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 第140章 海岛大丰收,海上好滋味

此时已经是正午,龙蛇岛四周的滩涂在烈日下蒸腾着热气。

潮水刚刚退去,裸露的泥滩上布满星星点点的水洼,像一面打碎的镜子。

红星刘家生产队的二十多名妇女已经在这里劳作了大半个上午,她们的斗笠在阳光下泛着草黄色,远远望去,像一片漂浮在泥滩上的荷叶。

“三婶,这边蛤蜊多!”十八岁的春妮直起腰,朝不远处喊道。

她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裤腿卷到膝盖,两条沾满泥巴的小腿像刚从染缸里捞出来的。

手里的铁耙子往泥里一掘,带出五六个花纹各异的花蛤蜊。

三婶挎着竹篓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来,胶鞋陷在泥里发出咕叽咕叽的声响。

“这龙蛇岛真是名不虚传,比起来咱队里海边太穷了,还是这地方富裕,你就看蛤蜊吧,一个个肥得流油!”她蹲下身,手指熟练地扒拉着泥块,把蛤蜊扔进篓里。

“个头真大,待会给领导吐吐沙让他捎回去,别看城里人有钱,他们还吃不上这样的大蛤蜊呢。”

更远处的浅水区,几个妇女正排成一排踩文蛤。

刘有余在吆喝:“一定要多找文蛤,这是政治任务,咱给钱领导带上个百八十斤的文蛤回去,叫他手下人开开眼。”

“也好叫他们知道,咱刘家人不是白眼狼,不会白吃领导给咱的好处!”

妇女们笑着说好,手挽着手,赤脚在泥水里来回趟,脚底板一碰到硬物就弯腰去摸。

秀姑突然“哎哟”一声,从泥里拔出脚,脚趾头上夹着只青壳螃蟹。

“小畜生!”她笑骂着把螃蟹拽下来扔进篓里,“这也是好东西,给领导加菜了!”

滩涂东侧的礁石区是捡海螺的宝地。

五六个包着头巾的妇女弯腰在礁石上,手里的铁钩子专往石缝里掏。

玉芬的钩子突然碰到个硬物,使劲一拽,带出个拳头大的海螺,螺尾还滴着海水。

“这个头怎么样?”她高兴地把战利品举过头顶,阳光下,海螺壳泛着七彩的光。

刘有余闻声过来扯着嗓子喊:“礁石这边有危险,都注意脚下,千万要避着点海蛇,千万别踩到蛇尾巴!”

快嘴李婶蹲在泥洼里挖蛏王,头也不抬地接茬:“会计啊,你比海蛇还吓人!你这嗓门大,一嗓子下去,蛏王不敢冒头!”

“那是你本事不济。”刘有余不理会调侃,弯腰检查一个个竹篓。

汗水顺着他的下巴滴在泥滩上,在湿润的泥土留下个水滴。

正午的太阳越来越毒。

春妮的额头上挂满汗珠,有几滴滑进眼睛,刺得她直眨眼。

她用手背抹了把脸,结果把泥巴抹了一脸。

三婶看见,笑得直不起腰:“哎哟我的闺女,你这是要唱大戏啊?”

滩涂上飘荡着妇女们的说笑声和海风的咸腥味。

竹篓渐渐满了,里面不仅有蛤蜊、螃蟹、海螺,还有八带鱼、海葵和偶尔捡到的海参。

快嘴李婶的篓子最满,她得意地向众人展示:“瞧瞧,谁说我本事不济的?”

船还没回来。

她们已经累的不行。

刘有余说道:“算了,歇着吧,都歇着吧。”

“谁带了干粮?肚皮饿的难受。”快嘴李婶揉了揉干瘪的肚皮。

刘有余一挥手,敞亮的说:“吃什么干粮?去收拾几把干柴,我这里有防风打火机,咱先煮点东西吃。”

春妮无奈的说:“没有家伙什,用什么煮着吃?算了,我带着包子……”

“怎么没有家伙什?”刘有余笑了,他往滩涂尽头的岛上指了指。

“那边有个山窝子,红虎她们时不时来赶海,在那里藏了铁锅和陶罐,咱把水壶里的水凑一凑,过过瘾不成问题。”

三婶不信:“铁锅是好东西,得用工业券才能买呢,她们舍得扔在这荒岛上?不怕叫人偷走了?”

