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诸天:从知否宰执天下开始 > 第二十七章国无储君,如失栋梁!

韩府

楚鸿温和儒雅的与老师韩章交谈,妻子盛华兰则是和师娘陈氏游玩韩府的花园。

“鸿儿,你可知我大周朝官员派系?”

韩章笑呵呵的端起茶水喝了起来,看样子是准备考教。

楚鸿踌躇片刻,“派系无非就是以阁老、大相公、国公为首的利益集团,自然是以几位阁老、大相公和实权国公为首。学生了解汴京的事情不多,便大胆揣测一下,要是说的不对,请老师纠正”

韩章抚着胡须笑了笑,微微抬手,“但说无妨。”

“武将方面最是简单,武将之首的英国公张辅、侯爵之首的宁远侯顾偃开、富昌侯荣显.......不过,一致对外的时候当是以英国公为首。”

楚鸿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武将方面没有文臣那么复杂,派系也没有文臣那么多。

“嗯,你分析的不错,虽然武将方面分歧不少,甚至一些人有世仇,但英国公威望极大,相形之下其他人也就不成气候。”

“文官方面,富弼大相公、庞籍阁老、申阁老、文彦博阁老、王钦若阁老以及老师您,应当是各为派系。按理来说,王老太师和余老太师的门生故吏也可为派系,但这两大派系根基太浅,昙花一现。”

韩章抚着胡须赞同的点了点头,王老太师和余老太师都没有当过大相公,这两个派系也并不是自开国以来就传承的,根基都太浅。

于韩章这样身份的人而言,太师仅仅是死后的附属品,这玩意等致仕的时候人人都有,没什么实权,也没有太大意义。

嗯,勉强算是安然平安退下来的象征。

“然,富弼大相公无后,说话底气未免有些弱,申阁老身体不佳,庞籍阁老是皇后娘娘提拔的人,文彦博阁老年纪太大即将致仕,王钦若奸佞媚上之臣。总体而言,优势在您!”

“哈哈!说派系,说派系!”

韩章罢了罢手,一副谦虚的模样,但嘴角的笑意却是怎么也掩不住。

“三省六部,您执掌门下省,富弼大相公执掌中书省,庞籍阁老执掌尚书台,其余的学生知晓实在不多。”

楚鸿静静的看向韩章,一副求教的模样。

他看过原著,也知道大周朝文武之间的大致格局,但也仅仅是粗略的知道,细节末微之处却是不太清楚。

而且,师生对话,怎么也得给老师表现的机会不是?

韩章点了点头,沉吟片刻,“三省六部,以中书省为尊,历任宰辅大相公执掌中枢,余下的尚书省和门下省无疑差上许多。”

楚鸿一副了然的点了点头,静静的看着也不说什么。

“六部为实际施行政令的机构,庞籍是皇后娘娘强行提拔起来的人,门生故吏着实不多,影响力也一般,甚至比起逝去多年的王老太师也并不占优势。

富弼起家于吏部,吏部为天下第一部,责权重大。

王钦若奸佞之臣,一路升任刑部。兵部为勋爵掌控,当今兵部尚书为宁远侯顾偃开,他也是枢密副使之一。

申阁老家族世代簪缨,吏部、工部都有他们的插手。

户部是当年范文正公改革的第一个部门,范文正公被罢相以后,这户部关系错综复杂,当今户部尚书是王钦若的人,户部左侍郎是咱们的人,户部右侍郎是富大相公提携的人。

工部事情比较多,油水充足,但这一部职权不大,想要走出内阁大学士的难度不低,各方势力都有插手,当前工部尚书是为师提携的人,工部高官大多数也是咱们的人。

礼部,主外交、祭祀、教育,相对清贵,又和翰林院关系莫大,礼部尚书是为师的好友。”

楚鸿微微点了点头,六部关系错综复杂,到处都有自己人和其他势力的人。

不过,一部主要职权就是在尚书手里面,但凡掌握了尚书一职,这一部基本上也就拿下。

就目前来看,皇后是勋贵出身,庞籍是曹皇后扶持起来的人,隐隐为文人所不齿,影响力拉胯至极,申阁老虽然世代簪缨,但放在高端局也就那样,他在六部的根基差了点,影响力明显也和韩师不是一个量级。

反倒是王钦若,刑部和户部都是他的人,虽然是奸臣,却也是宠臣,

韩师有的则是工部、礼部以及门下省,双方差距不是很大。

至于富大相公,吏部掌握官吏考核选拔任用,权责实在太大,影响力又要高上韩师半个档次。

就以上的派系,除了庞籍阁老的派系外一个个都是开国就传下来的,虽然经历了各种变迁,但底蕴一个比一个深厚,新兴派系要么掀不起风浪,要么昙花一现.......

........

“小皇子薨逝三年有余,当今官家无后,国无储君,如失栋梁!此前拜师宴的时候,枢密院诸位枢密副使和内阁诸位大学士一起聚过一次,我们也觉得应当立嗣........”

