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狩宋 > 第一百五十一章 郭荣来了

狩宋 第一百五十一章 郭荣来了

作者:郁榕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02: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郭荣不是第一次到襄州,当年和颉跌氏在荆南贩卖茶叶,那时候,郭荣还是一个跟在老管家身后的毛头小伙子。从十五六岁一直到二十一岁从军。

少年冲动的郭荣曾经听说梁家的大小姐贤惠能干,还找借口拜见梁震,当时就看见了高保融和梁氏。

高保融比郭荣要大一岁,憨厚憨厚的样子。

那个时候梁氏还很讨厌高保融,但是郭荣也在那个时候就认为梁氏一定会嫁给这个憨厚的大哥,因为他们都有一个特性,就是和那些贫苦的百姓能够一视同仁。

这一点一直到现在郭荣也不认同。对这些百姓好一点,减轻一点他们的负担,郭荣认为这都对。但是这个世界并不是靠这些大字不识的老百姓。他们只是作战时的牺牲品而已。

把持这个世界的是世家,郭荣本来姓柴,出生于邢州尧山县柴家庄。父柴守礼,姑柴氏是郭威的妻子,是有名的世家。

只是后来家道中落。郭荣六岁时,姑柴氏嫁给了郭威。七岁,郭荣到了姑姑身边,郭威没有儿子,所以把他当儿子养,柴荣也跟着郭威姓郭。

即便是高氏,不一样是世家出身?高氏在鲁、渤海、高丽都是大家族。

所以郭荣很理解郭威为什么把已经死了的李崇训的妻子符氏介绍给他,不仅是符氏相貌很好,性格和学识都不是自己现在的妻子李氏所能比的。更加重要的是她的父亲是魏王符彦卿。

而符家是一代名将,一家好几个节度使。

郭荣确实看上了符氏,但是他和李氏是贫贱夫妻,而且符氏刚刚死了丈夫。所以郭荣连在家里中秋都不过了,跑到襄州。

以高保融的性格,可能看都不会看符氏一眼。

而这样死心眼的高保融真的愿意放弃自己的南平国吗?

郭荣表示怀疑。

至于高继冲,一个七岁多一点的孩子,就算比别人聪明一点,也不会高明到什么地方。这个世上造神的手法说白了就很没意思,而且高保融造的这个神还不是称王称霸的神,而是要云游海外的仙人。这种奇怪的造神法,在平常百姓,富贵人家常见,但是在王侯家却十分少见。

以郭荣了解的高保融的个性,似乎不会主动去造这个神,最初传出来仙童仙女的,还是王保义的女儿王婉容。

但是在郭荣看来,这不过是一个不愿意下嫁的,傲气的女孩子玩的小伎俩而已。结果双方的大人对此默认,好事人吹嘘热捧。就成了这样的模样。

荆南谁有这样的能量?王保义王家绝对有这个能量。而王婉容最初的荆南仙女名头不也是王家传出来的?

給高继冲封王,说起来简单。其实背地里十分复杂。史弘肇与杨玢因为接连否决皇上几件大事,所以这件事上让步了一下,况且,荆南已经有了实际并入北汉的举措,无论如何,拉拢一下高保融时应该的,对于其它节度使也是一种暗示和鼓励。何乐而不为?

而皇上又因为总算如意了一回,就颇为重视。李太后并不老,也不糊涂,她如何看不出来其中的弯弯绕绕?所以说的那些话都是表面的话,一方面告诫儿子不要太过分,朝政需要这些大臣,而且这些大臣至少在目前还没有反叛之心。

自己家的老爷子,郭荣很清楚,他只想国泰民安,不到万不得已,他更加愿意当一个良相,而不是一个皇帝。

“朱温代唐以来,每一任皇帝都是短命的,大大小小十多个国家,他们的王也是短命的。如果真可以,我愿意像冯道一样,成为稳定国家的一国之宰。你也是一样。国家已经颓废不堪,千头万绪,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即便是圣王想要整理清楚,恐怕也要耗费几十年阳寿,何况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这不是一个好皇帝能够办成的事情,需要一群能够办事的朝臣。我大汉这些年能够有所起色,就是因为史弘肇、杨邠、苏逢吉、王章和王峻这些大人在,就算私底下不合,但是从来没有在朝政上徇私情。所以大汉才有了一统中原,被抗契丹,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希望。”

