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港岛家族的诞生 > 第444章 【互相算计】

港岛家族的诞生 第444章 【互相算计】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3:55: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九龙仓集团的会议室。

林志超主持了会议,他首先说道:“将我们手中的黄金售出,套回现金,本月就完成(10月)。”

早在去年12月,九龙仓集团便在林志超的安排下,从香港金银贸易场及海外金商手里,投资了5000万港币的黄金现货,当时的国际黄金价格是165美金每盎司。

而上个月国际黄金还是215美金每盎司,本月(10月)已经暴涨至240美金每盎司。

行政总裁托尼·丹克说道:“这个月国际黄金暴涨25美金每盎司,这笔投资仅十个月时间,我们就收益40%以上。”

会议室的管理层,顿时敬佩的看着林志超。

林志超则平静的说道:“5000万港币去赚2000多万港币,用时十个月时间,这个回报率在此时的香港,只能算是还算不错的水平。就拿我安排九龙仓集团参与‘淘大花园’这个项目来说,我们支出的资金仅1个亿,每年40%的收益绝对没有问题。”

大家顿时鼓掌起来。

原本陷入困境的九龙仓集团,此时已经是处处开花,情况开始好转起来。

炒黄金,赚了2000多万;参与‘淘大花园’项目,每年可赚4000多万;就连九龙仓集团旗下的租金收入,也开始增长30%以上。

淘大花园项目,是在占地22.6万平方尺的土地上,修建4800个住宅单元和一个商场;长实、恒隆占股35%、九龙仓集团占股30%,总计投资9.5亿港币(地价2亿 补地费 建筑费 税费等)。

按照一个住宅单元的平均售价为28万港币,再包括商场,差不多就是14亿的销售额,也就是5.5亿的利润。九龙仓集团可以获得1.65亿港币的利润,四年时间全部回笼,正好每年4000多万收益。

托尼·丹克此时说道:“以前九龙仓集团只发展‘收租物业’,导致资金运转不畅。如今租售业务同时发展,摆脱困境很快。”

这位洋人总裁,并不是怡和系的人,所以当初第一时间‘倒下’林志超。而林志超也看中托尼·丹克的能力,所以非常信任的使用他,当然海港城项目还在发展中,所以倚重这些洋人管理层。

不过,九龙仓集团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洋行,所以将来也无需大量使用洋人;所以,新进的职员和管理层,将会以华人居多,顺理其章完成‘换血’。当然,也不是不用洋人,只是华人比重要提高很多而已。

接下来,林瑞海做了工作汇报:“董事长,经过我们一年的规划和分析,发现香港电车总厂(铜锣湾)的商业前景非常大。倘若开发出两幢一流的甲级写字楼,再在旁边开发出一个16层的高层购物中心,那么这个区域将成为素有零售商业区——铜锣湾的核心商业地带.”

有林志超的指点,林瑞海的工作方向不会错的。

所以他的工作汇报,得到了所有高层的惊喜,毕竟一开始只是想修建一些住宅楼,简直是暴殄天物。

林志超点点头,但随后说道:“这个项目缓一缓,放在八十年代去做,海港城还在开发中,集团资金也有限制。”

所有高层都点点头,既然有这个项目在手,自然不愁它跑了。根据实际财务情况,做出最好的判断,才是正确的。

林瑞海说道:“好的”

众人听着父子俩的工作交谈,明白老板培养儿子之心。

实际上,今年26岁的林瑞海,已经在商业上地位很高,担任着:亚洲航运总经理兼执行董事、九龙仓集团的副总经理兼执行董事、环球集团副总经理、亚马逊商业地产公司副总经理(曼哈顿写字楼)。

如今的林氏家族,已经有五个第二代男性可以独挡一面,成为林志超的得力助手。故此,林志超也是少了很多顾忌。

结束九龙仓集团的会议后。

林志超、林瑞海父子俩乘坐一辆车,朝着港岛走去。

“真是一晃三十年时间,香港真的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林志超看着车窗外的繁华景象,发出感慨。

