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聊斋狐婿 > 第180章 灾星陨落

聊斋狐婿 第180章 灾星陨落

作者:士心本尊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20:3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小妹,公子那篇《汤圆赋》,我想抄篇带回太湖。可否?”

“嫂嫂抄就是,他们男子都去东园,我女儿家大可自在些。”

子时艮园散去宴席,刘彦与相君以及四位公子、二位王妃都去东园。

此园内就剩四位郡主、两位兄嫂和几个丫鬟,另有阿九在旁陪话。

那两位兄嫂都是太湖庶公主。

太湖水域广大, 湖君妾室众多,两位公主同出一母,皆是十六妾妃之女。

因此地位在水府不高,平日与长姐、长兄说话都是这般谨慎。

众女围坐攀谈。

七郡主想起什么,顾看阿九问:“你公子宴上说,他今日与人论学,学到一门‘入书养学之法’。”

“你可知此法玄妙?”

说话赐凳, 让她落座。

阿九只坐半边凳, 与郡主公主说起此法之妙。

东园后竹林,刘彦也在和师兄讲述‘入书所获’。

他们说话之地,被青竹环绕,方圆不足二丈,地上铺设草席。

师兄弟对面而坐,席案上空无一物。

王妃公子只在丈外旁听。

这竹林,乃相建元平日静心养学之所。

不对外人开放,每棵青竹皆有他的学问,司徒《君心化龙》内篇就在竹中藏。

说完‘入书收获’。

刘彦道:“小弟有所不明。‘入书’状态,究竟是心之境,还是思之境?”

“我有感心思入书,全心全意直面书文,听见书中真妙,看见其中真意。”

“但我却能神知自己,处于‘入书状态’,仿佛另有一心浮于外面。”

“师兄可解?”

相君敛袖,不答笑问:“贤弟可知六神主帅是哪位?”

刘彦思答道:“六神者,心、肺、肝、肾、脾、胆,其主帅应该是心神。”

“不错。”相君接问:“那你可知‘心有几窍’?”

刘彦迟疑说:“愚弟不知。我闻古之圣贤, 有九窍心,有七巧心。请兄长指点。”

相君扬手一指虚空,见金光飞射,散化合聚,化成金灿灿的心脏,降落下来,离地三尺跳动。

此心遍体琉璃色,金光分散各处,有七处金光洞府。

洞府内见小人端坐其中,就如龙门佛像。

刘彦观看琢磨,有三分意会,神思内闪出【七窍】、【神明】、【存身】等词汇。

相君谈道:“世间有九窍仙,但无九窍心。”

“人心窍穴,只有七个,便是世人所言‘七巧心’‘七修心’‘七贤心’。”

“上古神仙、圣贤,都有这等七巧之心。”

“道家说开灵窍,一指脑窍,一指心窍。”

“心脑之间有一窍是相通的, 即是聪明窍。”

“此窍一通, 等同在暗室开一明窗。”

“脑窍亦得明光所照, 因而变得思维灵敏,神智因此得增长。”

“神智为脑中灵光,它在上。”

“心念为心中灵光,它在中。”

“贤弟用心入书,自然是心念入内,而神智浮于境界之上,故而你能‘神知自己,心处入书’。”

“此乃人身之玄妙,神奇之所在。”

“道家修仙,佛家悟禅,儒家修学,皆靠心和脑。”

“你此一问,问的甚好。要明白心学,就要明悟心之物,心之妙。”

刘彦获得通透,心灵烁烁,拱手问:“师兄所言这些,可出自《君心化龙》内五卷?”

“正是!”

相君直接点明【内业篇】,开篇之首要,说:“老师恐弟子不能‘明心’,于首卷阐解心之玄妙……”

“此言看似道家之理,其实乃‘明心之学’。”

“此明心,是对心的知解、颖悟。由内而外通透,明白心的运转妙理,方能修得《心力篇》、《御龙篇》。”

“今日我就与你着重讲解此卷。”

“你已明心见性,更能领会此卷要义。”

说话,他左手指引一棵青竹,念咒呼唤。

只见一道金光打去,所指青竹拔地而起,飞入虚空啪啦撕裂开,然后断裂化作一根根竹片。

由金线串连,收作金色竹简落在刘彦矮案上。

不消片刻,又落下六卷竹简,一卷卷在案上排开。

相君指道:“这七简所记,即《君心化龙》内篇首卷《明心章》。”

“此竹书是我身学所化,包含我一些领悟,可供贤弟参详。”

“今夜之后你就带回身窍,收藏经阁之内。”

“存在你身,我得欣慰。我与老师所学,便有你来继承了。”

刘彦心灵触动,眼观案上七简。

仿佛见三百年前传递而来的薪火,这份传承使他感受至深。

他坐行一礼,请起首卷书简观读。

老师司徒明,于开卷‘解心’:

【心之神,自充自盈,自生自成。其所以失神,必因忧、乐、喜、怒、欲、利。】

【若能去其忧、乐、喜、怒、欲、利,心神则能反济,回到充盈之态。】

刘彦一眼便被老师妙解吸引,自觉通读下去。

相君也不急于和他讲授。

刘彦读完一小段,想到‘根虫’‘心蚁’,以及自己当日在东城酒楼,听小人之言,查知虫蚁躁动。

“老师所言‘忧、乐、喜、怒、欲、利’,即是心蚁?”