刘有余说道:“先别问我,你带十来个人先去找柴火。”

“这岛上干柴不少,但一定小心别被海蛇咬了,别看到柴火就下手……”

“行了行了,我年纪比你大一旬呢,六零年我来龙蛇岛抓海蛇的时候,你连娘们的手都没抓过,这还用你嘱咐?”三婶嫌弃的看他。

刘有余讪笑:“我这不是在忠实的贯彻咱队长的嘱托吗?”

一部分妇女去捡干柴,一部分妇女留下收拾赶海所得。

蛤蜊得吐沙,泥螺得清洗。

很多海鲜是不能直接下锅烹饪的。

刘有余去熟悉的山洞找到了下马桥生产队社员留下的家伙什,他带回来后留守妇女们一看,恍然大悟:

什么铁锅,是个摔残了的铁锅,留下的还有一半,得调整角度才能用来煮东西。

所谓陶罐也破碎了,开口参差如犬齿,下手拿的时候还得小心点,不小心会被划破。

也难怪没人会偷走这些东西,偷了干什么?卖废铁也卖不了几个钱。

铁锅已经生锈。

刘有余忙活着刷锅。

捡柴火的妇女们匆匆忙忙回来,三婶着急的说:“谁有办法呀?春妮叫一条黑头海蛇给咬了一口!”

刘有余大惊,跳脚喊道:“我他妈说什么来着……”

“你他妈跟谁用他妈说话呢!”三婶怒视他。

他一看笑吟吟的春妮便知道自己被涮了,很无语:“三婶你真是的,这也能开玩笑?”

妇女们嘻嘻哈哈,都不把他当回事。

远处有大船出现。

妇女们立马期待的抬头看去。

看清大船样子后她们又低头弯腰继续忙活。

这不是他们的船。

过了一会刘有余喊:“是咱队里渔船回来了。”

快嘴李婶头也不抬的说:“你被太阳晒的眼花了呀?那是双蓬船,能是咱队里的?”

结果有人抬头看,看到一艘单篷船划开平静的海面,船尾拖着白色的浪花,正向滩涂驶来。

“是咱队的船!”春妮眼尖,第一个喊起来,“船尾装着铁家伙呢,不过怎么没用呀?怎么是慢慢悠悠划过来的?”

妇女们纷纷直起腰,手搭凉棚张望。

来的那会还是海里野马一样的快船,怎么此时又变成了那艘平日里靠摇橹的旧木船?

她们着急的问刘有余:“会计,怎么回事?”

“是不是后头那个铁家伙坏了?”

“哎呀,那咱怎么回家?来的时候我看了,没带船帆呀……”

红卫一号慢慢悠悠的靠岸,刘旺财指着海岛说:“钱总队你看这龙蛇岛,虽然只有巴掌大,但赶海的好地方可不少。”

“待会你等着瞧吧,准够你需要的数量。”

船还没停稳,几个心急的妇女便蹚着齐膝深的水跑来询问:

“队长怎么了?你们怎么划船过来的?”

“就是,宗航,你是不是没管好机器?”

“领导这机器坏了吗?咱怎么回家?”

刘宗航下意识要解释。

刘旺财抬起手臂挡住他的脸,笑眯眯的说:“没事,放心吧,耽误不了咱回家。”

“这机器是领导从修理厂托关系给咱队里买来的旧机器,旧机器嘛,它就像是老人,上了年纪难免这里不舒服哪里不得劲,时不时生个病得修理一下。”

快嘴李婶难以置信:“来的时候不是看过了吗?崭新的机器呢。”

钱进解释说:“那是涂了一层新防护漆,只是看起来新,里面发动机是旧的。”

“不过没事,它是有点线路短路,会计包里有螺丝刀,待会我三两下子就能修好。”刘宗航补充说。

看到钱进和刘旺财两人情绪淡定、满脸笑容,妇女们才松了口气。

春妮问道:“你们出海下网什么情况?这坏了机器,得不偿失了,还不如跟我们一起留在岛上赶海呢。”

“谁说的?”刘宗航报喜:“我们这次是丰收!大丰收啊!一网下去顶过去三网!”

刘有余赶紧迎上来:“慢点说,什么情况?”

