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元末新世界 > 正文 第九十四章 北风吹来满地惊4

元末新世界 正文 第九十四章 北风吹来满地惊4

作者:月下清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13: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顾凯回到衙署,早有参议俞伯,谭子琪过来问安,看顾凯的脸色波澜不惊,谭子琪小心地问道:“不知大人去议事,王爷可有定论?”

顾凯坐下,接过婢女奉上的香茗,轻轻泯了口,放下茶盅,看了看这两位手下道:“王爷计议已定,待各部汇集后再大举南下!”

谭子琪微微皱眉道:“此虽稳妥,不过若待大军齐集,至少需空耗数日,属下等以为那刘贼非一般贼寇气度,隐隐有刘贼福通,张贼士诚之形,若拖延时日,恐形势有变。”

顾凯看向俞伯:“汝意下如何?”

“属下窃以为刘贼蛊惑民心之伎俩更甚于刘贼福通。若处置失当,即便胜之,代价之大实难预料!”俞伯欠身慢语。

“哦,莫非贼子亦有胜算?”顾凯微微惊讶,俞伯多智,常知微见著,目光长远,与谭子琪的勇于做事,力求实效相得益彰,为顾凯的左右臂助。这次顾凯出京,协助买奴剿贼,特地点名带这二人跟随。

于海当初曾四处流窜,招揽了大量人马,经过这二人为益都路出谋划策,逐渐采取釜底抽薪,剪其羽翼,召降纳叛等计,将于海部逐渐蚕食,赶到了大山里,才有了于海山中遭伏之事。

顾凯为这二人的请功折子经买奴首肯后早已经飞报大都了,想必佳讯指日可期。

“属下等思虑良久,觉得贼子发的檄文和告示虽然多有蛊惑愚民之言,但是却是易动人心,若朝廷不用心应对,即便胜了,亦留下后患。”俞伯沉声道。他已年过四旬,仕途之路难有升迁之望,若非顾凯的赏识,提拔,也就是衙署内一小小胥吏。

“大人亦知我朝历年朝政流弊积年,虽有脱脱右丞,及大人等国之栋梁耽心国事,日夜操劳,但民间不知所因,只谓朝堂高官尸位素餐,不思报国,反以公器私用,中饱私囊为要。上下隔阂久矣,民怨愈深,方有一旦贼子起事,四方愚民蚁附之举。”

“属下以为这刘贼在檄文中所言并全非妄言,故此更易混淆视听,正如俞兄所言,若不能以雷霆万钧之势,快刀斩乱麻,刘贼坐大,有难控之榆!”谭子琪接过俞伯的话道,“现国事艰难,处处民怨沸腾,即便是朝廷大军成功进剿,但万一有贼孽余生,犹如星星之火,仍可燎原!”

顾凯听后,一时静默良久,最后叹气道:“吾亦知之,只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国之弊端,庙堂众君子岂有不知?右丞雄才伟略若斯,这些年清君侧,立新政,修河道,编前史,无一不是锐意鼎新,激清荡涤之策。吾辈志士当以右丞为师,追随其左右,拯救万民于水火,方不负圣上眷望!”

“前路多艰,为千万人吾往矣!”顾凯话语激荡,一字一句道。

俞伯,谭子琪对视一眼,一起俯身下拜,泣道:“大人不惧刀斧,不惜身后名,属下愿效随君后,唯死而已!”

顾恺与谢林同是士子,但是想比谢林的无甚根底,一直未获朝中权贵提拨,顾恺则很快就被脱脱所赏识,所以留任京官,不断被擢,论根底,顾恺与脱脱已是一条线上的人了。谢林自任县尹后,虽努力专营,却一直无甚突破,久居小县之地,终于不耐苦熬,见当世纷乱之象渐显,才有了异志。

顾恺跟随脱脱,参与了修史和重开科举等事,对脱脱的知遇之恩自是感恩戴德。修史是国之大事,非博学之人不可当任,自己能参与其中,必定会在文士中留名青史,这对于一生求名于世的汉家学子而言绝对是一项极其自傲的荣誉。

至于重开科举,让万家学子有了跃升龙门之路,无异于茫茫黑暗中见到了一轮红日,脱脱此举紧紧抓住了这些士人的心思,也使得脱脱在朝野中大大提升了威望,脱脱更是无形中成为数百新进举子的座师。

当然脱脱威望极大提高的同时,朝中不仅仇家自然不悦,甚至元帝后来也隐隐感到了自己的帝位有被弱化之势,再加上哈麻、汝中柏,奇氏等时不时挑拨,终于对其生厌,但国事日渐乱象,不得不继续重用之。

顾恺上前扶起这二人,欣慰道:“世道艰辛,惟勇士独行,顾某有你二人倾心相助,实乃三生有幸!这次出京办事,屡起波澜,眼见得守得云开见月明,不料贼子狡诈狠辣如斯,前期剿匪几乎覆水东流,如今各军正在齐聚益都城,南征之日是指日可期,顾某敢请两位继续鼎力相助!”

