裹挟着鲜香弥漫开来。

妇女们带着自家孩子过来吃饭,她们知道今天中午肯定有鱼有肉有馒头,所以想给孩子改善伙食。

众多孩子围着锅台转悠,被大人笑着赶开。

院里连同厨房里,两口土灶同时吞吐着火舌。

刘旺财媳妇往铁锅里倒了半瓢豆油,油星子在热油里炸起,噼里啪啦的声音很清脆。

快嘴李婶看了以后很羡慕:“这菜油用瓢舀呀?这日子过的……”

“招待钱总队,咱必须把家底都掀出来。”刘旺财媳妇轻描淡写的说。

好几条蒸鱼已经放在盘子里摆好,今天的鱼是油泼的。

碧绿的葱段红色的干辣椒片盖在鱼身上,倒上酱油再把滚油浇上去,“嗤啦”一声腾起股浓郁香气,引得围观小孩使劲吸鼻子。

院子里的大铁锅做的是大锅蒸海鲜,梭子蟹正蒸得蟹壳发红,海螺被蒸汽推动的摇摇晃晃,文蛤打开口,鹰抓虾则蜷缩起来……

刘旺财安排了刘有余招呼钱进,他亲自出去处理八带蛸。

老队长布满裂口的手指捏住蛸须,刀刃顺着膏肓穴斜斜切入,墨汁顿时翻涌。

钱进倚在窗口看,赞叹道:“好手艺啊。”

刘旺财哈哈笑,他转头对钱进说:“这叫开膛破肚,你可别嫌腌臜。”

他这边处理完了,媳妇那边便招呼:“老头,开始上菜吧?”

刘有余一听这话打开酒瓶子斟酒。

钱进挡住茶杯口说道:“下午还得出海干活呀,就不喝了吧?”

刘有余看向刘旺财。

刘旺财笑道:“下午咱是去滩网作业,不用出海,到时候你跟着看吧,一点不危险。”

“会计你看我作甚?满上呀!”

刘有余挪开钱进手掌嘻嘻笑:“来来来,领导,喝吧。”

不光男人喝,女人也喝。

二十几个茶杯在炕桌上摆成方阵。

刘有余对此颇有意见:“大老爷们喝两口酒解解乏,你们妇女喝这个干啥?”

快嘴李婶立马说:“什么话呀?谁规定酒只有你们大老爷们喝?妇女不能喝酒?”

“你们爷们喝酒能解乏,我们妇女喝酒就不能解乏啦?”

刘有余被怼的没话说,只能嘟囔说:“我随口一句话,你看你,十句话等着我呢。”

“一人就一杯酒啊,你们是真行,这可是好酒。”

他很心疼。

钱进给队里带了不少酒,但他们队干部没有私下里分了,都是招待领导或者用来给客人送礼用,平日里他们也喝不上这种瓶装酒。

同样。

妇女们的男人更喝不上。

她们过来讨酒不是给自己喝,是准备分到手带回家去给男人留着解解乏、过过瘾。

先上来的是凉菜,凉拌花生米、辣椒拌海带丝、黄瓜拌海蜇头等等。

随后便跟上了硬菜,碗葱烧海参,海参肚腹里塞着整粒干咸花生,这是当地独特吃法。

海参本身没什么滋味,塞了干咸花生后,花生越嚼越香,配着海参糯软口感和鲜味,又好吃又有营养。

刘旺财试探的问钱进:“领导,没有外人,上菜了就吃吧?”

钱进举起酒杯:“对,赶紧吃吧,同志们都饿了吧。”

“岛上垫吧了一口,还行。”快嘴李婶大大咧咧的说,同时飞快的下筷子夹起炸带鱼给儿子和闺女一人分了一块。

小孩赤手拿着金黄鱼块愉快的啃起来,然后抬头一笑:“妈,鱼刺都炸酥了,真好吃。”

听到这话钱进想起一件事,说道:“队长,下次我过来的时候给你们带几个高压锅,你们用高压锅来压带鱼,到时候我教你们做酥鱼卖。”

“好好好,这敢情好。”老队长喜不自禁,赶紧举杯,“咱这桌上都在愣着干啥呢?给领导敬酒啊。”