“这铁家伙很厉害!”刘宗航拍了拍船尾的发动机盖子赞叹道,“拖网就得用机动车来拖,网口张得老大,船跑得飞快,一网下去……”

他张开双臂夸张的比划起来:“什么马鲛鱼、黄花鱼、大鲈鱼、银鲳鱼金鲳鱼,还有大对虾!反正老队长说了,一网抵得上过去三网的收成!”

“连同家里还有的那一台推进器,咱一下子有了两艘机动船,你们等着看吧,今年秋冬两季咱队里渔获肯定大丰产。”

“根据我的估计,这两季的渔获收益能抵得上过去两年甚至三年,等到年底算工分的时候你们就收钱吧,家家户户肯定得多分个二百三百!”

这话震动了妇女们。

因为它涉及到分钱。

妇女们呼啦一下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东问西。

春妮挤在最前面,眼睛瞪得溜圆:“队长,这铁疙瘩真这么神?”

“你还不信我呢?”刘宗航激动的拍着胸脯,“放心吧,春妮子,等你出嫁时候,你爹娘准能给你置办一份厚实嫁妆,叫你风风光光嫁出去!”

春妮听到这话很害羞,弯腰舀水泼他:“去你的,没羞没臊不要脸。”

刘旺财此时也高兴,乐呵呵的笑着说:“宗航说的没错,我估摸着咱队里今年光景会好,前所未有的好。”

“比去年好?”三婶欣喜的问。

因为钱进的帮助,他们队里去年算是过了个肥年,让全公社的人都羡慕。

刘旺财说道:“准比去年好,还得好不少!”

刘宗航刚才的话其实有些危险,他提前给社员们保证了收益,提高了社员们对今年收成的期待,一旦到了年底收益不达预期,那他们领导干部会有麻烦。

可他没有阻拦刘宗航的许诺。

原因在于刘宗航说的其实很客气,甚至用不着机动船出手,光靠队里的小集体企业今年就可以给社员们的收入增加两三百。

加上两艘机动船,他估计有了渔获增幅,生产队今年可以让社员们多领五六百块!

刘有余扶了扶草帽,脸上露出笑容:“走!上船看看去!”

妇女们互相搀扶着蹚水上船,竹篓、竹筐里的海货哗啦作响。

刚踏上甲板,她们就惊呆了。

船舱里银光闪闪,鱼堆满了小半个舱。

十多斤重的大马鲛鱼张着嘴,黄花鱼尾巴还在拍打,几只青龙虾在鱼堆上张牙舞爪……

“老天爷。”刚挤上船的三婶脚一软差点掉进海里,“这、这是你们出去半个上午打的?这么多?”

刘宗航得意洋洋的说:“嘿嘿,不是半个上午,是半个钟头!”

“瞎说!”妇女们几乎是异口同声的驳斥他。

刘宗航急了,解释说:“严格来说,真的是半个钟头。”

“我们下了两网,一网大概一刻钟,每一网都有大收获,如果只算下网打捞时间,真就是半个钟头!”

刘有余倒吸一口凉气:“这么厉害?”

刘宗航得意地掀开舱板,底下还有一层:“这都不算啥,底下的才是好货!”

他拎起一条得有十斤的大海鲈鱼,“瞧这大家伙,够一大家子吃三天!”

快嘴李婶拍着大腿笑起来:“哎妈呀,这下子好了,这机器真是宝贝疙瘩,那你们可得修好它!”

妇女们叽叽喳喳地围看鱼堆,这个摸摸鲅鱼的脊背,那个戳戳龙虾的钳子。

春妮小心翼翼地从鱼堆里捡起一片闪亮的贝壳,对着阳光看:“真漂亮。”

刘有余蹲在船尾,仔细检查那台推进器。

金属外壳上还挂着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他伸手摸了摸,又赶紧缩回来:“这机器是短路了吗?怎么这么烫手?可别是里面烧了。”

“它烫手是被晒的,黑色铁皮最吸热了,又是这么个大太阳天气,能够不热吗?”钱进哑然失笑。

刘旺财给刘有余使眼色:“她们不懂你也不懂?”

刘有余恍然大悟,也给他使眼色:“嘿嘿,队长,你绝对不知道我们这次发现了什么!”

快嘴李婶说道:“嘿,我们找到了老些牙鲆鱼,赶紧回去弄滩网,这下子咱队里可发财了……”

“你!”刘有余一脸生无可恋。

快嘴李婶瞪着他:“我怎么了?我瞎说了吗?”

