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元末新世界 > 正文 第五十九章 招揽2

元末新世界 正文 第五十九章 招揽2

作者:月下清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13: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于志龙不说话,谁也不敢开口,一时大堂上鸦雀无声,场面有些冷。明雄刚才向于志龙说明了自己一行的事情,顺便也提到了县尹的照拂之事,这县尹在本县经年,才干确实是有,秉性不差,虽然也有贪墨、徇私之事,但是放眼天下,又有哪个官员不这么做,若非如此,又怎有资本迎奉上司,交好同僚?相比之下,此地县尹还算是比较清廉的了!明雄昨日受他照应,自然不想他被于志龙处死,只是自己刚刚投附,冒然为县尹求情,只怕弄巧成拙。吴四德等在旁边等的不耐烦,现在刚刚入城,他们只是占了县库,若不是于志龙下令不得随意破坏县库大门的封条,令吴四德派人守护,心急的吴四德早就冲进去肆意抢掠了。

计较良久,于志龙挥手令手下给县尹搬了张椅子,让其坐下,众人都是惊讶,县尹更是疑惑,不敢抗拒,战战兢兢上前入座,正襟而视。

“我初来乍到,未知县尹大人名讳,可否相告?”

“不敢,上谢下林是也。”

“哦,谢县尹,我刚才看了部分的账册,若是县库的实际数目与之相符,说明你治政有方,而且明大人也曾提到受你照拂,否则现在生死难料,我现在不仅要还你照拂明大人的恩情,还希望你能留下来继续为我治理县城,你的下属我一概不杀,你自己完全可以斟酌自用,以前你和属下做的害民、扰民之事也可以不做追究,我给你的要求只有一条,真心为民,不贪不色,你可愿意?”

于志龙一番话不啻于惊雷,震得县尹等人张口结舌。原以为难逃一死,不料这个贼头竟然要邀其入伙,这不是刚出虎穴,又入狼窝吗?

县尹吃吃道:“不知头领何出此言?”

“本次入城,原想擒获乞蔑儿等蒙色官吏,择其恶者杀之以泄民愤,不料刚才来报乞蔑儿竟然弃城而逃,追之不及;县尹却拘束众差役,封存县库,在此安然等候,处事之细,胆色之壮,我深佩服。”

“县库所藏,皆民脂民膏,本官若不能将其用于民生,则是失职,若任其被劫掠、焚毁,更是大罪!今日失城,下官亦难辞其咎,现将其封存留交贵军,也只是求个心安而已。”

“嗯,汝所言合情合理。我前已说明,一是为明雄还你人情,二是欣赏你等才干,不愿就此埋没。元廷昏暗,残虐无道,观之气运已是无多,方今天下正是群雄并起,建功立业之时,我虽不才,也愿效汉高祖之志,驱除鞑虏,恢复汉家江山。只是现在小子实力单薄,还需四方志士共襄盛举。”

“你既为本县的县尹,想必也是读过书,学过礼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礼义廉耻,君子所重也。蒙元自窃据中华,人分数等,蒙人高居权位,视我汉人如猪狗,占我田亩,霸我妻女,驱我等终日劳役不得休,征我等田赋不得活,此等朝廷何来礼仪法度?当今天下反旗猎猎,处处已是征战不休,实是蒙人失德,世人离心。你本知书识礼之辈,若不能清谨自持,也不应从了蒙廷,与之同流合污啊!”

“谢某学得圣人书,不过是想学以致用,益我民生而已,况且自世祖建立中原基业,立志颁行汉法,广纳汉臣,屡有贤策,天下士子早已视朝廷为正宗,谢某不过是千万士子中一粟耳。”

“君言大谬!世人皆道屋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寒窗数载,其实只望一朝金榜题名,鱼跃龙门。且不说天下士子千万,每三年一届能有多少人可登上金榜,单说苦读圣人书,实际只为一个官字,不过是那些趋炎附势,追逐名利的伪善之词。我知你现在心中难以认同我之言,不过我今日确是诚心请汝留任,只盼汝真真实实的为治下之民做些实事。你若不愿,怕污所谓的清名,我倒也有权宜之计,我会下令将汝等的家眷人等,全部拘押在县衙内,对外且说汝等因被我胁迫,以家眷为质,不得不敷衍于我。只要我于志龙还占着这县城,汝等就一直在此做事吧!只是这舍身取义之道,何为仁,何为义,你以后可需细细琢磨,这天下士子又有几人真能够做到舍去这个身,取那个义呢?”

说完这些,于志龙再厉色对堂下的众衙差道:“汝等所以能活命,非吾不为,亦非上天有好生之德,念今夜死于刀下之人实在太多,吾实不忍再见流血,且留下你等人头在颈上,尔等家资尽可自用,我军绝不会侵扰,不过以后须随谢县尹尽心做事,每月初可依例翻倍领取钱饷,若有贪索敲诈,草菅人命之事,马峪采石场千刀万剐之例,就为你等前车之鉴!到时汝等家眷亲族同座!莫为言之不预!”

