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重走未来路 > 第471 北方联邦

重走未来路 第471 北方联邦

作者:万木春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40:40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471北方联邦

1806年,魏东生老老实实熬资历熬到赵藩铁道部部长。

1807年,周藩国内局势突然动荡起来。

话说魏藩强势之际,周藩曾主动把榆林府和延安府赐给亲善毛九忠的部属,设立了自由度极高的榆林伯爵国和延安伯爵国。而后,榆林府被魏藩公爵毛尚并侵占;合纵连横大混战期间,周、赵、燕三藩瓜分魏藩,周藩趁势收回了榆林府;尊王讨逆大同盟战争期间,丞相原复道勒令周藩准许榆林府自治;尊王讨逆大同盟战争结束,基于削弱邻藩的小心思,诸藩国宽容准许榆林府继续维持自治格局。

时间来到1807年,工业革命号角声响遍诸夏,市场需求逐步推动各藩集权。周藩藩王斟酌大势,觉得赵藩、鲁藩、燕藩互相龌龊,或可趁机整合延安府和榆林府。延安伯爵和榆林自治府都不肯放权,积极求救赵藩、唐藩、汉藩、晋藩等邻居,榆林府甚至以魏藩遗产名义申请加入赵藩。

延安伯爵不愿屈服,心思是宁为鸡口,毋为牛后;榆林府倾慕赵藩,则纯属于经济文化辐射使然。

论政治体制,周藩类似燕藩,都是藩王圣裁一切的君主制度。而赵藩虽然不如鲁藩、夏国、吴藩等国,却也是相对进步的实君立宪。榆林府自治已久,希望加入体制契合度更高的赵藩。

论经济体制,赵藩尾随鲁藩之后启动工业革命,国民收入固然不如烈火烹油的鲁藩,却与周藩、晋藩、唐藩等内陆藩国迅速拉开距离。如果有选择,如果没有叛国恶名拖累,榆林府和延安府的百姓肯定都愿意加入赵藩。

赵藩内阁派系博弈若干时间,毅然决定出兵干涉周藩的削藩集权。

魏东生经营多年的铁路建设适机派上用场,赵藩部队通过铁路运输超高效率抵达前线,进而形成局部战略优势,快速击败周藩的主力部队和晋国遏制赵藩干涉的预备军。未等反应唐藩、燕藩、鲁藩等势力反应过神来,赵藩业已奠定胜利。可惜,赵藩害怕燕藩和鲁藩的大举干涉,获胜之后立刻与周藩、晋藩签署和平条约,条约规定:榆林府自由加入赵藩,周藩准许延安府继续保持独立;汾州府自由加入赵藩,晋藩准许平阳府、辽州府、沁州府等府自治。

赵周晋战争结束,魏东生以铁路功劳补入内阁,授职三省院右丞,全面负责赵藩境内的工业建设、交通运输等事项。

当然,燕藩和鲁藩都不会纵容赵藩无底线扩张。仓促的赵周晋战争刚刚结束,鲁藩、燕藩、夏国等势力就撺掇晋藩、周藩、唐藩等藩国组建反赵包围圈。和平协约还未正式落字,晋周唐三藩联盟就开始积极备战。

凡此种种,赵藩赢了战争却没有笑容。稍有不慎,数年之后就是鲁燕唐周晋等藩国的四面八方大围攻局势。赵藩朝廷忧心忡忡,甚至有人提议把榆林府和汾州府分别归还周藩和晋藩,回到战前均衡局势。

1806年刚刚继位赵藩藩王的魏文军却不甘心。

魏文军父亲疏于军备改革,既长期沉迷佛道婆罗门教等宗教神秘文化,又痴迷后宫某名妃子的私人情感。魏文军父亲颇有一些“**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特征,若不是他在位的1795年到1806年国际局势相对平和,若不是内阁秉政制度大幅度削弱了王权,魏文军父亲极有可能断送赵藩数代藩王的持续复兴。

为了削弱魏文军父亲的负面影响,魏文军爷爷曾在魏文军痴迷小妾时予以干涉,授意一名宗亲将领抚养魏文军。在宗亲将领影响下,魏文军生来就喜欢军事,年龄稍长又从军征伐。继承赵藩藩王时,魏文军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青年将领。赵藩之所以决定干涉周藩内政,最主要原因就是魏文军试图横扫父亲时代的颓废意志。

面对父亲时代的懦弱勋臣,魏文军非常痛心。

魏文军不仅不怕鲁藩和燕藩干涉,更想打出赵藩的威风。魏文军利用实君立宪便利,频繁罢黜怯战派大臣,高调提拔主战派新锐。魏东生这样的“主战派”,旋即得到魏文军重用,魏文军不惜得罪无数实权臣属,也要坚持己见把魏东生调到枢密院,任职相当于现实世界华**委副主席的枢密副使。有了魏文军竭力支持,魏东生甚至能以枢密副使发挥出枢密使的职能,间接控制赵藩境内的所有军事力量。

时间走到1809年,北中国硝烟味道越来越浓。

为了应对四面危局,魏东生竭尽所能发挥赵藩的军国优势,拼命扩军再扩军,骇然启动动员令拉起一支200万庞大规模的军事力量。赵藩国力无法维持200万规模的部队,时间稍长,自己就会溃败。