刘有余悻悻地说:“没有,就是你这张嘴是真快呀。”

“那是,从小俺爹娘就这么说我。”快嘴李婶还觉得挺骄傲。

这次轮到刘旺财和刘宗航着急了:“怎么回事?哪里有牙鲆鱼群?”

“是这个时候了,九月份牙鲆鱼洄游,不过龙蛇岛上有它们洄游地?怎么一直没听说过?这可是好事!”

刘有余咧嘴笑道:“确实一直没听说过,也可能是有人发现了不往外传,被人保密了。”

“你们跟我们走,上去看看,近海泥滩浅水水域里确实不少这个鱼,咱要是捕捞成功,肯定是大丰收!”

钱进询问牙鲆鱼情况。

有人便给他解释,这是一种栖息于沙泥滩涂的鱼类,又叫牙片鱼、偏口鱼,大的能长到半米多长,鱼肉很鲜美,捕捞量比较大。

一听这鱼叫偏口鱼,钱进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这种鱼在市场也有卖,价格不贵,是很多市民解馋的好选择。

但他没想到刘家这群人还挺讲究,不叫它偏口叫它牙鲆鱼。

牙鲆鱼是渔民最喜闻乐见的几种鱼之一。

它们春季游回近岸的浅水海域进行产卵繁殖,到了秋季水温下降时,它们会逐步向较深的海域移动,一般10月份移向50米以下外海迁徙,11月份至12月份会向南移至更深的海底越冬。

在夏秋季节因为温度高,有些牙鲆鱼群会来到岸边一米深范畴内的浅水海域生活,这样一旦退潮可能水深就变成半米深甚至二三十公分的深度。

这时候渔民甚至可以通过踩踏或徒手捕捉的方式抓这种鱼。

当然,要抓牙鲆鱼不容易,这鱼隐蔽性很强,它们皮肤保护色跟沙层颜色极像,很不好寻找。

刘有余跳进齐膝深的海水里,三步并作两步的带着刘旺财去找牙鲆鱼群。

老队长追在后面,裤腿子湿漉漉的,烟袋杆在腰带上摇来晃去。

绕着海岛转了四分之一圈,刘有余激动地指着远处一片泛着水光的滩涂:“那边!”

“刚才退潮后露出来的浅水洼里,全是牙鲆鱼!我拿棍子一戳,扑棱扑棱直往外蹦!”

刘旺财的眼睛顿时亮了。

老队长一把扯下肩膀上的毛巾,擦了把脸上的汗:“当真?”

“千真万确!”刘有余拉着老队长往那边走,“春妮她们几个妇女最先发现的,一会功夫都抓了两条!”

“我看没有滩网,怕她们惊了鱼群,于是就把她们给叫走了。”

“这片滩涂地我们特意避开了,只要拿回来滩网,咱肯定能大丰收!”

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一片浅水区。

刘旺财叼着烟袋锅蹲下身,浑浊的海水刚没过脚踝。

他伸手在泥里摸了起来,只用了三两分钟,他突然“嘿”了一声——然后一条巴掌大的牙鲆鱼从指缝间滑过,灰褐色的背鳍在水面划出一道细纹。

“老天爷,我这一上手两分钟吧?也就两分钟对不对,结果立马上手了一条,”刘旺财的烟锅差点掉进水里,“这地方得有多少啊!”

刘有余还是那句话:“队长,咱们下午多叫些人来,用滩网围捕,保准大丰收!”

刘旺财挥挥手:“都走,你的安排很正确,不能惊了鱼群。”

“本来我寻思中午在这里开火造饭,干他一天再回去,看来这中午不得不回去了。”

“对了,你们怎么还开火了?”

刚才还在船上的时候,他就注意到了十几个社员在礁石上生火做饭。

至少有三个篝火堆,此时还有人在忙活呢,有的在翻动着上面的食物,有的在往火里添柴,烟雾缭绕中飘来阵阵海鲜的香味。

钱进摸了摸肚子,讪笑道:“还真有点饿了。”

刘旺财心情极好,闻言大笑起来:“饿了好办,火已经升好了,咱先打个牙祭再走!”