留下这些人,于志龙亦是无奈,无论是刘正风还是自己手下,都不熟悉治理政事,在这些人心里,管理一个城池或是一块地域的内容,就是坐在大堂上动动嘴皮子,拍拍惊堂木。堂下之人虽然问题多多,毕竟一番利诱恐吓后尚能勉强使用,只要自己还能掌控,以其家人为质,就不怕他们能翻上天。

于志龙担心这些衙差的月饷微薄,不足家用,姑且先翻倍支用再说,以后再细察。总之,就是左手打棍子,右手给甜枣,软硬兼施,逼着这些人就范。

谢林等见这头领如此强势,若是不从,只怕自己和家眷就此落难,只得一一俯身行允。

于志龙安排钱正带人立刻提取主簿等胥吏的家眷,全部押入县衙,至于一应差役的家眷,则按照县中户籍名册,分别至其家中拘押一名幼子或其他亲眷,暂时关押在县衙的一所大院内,院外留下士卒看守,仅仅允许部分指定的几名家仆出入买卖生活物资等,其余皆不能出入院门。谢林一家本就居住在县衙,就任其独居一院。同样派遣部分士卒看管其家眷。

明雄见谢林被留下性命,而且还被于志龙留用原职,又喜又惊,不料于志龙胸怀若此。

钱正一直不言,待于志龙吩咐完毕,吴四德等对堂下众人怒目而视,按刀怒喝:“我家大人高义,饶尔等不死,若敢再偷奸耍滑,阳奉阴违,我等手中钢刀可不认得你等!”

“岂敢,岂敢。我等定尽心竭力,为将军分担!诸位勿忧。”谢林等赶紧躬身施礼,唯唯诺诺的下去了。

于志龙见大家面色不喜,解释道:“我释才粗粗随机调阅数份帐册,发现里面条目清楚,备注详尽,各项钱物总分之数皆吻合,说明此县治理和府库管理井井有条,县尹等胥吏确有才干。我等既然已经取得此城,将来地方的治理就需要大量的各色人士。只是现在军中能熟知政事民事的人极少,不得不暂时留用他们。他们虽然是寻常小吏,却是与市井乡村的小民直接联系,对城乡的情况最为熟悉,今后地方治理的好坏关键是依靠这些胥吏。我等都是军武之辈,做这些本就非我所长,且大多又不识字断数,临时赶鸭子上架实非良策,既然他们表现不错,不妨暂且用之,只是今后需要考虑如何有效监管,以免当中有人浑水摸鱼,公器私用。若是有害我声誉,毁我基业的自然不可放过,但对治理优异,勤快实干的之人也要有所褒奖才是。”

“这些人中难免有作奸犯科之人,尔等今后可留心民间风评,若有议论,我将细察,酌情奖罚,方为上策。”

钱正道:“只怕他们久为元吏,或有二心,今日所为不过是曲于形势耳,他日若有机会,难保不会变心。且蒙廷流毒,积重难返,长此以往恐害大人志向。”

“无妨,现在只是权宜之计,今后如何广接人缘,纳四海有志之才,我们再细细斟酌,择其良法用之。刚才令拘其家眷在此,也有人质之意,料想短期内彼等还不至于放肆行事。这次夺城,尔等务必约束部下,不得扰民,更不得害民,否则,与之连坐!”

“这些厮鸟,见着就生厌!依俺的性子早就一排斧头剁过去,一个不留,岂不干净?大人如此待之宽厚,只怕这些混账未必领情!”吴四德还有些嘟囔。

“用人之际,休得多生事端!你若违令,一样军法从事!”于志龙正色道。

众将连连保证,绝不敢犯。上次夺庄于志龙一口气当众砍了数十人的脑袋,大家的心里均是震撼不已,即便是有人心里有些念头,也暂时收敛了。不过现在城破未久,于志龙恐有趁火打劫之事,毕竟这次入城的可不仅仅是自己一部,刘正风虽然战前下了军令,谁知道那些头领执行的如何,特别是大家流寇做久了,一些习惯是很难立时改变的。所以于志龙令赵石领亲兵开始在城内巡逻,尽量约束各部。

众将嘴上保证,心里却不敢对自己的属下打包票,见于志龙再无安排,赶紧纷纷告辞,各回本队细细约束去了。

此次入城,于志龙约束部下,不许先去抢夺各家富户、商铺,以免众部因争抢起了纠葛。出发前于志龙再次对刘正风提出约束部属,免遭民愤。刘正风等倒是答应了,只是能否严守军令,于志龙却没有太大的信心。想当初自己得了刘家庄后,就因为新卒劫掠不得不当众杀了许多的违令士卒,现在队伍人员复杂,各部新建,很多士卒甚至都不熟悉自己的同伴和上级长官,号令未能绝对统一,而且长期流转作战的士卒一旦入城,犹如穷人入了宝山,想克制住心里的**实在是不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