此乃心言,但他不经意从口中流出。

相君附和说:“此六欲,即是心性中的虫蚁。世人有此六欲,乃人之常理,不必怕它、恶它。”

“人该乐则乐,该怒则怒。不知忧、乐、喜、怒、欲、利,则人心不复存在,与泥胎无异。”

“老师开卷之言,是告诉我等如何养心神,乃是言明利与害。”

“如若感觉心神乏力,可以暂蔽六欲,心力自然恢复。”

刘彦点头笑道:“老师心学细腻入微,小弟见其入见宝。我得此书如鱼得水。”

相君赞说:“如此甚好,这般才能养好学问。”

说着,开始正式与他授课。

刘彦也不再插言问话,一心分二意,一边听教,一边读简。

师兄的话传入耳中,犹如‘文章注解’,解难解之处,使他更能通明。

博大精深的司徒心学,正在他神思徐徐推展开。

水府外,碧波上,冬月清亮。

纯净的夜空,几点繁星闪烁。

彼时一道彗星划破长空,由南至北,千里而隐。

同一夜空下,洛阳观天司楼台,数双眼眸仰望虚空。

见星光落下,面露喜悦色。

其中有道人、有文士,他们有个统一身份便是‘观天司众’。

这些人都善晓天文气象,精通周易之术,且都兼修‘神魂养命之法’,双目能见鬼神,察诸般异象。

自下元日,众道在京办罗天大醮之后,他们便日夜观天,等待天数变化。

今夜终见‘灾星落去’。

“灾星隐退,则表明临安之灾全然逆转。此乃三山五岳众道之功。”

“也不尽是仙家功劳。”

“下元日之前,临安灾象就有变化,无有那个‘变数’,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也无用。”

“此事当速报司台大人,今日早朝可添喜气。”

说话之人面貌清俊,儒雅文士貌,含笑分看周围同僚。

众司人点头附和。

他们在楼台上四顾,见东城杨公府邸之上,漂浮一片光灿灿云烟美景,景中有人物,约六七人。

那奇异云景乃杨公之云梦,他与梦中宾客也都望见‘灾星陨落’,各有所谈。

长子杨涛道:“小弟九月去临安,有一个半月了。此番灾星收落,可以叫他回来。不如我修书一封……”

杨公抬手止住:“万山身处灾劫,正是历练他的时候。我昨日偶得一卦,算他在临安遇到贵人,能助他立业。你修书一封,等同断他机缘。”

一旁文士蓦然说:“老师卦中所显贵人,会不会就是赵司丞口中‘协助治疫之人’?”

另外四位如获点拨,各说推测猜想。

众人议论时,一道白虹贯入云梦,显出观天司台神魂。

他见杨公一礼,道:“天家请公和杨兄入宫商谈草诏。”

杨氏父子二人皆为翰林院龙阁舍人,掌管制诰,属于天子近臣。

往日草诏,皆是他们父子主笔。

一般天家都是下一道敕令,让翰林院起草诏书,从未有过‘入宫商谈’。

杨公听出深意,分顾另外五位宾客,五人识趣告辞。

等众人走后,他才问司台:“可与临安有关?”

司台笑说:“临安之事,无需与公商讨。只事关一人。”

“天家想封赏此人,却不知如何恰到好处封赏。故请两位舍人入宫。”

杨家父子相视领旨。

天家府邸,御书房。

青年天子立于门前,神貌清爽望月。

身后立着大太监,身旁站在执天司赵司丞。

天子问司丞:“堂兄以为,该如何封赏刘世才?”

赵司丞回答:“他协助临安治疫,逆转天数,可谓‘扶大厦之将倾’。封侯也不为过。”

“但如此一来,他就成了众矢之的。对他有害无益。”

“但若封赏不到,又显得朝廷薄待功臣……”

“微臣以为,可册封爵位之外的封号,淡化其功,然后御赐一件东西,犒赏其心。”

“他乃真学士,定会领悟君意……”

天子回眸笑视,又望南方,说:“堂兄与我不谋而合。单赐一物,不足以结交其心。还需一封书信表我谢意。”

“他为我换来三年,我希望三年后,能再助我一臂之力。”

“我有感,此君与弘毅相似。”

“回去你让司众留意留意。”

赵司丞意会天子之意,领喏说:“微臣也觉得刘世才非同一般。”

“据说坊间流传的《山居秋暝》一诗,便是他所作。”

“他和弘毅,极可能是一类人。但不知他是否心向我大周。举大义者,未必忠君。”

天子转身回书房:“儒家真学士,有几人忠君?”

“这些君子只遵循自身道义,只要刘世才道义不与我犯冲,便是可以结交之士。”

“我忽想到一个合适的封号,你觉得【奉义】二字如何?”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