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狩宋 > 第一百零四章 云开

狩宋 第一百零四章 云开

作者:郁榕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02: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竟陵,郑含躬身请司空熏上车。

“司空大人,您且放心,下官一定不会让竟陵出乱子。只是您的病不能再拖了。主上亲自来信催促,不得有失。”

竟陵,原属于复州,是复州比较好的一个县。

由于荆南水军战力尚可,所以复州中的监利和沔阳一直在荆南的控制之下。后晋亡,文献王想要全部收复复州,并谋求襄州和郢州。无奈荆南军队战力太差。只把竟陵县、富水县以及京山县的大部拿到了。襄州和郢县都被安审琦打得很惨,还把沔阳给丢了。

不过也因为竟陵的收复,让荆南的农业看到了希望。

竟陵是一个湖泽众多的地方,它主要的来水就是汉水。荆江大堤修好后,汗水的水道被固定。竟陵有了开发的条件。这里要比定远好太多了,和纪南县一样将会成为荆南的粮仓。

“小公子说得对,从江夏来的难民如果治疗得当,会让竟陵人口翻上一番。牛痘的事情,江陵听说效果很好。医学院的大夫们都到了。郑大人要尽快让百姓接种。郑大人在纪南没有见过痘症的厉害,所以还要多听下官和大夫们的意见。调拨的粮草,衣物都已经准备好了。只是田亩还没有分配,因为一些河渠还没有修通,情况稍有好转,还请郑大人及早安排。”

司空熏躺在牛车上,声音很虚弱,但是思维清晰。

只是郑含在敬佩的同时,感到这些话有些多余,毕竟现在郑含对竟陵的情况还算了解,司空熏大局无误,但是很多细节却有不足。也许是司空熏病了,精力有限,也许是他能力本身有问题,可以改进的地方很多。

纪南县之所以并没有出现痘症病人,一方面是因为那里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移民,很多已经得过痘症。另一方面纪南县每个村庄都组织了义勇,除了一部分支援峡州和归州没有回来以外,大部分都承担了来往行人的排查工作。

蒙学和医馆也差不多普及到了纪南一些大村庄,比江陵还要稍微早一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批的倡馆女子以及地方豪强奴仆到了这里,居然让纪南成了文化程度最高的地方。要知道这些女倌们琴棋书画都懂得一些。郑含从高继冲、王婉容的一些举动中,很敏锐地感觉到其实蒙学完全可以用女先生。而让这些女倌们参加蒙学医馆的工作,对于稳定人心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这给了妇女极高的社会地位。这些人大多是从各地贩卖而来,有些是罪官子女,有些是出生贫苦人家。她们可以说是受尽了屈辱。现在的生活让她们感到必须要加倍珍惜。

郑含利用这种热情把纪南县经营得铁桶一般,村庄错落有序,干净整洁。现在纪南县的孩子不多,但是蒙学还是开了,很多原本不识字的大人现在也在劳动之余读书识字。纪南县不是没有发现痘症病人,但是都在周边很快被发现,并送进了医馆,毕竟人来人往,你不可能阻止得了。

再加上倪可福沿江、王惠范沿湖布防打捞浮尸,基本上阻止了痘症的源头。纪南县几乎没有痘症病人出现。

竟陵在村落层面就差太多了。

司空熏还是从郑含的神情中读到了什么。叹了口气,闭上了眼睛,让人拉着他赶往渡口。

郑含太顺利了,没有经过挫折,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高从铣在纪南渡口等着司空熏。在返回江陵的途中,司空熏需要拐一个小弯,前往倪军市。高保融要在返回江陵之前见他一面。

一场暴雨过后,天空总算出现了一丝蔚蓝。

毕竟到了七月,已经是盛夏的季节,气温骤然升高。这让人非常不适应。

耿先生认为现在虽然还是南风,但是只要风向一变,盛夏就会到来。现在南北风交杂在一起,风向和气温都在渐变,就是这几天的事情。

一骑快马赶到了四方馆,因为是携带者紧急军令,所以一路上都放行了。

七月初,刘承祐的招降诏书到了永兴,永兴节度使赵思绾脱下盔甲出城投降。因为城中粮草已经没有了。赵思绾杀人而食,一次出征,为了让将士吃饱,都要杀数百人以充军粮,围城数月,城中的人都快杀光了。

