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天纵莫敌 > 第十章 安庆(三十七)

天纵莫敌 第十章 安庆(三十七)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42: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十章 安庆(三十七)

就在第十八师团突破永淳渡口的第二天,百架飞机狂轰迁江,白崇禧因指挥失灵被免去了前线总指挥一职,桂南作战总指挥由柳州的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继任。接到命令后,张发奎的表情不比柳州机场的陈诚好看多少,这个烂摊子难收拾。

1940年2月4日,日军占领上林,6日占武鸣,7日占黎塘。周祖晃撤出高峰隘,退出武鸣,日军占领武鸣,姚纯退往上林,傅仲方退往合山,,全面弃守之前争夺了两个月之久的关隘以避敌锋芒。7日,安藤利吉到达宾阳,当晚宣布“宾阳会战已结束,应将兵力集结南宁附近”之命令,二月八日,大年三十,日军各部停止追击,返回南宁。

日军的退却,让张发奎松了一口气,从二月一日接手之后,他已经几天几夜没有合眼,所面临的局面,是他从军以来之最为艰难。张发奎,字向华,广东韶关客家人,四十四岁,一位年轻的老革命。1912年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参加中国同盟会时他年仅十六。作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12师师长参加北伐战争时刚刚三十,三十一岁,因作战有功升任第四军军长,一举成为最有前途的高级军官,之后立场不稳,多次反复,一会附蒋,一会拥汪,一会联桂反蒋,一会助蒋讨桂。九一八事变后,立场不稳的张发奎的立场变得如磐石一般稳定,那就是一个主旨:抗日。先是率军北援马占山,接着东援上海蔡廷锴,因为不愿意入赣讨共,愤而离职出国宣传抗日,1935年回国后,只愿意当任一个职务,就是督办抗日防御工事。抗战暴发,张发奎先后出任集团军总司令、兵团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方面军司令官等职,率部参加过淞沪、武汉、南昌等大战,是一位民族抗战英雄。

张发奎走马上任后,第一个命令不是发给混乱中的桂南各路大军,而是广东韶关的余汉谋,要求广东境内的所有武装,立即对粤境日军展开全面进攻。张发奎知道,要解广西之围,首先是要以最快的速度把敌十八师团和樱田支队拉回广东,否则,已经超过十万大人的日军,远远不是桂军粤军和中央军组成的十八万大军可以抵敌。

第二个命令是东路军总指挥蔡廷锴,不惜一切力量,截断钦州到南宁的日军物资补给线。接到命令后,距离邕钦线最近的175师523团首先出发,占领了岽匡一带邕钦线公路周边高地,新19师55团紧随其后,指向奇灵、小董方向,占领了路东各大山岭。西路军188师从苏圩翻山过岭,进入大塘一带,邕钦公路被切断了数段。

新19师55团首先接敌,于大路岭同日军激战,小董之敌分乘100多辆汽车向北增援,大塘之敌出动2000多人南下夹攻,钦州湾的航母派出飞机助战,与175师和新19师在岽匡、奇灵一带逐山争夺。

邕钦路全线瘫痪。

第三个命令,是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集团军邓龙光,要求邓龙光以最快的速度,日夜兼程,赶往宾阳。要求第35集团军第64军第156师从昆仑关后方实施进攻牵制,掩护昆仑关地区的其它军队撤出。

叶肇的三十七集团军被击溃后,邓龙光的三十五集团军就成了距离宾阳最近的队伍,他率军日夜兼程,终于在日军占领宾阳后不到二十四个小时,就赶到了柳邕路宾阳北段,在宾阳和迁江之间立起了一道钢铁屏障,成了第一支勤王之师。邓龙光三十五集团军的到来,让迁江的前敌指挥部松了一口气,自己终于不会再*裸暴露在日军面前了。

日军在占领了武鸣宾阳之后,停止了进攻,于二月九日起开始南撤,日军不是不想再进一步,是因为兵力分散,后方空虚,补给困难,时时遭受攻击,可谓举步维艰。最重要的是广东战火又起,虽然余汉谋的大规模进攻尚未成熟,但各地抗日武装纷纷动手,一时遍地狼烟,竟有漫延之势。日军一零四师团成了救火部队,四处奔走,疲于奔命。赤党所领导的东江纵队也不甘落后,在王作尧的带领下先后收复大鹏半岛的沙鱼涌及宝安县城南头,并在横岗设伏,毙伤日军30余名。一零四师团师团长浜本喜三郎中将火烧屁股,一天二十份电报,都是要十八师团快快撤兵。

直到二月十七日,十八师团才撤退到钦州湾,离开广西,却把近卫旅团留了下来。第五师团残部、台湾混成旅团及第五师团重新编为22集团军,退守桂南。

周祖晃率第一纵队尾随退却的日军来到高峰隘,135师对邕武公路上的高峰隘进行了尝试性进攻,日军固守据点不出。李延年第2军、甘丽初第6军尾追敌军重新进入太守思陇一带,邓龙光率三十五集团军进入永淳,关上了日军北上的大门。

从钦州到小董到太平进入永淳河边,再以大明山脉东起昆仑关西到高峰隘为界,日军全面收缩,一切又回到了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十七日进攻昆仑关之前的态势。

令人费解的是,自始至终,凭祥宁明一带的第9旅团41联队没有返回南宁参战,按照在下石监视的特务团陈正信的报告,四路日军已经数次进出越南,他们的粮食补给大多是从越南劫掠而得。

对日军的这种行为与态度,第四战区百思不得其解,张发奎决定召开会议,进行了专题讨论,日本人到底想干什么?

