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傲世天骄 > 第二五一章 边陲小镇

傲世天骄 第二五一章 边陲小镇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5: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二五一章边陲小镇

美丽的西部边陲,充满了神秘和希望。

取道六盘云都,把思乡心切的汪宁外婆留在了家乡,经过汪宁外婆的再三挽留,刘裕奶奶决定跟老姐妹一起在云都过一个休闲的春节。

其它人,继续分乘两辆风临天泽,西行南流。

经春城,过南召,保山,不远就是陈丽萍的家乡。

这是一个古朴的老镇,过去真的也叫陈村,现在叫陈氏古镇,全村人也全部姓陈。青砖老瓦房连绵近公里,老镇整洁干净,与南流的其他古镇相比,这里没有太多的商业气习,人们仍保留许多纯朴的民风,不象某些古镇,被开发者弄得土不土洋不洋,破坏了之前的文化,又建立不起全新的文明,横竖不象个东西。

到了陈丽萍的家乡陈氏古镇,郑建一说,他的家还要从这里进去,差不多五十公里,只是再进去就没有车,只能走路、骑马,或者骑越野摩托,这次回来,想回去看看,能不能给家乡弄一个风力发电站,只要能充电,就能够使用大功率的电动摩托车。这里的油价比较贵,老百姓用得更加吃力。

来到陈丽萍家新建的大房子,家里的亲戚朋友早已准备好最强大的阵营,以隆重的礼节等待着他们,热情的程度完全超出陈维政们的意料,人们载歌载舞,用清纯的好酒,以高贵的仪式,迎接他们的到来。

陈丽萍告诉陈维政,喝三碗酒后就装醉,不醉这里的人不会罢休。陈丽萍知道,想要让陈维政真醉,估计这些迎接的人加起来都不够。

装醉也有装醉的好处,可以舒舒服服睡一觉,还能享受刘懿的照顾,看到华峥跟着妈妈在一起倒水拧毛巾帮自己擦脸抹手,陈维政差点乐得没穿帮,真想伸出手把刘懿和华峥抱在怀里。或者,这就是传说中的天伦之乐吧!享受,是的,这才是真正的享受。

一觉睡到第二天清晨,刘裕和华峥早起的声音吵醒了陈维政,看看表,七点多,南流的天亮得比较晚,这是时区差的问题,科学道理陈维政懂。刘裕和华峥正准备去楼下院子里早锻练,陈维政整整睡了十二个小时,也不想再睡,起来换上运动衣,准备跟孩子们一起出去运动运动。

走出院子大门,就是古镇的新河堤路,一条不大的河流从古镇流下来,绕了一个小弯,就到这个新住宅区。从这里看古镇,被杏环绕,再被河边的绿树半遮半掩,晨雾中,隐隐约约,或明或暗,有点象海市蜃楼。

新河堤路上,已经有不少人在进行早锻练,主要以打拳的老头为多。几个劲装的少年在舞剑,长长的剑穗在晨光中划出一道道剑意,在古镇背景的映衬下,让人有回到中世纪的感觉。

华峥是独立的,找了一个比较宽畅的地方,随便进行了几分钟的准备活动,就开始进行截脚拳套路练习。刘裕的拳脚明显不如华峥,但是一招一式,一丝不苟。陈维政没有打断他们,而是向古镇方向跑去,一边跑,一边做一些舒展性的动作,自然,随意。

跑了一趟回来,陈维政发现,华峥和刘裕打拳的地方,已经被人们围成了一个大圈,陈维政挤进去,看到华峥正跟一个劲装的老者在练手,老者的手腕有点红肿,这还是华峥手下留情,这不,又是一下,华峥这一下有点使劲,右手是拳不是指,估计老者有点痛,使劲甩着手,嘴里咝咝有声。

“练完了吗?”陈维政问。

“练完了。”刘裕华峥齐声回答。

“练完了回去洗漱,准备早餐。”陈维政对周边围观的人拱拱手,做了个罗圈揖,再向被打的老者道歉。

老者笑道:“是我不自量力,看那孩子打得入神,想探探他的深浅,是我冒昧了!”

陈维政见他不怪罪,反而把事情揽在自己身上,知道是位有文化有素质的老人,再三致歉后离去。

陈丽萍早在家里准备好烧肉米线,这个与古宜的米粉比较接近,所谓的米线,应该是米粉的不同叫法,细细的圆粉,用开水汆过,滤水后装碗,将黄皮、酥肉、黄瓜、切成碎末,铺在米线上,金黄的一层,看起来味道很不错,再加入蒜泥、葱花、干腌菜,又是青青白白的一层。拌上芝麻油、花椒油、酱油、花生油,还可以加上一些油辣椒、味精、白醋,烧肉米线新鲜出锅。

陈维政回到家中,华峥和刘裕正一人捧着一个大碗,吃得热火朝天。问他们刚才发生的什么事,小裕说,他和华峥两人在练习,有几个老人家过来,说我们的拳打得不好看,我就说了一句好用就行,几个老人家不高兴了,找了一个他们认为的高手来过招,结果被华峥打了七八下,回去只怕要找跌打医生。