“父亲珍藏的照片、录像,真正诠释了香港变化之快。听外公他们讲,父亲从三十年前开始,一直是对香港极其有信心,从未动摇。”林瑞海好奇的问道。

“嗯,从未动摇,但当年我们又能去哪里呢!海外歧视严重,内地台岛不适合,唯有香港最合适。既然如此,何不对香港有信心,并留下来建设它呢!”林志超说道。

事实如此,他对香港发展的贡献,还真是巨大。这些年来,他的航运业养活着近一万的白领、蓝领;他开的工厂,相当于养活着3%以上的人口(含关联工厂)

而这些‘贡献’,是前世几乎没有的,是从海外抢到的业务。所以相比较同一时期的香港,这一世显然香港更发达一点。

而接下来,林志超还会发展文化战略、科技战略,将会为香港做出更多的贡献。这里是他的大本营,一定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来就算再怎么变,也不至于被新加坡碾压。

区区一个几百万的人口城市而已,带不动是不可能的。

“对了,亚洲航运的债务率降低如何了?还剩下多少船?”林志超随后问道。

“现金流超过债务了,净现金流差不多是1.6亿港币.目前仅剩下160万吨,18艘船,其中包括5艘VLCC油船。这些船只,都租给我们忠实的客户,短期内不宜再出售。”林瑞海颇有些脸红的汇报道。

两年前,他还信誓旦旦的要发展亚洲航运,没想到父亲在一年半已经开始布局减船。若是按照他的想法,这家企业以后说不定会出现大问题。虽然此时航运危机不明显(日本轮船是经营不善),但他相信父亲的眼光。

“嗯,差不多了!如今,环球航运仅剩下25艘VLCC、ULCC油船,总计吨位650万吨。再加上亚洲航运160万吨、华星货柜运输约百万吨(实际按柜计算船东)、隆丰投资50万吨,我们的船只也只剩下950万吨。基本上完成减船第一步,后期根据情况继续调整。”

“父亲,听说董浩云还在疯狂造船,包宇刚倒是在减船了,看来大家的意见不太统一。不过一些小船东,倒是开始慎重起来。”林瑞海说道。

父亲还是有影响力的,至少一些中小船东已经不敢扩张了。

“我在多个场合表示过,航运业已经出现拐点,在传媒上也这样描述过。听不听在于大家,我只是希望八十年代来临时,香港船东可以少受一些损失。”

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提醒大家,已经是林志超的大胸怀了。

回到环球集团。

林志超在办公室里,思考着一件事,环球集团的账上,还躺着60亿港币出头的现金。

在1971~1973年,环球集团赚的钱,都被林志超纳入维港投资;而从1974年后,环球集团则为林志超带来了65亿的利润(包含炒石油的10亿利润),随后在亚马逊商业地产、九龙仓集团上花掉了35亿港币,剩下30亿港币。

但最近一年半,环球航运、寰宇航运出售了1150万吨的船队,为林志超个人又带来36亿多港币的利润。

实际上,仅遣散海员,林志超就多掏出两三亿港币的现金,这些钱实际上他可以省下的,不过林志超觉得值。

这六十五亿的现金,林志超准备将60亿,纳入家族办公室或维港投资。

毕竟环球集团已经上岸成功,目前已经形成环球航运(含香港航空、亚洲航运等)、九龙仓集团、亚马逊商业地产的三足鼎立局面。

倘若环球集团需要继续发展,也不会有资金的障碍,毕竟集团负债率几乎为零,而航运盈利两年没有问题。

一个月后。

林志超招来林瑞寰,询问道:“和记黄埔的股权收购进展如何?”