他们这桌喝酒,另外两桌上穿蓝布衫的妇女们捧着大海碗猛吃。

筷子头上或者扎着肥硕的猪肉或者扎着鸡块,腮帮子鼓得像塞满松果的松鼠。

“钱主任,尝尝这个。”刘旺财夹起只蒸得透明的鹰爪虾,虾尾弯成月牙状,很漂亮。

钱进咬破虾壳,清甜的汁水冒出来,仔细品尝一口,虾肉纤维里凝着股子甜味。

他想起平时在城里吃的那些冻带鱼冻大虾,说实话,要吃海鲜还是得来渔村。

只有在渔村吃饭才知道,海味原该这般鲜活。

他又掰开个梭子蟹。

又到了吃蟹的季节。

刘旺财等人纷纷给螃蟹开盖,然后不约而同的把蟹盖放到了钱进面前。

因为橙红的蟹膏被他们抠出来放在了蟹盖里。

钱进摆手:“不要了不要了,我不能吃螃蟹来填饱肚子,同志们得了吧,螃蟹性寒,吃多了可不成啊。”

“那你蘸着姜末来吃。”刘有余立马将小碗姜末递给他,“这个性热。”

刘旺财的老伴在外面掀开了陶罐盖子。

海带排骨汤的咸香味道顿时被海风吹进了屋里。

一些小孩开始嚷嚷:“是排骨肉的味道。”

妇女们对自家孩子挤眉弄眼,示意他们待会等到排骨汤上桌要勇于下筷子,敢于抢排骨。

结果真上桌以后她们无奈的笑了。

盆子挺大,里面全是汤和海带,十几双筷子第一时间下去搅和,最后人均没有一块排骨。

刘旺财老伴简明扼要的说:“一共去集上称了两斤排骨,领导们还不够吃呢。”

钱进他们那一桌的排骨汤盆里倒全是排骨肉。

他闻言立马对快嘴李婶等人招手:

“把盆子换一换,娃娃们是咱生产队也是咱国家的未来,他们长身体得吃肉,我一个大青年还跟他们抢肉吃,那不是成贪官啦?”

妇女们笑着说不会不会,她们很眼馋排骨肉,却没人真去换盆子。

钱进给生产队奉献极多,这点她们清楚,队里有的紧着钱进吃,她们对此毫无意见。

钱进亲自下炕将两个桌上的盆子端上来,把排骨挑出来分给两桌。

刘旺财吆喝他。

钱进说道:“我在城里又不是没肉吃,给我弄这个干嘛?”

“我是领导,我官比你大,在饭桌上得听我的!”

汤盆放回去。

孩童们赶紧下筷子,妇女们则讪笑着。

刘旺财老脸耷拉的老长。

钱进说道:“娃娃们一年到头吃不上两块排骨肉,该他们打打馋虫了。”

“来,咱喝酒,下午我还得跟着你们去滩网捕鱼呢,我真没见过这场面。”

刘旺财举杯子,说道:“那你到时候看吧,可有意思了。”

“钱主任喝口汤。”妇女主任给他舀了一碗排骨汤,海带结在浓汤里沉浮如水母,“他们说你现在当主任了?是个什么主任?”

钱进舀了勺吹散热气,咸鲜里带着鲜甜:“跟洋鬼子打交道的主任。”

“咱们国家马上就要经济体制改革了,我们得负责跟洋鬼子做生意,哼哼,洋鬼子一个个可是鬼精鬼精的,他们等着来糊弄咱中国人呢。”

“你们看我表现吧,看我怎么收拾他们!”

