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狩宋 > 第二十八章 观海阁

狩宋 第二十八章 观海阁

作者:郁榕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02: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个好天气,但是齐己挑的不是时候。

高保融带着大队的军队到乡下去了,据说要帮助老百姓抢种抢收。就连刚刚从河中府回来的一千水军还没到江陵,连休息都没休息,就转到竟陵去了。

齐己找到在内阁的孙光宪。以佛华寺为首的皇家寺庙纷纷宣布只接受信徒香火以及僧众分配的农田,以自耕自养。其它所有田产,包括山林一并退还给王府和施主,且主动将僧众的业田减半,也就是没人十亩。

这还不算,各地的衙门清查寺庙,查处了很多僧人私通民妇,诡称送子,甚至私藏妇女**。有僧人欺压民众,强取百姓财产,甚至直接杀人越货。一批这样的僧人被杀头,寺庙被衙门强行罚没,不允许重立山门。衙门是直接罚没了,连带着很多施主的田产也没有了。

“既然是捐给佛门,这些田产就不再是那些施主的田产。衙门清理佛门败类,罚没俗产,这是常规。大师,这些事情衙门按照规矩办事,恐怕不好更改,佛门也应该自律。”

孙光宪与齐己经常以诗词唱和,关系甚密。不过这次孙光宪虽然面带笑容,可是话语却是公事公办,没有一丝松动。

“我听说,衙门要强逼寺院退还田产,不知道这是不是属实。”齐己作为僧正,各寺庙的方丈已经找到了他的头上,因为现在是人人自危的局面。

“主上确实有对寺庙俗产采取一些限制措施的想法,只是这些日子大师也知道,事务繁多,主上又是凡事亲力亲为。所以还没有来得及找大师。但是在没有和大师协商之前,衙门还是会维持现状为主。”

孙光宪说完又低声说:“大师,这主上和武信王,文献王不同,如果您找找夫人和小公子,也许有用。”

“喔?”

孙光宪笑道:“主上和梁夫人好异人,先是野医余老,之后是王老将军家的王小姐,现在据说抓了耿先生,不但没杀,还要请做小公子的先生。梁夫人和小公子现在就在园子里,大师不妨去看看。”

——————————

经过一个多月,这个被称为江陵公园的地方,除了中央祭坛还在修建,里面的道路和亭台楼阁的修缮已经完毕了。各路口的牌坊修建起来,上面的字是孙光宪题的。

王府缩小到了不足以前的十分之一。穿着重甲巡逻的女卫成了老百姓喜欢看的一道风景。公园里巡逻的女卫是骑着马的。不过所有的守卫并没有阻止人们到这里游玩。只是在里面奔跑的大多数都是孩子,因为很多在城外有亲属的人都出城农忙去了。连南平王都带着军队下去抢收,其它人也不好意思留在城里。

有了上一次修荆江大堤的教训,内阁和衙门的人并没有跟着高保融一起出去。该做什么事务的继续做。这也算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后海的对面,以前太子府的正殿,只保留了四周的墙体,除了雕花的木刻外,多余部分全部拆除。重新整修和粉刷了后,这里成为一个开放的讲坛。是孙光宪建议为江陵书院保留的,这座正殿不必其它建筑,是花了不少银子的,也就是拆下来别处也用不上。因为正对着后海,所以叫做望海阁。

今天望海阁里人很多,大部分书院的书生都到了,梁夫人带着高继冲坐在讲台的右侧。王婉蓉和带着面纱的耿先生,余老带着余政,聂珍和两个女卫都在这一边。

另一边是李载仁、倪从进、施睿静、王贞范,其中李载仁和王贞范现在是江陵书院的正副院长。

王府给高继冲启蒙,用的老师全部是异人,而不是正规书院出来的经学士。这让江陵书院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当然最担心的其实是文人们的首领孙光宪,无奈孙光宪要处理内阁事务,无暇脱身。所以就安排这一次讲坛,梁夫人自然同意了,总得给书生们一个说法。