不远处,一个五十多岁的妇女正用一根木棍翻动着埋在沙土中的泥块,泥块裂开的缝隙中露出几只张牙舞爪的螃蟹。

旁边的年轻妇女们则忙着清理蛏王。

硕大的蛏王足有钱进中指那般个头,黄绿色外壳中间夹着的全是嫩肉,用手一碰蛏头便哆嗦,还会往外喷水。

“哎呦喂,是队长和领导来了!”一个妇女喊道,手里还拿着个烤熟了海蛎子。

没有跟着去船上的妇女们们纷纷转过头来,看到刘旺财和钱进到来,顿时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

“好娃他娘,你们这里还做上烤鱼了?”刘旺财走过去,笑眯眯地问道。

“刚烤熟,香着呢,队长、钱总队,你们要不要来一口?”被称为好娃娘的妇女热情地递过一截树枝。

上面是一条跟人脸差不多大小的牙鲆鱼,不算大,可秋季牙鲆鱼很肥,棕黄色鱼皮烤到爆裂,里面雪白的鱼肉烤的焦黄。

刘旺财摆摆手:“我就不了,你们先吃,给咱钱总队来一口,他饿了。”

好娃他娘哈哈大笑:“钱总队那你赶紧来一口吧,别看咱烤鱼没有油水光有点盐巴,可味道绝对不差。”

“为什么?咱们社员手艺好呀,我们外出赶海累了,都是拿现成的海货来烹饪,烧几个泥块烤螃蟹蛤蜊,点一堆火烤两条鱼,这可不比城里的大肉大餐差!”

还有人把架在泥巴上烤熟的螃蟹给轻轻掰开,露出里面金黄的蟹黄和雪白的蟹肉:“你看不错吧?这蟹黄,多肥!”

香气诱人,让钱进忍不住的咽口水。

“来吧,领导,尝一口,这算是龙蛇岛的特产。”刘有余也开始热情的招呼他。

钱进讪笑:“那我可不客气了。”

他接过了半个螃蟹,螃蟹肉还冒着热气,散发着咸鲜的海味。

他吹了吹先咬下一小口蟹肉来,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嗯,真不错!”

这是绝对新鲜的野生螃蟹,而且不是梭子蟹,当地人叫大青蟹,学名应该叫锯缘青蟹,是一种比梭子蟹更肥的螃蟹,当然价格也更贵。

看到钱进吃得津津有味,社员们都笑了起来。

春妮还递给他一个包子:“领导,尝尝我家的海菜包子,里面有蛤蜊肉呢!”

钱进接过包子。

这包子放在锅上用蒸汽热过了,尽管是地瓜面的,可还是软乎。

他咬了一大口,鲜美的汤汁立刻涌了出来,这让他忍不住的点头:“好鲜!”

刘旺财见状,大笑道:“钱总队你就别客气了,随便吃吧,饿了的都先填填肚子,不过别吃的太多,待会回去还有正餐吃。”

快嘴李婶毫不客气的说:“那跟我们没啥关系,俺们娘们还得回家做饭哩。”

刘旺财指向她冲其他人笑:“她这是话里有话,她这是在点我呢。”

“我可不敢。”快嘴李婶嘿嘿笑。

刘旺财轻松的说:“你们今天有功劳,队里要嘉奖你们。”

“今天中午咱队里给你们管饭,嗯,怎么也得吃肉吃鸡,怎么也得白面馒头管够……”

“哎哟这太好了!”妇女们欣喜的喊叫起来。

“谢谢队长。”

“队长真是好人。”

这年头吃上一顿白面馒头配肉菜就算是过节了。

刘旺财说:“别谢我了,谢咱领导吧,你们算是跟他沾光了。”

说完,他转头对身后的社员们喊道:“会计,再加几个火堆,多烤点螃蟹大虾什么的,去船上找一找,把船上的虾蟹什么的给拿过来,让钱总队和大家一起吃个鲜!”

社员们欢呼起来,纷纷行动起来。

不一会儿,几个新的火堆被点燃,更多的海鲜被架在火上烤。

钱进被安排坐在一个较为干燥的礁石上,面前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海鲜。

有烤得滋滋冒油的螃蟹,有用铁锅炝炒的蛤蜊,有煮的冒水的蛏子,自然还有大虾。

社员们围坐在四周,一边大快朵颐,一边谈笑风生。

“领导怎么样?这龙蛇岛的海货鲜不鲜?”刘旺财夹起一只大螃蟹,熟练地拆下蟹肉递给钱进,“我们社员常说,这海里长的,比地里种的香多了!”

