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天纵莫敌 > 第十四章 进阶(二十六)

天纵莫敌 第十四章 进阶(二十六)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42: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十四章 进阶(二十六)

是否得到上峰的另眼相看,莫敌并不知道,此时此刻的莫敌正处于巨大的喜悦之中,因为周世铭告诉他,自己已经确定怀孕了。前天,一个人偷偷跑去道生医院让中医拿了脉,还让西医作了检验,得出来的结果一致,怀孕八周。扣着手指算了算时间,受孕的日子应该是到了桂林之后。斗姆巷这个房子很好,闹中取静,喧中取幽,环境优美,朝向顺畅,住得舒心,睡得舒服,易于受孕。莫敌兴奋莫名,吵着要请客,要把消息告诉二姐五弟等身边的亲人。周世铭笑着制止住乐得如孩童般的莫敌,告诉莫敌,过两个月,稳定了再说,到时候,还可以此为借口,把坳上的母亲接来,在桂林住上一些日子。莫敌想想也是,便依了周世铭,把消息硬生生压了下去。

周世铭告诉莫敌,不愿意告诉其他人是因为怕被其他人照顾,这段时间有点孕吐,胃口也不好,很愿意吃一点桐城口味的食物,如果告诉了二姐五弟,他们肯定会意思巴巴来照顾,结果,弄一堆的桂林口味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莫敌有点担心,认为自己一周有六天不在市里,总得有个人照顾,一起聊聊天,也好排解寂寞。周世铭告诉莫敌,自己一个人安排生活,比别人要简单,想吃什么就给自己做什么,如果什么也不想做,就上街去吃酸摊,那个东西好,吃了不会孕吐。至于寂寞,完全不会,前段时间,她只要有时间,就去巷子口的圣约翰堂帮忙,认识了一些外地来的教徒,其中有两位大嫂是安徽老乡,有共同的故乡情结,很容易就说到一起。

因为认识了两位安徽大嫂,周世铭每天的生活安排略进行了调整,早上起床后,把家里的卫生搞一遍,然后去外面吃一碗桂林米粉,吃完早点后,顺便散步消食。十字街的东西南北都是骑楼,骑楼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树,适合商业却不适合休闲。周世铭从府后里走出,偶然之下发现了一条很好的散步道路,从三多路转到榕荫路,直到仰高楼下,再从仰高楼下的门洞穿出,就是环湖塘,这一路的树木不仅巨大而且行人不多,走在树荫下,自然舒适。环湖四周,满是高大的榕树,临近水面的石堤边,是一排排袅娜的柳树,装点得古护城河一部分的环湖塘如同公园一般。沿着石堤走不远,穿过阳桥,就是另一张湖塘,这里也是古护城河的一部份,与仰高楼前的湖塘不同的是,这里环湖一周,尽是古老的杉树,因此,前一段也称之为榕湖,这一段也称之为杉湖。杉湖虽然没有榕湖长,却比榕湖宽一些,中间一个小岛,岛上两间破房,被人称为小瀛洲。杉湖边本来有一条宽大的观景道,因为外来人口的增加,成了乱搭乱盖的棚户区。一些外地来的基督徒也集中在杉湖北边,搭了个简易木棚,弄出一个基督徒聚会处,每天在那里谈天说地。两个安徽宣城的大嫂,就是外地基督徒其中之一,不过她们算不上正式的成员,教徒家属而已。他们的丈夫,是基督教会华东测量队的队员,绝对的基督徒。

周世铭认识两位大嫂后,很快成了好友,在两位大嫂的邀请下,周世铭也成了外来人口中的一员。三个女人一起给基督徒聚会处的人做中饭,做好后周世铭也跟着一起吃,吃了中饭再散步回家午休。周世铭发现自己有孕,也是因为两位大嫂的提醒,有经验与没有经验大不一样,自己还一头雾水,别人已经明明白白。知道自己当上了准妈妈,周世铭便把两位同乡大嫂当成了咨询师,大事小情都向他们请教,这几天,周世铭还把两位大嫂请到自己斗姆巷的院子里聊天。看到自己有这么一座小院子,两位大嫂很是羡慕,问起才知道,周世铭的丈夫是个军官,而且官职还不小。

莫敌意外的问周世铭什么时候成了基督徒?周世铭摇摇头,说自己并不信教,只是觉得好玩而已。会不会成为基督徒,还得看莫敌。莫敌不解的问:为什么看我?周世铭笑着说,嫁夫随夫,你信什么教,我就信什么教,即使之前信的是基督教,嫁给你之后发现你是佛教徒,我也会二话不说改信佛教,哪怕是经常拜错了菩萨也在所不惜。莫敌大笑,难怪有些教徒不会嫁给异教徒,看来中途改变自己的信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从李家村回来时,伍廷钧在湖子岩码头一带转了一圈,从漓江边的打鱼人小船上直接买了一桶漓江新鲜鱼,到了桂林,莫敌、伍廷钧和吴中坚三家人都分了一些。韦祖德不住在桂林市内,他的副官来到桂林后,在李家村租了一个院子,把家属也从市里接了过去,不再每周跟着三人往返。不过,汽油钱出得最多的还是韦祖德,这家伙要求伍廷钧把汽车停在他的院子里,平时自己家的人出市里,也方便许多。李家村因为有了这所军校,来了不少的学员,又随着学员来了不少家属,这几年村镇规模扩大很快,大多数人对李家村这个土得掉渣的名字十分不满,于是李家村旁边又有了一个全新的集镇,有一个相当气派的新名:奇峰镇。奇峰镇,名副其实,这里的奇峰错立,十分壮观,偶过村落,便觉青山绿水,炊烟袅袅,峰映田园,云缠雾绕。

