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技垄断巨头 > 第208章 制造第一批芯片!

科技垄断巨头 第208章 制造第一批芯片!

作者:紫苏叶子苏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6:47: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除了徐志海这位看起来无比精壮更像军人的教授之外,还有两位名气不在他之下的大牛也受邀而来。

分别是参与过国内自主航空引擎设计与制造的工程院院士,京城大学工业工程专业讲师,今年五十多岁的曹磊。

以及北斗导航卫星遥感芯片的设计与制造者之一,武大微电子学教授的沈长明。

这三个领队,都是工业领域的超级大牛,在国内工业人才库中排名前列的存在。

极限精密部,顾名思义就是精密到极点的设备、仪器制造、改进、组建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所以钟子星对这个部门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只是涉及半导体领域的工业之花光刻机与工业明珠芯片这两样,同样精密的工业王冠——发动机人才也是硬性需求。

反正现在中子星科技资金回笼的速度越来越快,哪怕失去了三星、苹果、因忒尔等等好多家巨头的授权费,依然能够支撑的起少量的投入研发。

等到各类芯片有了订单,就可以自负盈亏,摆脱其他几个部分的资金供给。

极限精密的创立宗旨与微观集成部有些类似。

后者是在微观粒子上设计电路,前者却是把无限微观材质组装成各类精密到极点的仪器,如纳米机器人。

这些部门都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

“说实话,公司的这种芯片设计跳出四大主流架构X86、ARM、RISC-V、MIPS,独树一帜,我刚看到的时候都吓了一跳。”沈长明教授连接好蚀刻机,抹了抹头上的汗水。

“教授过奖了,想要摆脱国外各方面的掣肘,只有自己研发出新的架构……”

研发新架构,谈何容易?

国内如此多的工程师,在全世界都能排在顶级的也在这些年里扎堆出现,可就是走不出四大主流架构的阴影。

要不是钟子星的眼界早已经跳出来,又有无数的知识作为底蕴,可能现在用的就是开源RISC-V架构了。

微观集成部成立时间近五个月,前两个月是研究钟子星提供的双子星架构,后三个月是在架构上探讨以及设计电路,直到现在才拿得出手让极限精密部开始流片。

实验室里,微观集成部的几个负责人加上精密部的负责人,几乎都在心里默默祈祷这次设计能够成功。

如果失败,对所有人的信心都是一次严重的打击。

当然,流出来的芯片无法运行的概率很低,钟子星亲自修改过几处不太完美的地方。

一旦成功,中子星科技从此以后再也不需要向外采购芯片,所有仙女座超算的各类器件都有自己提供。

性能方面他们有信心与一流的因忒尔处理器相媲美,当然肯定比不上已经被断供的‘至强’,毕竟因忒尔这家巨头在半导体领域耕耘了数十年,想要彻底追上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在顶级光刻机上也必须要突破封锁。

徐志海教授带上口罩,披上白大衣,指挥者实验室里数十位技术人员,同时把硅晶圆送入设备。

“开始!”

一声令下,庞大的实验室里堆满的设备都开始运作起来。

......

芯片的制造流程之困难,堪称工业之最!

这也是为什么当今世界主要大国都想要在这个领域展开竞争,却始终追不上那些早已经是世界最强玩家的根本原因之一。

制造芯片所需要的仪器可不仅仅是光刻机这一项。

光刻机只是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之一,一共分为好几个种类,有用于生产芯片的,有用于封装的,还有用于LED制造领域的投影光刻机等等。

其中,我国无法跟上的,就是用于生产的那种,因为仪器太精密,国内晶圆厂所需的高端光刻机完全依赖进口。

佳能、尼康、还有A**L!

尼康已经逐渐走向没落,而A**L(阿斯麦)有米国提供的光源、德意志的镜头以及超越世界的机械工艺,毫无疑问已经垄断高端光刻机行列。

中子星科技这台光刻机既不是A**L的,也不佳能、尼康的,而是来自沪城微电子。

所以在制程上才会只有90纳米,只能用架构与设计来凸显性能。

不要以为有了光刻机,芯片就能成功制造出来。

制成一块芯片除了光刻机以外,还需要很多步骤,比方说等离子刻蚀机,反应离子刻蚀系统,离子注入机这三大设备。

以为这就完了?接下来的制程才会让人头皮发麻。

输入惰性气体的单晶炉、把晶圆切割成小片的晶圆划片机、封装之前,去除背面多余基体材料减去厚度的晶片减薄机。

还有化学气相沉淀的气象外延炉、低压化学气相淀积系统、提供氧化环境的氧化炉、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系统、低压环境中进行高速溅射的磁控溅射台、化学机械研磨机、将引线以基盘焊合的引线键合机、封装测试的探针测试台!

前前后后需要几十种高难度步骤,这还只是没有算上芯片设计的制造……所以才会被誉为世界门槛最高的行业。

光是设计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金、时间,现在制造又要大量的人力与资金。

没有几百亿、几千亿打底的基础研发资金,一般公司还真不敢随随便便就进入半导体领域这个无底深渊,纯粹是在受罪。

中子星科技半年来的架构与设计总共投入了一百多亿,这些设备的采购,也花了几十亿,这还只是计算资金,没有算人力。

要不是有深厚的底蕴为基础加上源源不断供入的庞大现金流,有哪几个公司能撑下来?早就被这不见成果却需要大量投入的项目给吓退了。

中子星科技不仅进入了设计领域,还打算自己研制各大半导体制造设备……稍微出了一点错,可能就要把全公司给拖垮。

设计需要大笔资金,实验纠错小规模流一次片就需要几十万,还存在失败风险,还要从基础开始投入、研发、制造相关设备……

太困难了!

就算钟子星有充足的底气,也不免感到心惊肉跳。

顶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