耿先生原本不屑于出席,但是王婉蓉说何惧那些读死书的朽木?所以也来了,默默地站在最后面不起眼的地方。

只是这次的讲坛惊动的人太多了,据说梁震也拖着病体在往这边赶,齐己的到来让书院的人精神一震,因为齐己虽然是僧人,但是却以诗书闻名。

这让齐己有些尴尬。这些日子,他原本安心养病,没想到半个月来,每天各寺院方丈造访不断。导致他对江陵城的变化虽有所知,但实在没有精力多想什么。齐己不知道情况,就不能随意加入某个阵营。而且他来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和谁辩论。所以带着小沙弥在一角盘腿而坐。

不过台上,已经是王府一方获胜的苗头展现无遗。

原来,从辩论的一开始,王婉容就把辩论的范围和基础定在了蒙学的性质和意义上。几次书院要和她辩论帝王之道,都被她挡回去了。

“蒙学之作,主上的意思是平民之学,下要及村寨。为什么蒙学只教格物?礼记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也就是说只有先穷尽物理,方能知智。且格物重在实用,使民脱于愚昧,能够更加好,更加快的劳作,生产更多的粮食布匹等等生活必需品。百姓不能皆做官,当习百业。而百业出自格物。”

就是这一句话,奠定了今天辩论书院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之后就是蒙学的课程。

由于蒙学教识字,而不教文理,所以也就不教五经正义。王婉蓉的说法是,你教小孩子也听不懂。文史在于见识的积累,春秋左传史记汉书离百姓生活太遥远,离小孩子的生活更加遥远,他们都接触不到,学起来自然领悟得慢,忘记得快。所以识字就是以一些简要的物品名称,一些简单的语法用字,一些浅显的比如尊师重道、孝道、礼仪、处事交际之道为主。越是简单,小孩子越容易记住。越是繁复,教得再多也没有用处。

小孩子要学的是识字和识物,所以应先教本草,最好是在唐新编本草的基础上,绘制图形,结合实物,这样识物和识字结合起来,自然就学得快,记得牢。除了本草,应以贾思勰《齐民要术》,陆龟蒙《耒耜经》为主。前朝农书如《氾胜之书》和《四民月令》也可以教一点,只是这些书由于年代久远,多散失,且文字晦涩难懂,应该重新编写,配以图画。比如小公子主持绘制撰写的《白叠子种植概要》虽然简易,但是图文并茂,老百姓一看就懂。

知物理,不识数也不行。所以还可以教算经,现存的《算经十书》虽然全,但是往往繁复,所以应该选择其中基础性的知识另编成书。不然会把孩子们教成账房先生,到时候书院都招不到人了。

算经中其实包含了舆图和天文,也要挑选一些。这些都是孩子们平时能够接触到的东西,不怕他们不认识。日月星辰,银河与黄道,总不能视而不见。

光习文,没有好身体也不行,导引太复杂,五禽戏简化即可。长大了也可以当兵,保家卫国。

蒙学就是为了以后各行各业打基础,所以重在综合性强,简单易懂。

“蒙学之作,不是只出书生一种,也要出农艺,出匠人,出大夫,出经济,出将军的人才。方能保证国家兴盛。岂能所有人都学得四肢不勤,五谷不分?”

全场已经被王婉蓉的话语所控制,书院基本没有反驳的余地。

齐己早就听说了这位荆南仙女的厉害,没想是如此能言善辩。而且她读书之广,令人叹为观止,要知道很多人一辈子只读一本书而已。比如王贞范就精研春秋,书院的人大多数都在《五经正义》上面打转,这怎么可能和拥有如此渊博的王婉蓉辩论?

齐己听得入神,连周围人群的骚动都忘了。原来梁震被人用软榻抬着来到了观海阁,梁震制止了梁夫人和高继冲下台。而是让人把软榻放在了齐己旁边。

两人其实非常熟悉,只是没想到齐己居然好像什么都没听见一样,感觉到旁边的动静只是回头看了梁震一眼,如若无物地回头看到台上去了。

而梁震越听越惊讶,这个小女子果然名不虚传。李载仁他们因为无从辩驳而面红耳赤,野医余老也是面露惊讶,而一旁的蒙面女子站在那里纹丝不动。

倒是高继冲只是窝在梁夫人的腿上,手里拿着一个亮晶晶的东西在吮吸。只是没人注意他现在在干什么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