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技垄断巨头 > 第207章 极限精密部!

科技垄断巨头 第207章 极限精密部!

作者:紫苏叶子苏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6:47: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为了应对已经到来的暴风雨,信息技术部正在连夜攻克操作系统,微观集成部也在加班加点的调试各大芯片的设计图。

两大部门都在追求完美、超越!

操作系统一定要在上线之后,就能协调软件与硬件,完成比苹果更高的掌控度。

所以,在编写系统时,信息技术部的成员经常要和微观集成部商谈解决方案,重新开始试验。

哪怕硬件方面差了一个级别,也要用软件完成弥补,相互实现完美的结合,让性能与流畅度提升一个台阶,达到世界最顶级。

这项任务并不容易。

要完成,首先要在两点上做出突破。

第一点,在芯片架构上全方位胜出。

微观集成部的双子星架构是钟子星拿出来布局未来的,绝对要超越市场上一切架构。

第二点,在指令集方面的执行效率要高!

打个比方,别人的芯片需要多条指令才能处理完一个命令,而他们的指令只需要一条。

有了这两点,加上银河操作系统与芯片的完美契合度,能够让一台手机无论是性能还是流畅度都有质一般的提升。

人们如果了解过,可能会说这台手机的配置不是最顶级,但是用起来却会觉得,与顶级手机相比,这部搭载着中子星科技芯片、系统的手机整体性能超乎想象。

......

微观集成大楼。

钟子星忙完信息技术部操作系统的几个任务之后,就一直待在这里与储存电路方面的天才钱书豪设计内存条、闪存器、固态硬盘这些方面的研究。

钱书豪刚刚毕业不久,身材有些单薄高瘦,他毕业后第一时间拒绝了三星的offer,选择加入中子星科技。

最开始,钟子星以为他是和很多人一样被中子星全体上下的目标所吸引,后来才发现,他只是单纯的想要研究不受阻碍才选择加入。

不过这些都不要紧,有真才实学并热爱技术,把科研当成最感兴趣的事,这种人才就是中子星科技需要的。

而且,接触的久了也会逐渐发现,钱书豪这个人有一种和钟子星十分相似的特质。

他经常会双眼无神,随时随地都能陷入思考。

“机器的所有数据都在内存中进行,要存放CPU中处理的运算数据,还要与CPU进行沟通,所以我觉得没必要拆分出来……”钱书豪从思考中回过神,发表自己的意见。

为防止三星动手而无可奈何,微观集成部正在召开一场紧急会议,要在第一时间想出方案并完成设计。

双子星架构由非常多的部位组合而成,因为目标就是把所有电路都集成到一块芯片上,包括处理器、储存器、闪存、传感器等等。

从这种架构中拆分出来的设计方案中,就包含了内存。

“分开联动与集成在一起的性能上存在差别,而且只集成处理器和储存器两种电路,在整体芯片的体积上并没有多大的差距。”

说到底,是现在的标准制约着双子星架构能否发展的起来,拆开设计任何人都会觉得很难受。

“没办法的,如果只是两种电路设计在一起问题确实不大,可是制程方面未必能达标,我们国内的顶级制程目前只有90纳米,单独设计与集合设计会在性能上存在显著的区别。”冯英杰也思考的满头大汗。

芯片代工巨头抬积电也是世界顶级制程32纳米,正在朝28、22纳米进发,可中子星科技目前只想交给中芯国际来代工,因为抬积电本身也被资本制约着。

“先拆开设计吧,不用再犹豫了……”

钟子星当然知道设计在一起更好,毕竟只要计算机在运行,CPU就会把需要运算的数据调到内存中进行运算,当运算完成后CPU再将结果传送出来。

所以内存的运行也决定了计算机的稳定。

如果设计在一起,就省下了传递这个步骤,性能突飞猛进。

“那有没有可能一块芯片分为上下两层,把处理与储存两方用这种方法联系起来?”钱书豪再次提出意见。

这个想法不仅让冯英杰眼睛一亮,连苗佩和蒋振威两人都觉得可行。

“我早就想到过这种设计方案……”钟子星略感头疼道:“可是在封装上怎么办,处理芯片和储存芯片都要分开。”

“那就不用纠结了,等到以后我们自研所有半导体设备,提高制程,才能把集成一切电路的双子星超级架构给完美的发挥出来!”

谈论中,钟子星再次否定了把几种电路设计在一起方案,选择这些电路分开,制成单独的芯片。

并非说单独设计不好,而是见识到双子星那让人震撼的架构后,所有人都想把他实现出现。

当然,拆分出来单独设计,意味着制程能够跟上,能达到现阶段的一流性能。

“仙女座,把设计图传给极限精密部,让他们先流两片出来试试。”

钟子星发完指令,赶紧起身和微观集成部的几位负责人走向中子战星的极限精密实验室。

这个新成立的部门人员已经在这两个月内陆续就位,大多数都是国内顶尖大学工业工程专业领域的佼佼者,目前共有3000人。

......

一行五人从办公楼的弧形廊道向中子战星前进。

虽然面积巨大,但是大家乘坐的不是平衡车,就是自动传送带,几分钟就到了工业实验室前。

“徐老师,设计图收到了吗?”一进门,钟子星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你来了……”

正在摆弄各类芯片制造设备的几十位技术人员纷纷转过头,其中一位看起来像领队的四十多岁中年精壮男子一脸笑容,露出几颗雪白的牙齿。

徐志海,哈工大工业工程专业的一位教授,也是国家工程院的院士,几年前在清华讲过一堂课,钟子星当时刚好去听过。

更传奇的是,他曾经参与过长征一二号火箭内部精密仪器的设计,之后,又转向国内第一批光刻机这两样无关联的工业体系设备。

当听到中子星科技要把全公司盈利一半以上砸进光刻机的研发时,这位教授毫不犹豫的带队赶了过来。

顶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