钱进点头称赞:“确实,我在城里也算是吃过一些好东西,但都没这原汁原味的海鲜鲜美。”

“那是,”春妮骄傲地说,“我们这里有黄海湾的金滩,每年春秋两季,螃蟹蛤蜊最鲜了。”

老队长抽着烟说:“诶,人家领导在城里什么世面没见过?人家是吃国营饭店的,还能差这几个海货?”

“妮儿,别叫人笑话了,不能瞎骄傲。”

话是这么说,他嘴角挂着笑,还是挺为钱进的夸赞感到开心的。

钱进继续夸赞现在吃的海鲜,也夸赞龙蛇岛的环境。

当下这年代别的不说,环境是没的说。

不过老百姓并不钟情这习以为常的环境,大家还是期待能吃饱饭,能给婆娘扯一身新衣裳能给孩子添置点新文具。

一阵海风吹来,带着淡淡的咸味和海鲜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

笑声和谈话声伴随着涨潮时海浪拍岸声一起在岛上回荡。

临近中午,阳光更灿烂,斜照在海面上波光粼粼,金色在海上荡漾,很美。

虾蟹贝和烤鱼下肚,社员们的肚子被填了底,改成靠在礁石上休息。

钱进叼着一根螃蟹腿靠在一块礁石上,望着远处海天相接的地方,若有所思。

刘旺财站起身来:“钱总队,时候不早了,咱们该回去了。”

社员们闻言开始收拾东西。

有人将剩下没吃的食物包好,有人将火堆熄灭,还有人将铁锅、陶罐洗刷了又藏回洞里去。

钱进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沙子:“今天真是长见识了,没想到在海上讨生活这么有乐趣。”

刘旺财笑道:“这叫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嘛。我们海边的日子,就是要和这大海打交道。”

社员们背着赶海的家伙,提着装满海鲜的竹篓,跟着刘旺财和钱进向船上走去。

快嘴李婶关心的问:“宗航,机器修好了吗?”

刘宗航哼哧哼哧的说:“修好了,一点问题都没有了。”

他对这台推进器非常满意。

推进器不光能前进还能后退,这个功能可太重要了,当下很多推进器是只能往一个方向转动,所以只能前进。

放在港口不要紧,对于他们这种没有码头的海边环境会很不方便。

他们平日里都是把渔船搁浅在沙滩上,出海的时候趁着涨潮推渔船入水再爬上船去。

如果安装了推进器,因为推进器必须得在水里运转,那么就得把渔船往更深的海水里推,发动了推进器才能够上船。

有了倒退功能则不一样。

渔船倒转,船头搁浅在沙滩上大家伙上船,而此时船尾朝向大海,推进器是处于海水中的。

这样发动推进器倒退,推进器会自动带着渔船入水。

即使海滩环境不好,那也可以安排人推动船头将渔船推入海里去,到时候再从船头上船会相对方便很多。

此时刘有余便承担了推船头的责任。

渔船随着海浪往后退,刘宗航启动发动机吆喝一声,刘有余立马爬上了船。

刘旺财招呼妇女们:“来,女同志们,咱们会计出力了,大家伙一起呱唧呱唧!”

众人嬉笑着鼓掌。

刘有余的身影映在金色的沙滩上,然后又挪到了碧蓝的海面上。

红卫一号乘风破浪向着海岸方向疾驰。

不知谁起了个头,妇女们唱起了渔家号子。

嘹亮的歌声混着柴油机的轰鸣,飘荡在1978年的海面上。

船尾的浪花像一条白色的路,虽然是朝着后面,却笔直地通向未来,通向妇女们期待的好日子。

这艘改装的机动船给她们带来了好些遐想,让她们对未来有了更好的想象。

三婶感叹道:“往常来一趟龙蛇岛来回就是大半天,碰上大风天得一整天,谁愿意来?谁敢来?”

“现在好了,不用摇橹不用升帆,机器吼叫半个钟头咱们就到家了!”

春妮笑道:“谁说不是?往常来龙蛇岛,得准备上一天的吃食。”

“现在上午来赶海,中午还来得及回去吃饭哩,太方便了!”

红卫一号靠岸时,太阳飘在天空正中。

好些社员下工后闻讯而来,等在海边泥滩树荫下,等着看队里头一艘机动船的归来。

于是当红卫一号的身影出现在海面上时,海岸上开始沸腾:

“回来了!回来啦!咱们的机动船回来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