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狩宋 > 第四十五章 传国玉玺

狩宋 第四十五章 传国玉玺

作者:郁榕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02: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辽河流域最多约四十万人。显州和乾州之战后,原住民只有二十万左右,还有十万人是跟随晋王从从辽西和平州来的,战损达到了十万人左右。可是消耗的粮食是巨大的,现在晋王的辖区有很大一部分粮食还是我们通过贸易得来的。现在水稻快要收割了。辽军很可能会在收获季节发起攻势,晋王只能在这个时候死扛辽军,这就是辽河平原我们不能拿下来的原因。而在任何时候,辽军想要翻过我们的千山防线,都要遭受巨大的损失。”

“水稻收割后,这几十万人必须要转移。方向只有一个,就是高丽平壤地区,那是渤海故地,我们拿下来,高丽王也不敢说什么。这样我们在千山方向顶着,高丽军比辽军要差很多,高丽水军基本上已经完了,海上的渔业和贸易基本断绝,经济能力差太多。”

这是敬梁和赵挺给出的建议。

冯道问:“这有何困难?”

“困难也是有的,高丽的地形,利于晋王的军队的地方不多,只有西海岸不多的平原地区,而征服这一地区,只有彻底征服了山地和森林才真正的征服,不然会一直处于战乱之中。我军虽然善于打山地和丛林,可是我们的人数太少。不过高丽王犯了一个错误,为了稳定高丽,他把善于打山地战的女真和渤海故民调到了三韩,而把不善于山地作战的三韩故民调到了平壤地区。这一部分人虽然多,但是不顶事。”

“利弊总是相辅相成,丛林战和山地特别倚重武器和装备,而我们的弓弩以及装备制造能力不是高丽能力比的。高丽所有的平原都靠近海,我们的海军占据绝对的优势,所以我们能够随时支援晋军,而高丽军所有的粮道都在我军的威胁之下。这样使我利于不败之地。除非高丽有能力同时击败晋王的军队和我军。山地战只需要时间,只要时间足够,我们有信心击败任何山地的敌人。”

敬梁和赵挺解释完之后。高继冲才笑道:“老太师,事情恐怕比大家想象的要复杂一些。晋王并不是没有继承人。他们有了一个合法的继承人石重睿,我相信老太师是很清楚的。如果转战平壤,晋王一系是支持的。我这里也答应我军不过鸭绿江。”

“不可,那是渤海故地。”王朴和赵普同时反对道。

高继冲摇头道:“晋王一系是晋王用鲜血拼出来。现在在辽阳的都是忠臣。如果石重睿可以辅佐,那不妨让他们自成一军。”

冯道皱了皱眉头。高继冲这帮君臣肯定有做戏的成分在里面,不过他们是大大方方说出来,证明他们早有此打算。

辽河,辽国的生命线。要守住,不是不行,而是需要用血的代价。而能征惯战的石重贵一亡,还守得住吗?守不住,到平壤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这是阳谋,恐怕高继冲这些人想的就是辽阳千山一代的铜铁矿吧。

苏州城,夯土的城墙没有修复,城里,只有不多的居民和蒙学,实际上的城市已经转到了大连港以及大连港道苏州的路上。而哪里是没有城墙。似乎旅顺也没有城墙。

李谷曾经说渤海王认为城墙没有用。这句话被认为是笑话。没想到这里的城市真的没有城墙。旅顺大多是木头房子。而大连,很多都是水泥房子。烧制水泥,南平王和李谷正在修建直道的时候运用,不过这种水泥极端消耗木材,或者需要大量的石炭。现在山东境内开采了很多石炭矿,因为朝廷并不重视这种矿产,所以大部分在世家和富商手中。

其中大量的石炭通过商船运到了辽东。

随着石炭在冶炼铜铁中的运用,朝廷已经有人要把石炭矿业收为官办。所以用过贸易得来的石炭价格一定会上涨很多。

而不管是铜铁,还是水泥,辽东的用量都非常大。

所以拿下辽阳几乎是这个小家伙必须要拿下的。

冯道摇头。

这是高继冲想到的?还是他手下的幕僚的策划?

大连。十五岁的石重睿与两名文臣在总理府要接回冯道。石重睿拿着石重贵的任命,不过不是知内外军事,而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官职。但是石重睿拿出了一个重要的证物,那就是传国玉玺。以证明自己的身份。

传说李从珂抱着玉玺**,玉玺失踪。不过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石敬瑭得到了玉玺,因为怕被耶律德光抢走,所以编造了这么一个故事。石敬瑭是“儿皇帝”啊,父皇向他要玉玺他能不给?

也算是石敬瑭总算有点最后的良心。到了石敬瑭死的时候。其实已经想到自己唯一的儿子石重睿可能登不上王位,而玉玺就是最后的一招。

果然,冯道等人不立石重睿,毕竟他才六岁。所以,就有宫人带着玉玺和石重睿逃出宫。

现在石重贵之所以不否认石重睿是自己的弟弟原因,也是因为他拥有这个玉玺。而长相和自己的弟弟一模一样。别的可以作假,玉玺做不得假。只不过石重睿不喜欢自己被骗,他被激发的傲气也不认为一方玉玺就能够给自己的气运带来改变。

石重睿到了大连,再冯道面前拿出玉玺,就是最后一搏。

冯道看着被黄金补起来的缺口,很无奈对把玉玺拿给高继冲看,这让石重睿和两个大臣大吃一惊,因为冯道也好,高继冲也好,完全都有可能把这方玉玺夺走。

“小王爷知道这传国玉玺的由来?”

高继冲结果玉玺,上下翻看问:“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冯道点头道:“我曾经见过这玉玺,这是真的。”

高继冲笑道:“这玉好像还真是古玉。如果是真的玉玺,那这个玉就是传说中的和氏璧。春秋时,楚人卞和在荆山所得。发生在这块玉上得故事太多。昭阳失玉,污张仪,楚国因此而灭。蔺相如奉璧至秦,当廷力争,才有完璧归赵之之说。秦破赵,得和氏璧。天下一统,始皇帝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之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

秦王子婴元年跪捧玉玺献于汉高祖咸阳道左,秦亡。玉玺归汉,王莽遣其弟王舜索长乐宫,太后怒掷玺于地,破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曹丕建魏,使人于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

高继冲翻看玉玺,果然在在玉玺的肩部见到这七个字。

冯道笑道:“玉玺有八块,这方玉玺是其中一块,也是最有名的一块而已。不过现在是最不好的一块,毕竟这么多年过去,玉质、大小,保存得都不是最好的。只是代代相传,所以叫做传国玺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