林瑞寰立即认真的汇报道:“这个月(11月),受到利息上升、金价急跌,及政府卖地欠理想等因素的打击下,恒生指数从10月30日的700点,开始急速下跌,如今仅隔20天时间,恒生指数已经只有483点。趁着市场的恐慌性,我们在这20天吸纳大量的和记黄埔股票,目前已经持有和记43.8%的股权。”

这个月初旬,金价突然暴跌,从240美金每盎司的国际金价,暴跌至195美金每盎司。林志超上个月让九龙仓集团‘见好就收’,也算是‘逃过一劫’。当然,很快又会上涨回去的,不过仅是林志超知道而已。

林志超点点头,说道:“继续收购,长实集团的资金实力充足,完全有实力将持股提升至49%。”

林瑞寰说道:“好的,父亲!若是持股达到49%,我们长实集团在和记黄埔的话语权将大大增加,而和记黄埔的支薪管理层则变得没有太大的权利。”

林志超笑道:“若论权利,我早可以拿捏韦理等人。不过对于和记黄埔,是不能操之过急的,应该徐缓渐进的模式接过管理权。这个事情你暂时不用管,那边有我看着,最迟几年时间便会真正纳入长实系。”

林瑞寰说道:“好的”

他很是佩服自己的父亲,独自一人前往和记黄埔这个全是英籍高层的企业,重要的是,外面都传言林志超在和记黄埔备受尊重,已经和英籍管理层有较好的默契。

待林瑞寰离开办公室后,林志超满意的点点头。

长子成熟稳重,是个守家的好继承人,等到八十年代,他就卸任总经理职位。当然,林志超依旧会操控长实集团发展,不会允许出现——前世的郑家纯,上台几年,又得让老子出来擦屁股。也就是说,林志超虽然让出总经理职位,但所有大项目都会过问,一经不对劲,立马就会喊停。

毕竟,他是董事局主席,一切以他的命令为准;只有在董事长不干涉的情况下,总经理才能做出自己的决定。

不过在林志超看来,林瑞寰不可能是郑家纯那样的‘二代’,各方面都非常优秀。可能缺的是,主持一家大型集团的经验而已。

在个人事情上,林瑞寰做得也非常合林志超心意,他现在已经是两个儿子的父亲,在家庭上维系得非常好。

目前,林志超已经有四个孙子,都是清一色的男孩子。看样子,林氏家族遗传了林志超的基因,生男孩几率较大,女孩子基因较小。

下午。

林志超参加了和记黄埔的高层会议,他在会议上主动了解了关于‘和记电讯’的进展。

这时候,韦理说道:“林爵士,和记电讯成立的事情,我们都是同意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和记黄埔还有很高的债务,所以只能暂时缓一缓。”

林志超看向李察信等人,发现他们躲闪了一下林志超的目光,便知道韦理又私下找这些人进行了某项默契。

不过韦理的理由,确实让人无法反驳。和记黄埔目前的净负债是10亿港币,去年净利润是1.5亿港币,危机不算解除。

林志超思考了一下,决定暂缓一下也没有什么问题,哪怕是八十年代初开始发展,都来得及。毕竟前世的世界上第一款商业手机是1983年在美国出售,而香港则是在1985年推出手提电话。

“既然和记黄埔如此缺钱,我这里有个投资项目,讲出来大家参谋一下!”

韦理说道:“请讲!早听说过,林爵士不仅是经营之神,还是一位投资大师。”

他是该给尊重的地方给予林志超尊重,毕竟林志超是英女王授予的爵士,且经营之神的美誉是公认的。但该排斥林志超的地方,他也尽量排斥,特别是减少林志超和自己竞争管理大权。

要知道,韦理的年收入是和记黄埔的2.5%,也就是1977年和记黄埔赚1.5亿,韦理的奖金就是400万左右。

这才是真正的打工皇帝!

