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元末新世界 > 正文 第二百八十二章 风起青萍末

元末新世界 正文 第二百八十二章 风起青萍末

作者:月下清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13: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于志龙暗暗皱眉。寻思一会儿道:“天色已黑,估计元军不会连夜行军,若是要来也是明日。”

“穆将军、曲将军、钱将军!”

三人闻声而起:“属下在!”

“立即收拢各部,整顿城防,今夜宵禁,告诉军士,有敌来犯。”于志龙吩咐,一般的军事行动,除了确需保密的外,于志龙要求必须通告全军将士,做到大小将佐、军士知道所对之敌,各自的任务等。这么做既是对部下的信任,也是令各部将士明白一旦上司战亡或不能继续指挥时,接任者能够按照既定指导继续指挥。

“苟千户,速速再遣斥候四下打探,看看周围是否还有来敌,有敌多少,位置若何?城西处要多派人手。”苟富贵大应一声,拜辞而去。

于志龙看向谭晔,道:“今日收拢教众之精锐,虽然多青壮,然无操训,两军阵前不能大用。若是一一散入靖安军各部,还为时尚早。吾意索性暂编一部,由汝统帅,据城而守。”

谭晔拜倒道:“谭某愿追随将军,共襄大事。敢问将军令我据城而守,莫非是要亲自出城退敌?”

“不错。城内初定,再经不起战乱,况且吾孤军前来,再无援兵,若是困守一地,岂非是陷靖安军上下于死地?吾意已决,无论敌来势若何,野外退敌,势所然耳!”于志龙慨然道,“城若再失,必失此地民心,也大堕我靖安军军威,故令汝留守,当好好看顾!”

诸将大为惊讶,这谭晔不过新附之人,于志龙竟新任如斯!

谭晔低头拜服,稍稍心内计量后道:“属下多谢将军信重,必尽心竭虑,守护城池周全!只是敌情不明,某看我军军力不过三千,万一来敌势大,野外杀敌恐有难处,二来此城小,守御时用不了许多人,三来教众青壮者多有暗地里简单操训者,以备将来图事,今聚约有千人,虽不如大军精锐,尚也可随将军出城一战。某自投军尚未立功,今日只愿随将军一起杀敌!”

弥勒教并非简单的结伙起事,为了一举奏功,暇时也曾暗地里避开官府、里正,在野外简单操训。阳朔、谭晔都是图长远的人,自然常做此事。

“如此也好!”于志龙简单思索好,允了。

冲锋陷阵自然用不上这些人,不过若是壮声势,打个顺风仗,还是可以的。如今敌情不明,再无外援,孤守一城,实非上策。

“大军行动皆有章法制度,今封谭晔为千户,通领这八百人随我出战,暂列众军阵内。令钱正部分出五十老卒,担任这千人新卒的百户和牌子头,至于城内防守汝可选一坚毅有谋之人为副将,吾再分派劳景为守城主将,留二百精锐和二百新卒坚守。”

单留新卒守城,自然不行,遇到复杂敌情时难免混乱一团,无法形成合力。故于志龙特地自钱正部分出一部军士作为各级指挥,再令劳景领一部精锐镇守。只要自己野战能胜,城池自然不失。

另外,这些教众心思难定,加入老卒为队首,除了稳定军心,也可渐渐掌握部众,减少弥勒教、甚至谭晔对他们的影响,能较快的融入靖安军的整体。只是这个心思不好对谭晔等人明言。

初时令谭晔为守将,也是信者不疑。于志龙当众吩咐,乃故意收取谭晔等部人心之意。

于志龙起身在堂内来回踱步,再对劳景吩咐道:“选个路熟可靠的本地人,再派亲卫至莒县打探。赵石将军至今无音讯,某委实难安!”

劳景领命,唤来一亲卫百户,如此如此。

见于志龙分派完毕,穆春上前请道:“此次攻城,我军得弓矢若干,另外还有火铳百余,何不分发我军,以利杀敌?”

沂水毕竟是下县,城内汉军和军械库里本就存有些弓矢和火铳,先后历经战乱,损失、遗弃者不少,最后尚有制式劲弓二百余,火铳百余杆。

“弓矢俱配发军中,至于火铳则留在城内防守只用。”于志龙想了想道,“城中尚有几门火炮,俱留在城头。”

火铳乃前宋就开始制造,军中曾有装备,各式火器均有。

元军的火铳多是青铜管式,内填火药、弹子,两军阵前以火捻引燃,在于志龙看来这就是早期的前装火绳枪,只是因现在制作工艺完全手工,不成精制系列标准,火药威力小,伤害距离太短,最多百步,不堪用。

当今的火铳、火炮说是杀敌,莫不如说是烧敌,弹子的威力还是乏善可陈。后世欧洲的火器犀利,主要原因是制造工艺开始标准化,机械化,黑色火药先后被改良为效能更大的黄火药。集火射击的威力渐渐远超冷兵器,所以才在短短百年中迅速取代了冷兵器。

