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狩宋 > 第四十六章 战略转移

狩宋 第四十六章 战略转移

作者:郁榕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02: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高继冲把玉玺还给了冯道笑道:“我也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它现在缺陷太多了。”

“晋王见过这玉玺没有?”高继冲问石重睿。

“晋王没有见过。”冯道道。

下面的石重睿却道:“皇兄是见过的。”

冯道回答的是石重贵以前没有见过,而石重睿应该是说他给石重贵见过了。

高继冲一笑:“晋王怎么说?”

石重睿全身都在颤抖,又惊又惧:“皇兄说一国的气运不会因为一个玉玺而改变。”

高继冲笑得很开心:“晋王果然大气。不过这倒是证明了你躲在民间是真的。”

石重睿道:“我是否是真的,太师一定知道。”

冯道只是叹了口气,没有说话。

高继冲笑道:“晋王可是让冯太师尽早到辽阳。”

石重睿尴尬地道:“皇兄没有这么说,皇兄病重,已经不能开口说话了。辽阳群臣请太师过去主持大局。”

随从的两个文臣都前出下拜:“往太师前往辽阳,以免数十万子民生灵涂炭。”

高继冲笑道:“太师当然是要辽阳的,不过这玉玺还请太师想好要怎么做。”

“小王爷认为该如何做?”冯道笑道。

“这一定是要归于中原的。”吴夏进言道。

敬梁也拱手道:“太师,下官认为也应该如此。”

冯道默然,看了看身边的高继冲,发现他显然百姓其用意。张昭愣了一下,然后苦笑了一下,显然大家都认为这是必然的事情。

大家都没有说归于大汉,而是说归于中原。也就是说中原的内乱是大家都认可的事情。而开封的危机恐怕已经迫在眉睫了。

――――――――――

冯道去了辽阳。很快,石重贵去世的消息就传过来,只是选择秘不发丧。在冯道的主持下,石重睿继任为晋王,不过是向大汉正式上表奏请封号。消息早早地用密报的形式传回了郭威和开封。可是冯道的奏章却在路上慢腾腾地走。

十月来了,北方到了秋收季节。而西北的草场已经枯黄,牧人开始大规模向东南走。

辽河平原全力抢收。

渤海舰队突袭平州,山海关五千守军一夜之间变成了尸体。敬梁的实际把握得很好。就在辽军准备发起进攻之前来了一计狠的。由于通讯系统,后勤系统和决策系统的落后,辽军的反射弧太长。渤海舰队占领山海关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天,然后就在辽军重兵赶来之前撤出了。不过辽军的秋季攻势因此而推迟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

而黑甲军在前线抗住了辽军的前几轮攻势,之后。辽军的指挥系统就出现了断层。

而与此同时,卫建带着一只近五万人的军队在东海舰队的支援下轻松渡过鸭绿江,直下定州。而东海舰队在西海道登陆的袭扰让高丽王王昭不敢增兵平壤。好在冯道并没有继续东进,因为他需要进行内部的整合。

黑甲军是肯定不会过鸭绿江了,高继冲已经派人到黑甲军担任骑兵指挥官,这是黑甲军以不到八千人扛过两万多辽军骑兵主力的攻击,还能保持接近六千人,并把辽军拖在辽河以西的根本原因。当然,这么一点人要顶住辽军大规模进军是不可能的,渤海舰队的拖延时间不会维持太久。黑甲军注定会缩回到千山一线。

石重睿虽然继任了晋王。但是实际上各系人马并不听他的,而是听冯道和卫建的。或者说,隐然听从高继冲的指挥。

秋收一完,大批老百姓就沿着辽阳到保州的直道向定州转移。雪球越滚越大,实际的过境人数达到了三十万人,这还不包括留在了辽东的接近十万人。这是这个时代的通病,因为一些大家族家里的奴仆并不算人,根本不统计在人口数字之内的缘故。

而这些人几乎都被征用用作修建辽阳到归州,辽阳到保州的直道。

一路上非常安全,渤海师已经扫平了千山地区的山贼和土匪。渤海王也下令渤海师与来远县要全力支持这些移民。

高丽。王昭把非嫡系,原三韩遗民扔在了平壤当炮灰,借此终于完成了国内势力的大清洗。并完成了灭恶山脉一线的防线,在这里。一座座山寨以及城墙形成了一道小长城。王昭借此与冯道展开了谈判,晋军要回远渤海故地可以,但是不能给渤海王,晋军与高丽军结盟,共同进退。

冯道当然愿意共同进退,但是打渤海王不行。渤海王对于晋军有大恩啊。

石重睿当上了晋王,因为支持他的人很多,冯道虽然威望高,但是对于这些忠臣来说,冯道是一个大奸臣,道德品质有着不可原谅的缺陷,所以明里还是听从冯道的调度,实际上,开始慢慢整合实力。

冯道是什么人?怎么会看不出来。当最后一批移民读过鸭绿江。冯道就以完成了皇上以及旧主石重贵交给的使命为由,留在了保州,不肯过江。

石重睿也不想让冯道过江,因为过江了,谁敢不买冯道的面子?

于是拜卫建为定国大将军,正式在平壤举行了一个登基大典,称帝了。

冯道也就直接把还停留在蓬莱的使者叫了回来,收回了上奏请封石重睿为晋王的表章,当然也截留了传国玉玺,把石重睿派来要回玉玺的使者给赶回去了。

而此时,黑甲军还在辽河流域为了摆脱辽军的尾追堵截而作战。

吴夏派人接受辰州和辽阳,至于铁利府和沈州,已经鞭长莫及。因为整个辽河平原,已经人迹罕至了。

金德县,辽国成为辽阳县。现在改回来。是辽国东京府留守所在地,拥有一座大城。吴夏没有接受,而是把里面的资源搬空之后,放弃掉了。

常乐县紧靠着金德县,不过这里已经属于山区,有一千多户人家。

仙乡县改名为千山县,把整个千山地区的铁匠户区域全部归到了千山县,有农户一千五百户,铁匠户两千二百户。再往里就是渤海师的辖区。实际上,千山县由于处于山区,所以归林业司和工业司共同管辖。所有的山林是不分县的,而是划为了一个个的林场,归林业司直管。当然也是渤海师的训练和活动的区域。

建安县,也就是辰州。属于丘陵地区,建安城条件比较好,又是千山县到归胜县的交通要道,这是不能放弃的,所以建安城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军事、经济和政治中心。人口一千户。

为了拱卫建安县和归胜县,在沈水的入海口恢复了一个平郭县。其实原归胜县包括平郭县,汉设立,辽国废掉了。现在恢复过来,主要用作渤海海军的军港。以及黑甲军的主要训练和补给的基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