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傲世天骄 > 第三七八章 千钧磐石

傲世天骄 第三七八章 千钧磐石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5: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三七八章千钧磐石

巨石静静的摆在陈维政的搬指里。

这块巨石比之前陈维政在地质岛上收的还要大一些,也比那一块重,因为那一块是马鞍型,有高有低,有凸有凹,这一块则是长方型,平平整整,扎实得多。而且材质也不同,那一块,一层层,总觉得中间还有缝隙,这一块,光光滑滑,找不到一条细缝。陈维政拍了拍石头,石头发出与巴掌相碰的肉响,听得出别的声音。

这时,屏幕出现了一行字:“主人你发了!”

陈维政移到屏幕前,呵呵笑道:“这段时间还不错,罂粟大丰收,春种很有成果,日本人又上杆子拍马屁,送了一条小船。”

“不是那个意思,你得了一块好石头。”屏幕显示。

“你指的是这个?”陈维政指着巨石。问:“这是个什么石头,够硬,多少炸弹都没搞碎它!”

“搞碎它?”屏幕有点吃惊:“你们想把它搞碎?”

“是啊,它挡路。”陈维政告诉屏幕,这家伙沉在克拉地峡中间,让巨轮难以通过。

“你看这块石头象什么?”屏幕问。

陈维政围着石头走了一圈,回到屏幕前,说:“长条型,不象什么,就是块条石。”

屏幕说:“真没有想象力!”

陈维政不好意思的笑笑,挠了挠头。他没有太多的艺术浓胞,这一点,他有自知之明。

“这块叫地精石。”屏幕说:“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这个区域一直是碰撞的边缘,地精石就是长期的板块摩擦形成的独特物质。按照地质形成理论,这个东西在喜玛拉雅山的板块碰撞接触部应该更多,只是比较深,而且很硬,目前人类的技术,无法开采。”

“这玩意有什么用,值钱吗?”陈维政问“用处不大,目前地球人不会用,所以基本上不值钱。”屏幕说。

陈维政想想也对,再好的东西,只要没有人欣赏,就没什么价值。明白了这个道理,陈维政笑问:“那我发什么?”

“因为我会用。”屏幕显示。

陈维政呵呵大笑起来。

让陈维政弄出一桶一百公斤60v的原液,然后把巨石移到了屏幕面前,屏幕的两道青光划过,巨石掉下来一块,约有一百公斤。

屏幕让陈维政把巨石放进液体里,很快,巨石被溶解,变成糊状。

屏幕告诉陈维政,这种是最好的溶解方法,如果没有原液,也可以通过物理手法将石头弄碎,然后弄成粉末。当然这个石头很硬,弄碎有点难度,弄成粉末难度更大。

陈维政看到糊状物,感觉不到这个玩艺有什么用,糊墙还是用来吃?

屏幕看出来陈维政的疑惑,显示:“这是一种金属添加剂,所有金属只要按比例加入这种物质,就会成为超金属,有这个东西,那个空中吉普才能成为真正的空中吉普,那四个风扇产生的风力才能让空中吉普起飞时产生腾身而起的感觉,而不是现在,象老人拉完屎站起身。”

陈维政问比例怎么算,屏幕说千万分之一起步,比例不一样,效果不一样,陈维政看看割下来的石块,估计自己没有太多的办法割开,让屏幕再帮割下几块,准备拿出去交给王先,让他看看怎么样在地球上找到这个玩艺。

阮文向梦游般的把船开到运河的东出口,嘴里一直念念有词:不见了,那块石头不见了!不见了,那块石头不见了!

一直把船开到东入口外锚位,他还没有回过神来,助手看到这个样子,知道阮船长是紧张过头,连忙接过指挥,停下船,并把船移交给原船长。两个船员架着阮船长,走向前来接他们的工作船,整个一路,阮文向两眼呆滞,神情恍忽,所有的记者都认为这位船长紧张过关,心力交猝。麦哲伦号的船长,那个很无聊的北欧人,也对他的同行充满了敬意。

三个小时后,周冲文在主持记者招待会,这哥们现在相当的油嘴滑舌,事实面前,也难怪他牛b哄哄,到是回过魂定过神来的阮文向船长很不错,很客观的描述了全过程,并告诉记者,克拉地峡的通过吃水线是三十米,当然,有涨落潮的区别,但是影响不大。