以前他在短视频上看过。

改革开放初期,各地企业一窝蜂的从外国引进生产线和生产技术,结果被骗的很惨。

他在商城已经找到了相关记载的书籍,就等着以后登报讲解防诈骗典故和技巧了。

众人闻言,齐声说好。

能对付洋鬼子属于民族英雄事迹,老百姓最佩服这种人了。

盐水毛豆配酒,主桌上的汉子们喝的脸颊泛红。

酒过三巡,已经喝高了的刘宗航借着酒劲,跳起了在部队学的苏联水兵舞。

这引得大姑娘小媳妇一阵哄笑。

钱进坐在刘旺财身边,听同样喝高了的老队长讲生产队这些年的艰辛:

“六三年那场台风,队里七条船全碎了……”

“后来慢慢置办起几条船,但都是小破船,这些年就靠这些小破船捞不到什么东西,年轻社员都不愿干渔业了,不赚工分啊……”

“有了这两台推进器,嗯,小破船摇身一变成了快艇,这下子年轻小子肯定得抢破头要爬上船去……”

钱进听着他絮絮叨叨的话,有些担心:“这还能出海吗?多危险?”

正在咂鱼骨头的刘有余抬头笑:“这算什么事?没问题啊。”

钱进指向跳舞的刘宗航:“他呢?他还能开船?”

刘有余对此满不在乎:“能,待会出去吹吹海风用海水洗洗脸,绝对清醒了!”

刘宗航坐下,笑道:“领导你放心吧,我没喝醉,就是喝的高兴了,感觉俺队里以后有希望了!”

吃喝到了一点多,老队长一挥手,手上沾的油水甩了旁边刘有余一脸:

“去点将,现在咱就去捞鱼!”

中午,烈日把生产队外的沙滩烤得发烫。

一群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有条不紊的登船。

这个年纪的渔家汉子又有体力又有经验,最适合出海捕鱼。

推进器的轰鸣声划破平静的海面,黑色的螺旋桨搅起雪白的浪花,惊飞了几只正在浅滩觅食的白鸥。

一路披荆斩棘,一路社员惊呼,然后他们迅疾顺利的赶到了龙蛇岛。

海水环绕岛屿荡漾。

钱进遥望岛上风景暗暗感叹。

真美。

等到红卫一号靠近泥滩,刘旺财开始招呼汉子们下船:“同志们开干吧?”

汉子们应和一声,纷纷带上渔具下船。

重点是三张大滩网。

这是用细尼龙线织成的长条形网具,两端绑着竹竿,专门用来围捕滩涂鱼群。

二十三个社员扛着竹篓往滩涂走,解放鞋踩过贝壳扎堆的潮间带,咯吱声惊起成片招潮蟹狂奔。

最前头的是钱进老熟人刘有光。

他今天人如其名,光着脊梁来干活。

只见古铜色脊背上多有老茧和疤痕,这都是以前出海捕捞时缆绳磨出的疤,像一条条盘踞的蜈蚣。

汉子们露出的肩膀和手臂上多多少少都有疤,以前当渔民可不是好活计!

刘旺财走在前面忽然停步,弯腰抓起把湿沙捏了捏,指缝间漏下的沙粒在艳阳下如同金沙。

“来吧,同志们,差不多就是这里了。”他黧黑的脸庞被海风吹得发亮,眼角皱纹里嵌着细碎沙粒。

钱进好奇问道:“你在泥地上抓一把沙子看一看,就知道水里有没有牙鲆鱼?”

老队长笑了起来:“这就是经验嘛,不光能看出有没有牙鲆鱼,还能看出有没有花鲆鱼、油鲽鱼之类的。”

滩网很大,所以二十多号大汉却只带了三张。

只见它展开足有半亩地大,网眼间距恰似孩童并拢的手指。

六个汉子赤脚踏进温热的浅水,裤腿卷到大腿根,露出被晒到黝黑的皮肤。

钱进学着他们的样子躬身,刘旺财过来拉走他:“领导你不用急着上,你先看吧,滩网捕鱼说起来简单其实不简单,你得多看看。”

他还给钱进传授经验:“下滩网的时候要踩沙,踩沙要听声,听沙粒摩擦声比看鱼跳还准。”

“都听好了!”刘旺财站在滩头,铜烟锅指点江山,“八个人一组,每组一张网。有余带人去东边浅滩,铁柱负责西边礁石区,我带人守这片大水洼!”