而今年(1978)将会更高,若是到了八十年代初,和记黄埔的利润达到三亿,韦理的年收入将接近千万。

林志超并不想给韦理太久的时间,毕竟他擅长的是股权结构重组、资产重整,并不擅长经营。和记黄埔自今年开始,实际上得靠经营来发展了。

“最近黄金大跌,我当然让长实集团拿出1亿港币抄底黄金,从香港金银贸易场、本地伦敦金市等渠道,购入现货黄金。和记黄埔可以同样拿出1亿港币抄底,算是作为一项金融投资。”

韦理正打算严正拒绝,毕竟前任祈德尊就是炒金融产品,而丢失和记黄埔,并让企业陷入困境的。不过他很快收回喉咙的话,因为他想到一个可能打击林志超声望的事情。

“这金价暴跌,万一继续下跌该怎么办?”韦理故意说道。

李察信也皱眉道:“1亿港币对和记黄埔是不少的资金,投资非核心业务,一旦损失,会让和记黄埔刚刚好的局面,会出现不利情况。”

林志超说道:“投资黄金,比投资股票牢靠的多,这项投资我很有信心。若是能增加非经常利润,能让和记黄埔更快的走出低谷。”

韦理趁机说道:“既然林爵士如此提议,那我们进行举手表决这项投资吧!”

结果不用说,本来支持的不到一半,结果韦理举手支持,随后李察信等人也举手表示支持,高票通过了这项决议。

林志超心里想笑,韦理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林志超可能存在着影响力锐减、威望大跌的情况。殊不知,先不说黄金随着伊朗政变而会上涨,1979年更是黄金年;就是这件事本身,又怎么可能对一个拥有43.8%以上股权,甚至更多的大股东产生什么影响力呢?

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都是假的。

更何况,林志超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增加自己的影响力,也是在算计韦理,让他早点滚蛋。按照林志超的计划,韦理将在八十年代前,离开和记黄埔,这样可以省掉不少钱。

和记黄埔顺利通过林志超的投资建议,拿出1亿港币投资黄金现货,也就差不多2.5吨的黄金左右。

按照林志超的预估,明年底将赚取1亿多的利润,这样一来,和记黄埔在明年1979年的利润将达到3亿多,大大缓解债务高筑的情况。

至于私有化旗下公司,则只能1982年以后进行了,趁着股市低谷,可以减少资金开出。

11月下旬,林志超布置了‘林氏家族办公室’、‘维港投资’事宜。

他首先从环球集团拿出60亿港币的资金,其中18亿(约3亿美金)注入家族办公室,用于林志超熟悉的股票,进行长期投资,这些股票包含麦当劳、沃尔玛、可口可乐、耐克、肯德基等,主要是看中他们长期稳定的发展,并且有不菲的分红。

又拿出42亿港币,注入维港投资,则用于黄金现货投资。维港投资本来就持有200吨黄金,而这42亿港币,差不多可以买下80~90吨的黄金。

此次购买黄金,林志超打算让香港完成40吨额度,所以他再次邀请郑裕桐协助。

两人在新落成的新世界酒店,一起喝下午茶。

“郑生,这次我想委托周大福替我采购20吨金条,最好在两个月完成。”

郑裕桐惊讶一番后,笑着说道:“我说林生呢,你这手笔大得吓人,你知道香港一年才进口黄金110吨嘛?”

林志超说道:“这个数据只是暂时的,我相信很快香港的进口能达到两百万吨以上,毕竟我们作为亚洲第二大旅游地区,游客的购买力是很惊人的。老郑若是信得过我,也可以储备点,降低首饰的成本价格。”

郑裕桐毫不犹豫的说道:“我当然信得过你的眼光,那好,这件事我给你办得妥妥当当的。”

“佣金该多少是多少?”

“绝对不能收,最多收你个成本费用。上次你指点我储备黄金,替我省了上千万多呢”

林志超便不再劝!

周大福是香港三大珠宝品牌,也是进口黄金的大户,若是郑裕桐也存了两吨,能赚好几千万港币呢!

而林志超除了委托周大福外,还能从金银贸易场、本地伦敦金市(全球五大金商参与)获得黄金现货。更不要说,香港的金店都有金条买卖的业务,只是成本稍高一点而已。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