刘承祐任命赵思绾为镇**留后,让他尽快赴任。赵思绾以此为理由,向受降的郭从义要他的卫队和兵器,郭从义给了他。

正好孟昶派人来招引赵思绾,让他找机会出城逃到蜀国。于是赵思绾在城中收敛钱财,三次改变行期。

郭从义密报郭威,十一日,郭从义和都监、南院宣徽使王峻诱捕赵思绾,斩于街市。永兴乱平。

永兴乱平,河中周边开始收获稻麦,而河中军在城中只能干看着。就算是河中军是天下强军,此时军心也乱了。

郭威慢悠悠攻打河中城外城,一副跟你死耗的模样。河中军就崩溃了,监军周光逊献西寨投降。魏王李守贞只好收集余部退守内城,准备拼死一搏。

谁想郭威根本就不攻城。外城都破了,子城应该是一鼓而下。以勇猛,善于治军著称的李守贞也确实有本事,在此时仍然用足够给郭威重创的军力。

但是别人就是不跟你打,不给你一个体面死去的机会。

计策太简单了,就是围,活活饿死你。可是李守贞就是破不了。绝望的李守贞与妻及子崇勋等自##焚。郭威到了内城火起,河中军大乱才让军队入城,抓了已经毫无反抗之心,一心等死的李崇玉等及所署丞相靖、孙愿、枢密使刘芮、国师总伦等,一起送到大梁碎尸。

河中就这样完了。

荆南内乱平定,和蜀国的谈判可以说是已经断了叛军的后路。

郭威派人前来,让立即李谷返回凤翔,准备收拾最后还守在那里的王景崇。

孙光宪将写给刘承祐的献表以及就印刷精美的《痘症正义》、龙凤水晶尺交给了李谷。与带着高继冲和王婉容一起将李谷送出江陵。

江陵城外,德明是单独为李谷送行,李谷要德明和他一起返回家乡。

德明拒绝了。

“既然离乡,就没有家乡了。出家人四海为家。”

德明这样回答。

李谷本来还想问韩熙载有没有可能投奔大汉。

但是看到德明一脸沉静。长叹了一口气,打马而去。

高继冲和王婉容都戴着檐帽和面纱,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站在路边好奇地看着德明和尚。

孙光宪低声介绍这德明的情况。

高继冲就更加奇怪,如果是真的,德明在南唐地位不算低,他为什么来荆南,还住进了龙兴寺。齐己明显要把他留在龙兴寺的架势。

一直到看不见李谷他们的人影。德明才回身向高继冲一行走过来。

“贫僧德明见过小公子。”

高继冲笑了:“大和尚一脸的福相。”

德明就是有些胖。

“河中平定,百废待兴,大和尚为什么不和李谷大人回去呢?”

德明道:“河中乾祐元年三月始叛,郭威八月围城,到现在已经快要一年了。河中之围,于汉,郭威之策高明,损失极小。可是河中围城,兵火不断,粮草断绝,人相食,百万百姓,经得起一年的围困吗?兵丁权贵,自然能够活命,百姓何堪。我的家人和朋友恐怕十不存一,也恐怕是一个都没有了。郭威所行,绝户计也,必谴于天。我回去有什么用?”

高继冲就沉默了。好久才朝德明一拜:“大和尚,受教了。当国者,社稷为重,君为轻。”

德明下意思地看了一下孙光宪。虽然知道这个高继冲可能有神童之资,但是毕竟只有七岁。传说如何厉害,但是真追究起来,可能大部分都是王婉容,耿先生,也许还有孙光宪的功劳。

但是现在看来,这个孩子竟然能够听得懂自己的话,还能举一反三,想到治国之策。这就非常不简单了。

孙光宪略有些得意地笑了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