社员们迅速分组行动。

刘有余这组最先下水,三个人呈扇形排开,把三十多米长的滩网缓缓沉入水中。

网底的一排铅坠立刻陷入泥沙,网顶的浮子则在水面排成一条弧线。

“踩!使劲踩!”刘有余大声指挥。

几个汉子开始在网圈内踩踏,浑浊的泥水顿时翻腾起来。

藏在沙里的牙鲆鱼受惊后本能地往外逃窜,却一头撞在网上。

这一幕让他们组里踩沙的汉子发出欢呼声。

收获不错!

钱进看的心里发痒。

这可比钓鱼爽多了。

他跟着刘旺财说:“老叔,我也要上,让我上吧。”

刘旺财看他满脸兴奋便没有再去打击他的兴致,让他到了这一组渔网的中间。

“踩沙窝要脚跟先着地。”刘旺财示范着用脚掌搓动沙泥,脚背上青筋暴起如盘踞的蚯蚓,每步都踩出个深陷的脚印。

浑浊的海水里泛起涡纹,惊得沙窝里的沙蚕急速扭动,也惊动了石头下的螃蟹飞快攀爬。

钱进跟着踩,踩的是呲牙咧嘴。

让他出大力没问题,他毕竟当过搬运工,有两膀子力气。

可让他来踩沙他确实扛不住。

因为他的脚太嫩了。

现在他们脚下并不是一片沙地而是泥滩、沙滩混合体,这是各种比目鱼喜欢的环境。

沙滩可以让它们利用体色隐藏痕迹,泥滩则可以带来大量的食物。

这种环境下有很多大小不等的石子,脚掌踩下去,硌的生疼!

他看面色如常甚至还在自然说笑的社员们,这些人的脚上有老厚的茧子。

这是从小赤脚走路赤脚干活练就的老茧,比钱进在国棉六厂仓库看到的蚕茧可要硬得多。

暗流在浑水里旋出涡纹,钱进看见漩涡中心泛着细密的气泡,像极了摇晃后的啤酒。

刘旺财忽然猛跺三下,脚掌拍击水面的声响惊的水下藏在泥沙里的牙鲆鱼乱窜。

此地海水比较深,淹没到了他的腰。

这样他的腰背跟着晃动带起了海浪翻滚,吓得一些正贴着海面觅食的海鸥乱飞。

钱进忍痛跟着使劲踩了踩。

顿时,面前浑浊的沙雾里倏地窜出条银白鱼影,鱼身扁平如蒲扇,正是一条个头不小的牙鲆鱼。

这让他顿时收获感十足:“老叔,什么时候收网啊?”

刘旺财哈哈笑:“怎么?看到渔获了?不着急啊,同志们,继续踩!”

刘有光在他们这一组,说道:“今天咱要大丰收,算是发鱼财了。”

“老话都说,踩三把沙晃出一条鱼。我以前还不信,结果这个龙蛇岛叫我开眼界了,这里的牙鲆鱼是真多啊。”