华峥说:“我不想跟他打,他硬要跟我打,结果就这样。”

陈维政说:“以后注意一些,这些老人家,年纪大了,骨头脆,很容易断的,如果不小心打断了就麻烦了。”

陈丽萍问是什么回事,小裕又完整的说了一遍,陈丽萍说没什么关系,小镇的人个个认识,知道你们是高手,弄不好还会有人来跟你们继续过招也说不定。

果然,上午,求过招的高手就到了。不是来过招,是来送礼,说是早上过招的老者十分欣赏华峥小朋友的武功,特意送来几样本地特产,给小朋友作个纪念。陈维政推辞不过,只好收下,一看,是一只藤编的箱子,在当地的原始森林中,生长着一种野藤,它的表面光滑,柔韧度高,当地人用它来编织成箱子、桌子、书架,甚至成套的藤编家具。这种家具比木质家具轻巧,而且看上去典雅美观。据记载,古代人们还用藤条编织成战服,既有水淹不透,又不容易被穿透的特点,在水中还有一定的浮力。当年诸葛孔明火烧藤甲兵,有可能烧的就是这地方的人。

藤箱的文化虽然古老,式样却很时尚,是现在流行拉杆箱的造型,有伸缩杆,还有拉轮。打开藤箱,里面还有内容,几包果脯,什锦木瓜糖、甘草芒果、话梅、柠檬李、开胃多依等等好多品种。还有一刀当地的宣纸,当地人利用本地盛产的枸皮、仙人掌生产出的宣纸颇受书画界的青睐,当年徐悲鸿大师用之挥毫后,曾称这种纸不仅有“正宗”宣纸的种种优点,还有一大长处:作画后别人无法偷揭。

华峥最喜欢的仍然是这刀宣纸。陈维政说礼尚往来,要备点礼送回去,平白无故收人家的礼不好。陈丽萍的父亲说:送礼的是本家的一个族兄,说起来,算是陈丽萍的伯父,这点小礼,问题不大,以后有机会,还点礼就行。

中午,大家准备去郑建一家,正在忙忙碌碌做准备,区杰开车去到市里买来60v的超大型电动摩托车四辆,不要商家的电池,每辆价格三千一。陈维政拿出四个500ah的电池,装在车上,准备开这个车进去。

首先确定不进去的人,区嘢太小,阮蕾不进去,章小娴陪阮蕾,也不进去,华峥对古镇风光开始越来越有感觉,宣纸激发了他的灵感,准备画一幅古镇水墨,送给早上练手的爷爷做回礼,表示不进去。他不进去,刘懿也只好留下。

陈维政的电摩搭着小裕。区杰的车搭着郑天天,汪洪涛的车搭着汪宁,郑建一搭着陈丽萍。此外就是大堆的大包小包,四辆车上能放的地方都堆满了东西。

先是一段二级公路,约五公里,电摩车队来到一条大河边,二级公路在这里过桥跨过河面,一直通到与瓦国交界的八町口岸,而郑建一的老家则在此岔路,顺江而下,在下游四十多公里的地方。车子一直沿着大河的河边小路行进,这是一段公路无法修通的地方,山高谷深。有好几个地方,还需要下车推行。车子一直保持十几二十左右的时速,郑建一估计到他们家,应该天黑。

三个小时走了三十多公里,郑建一找了一个宽畅一点的地方停下,水流落差很大,江水奔腾而来,在山石上撞出黄色的浪花。

“老郑,这是什么江?”区杰问。

“温江。”郑建一说:“再走十来公里就到我们村,从我们村再往下,三公里就到边境线,对面就是瓦国。”

“那我们岂不是可以出国一游?”汪宁说。

“那得看情况,如果这段时间平静,瓦国不打仗,我带你们去跟他们换点小玩意,他们那边的翡翠小玉石、小乌龟、小漆箱都挺好的,还有咖啡,这回可以多带一点,比古宜的假蓝山好喝得多。”郑建一说。

“用什么换呢?”刘裕问。

“我们没有准备物资,也可以直接用钱买,人民币在那边是硬通货。”郑建一说。

“老郑,你们这可以打猎吗?”陈维政突然问道。

“随便!”

“前面山坡上有条黄羊,不会是谁家养的吧!”陈维政问。

“黄羊野生,黑羊家养,不会。”郑建一说。

“那就好!”陈维政拿出一把龙山2015,对准一个方向,连续打了五枪,没有爆炸,用的是实心弹,这时汪洪涛们才看到,在两百米外,一头黄羊一头栽倒在地上。等他们反映过来,陈维政已经跑到猎物前,两手一*,黄羊上肩,七十斤的黄羊扛回来才发现问题,车子已经装不下了,怎么弄回去。

这时,前面来了两辆燃油摩托,郑建一一看,是自己家的小弟和妹夫,家里人接到信,接人来了。

两辆摩托车,在这种时候,不亚于两辆豪华大轿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