“大人何须客气,属下当尽犬马之劳!”俞伯激动,再拜。若说是脱脱赏识提拨了顾恺,那么是顾恺赏识提拨了俞伯。知遇之恩,恩同再造,俞伯自是感激涕零。

谭子琪道:“吾等为朝廷可谓鞠躬尽瘁,此次大军齐发,想必贼众灰飞烟灭,属下担心朝廷众多高官目光短浅,鱼肉黔首,这事不能最终解决,只怕解了燃煤之急,大军回归后,当地可能再起风云。”

俞伯开解他道:“真知有此忧,理所当然,只是朝廷积弊多年,岂是旦夕间可轻易解决的。右丞大人多年苦心国事,也不过做了几件大事,朝中奸佞之徒仍是大有人在,对新政的阻扰、播弄又哪里少了!”

真知是谭子琪的号,俞伯年过四十,长于他,谭子琪只有二十余岁,正是风华正茂之时,其性子比起俞伯直快的多。

“不除奸佞,难以成事,即便是刀光剑影,也在所不惜!以属下猜度,右丞大人近些年锐意新政,虽收实效,但亦得罪宫内外众多权贵,甚至圣眷渐薄,此兆大不利,何不倾力一搏?”

顾恺和俞伯齐声道:“真知慎言!你我臣子,当一心辅佐大人倾心国事,怎可沉迷于刀兵相向,若朝中政争皆以武为途,何来国之长治久安?”

谭子琪低头道:“吾无害虎意,只恐虎有伤人心。自大元定鼎中原,数十年间朝堂上刀光剑影还少了?属下只是未雨绸缪而已。况且右丞大人若是平定张贼后,威望再涨,班师回朝后,不知多少宵小会坐卧不安,彼时朝堂之争必更甚以往。”

“今上圣明智慧,自登基一来,数十年地位稳固,如今百业复兴,乃中兴之兆。朝中虽有宵小,不过疥癞之疾,右丞大人乃我朝百年不世出之豪杰,当有解困之法,吾等当一心尾骥追随就是!”顾恺爱惜谭子琪之才,不愿因此类言论为其招来祸患。

俞伯开解谭子琪道:“真知,吾等所做之事皆非仓促可就,急于求成,反倒不达。右丞大人身居高位,只要吾等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对宵小有提防,料他们也翻不出右丞大人的手心。待大人北返回京,就是吾等再塑神州之时。”

“京中近期有不利大人的流言,眼下这些宵小看不得大人一步步胜利,估计难免会在朝中有些动作,未免意外,大人早日班师回朝最为稳妥。当下,吾等远在益都能为右丞大人所做得就是尽快剿平贼军,安定地方,保益都南下道路畅通无阻。”顾凯推心置腹道。

脱脱当年复徐州,深得元帝器重,此次征讨张贼,顾凯等人都希冀能再获圣眷。这两年元帝和太子与脱脱的关系明显有了疏远,顾凯等皆认为是朝中奸孽挑拨所为,这次脱脱及心腹觉得亲自出征,得胜还朝,将大大缓和与元帝的关系,才托付国事于京中诸平章,自己统帅大军南征。

“朝中政争诡谲,右丞大人不在京师坐镇,一旦有变,只怕应付不及!”谭子琪有不同看法,不过对京中争斗他亦无计可施。“诚如大人言,吾等还是解决刘贼为要。”

“官军未齐聚前,还请大人禀陈王爷,严密封锁临朐城,劝阻各地愚民受其蛊惑,只要贼势被控,当可无忧。”俞伯对顾凯建言。

顾凯点头同意:“今日吾已经向王爷禀明,待明日再与也先将军强调!”

顾凯说完,转头看向室外南方的天空,蔚蓝色的天空上飘着朵朵洁白的云朵,长空如碧,白云如雪,正有一行大雁排成人字形向南飞去。

“本官只愿苍天庇佑,右丞大人之伟业可期,天下苍生可得安乐!”顾凯喃喃自语。

益都路这边秣马厉兵,准备大干一场。此时在泰州城外不远处,已是旌旗招展如林,戟枪森立如海。

各部元军正遵照中军号令,有条不紊地收拢战阵队形。再远处数万大军和连绵不断的脚夫、大小车辆的队伍正络绎不绝地自最外处汇入后方的大营。

大营的规模已是层层叠叠,按照各部所属又分为无数小营,以左右前后中等规划,依次依托中军大营,在前后左右次第展开。

这无数人马依次进入各处营寨,一望无垠的营寨里旗帜随风翻动,形成一片旗帜的海洋。各处营寨犹如吸血的怪兽,不断地吞噬外来的血液,随着队伍陆续进入,营区不断扩展,身躯也随之不断地涨大、抖动。

此时大战刚刚结束,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处处都遗留着一簇簇的尸体,这些尸体衣色杂乱,多数没有着铠甲,甚至有的尸体还穿着草鞋或赤脚,看这些尸体的穿着打扮和面容分明是附近的农户、盐民等。尸体间也间或杂有身穿各色不同制式盔甲的元军,只是元军的尸体数量远远少于这些农户。

再次厚颜求推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