随着汉子们一起踩沙,更多的牙鲆鱼被惊吓的钻出来。

有一条牙鲆鱼很聪明,或者是它被吓傻了,反正它没有跟其他鱼一样往深水里钻然后落网,它反方向往岸上游去。

钱进要去抓它,刘旺财摆摆手,盯着这条鱼的踪迹看。

牙鲆鱼进化的很成功,背上纹路跟海底环境很像,一个不小心追不上它的踪迹就会被它们跑掉。

这条牙鲆鱼游出去一两米便往沙里钻。

刘旺财缓缓抬脚落水,一步步靠近它,然后猛的弯腰下手,愣是从沙地里拽出条挣扎的牙鮃。

鱼尾甩出的水珠乱摇晃,鱼鳃开合间跟骂娘似的。

刘旺财手臂使劲一甩,将它给扔上了远处泥滩。

它在泥滩里乱蹦哒,然后蹦到了旁边一个小水坑里,赶紧又钻进去窝沙。

钱进知道它跑不掉了。

那就是退潮形成的小水坑,海水一时半会接引不上,那它等于被困住了。

“起网!”泥滩另一头的刘有余一声吼,几条壮汉同时发力,把沉重的滩网拖出水面。

网眼里银光闪烁,足有二三十条牙鲆鱼在挣扎,灰褐色的身体拍打着网绳,发出“啪啪”的声响。

清脆悦耳。

西边礁石区也传来刘铁柱的欢呼声。

他们也起网了,而且看起来他们那组的收获更大。

果然,一行人抬着渔网回来装箱,网里不仅有牙鲆,还有几条肥硕的舌鳎鱼和满地乱爬的螃蟹。

有个年轻社员兴奋地举起一条足有两斤重的牙鲆,鱼尾甩了他一下,跟给他一巴掌似的,拍的他一个劲倒吸凉气。

这让看到的汉子大笑。

刘旺财这一组同样战果辉煌。

老队长亲自下网,选的位置正好是鱼群洄游的通道。

当滩网拖上来时,网底沉甸甸的几乎提不动——五六十条牙鲆鱼挤在一起,像一网扁平的银片子。

“快装筐!”刘旺财满脸红光。

“要不要趁鲜活赶紧运回去?”刘有余激动而开心的询问。

刘旺财笑骂:“快去你娘的,你听听这是什么话?是,现在咱有了机动船来回跑的快了,可是这船不烧油吗?能这么浪费油吗?”

“先去找个地方挖个泥塘,把它们倒进去,等到凑齐一船了,一起收拾上船再带回去。”

刘有光立马招呼几条壮汉拎着铁锨开始干起来。

泥滩松软,很快在潮线边缘就挖出来个浅浅的大坑,底下渗出了海水。

渔民们将牙鲆鱼给扔进去,牙鲆鱼慌乱的窝沙,随便找个地方窝好又安静下来。

有一条漏网之鱼几下子蹦跶到了海里去。

钱进很遗憾:“完蛋了,它跑了。”

老队长很淡定,还在叼着烟袋杆美滋滋的抽烟:“跑不了,这鱼跟马鲛鱼黄花鱼什么的不一样,入水以后它们不急着跑,会赶紧藏起来。”

“这是自欺欺人鱼。”有人调侃。

实际上这牙鲆鱼多少万年来进化出来的一个优秀本能,它们游动速度不够快,但拥有出色的掩护色,所以要想躲避天敌就得靠就地潜藏。

奈何它们碰到了人类这个拥有智慧的天敌,这一招就成了自投罗网。

这条牙鲆鱼入水后很快选择窝沙。

刘旺财招呼钱进:“你去掀它?”

钱进学着他的样子慢慢的靠近,他弯腰正要伸手。

刘旺财赶紧说:“不是这样子,得这么掏!”

他在后面给钱进演示。

钱进学着他的样子整个手掌插进沙窝,温热的海水触感顺着手臂直窜后脑。

手掌一翻一扣间,牙鲆鱼迅速逃跑……

刘旺财笑起来:“靠海吃饭也没那么容易吧?”

钱进还想抓那条鱼,但此时他们那一组收拾好滩网又要下水了。

这与他只能放过这条幸运的鱼,跟上去准备再次参加新一轮的滩网捕鱼。

刘旺财走在前面低头看。

浑浊水面时不时冒出串珍珠似的小泡,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恍若供销社里卖给小孩的玻璃弹珠。

刘旺财指点钱进:“这种圆泡泡是竹蛏,扁泡泡才是牙鮃换气。”

他说话间又踩出条大鱼,这鱼立马窜向深水区域。

刘有光咂嘴:“这鱼不小,恐怕有五斤啊,叫它跑了真是可惜。”

刘旺财淡然的说:“不可惜,这里有鱼群,大鱼有的是!”

滩网放下,他们推动前行,继续踩沙惊鱼。

一网接一网的渔获上岸。

终于凑齐了第一船。

刘旺财吆喝一声下命令,汉子们从泥塘里抓出鱼放入鱼筐抬上红卫一号。

满载一船鱼,红卫一号破开海浪奔驰远去。

三个组的汉子们继续忙活。

红卫一号来回穿梭于龙蛇岛和生产队之间。

每趟都装满鱼筐。

推进器欢快地轰鸣着,船尾拖出长长的浪花。

第三趟时,春妮带着几个妇女也跟来了,她们负责在岸边分拣渔获,把大小鱼分类装筐。

“这条至少三斤!”春妮举起一条肥硕的牙鲆,鱼鳃还在一张一合,“领导,你看,今晚你给你手下一人来一条牙鲆鱼吧?”