情知赵藩劣势无数,魏东生说服魏文军主动出击,率先打垮晋周唐三藩同盟。

1809年春,魏东生令赵藩主战派将领总领30万精锐和50万征召兵西进,主攻晋周两藩;魏东生本人则率领10万精锐和70万新军坐镇蓟州府,阻滞燕藩有可能到来的干涉;魏东生又紧急启动一步暗棋,勒令从科西嘉岛拐来的拿破仑和赵藩旧将驻屯在广平府和河间府一带,防御鲁藩有可能到来的干涉。

西线战场最为顺利,晋藩、周藩、唐藩都不堪一击,迅速被赵藩精锐打垮。

怎样处置三藩呢?

魏东生利用战争声望迅速总揽朝政,先携势登鼎赵藩内阁丞相,而后力排众议毅然决定以诸夏同宗同种名义彻底兼并三藩。为了缓解三地民心反感,魏东生又主动说服魏文军废弃赵藩之名,取“三家分晋”古例而逆行之,成立北方(北中国)联邦共同体。

当然,名号作用寥寥无几,关键是具体政策能否到位。

魏东生总理赵藩内阁之后,改唐藩为甘肃行省,改周藩为陕西行省,改晋藩为山西行省,改魏藩旧地为朔方行省,改赵藩为河北行省,全面废弃隐隐约约即将成型的民族主义潮流,铁腕打压境内的一切地域敌视。与此同时,魏东生又利用工业革命的力量,积极鼓励五行省人口流动和资本流动,减少彼此之间的分歧。

这些都是长远政策。

短期政策,魏东生承认边疆地区的独特性,深知交通基础才是一切。魏东生昔日不愿意支持毛九忠和原复道统一九州,就是因为当时的交通条件根本无法维持从东北蔓延到俄罗斯的超级帝国。如今有了铁路,交通便捷了许多,帝国大一统的根基更加坚固。

但是,边疆铁路至今尚未建设完毕,贸然在边疆耗费精力必然得不偿失。

凡此种种,魏东生予以妥协,和善面孔准许乌斯藏地区和西域地区进行自治,并把唐藩王室送到乌斯藏,允许其通过民主选举方法继续世袭统治乌斯藏;把周藩王室送到西域北疆,把晋国王室送到西域南疆,允许两家通过民主选举方法继续世袭统治西域。送别三藩王室之后,魏东生又宽容准许一切忠于旧王室的力量追随三藩王戍卫边疆,言下之意则是说:“想效忠三藩王者,快去边疆尽忠吧。如果你继续留在三行省,就别想再举着他们的旗号行事。”

魏东生最后勒令精兵扼守甘陕通道,禁止三藩势力回窜到内九州。

北线战场和南线战场就难了。

先说北线战场,燕藩雄霸东北三省,且遥控远东地区、西伯利亚地区、外蒙古地区,这无穷无尽的烂地,绝对能够折腾死任何一家强权。魏东生暂时无意兼并燕藩,防守为主,禁绝燕藩侵袭就好。事实证明,与励精图治的赵藩相比,血腥传承的燕藩的战斗力相当有限,燕藩藩王根本不敢发动人民与北方联邦共同体进行总体决战。

而燕藩在遥远边疆的少数胜利,也难以改变现状。

再说南线战争,鲁藩不愧是工业革命诞生地,士气高昂且战斗力极高。与西线战场的高歌猛进和北线战场的防守反击优势截然不同,北方联邦部队与鲁藩对垒时,基本上败三仗才能侥幸赢一仗。所幸眼下军事战术防守比进攻容易,赵藩投资无数财力经营的南方防线有效阻滞了鲁藩的乘胜追击。

僵持到1812年,南线战场终于迎来转机。却是魏东生布置的暗棋迟迟起效,外籍军官拿破仑陡然展现军事天赋,率领北周部队三战三捷大败鲁藩主力。与此同时,魏东生布置在鲁藩国内的暗棋及时发动工人群体与鲁藩内阁斗争。如此内外夹攻,鲁藩不得不签署耻辱的和平条约,除了乖乖承认北方联邦现状,还得把河南行省的原卫辉伯爵国和洛阳伯爵国旧地割让给北方联邦共同体。

鲁藩倒下了,燕藩独木难支,也只好郁闷停战。

1809年到1812年,北方初步实现了小统一,最少北方联邦有了无视燕藩和鲁藩南北包夹的底气。

考虑能够有效利用的实力才是真正的实力,魏东生没有乘胜扩大战果,反而适可而止全面停止扩张政策。对内,魏东生以政策法规形式积极鼓励已经到来的电气工业革命,并大规模投资基础建设,竭尽全力把甘肃、朔方、陕西、山西、河北等北方五行省整合一体,遥远的边疆自治区暂时经济傀儡即可;对外,魏东生宣扬地缘政治说,说西域和乌斯藏已经是北方联邦统治极限,北方联邦不可能也不会追求征服罗藩、胜蒙藩、安息藩和蓬莱十四共和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