由于郭荣是到了南部前线,任一方节度,虽然只是节度副使,但是那是要看高保融顺不顺服,如果不顺服,郭荣有着先斩后奏的权利。

所以郭威把郭荣召唤到身边这样告诫,就是怕他统一了荆襄之后起反心,导致国家再次陷入内乱,民不聊生。

皇上现在说对郭威没有戒心,那绝对是假话,但是李太后却认为郭威是唯一能够协调原本就不合的文武群臣,只要郭威不反,国家就乱不了。郭荣任左监门卫将军,掌诸门禁卫及门籍,每月送籍于引驾仗及监门卫,卫以帐报内门。凡朝参、奏事、待诏官及伞扇仪仗出入者,都需要他审核派哪些人,多少人。凡物货器用入宫者,都需要他来等级监督。左监门将军是掌管进,右监门将军是管出。

由于郭荣有经商管理物货,待人接物的经验,所以在这个位置上做起来得心应手。

当然最关键的是,李太后对他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一份放心。当然这也许是笼络郭威的手段。但是郭荣知道也许有笼络之心,但是对郭荣是真好,不是假的。郭荣出任荆襄节度副使,其实皇上是不同意的,郭家父子两人都在外面领兵,真反了怎么办?

但是一方面史弘肇太强势,根本就是先办了才知会一下皇上,文告也是皇上盖一下大印而已。另一方面,皇上现在已经成年,开始有了自己抓权的想法,君臣矛盾在激化。

李太后把郭荣找过去说:“承祐已长,君臣不谐,恐生祸端,我怕到时候保不住你。你能够出去为官也好。承祐毕竟年轻,长大一点,就会懂事一点。你父亲我不担心,只盼你要多体谅皇上。一国之君,一点权力也没有,也不太像话,你父亲回朝,朝中会有所好转,对外臣也有所压制。荆襄刚刚经过大疫,残破不堪,荆南不同别的节度,它曾经是南平国,高保融能够争取,尽量争取,少动刀兵为宜。”

也因为李太后的关系,宣布对高继冲的任命没有再派其它官员。

刘承祐对郭威功高震主确实很担心,但是因为与郭荣相处比较多,所以面子上还是过得去。

“将军以前到过襄州?”

郭荣的背后,赵匡胤低声道。

郭荣是第一次见到赵匡胤这个父亲刚刚收的亲卫小校。因为他武艺高强,有到过襄州和荆南,所以郭威派他来保护郭荣,并说这个赵匡胤是个人才,必要时,可以一用。

这个年轻,健硕,结实的像头牛的汉子,武艺确实不错,也不想别的武将一样,一心练武,没有头脑。但是要说高明到什么地方,郭荣还真没看出来。

“我从成年到回京任职,来往荆襄十多年。元朗到襄州做过什么?”

“家贫,给人护送一些货物,贩马。从汴梁到凤州,到襄州荆南。河中大乱,想报效国家,所以投奔郭公。”

这些话,平时赵匡胤是不肯说的,毕竟他是将门之子,高祖父赵朓,祖父赵敬均曾在唐做官,父亲赵弘殷曾任后唐禁军飞捷指挥使。但是郭荣都贩卖过茶叶,自己的这些事也就不是太丢人。

襄州,对于赵匡胤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地方,他曾经在这里遇到过一个僧人,当时他正落魄得身上一个铜子没有,饿着肚子帮僧人赶走了抢劫的人。这个僧人就把身上所有的财物全部给了他,说你这样的人不应该流落江湖,应该从军打天下。你北上吧,河中大乱,郭威郭大人英明神武,有识人之明。你去投奔他,一定会得到重用。

赵匡胤到了郭威帐下,虽然是小兵,但是却是郭威的亲卫,后来经过几次作战,晋升为小校。官职不是什么事情,重要的是郭威看重他,肯教他,很多事情也问他,让他感到了被重视。

现在派出来跟着郭荣,是给他立功的机会,也是信任他的表现。

一路走来,郭荣谨慎笃厚,勤勉,待人处世平和有度,武艺也算是不错。作为一个高官的儿子,这种品性让他格外出众。只是可能因为不了解他,所以并未对他青眼有加。

郭荣看着已经破败不堪的原野叹了一口:“家国如此,百姓不宁,皆战之罪也。大唐盛世,不知何日才能重现。”

赵匡胤很小心地道:“非战之罪,古来皆以战止战,所以只要有一个圣明之主,假以时日,大唐盛世就会重现。”

郭荣边笑着看了他一眼:“看来你也是读了书的。”

赵匡胤恭敬地道:“小时候只是认得几个字,一直练武,是到了郭公帐下,才被逼着看了一些书。”

柴荣点头道:“多读一些书,武能定国,但文才能安邦。百姓需要休养生息,我们的粮草兵马才会充足,不是能够骑马打仗就行了的。”

赵匡胤愣了一下,拱手道:“谢公子教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