“这鱼的鱼肉可好了,除了中间一根大刺没有小刺,你们城里人都爱吃。”

钱进咋舌。

失误了。

应该开车来的,不该骑摩托车。

他本来想的是弄个一两百斤的各类小海鲜回去,重骑75装载这个重量不成问题,到时候一人分个四五斤小海鲜还不愉快?

结果今天收获出乎预料,竟然搞到了一大批的牙鲆鱼,他可以给手下分牙鲆鱼。

如此一来那重量便上去了。

即使一人一条三斤的牙鲆鱼,那他光鱼就得搭载个一百多斤。

这样他只能含糊的说:“后面再说吧,先继续忙活。”

有妇女问道:“队长,那咱的鱼都卖给回购站吗?咱社员不分吗?”

刘旺财正蹲在地头抽烟歇息,闻言抬头看了一眼,笑得满脸皱纹:“分,怎么不分?”

“都卖了干什么?今天咱队里有了机动船,这得庆祝庆祝,晚上一家子怎么分一条鱼,家家户户都能炖鱼吃!”

汉子们闻言,干的更加有劲。

夕阳西下时,滩涂基本被扫了一圈。

社员们累得直不起腰,但脸上都挂着笑。

刘旺财眯着眼数了数今天的收获:整整一百二十八筐牙鲆,外加十六筐杂鱼和五筐螃蟹贝类各种小海鲜。

这还不算妇女们上午赶海捡的蛤蜊、海螺之类。

老队长的铜烟锅在夕阳下闪着光,他看着随海浪轻飘飘荡漾的推进器,老怀大慰:“有了这铁疙瘩,咱们红星刘家要翻身喽!”

回程的船上,累瘫的社员们东倒西歪地靠在鱼筐旁。

推进器平稳地轰鸣着,船头劈开金色的海浪。

刘有余掏出小本本记账,手指沾着唾沫一页页翻过:“从72年开始,牙鲆咱一次最多的时候也就是弄了四百六十三斤,舌鳎是七十八斤,今天咱可破生产队纪录了!”

春妮和几个姑娘坐在船舷,脚泡在海水里,唱着新学的渔歌。

歌声飘荡在1979年的海面上,和着柴油机的轰鸣、海浪的哗然,钱进觉得很动听。

社员们吹着海风说笑,他也吹着海风微笑。

当生产队的房屋出现在海平面时,好动的几个汉子站起来使劲招手。

刘旺财也站起身,拍了拍沾满鱼鳞的衣襟:“走!给社员们看看咱们的收成!”

老队长的眼睛里闪着光,“让他们都见识见识这机械化的甜头!”

此时已经临近傍晚,夕阳把海面染成了金色。

红卫一号满载而归,船头压得低低的,浪花溅在鱼堆上,银鳞闪着细碎的光,这对渔民来说是最动人的光。

岸上的人群早就望眼欲穿。

等到他们都回来,还有人点燃了一挂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声在海滩上回荡。

前头运回来的鱼已经送去了回购站。

刘有余询问:“多少斤?”

一个青年开心的喊:“总计是四千二百多斤,可把回购站的任胖子给惊到了,一个劲问咱是不是捅到了牙鲆老窝!”

钱进涉水上岸,有老汉上来紧紧握住他的手,老眼里噙着泪花:

“领导你真好,你这次给我们队里送来这个玩意、这玩意能改变咱生产队的命啊!”

钱进使劲握手,笑道:“大爷你言重了,走,咱上去喝茶,喝茶慢慢聊。”

刘旺财顾不上休息,招呼妇女们给钱进准备回城的礼物:

“蛤蜊吐好沙了吗?”

“螃蟹全给我用草绳绑好了。”

“这鱼活着带回去,叫他们自己处理吧……”

有些妇女下午都在帮钱进忙活,她们用娴熟的手艺将鱼虾蟹等各类赶海所得收拾的干干净净。

钱进知道,这把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