“可陛下应当不会同意,一般人家尚且不愿意将家产给侄子,更何况是官家,那让的可就是天下啊!”

“嗯,我们也是如此认为,所以打算和陛下耗一段时间,至少让陛下知道臣民们的想法,有一个立储的准备,然后慢慢进谏.......”

楚鸿静静的听着,不时插上一两句话,师徒二人就这样交谈起来.......

........

文德殿

夜晚的星空很亮,赵祯的心情却莫名有些糟糕。

“庆云,你说说富弼今日那般劝谏是什么意思?”

皇帝的声音很淡,却很是有穿透力,在空旷安静的文德殿里很是清亮。

细细听去,皇帝的声音里似乎并没有什么情绪,但这却让人忍不住联想。

大殿侧方一直静静侍候的老太监上前一步,他深知宫里的规矩,说多错多,没有胡乱说话。

“小奴不知朝政,不敢胡言。”

“彭!”

“那富弼贵为宰辅大相公,位列文武群臣之首,他敢劝谏立嗣?他居然敢劝谏立嗣啊!”

这位一直以来都温和良善的仁宗皇帝猛然的拍了拍御案,脸色涨红,望上去满是愤怒。

显然,他也不需要老太监说些什么。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一瞬间,文德殿里的太监和侍卫全部恭敬下拜,一个个低着头不敢说话。

“哼!我那孩子才去世不到三年,宰辅就劝谏立嗣,好啊!好啊!太好了!”

“孔圣之父七十从心方生孔圣,富弼那个老东西是不是以为我不能再生了?”

“彭!”

赵祯又狠狠的砸了砸御案,既是愤怒,又是怨怼。

既怒富弼提立嗣的事情,愤怒富弼对自己的不理解,也怒苍天不公。

他其实也清楚自己不太可能有皇子了,但心底实在是不甘心。

早年间,他也有好几个子嗣,但皇子愣是一个也没有长大,最大的那个皇子也在三年之前薨逝。

赵祯心里很是不解,也怨念苍天不公。

为什么,为什么活不下来?

早些年,一连几个皇子都没有活长大,慢慢的流言蜚语也就起来,天下臣民心里面也不禁动荡担忧,害怕再现烛光斧影的事情。

为此,在当年的宰辅大相公吕夷简的建议下,他将几个宗室子弟召入宫中培养,以此削减群臣的担忧之心。

事实证明,那几个宗室子弟被培养后确实安定了群臣之心,一切似乎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但,按照赵祯的想法,那几个宗室子弟仅仅是为了平息一下朝堂不安定的情况,真正继承皇位的肯定是自己的儿子,几个宗室子弟最多辅佐。

这其实也是大周朝一惯的做法,召集培养的宗室子弟将来是新帝的重要助力,本身其实也仅仅是按照亲王的培养方式培养,谁也没有想过真让那些人继位。

这也是赵祯培养的几位“继承人”里居然有赵宗全这个太祖血脉的缘故。

当年太祖太宗烛光斧影,致使大周朝一直有一些特殊的政治隐患,赵祯选一个太祖血脉培养,主要就是希望善待太祖血脉,让太祖后嗣至少有个亲王的位置,从而慢慢淡化这种影响。

在赵祯的心里,从来没有想过将皇位传给特意培养的这几位宗室子弟。-

然而,天不遂人愿,自十一年前小皇子降世,他居然真的没再有皇子!

十一年啊!

这也就罢了,谁能想到那孩子都健康活到八岁了,却暴毙而亡?

这难道不是苍天的戏耍吗?

国无储君,如失栋梁。

赵祯也到了天命之年,古来皇帝数百,活到六十岁以上的也不过两手之数,群臣的内心自然也动荡起来。

而且,知天命的年纪想要再有皇子,难度真的太大了。

也就是说,当今皇帝极有可能真的无后,皇位将流落旁支。

如此一来,当初召入皇宫培养的那几个宗室子弟自然有了些许早些年没有的心思。

其中,早年入宫培养的五位宗室子弟里,一位早亡,两位被封亲王,也即是邕王和兖王,一位是当朝大宗正,一位是太祖血脉赵宗全,为人谨小慎微,在汴京也没有根基,目前在禹州当团练使,早已退出宗室之争。

如此一看,江山基本上就是在邕王和兖王里争夺,不少按耐不住的大臣慢慢也就有了站队靠边的意思,立嗣的事情也慢慢被臣子暗中提及。

不过。这事涉及皇位争夺,谁也不敢乱开头说些什么。

所以,立嗣的事情算是君臣之间独有的默契,谁都不提。

偏偏,这一次,宰辅大相公富弼将这事又提了出来,且无人出面驳斥.......

这意味着,这是文武群臣都默许的事情。

赵祯心里很是悲凉,压力也很大,文武齐心默许,自开国以来都未有吧?

一群无君无父的混账!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