一只庞大的中国商船队正从克拉地峡通过,他们的下一站是西贡港,然后从西贡直接进入南城港,记者采访了商船地老板为什么选择这条路,老板说:过去出了红海还要担心马六甲海盗,出了马六甲还要担心菲律宾海盗,现在,出了红河,就看到了家门,进了克拉地峡,就进了自己的家,安全,顺心。

在一片祥和中,有人回报,麦哲伦号在运河东入口外一百海里的地方翻船沉没,原因是超载,它拉了一船的石砂,总重量超过八十万吨。记者一片哗然,核载六十八万吨的船装到八十万吨来砸场子,最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只有阮文向船长没有说话,他知道,虽然超载,但是麦哲伦号不应该翻船沉没,如果没有太大风浪,一百万吨,估计也压不住这条海洋中的巨无霸。翻船沉没!他想起了陈维政的话。国王,真是太伟大了!

国王,不只伟大,而且麻烦事也很多。把地精石送给王先,把科研题交给王先,回到龙山城,还没进办公室,就有人告诉他,来了一帮远亲。如果不是因为告诉他这个消息的人是莫丛,他完全不相信,他在这个地方会有什么远亲。郑伯龙把新明国跟大明朝联系起来,大明朝姓陈的,陈维政只知道陈圆圆一个,“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代红妆照汗青。”

正在陈维政胡思乱想之际,一伙现代人走到陈维政面前,一见面就大放悲声。

“怎么了怎么了?谁死了?”陈维政问,听到这种声音,八成是谁家过了老人,因为明显不太悲痛,做假的成份偏多。

被问的人忙止住哭,一个带头的四十岁的男人有点不好意思的说:“没有人死。”

“没有人死你们哭得那么来劲?”陈维政纳闷了。

“我们,我们,我们……”带头男人终于找到一个理由:“我们比死还惨啊!”

“这个我理解。”陈维政说:“比如活得没有钱,活着没有爱,活着没有尊严,你们属于哪一类?”

“我们属于活着没有身份!”男人说。

“活着没有身份?有一定身份地位的身份?”陈维政问。

“不是。”男人说:“是身份证的身份。”

这一下陈维政发生了兴趣。人一出身就有身份证,过去漏登的经过人口谱查也基本没有遗漏,反正上户口又不要钱,你不去上反而警察着急,上门服务。居然还会有这么一大帮的黑人黑户,年龄三四十,有男有女,有农民,有干部,有知识分子,还有学生。

看到这伙人有老有少,陈维政让办公室人员搞了一些吃的喝的,新明国的果汁相当不错,原浆,不同于国内,尽是添加剂。水果也好,没有其它乱七八糟素,面包差一些,这边的人就会做西式面包,陈维政爱吃老面馒头,不太对路。

大家坐下来,陈维政才知道,带头的婿子男人姓李,叫李向北。是一个叫清莱地方的暹罗人。严格的说,是一个借住在清莱的黑人黑户。暹罗人并不认为他们是暹罗人,他们只是借住,只是住得比较久,已经扎扎实实住了七十年。

李向北告诉陈维政,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有一支远征军,在这块土地上对抗日军,问陈维政知不知道这回事,陈维政说知道,在国内去过昆仑关,参观过戴安澜将军200师在万福村的指挥部。后来这位将军就牺牲在远征作战中,陈维政还去看过当年的战场,拨了一些款子给当地的民间纪念馆,希望他们能做得凝重一些,厚重一些,不要一副向人讨吃的嘴脸,弄得一点远征军的骨气都没有。

听到陈维政这么说,李向北脸涨得通红。说:“我们就是那些讨吃的人,不是没有一点远征军的骨气,实在是老的老,小的小,骨气不如胃气。”

陈维政说能够理解,他们确实很艰难。所以新明国有规定,还健在的远征军老兵,都由王室养起来,他们的后代作为新明国的一员,跟所有的新明国人一样,共同发展,团结奋进。

李向北听到这句话,泪水哗哗的只管流。

这时,一边的唐威问陈维政,到底懂不懂这段历史,陈维政说懂啊!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唐威一听不说话了,这位明白人啊!时间、数据,样样都不差。

陈维政不懂了,远征军跟面前这些一副受迫害样子的难民有什么关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