同样带着这个疑问,同时也带着对桂南作战的不满,2月22日,蒋介石来到柳州,在第四战区召开了由100多名将领参加的军事会议,以检讨桂南作战和进行冬季攻势的总结。

检讨、作战不力、申请处分等等成了柳州会议的几大中心词,蒋介石发了一通牢骚,拍了几回桌子,骂了几声娘希匹,会议落下了帷幕。作出了以下几项处理:

第一、桂林行营不再指挥各部队,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督率不力,由一级上将降为二级上将;政治部长陈诚指导无方,由一级上将降为二级上将。

第二、桂南战区按按战斗序列归第四战区指挥,第四战区总司令部从韶关迁到柳州,战区司令张发奎。

第三、取消叶肇、徐庭瑶、蔡廷锴三个集团军番号,第37集团军总司令叶肇扣留交军事法庭会审;第38集团军总司令徐庭瑶撤职查办,蔡廷锴调任粤桂边区游击司令一职。

第四、第36军军长姚纯撤职查办;第66军军长陈骥撤职查办;第99军军长傅仲芳撤职查办;第36军参谋长郭肃撤职查办;第49师师长李精一撤职查办;第160师师长宋士台撤职查办。

第五、第135师师长苏祖馨撤职留任;第135师405团团长伍宗骏扣留交军事法庭会审。

第六、第35集团军总司令邓龙光记功一次;第46军军长何宣记功一次;第76师师长王凌云记功一次。

就桂南战区接下来的趋势,蒋介石与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进行了密谈,在羊角山的防空洞里,一边听着外面日军飞机航弹的爆炸声,一边与张发奎促膝谈心。自从蒋介石来到柳州,从南宁起飞的日军第三航空大队就没有停止过爆炸,桂南大战期间,中国空军第1、2、3、4、5、6大队和苏联援华大队开赴广西,飞机总数达115架,但日军的更多,仅南宁机场的飞机就超过一百,加上广东境内的飞机和钦州湾航母上的飞机,超过三百架。双方的飞机在宾阳上空进行过数次交手,击落日机11架,中方损失15架。蒋介石来到柳州,日军立即得到了消息,飞机每天不停的盘旋在柳州上空,对柳州进行轰炸,希望有那颗飞弹能够炸中蒋介石。

“日本人也知道我就在羊角山,今天的轰炸全部围绕着羊角山进行,呵呵,我倒要看看,日军能不能把半角山给炸平了!”蒋介石拂了拂衣袖上的灰,轻松的说。

张发奎不知道应该怎么对答,只好在一边干笑,日军能够如此了解中国最高领导的行踪,他这个地域最高军队指挥官,有不作为的责任。

“委座在日军的爆炸声中,还能安然就坐,这份稳劲,实为一般人所不能及。”张发奎奉承说。他对蒋介石,说不上有多大的好感,作为同盟会的老同志,他的资格不比老蒋低,这也是他在宁汉分流时选择汪精卫而不是蒋介石的原因。但是,蒋介石的抗战意志感召了他,这才义不容辞的回到蒋介石身边,成为统兵大将,为民族的独立自由而战斗。

“呵呵,这样不会寂寞。”蒋介石笑道:“向华,依你所见,日军退守南宁,目的何在?”

张发奎从衣袋里拿出一张折得皱巴巴的电报稿,递给蒋介石,说:“这是蔡贤初蔡廷锴字给我的一份电报,是他的外甥、四十八军军长区寿年给他的电报,在十二月初,区寿年就认为,日军志不在桂中,志在越南。我考虑了很久,又参照这次日军十二月初据守的态度和本月中旬撤退后的防守态势,只怕被区寿年给言中了。”

“志不在桂中,而在越南?”蒋介石很聪明,立即就知道了张发奎的意思,说:“日军想取道越南,先断我滇越铁路,再由滇越铁路向我云南大后方展开进攻?也就是说,占据桂南,就是为了给进入越南找到一个落脚点。”

“委座英明。”张发奎知道有些话说到这个份上就已经足够。

“既然如此,你们第四战区准备如何对付?”蒋介石并不因为张发奎不继续说话就放过他,直接把问题扔了出来。

“委座,既然日军不会主动进攻桂中,我们何不也趁机休整一下,打了两个多月,有些乱了。”张发奎说:“我们也知道,日军进入越南的目的也是为了对付我们,但是,一时半会他估计进不去,因为越南属于法国,日本人目前看来,还没有到跟法国人翻脸的时候。”

蒋介石点点头,说:“可以休整一下,但还是要做好准备,能够把日军赶下大海最好,毕竟法国人占据越南比日本人占据越南,有利于我们更多。第四战区要做好桂南游击区的准备工作,通过游击手段,让日本人自己受不了走人。”

张发奎点点头,告诉蒋介石,他准备提议由周祖晃出任四十六军军长,辖170、175和新19师,在桂南一带游击。至于这次得到表彰的何宣,可调往中央任职。

26日,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宣布:“当前已无反攻南宁的必要。”整个桂南战役到此结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