周世铭不愿意闻到鱼的腥味,莫敌便提着鱼到府后里的井台边把鱼处理好,回到家里,细火慢煎,煎得两面焦黄,然后,在太平路市场买回一把腌酸豆角,焖了一锅。周世铭闻到酸味,便觉胃口大开,用酸豆角焖鱼,竟然送了两碗米饭,让自己吃了一惊。

莫敌告诉她,纯粹的酸味,而不是华东一带的酸甜,更能让人感受到菜品的魅力。如果是湖南人,会加进酸辣椒,味道会更重,更让人无法住嘴,周世铭深以为然。

两人闲聊着,天南地北的找着话题,军校的生活讲了太多次,桂林山水传说周世铭也倒背如流,今天的话题是基督徒聚会处每天的伙食。

桂林的基督教出现的时间不长,四十来年的历史,比起华东一带远远落后,有些资深教徒说起基督教也一股的长毛味,很让外地来的基督教徒看不起。莫敌大笑,广西是长毛的故乡,在广西人看来,基督教跟洪秀全的拜上帝会就是一回事,不正经说话,下诏用打油诗。周世铭告诉莫敌,教会的伙食很艰苦,以青菜为主,大多是在市场买的,偶尔也会有教众从家里拿来一些食物,弄出乱七八糟的大杂烩。肉很少,偶尔出现,是在下面传教时别人给的赠礼。周世铭之所以愿意在那里呆,不是想吃那里的伙食,只是喜欢那种场合,对于她这种外地人来说,那个地方有极好的归宿感。

相比起教会的大锅饭,周世铭家里的伙食相对好出很多,因为莫敌留下有足够的钱。周世铭每天的早餐大多是在外面吃桂林米粉,中餐在基督教那边帮忙,用餐免费,晚上回到家,也是随便凑合,蒸一碗水蛋也能算一餐。她很少去市场买菜,只有周末莫敌回到家,她才会跟莫敌去逛逛菜市。买一次菜,除了她与莫敌一起周末吃,剩下来的足够她对付好几天,剩下几天就以鸡蛋干菜当数。主粮米油自有莫老五送来,酱醋盐糖,也由莫敌经手,因此对于市场行情,周世铭知道得并不太多。不当家不知道财米油盐贵,更不知道吃一次鲜鱼对于此时此刻的桂林人来说是很多的不容易,而外地人,更不用说鲜鱼,咸鱼干鱼都是佳肴。租房贵、粮食贵、副食贵,来到桂林的外地人,如果不是国家公职人员,或者是有钱佬,那么在桂林生存下来也是一件相当悲催的事。

桂林的物资供应比起桐城差得太多,主要是外地迁来的人口太多,而之前的人口基数又太少,虽然粮食可以通过外调解决,但是副食品就十分难办。在桐城,一块光洋可以买到八斤猪肉,在桂林,只能买到五斤,如果用法币,一元法币最多就能换回两斤瘦肉。随着肉价上涨,蔬菜也的价格也居高不下,菜贩子很是赚了一笔。郊区的菜农本来以为会因为种菜大赚一把,结果发现,种菜种出的不是菜,是祸,因为菜还没有种成,就出现了成群的盗菜者。这两年来,因为盗菜出现的斗殴事件时有发生,菜农又要种菜,还要防盗,还要斗殴,苦不堪言。两次长沙会战后,大量湖南人南迁广西,偷菜斗殴事件按几何倍数上升,上个星期,龙船坪就出现了因为偷菜打死人事件。基督教的外地传教者,空口白牙想在桂林住下,只怕桂林菜贵,白居不易。

“福哥,我们把院子里的紫藤架弄走,也种点菜吧。”陪着莫敌走了一趟市场,周世铭深有感触的说。有了准妈妈的身体,就有了准妈妈的思维,开始考虑起一些养家糊口的问题。

“明年春天紫藤花开的时候,你就会知道,留下这个藤架,是一件多么正确的事。”莫敌摇摇头,说:“我们两个吃不了多少,就不去折腾了,就算有了孩子,孩子也不是马上就要吃菜。”

周世铭白了莫敌一眼,这话说得难听,孩子又不是牲口,那有一出生就要吃菜的。莫敌说得对,一年之后,谁也不知道会不会还留在桂林,也许再返回桐城也说不定。这个房子到时候卖出去,弄得不好,还能赚回一大笔。那还是不要损伤紫藤架了,这个紫藤一看就是养了不少年头的老藤,长成这样,也不容易。

六月份,桂林开始变热,紫藤架上的花朵早已谢去,弥漫的是一层厚厚的叶子,叶子很密,太阳透不过去,藤架下略显阴森,即便是再热的天,在藤架下一坐,便觉神清气爽,透体生凉。

生活是简单的,也是重复的,可以去追求,也可以无欲无求,即将做父亲的莫敌,对自己目前的生活十分满意。在他看来,老天爷待他不错,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可是枪林弹雨里过,能活下来,还能过上如此幸福的居家小日子,或者,真应该去圣约翰堂跟那位钉在十字架上的伙计说一声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