由冷兵器转为新式兵器,没有数十年,上百年的工艺积淀和思想进步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于志龙既不是圣人,也不是百科全书,能够做到全知全能。他仅仅是知道一些后世常识,让他开挂金手指,完全不现实。

“今夜城内、军内加强巡视,各部将佐应将吾靖安军的军规、施政纲略明确告知那些新卒,彻底安定新卒军心,提振时期。”于志龙接着道。

自临朐带来的老卒,于志龙并不太担心,但是沂水新加入的哪些教众,汉军俘虏等,因为不清楚靖安军的军规、民政,难免会有些别的想法,特别是到了两军厮杀关键时期,万一泄气,就悔之晚矣。

钱正、穆春、曲波、于世昌、苟富贵等凛然领命。

“明日卯时初起床,卯时正用餐必须完毕!”于志龙下令,“今夜诸事繁多,汝等这就一一去吧。”

诸将拜辞,快步而去。

于志龙召来堂外候差的沂水巡检使,令其连夜统计本城旧有差役青壮,听取谢林、孔英调遣。

当初谢林辅佐纪献诚守临朐,两人可谓相得益彰,配合默契,如今此城的防御还的交由谢林主持。好在这次于志龙打算是野外退敌,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独守孤城的。若战况再不济,宁肯舍弃此城,保留实力回撤临朐,于志龙也不愿据守本城。

当夜文武诸人皆忙,于志龙则是独自端坐县衙大堂之上,静待斥候回报。

四更前后,有斥候陆续返回禀报:城西三十里元军人马不下二三千之众,旗号似乎是济南路的镇戍汉军。

“济南路据此数百里,怎的是它的兵马?”诸将不解,纷纷寻思。

于志龙这边紧锣密鼓的领军出城迎敌,行了不过二十里,前方斥候回报,进逼的济南路元廷汉军突然全体后撤,看其方向,竟似是奔莱芜,会济南了!

原来那元军万户与孙先生有约,若是沂水城这边敌众,不妨回兵,以后再做道理。这本就是益都路的事,济南路肯帮着益都路剿贼,没了清风寨,已是尽了力,没必要再孤军冒进而犯险。

特别是半路遇到的逃难的诸葛等沂水士绅,见了济南路元军喜极而泣,万户召来问询城内敌情和军力,可惜诸葛等一心潜逃,根本未及与靖安军交战,只得勉强解释城内原有石泽波数千众,粗粗估算不下四五千,结果一下子就被靖安军冲垮,原先交恶的弥勒教众,许多也归附了靖安贼。

万户心内合计,自己所带军力不过近三千,如何抵得住对方?周围又无元军侧应,现在已有了剿灭山贼之功,还是就此打道回府吧。

言明自不敢出言邀战,默默吩咐手下收拾好细软行囊,回山寨接上兰氏,烧了山寨,数百人紧跟着元军一路撤往了济南城。

此时大都城内,一封奏章直呈入内宫深院,自有小心翼翼的太监将它端端正正的摆在了龙案左侧,正好压在了左侧一厚叠各地上表呈文之上。

“嗯,御史台的?又是要弹劾何人啊?”惠帝批示完手中展开的一封奏疏,放下狼毫小笔,另一个小太监小心的接过刚刚拟就的奏疏,抬起至嘴边,轻轻地吹干了墨迹,待笔墨彻底凝干后,万般小心仔细的当着元帝的面用印,展示给元帝看后,才合拢它,规整的摆放在惠帝阶下右侧的一张大案上。那里早已一一整齐的摆放着今日惠帝批过的各地奏疏。

未曾览阅的各地文书则是一一置于阶下左侧的几案。

惠帝自禀政以来,治国上比前几任用心多了。自从伯颜被其罢黜后,他与脱脱倒是一心多在国事,脱脱每有所呈,皆无有不允。脱脱能获惠帝如此眷隆,主要还是在罢黜伯颜中立下大功。

脱脱禀政,大权在手,笼络蒙色汉臣无数,京师、地方诸官及权勋多看其眼色行事。惠帝见脱脱渐有伯颜旧象,嘴上虽不言,心内不免产生些忌惮,不过好在脱脱关注国事,总体上还是令惠帝省心不少,这才没有产生什么表面化的争执。

这御史台最近风闻奏事是越来越盛了!若不是看在他们多少还算是尽心做事的份上,惠帝恨不能将御史台的奏疏全部搁置。

接过奏疏,展开一看,惠帝大惊,眉头紧皱。

这时江北淮东道按察司所奏。内容令元帝看了是心惊肉跳:大意是自脱脱右丞征高邮以来,一路可谓是连破贼军数十道大寨,剿灭贼军无数,如今张士诚龟缩在了高邮城,元军多次设计诱使其出城溺战,均无果。大军累次强攻,张贼等坚守不退,耗时近数十日,几无寸功。见官军攻打甚急,张贼自知不敌,多次放下身段乞降,脱脱只是不允,甚至已发布屠城令,反倒是坚了城内军民死战之心。

这一段元帝早知晓,但是后半文却是骇人。

奏章随后提到脱脱现在多与各部将佐联谊,甚至就连苗军、藏军、回回军、高丽军等辅军将帅亦是前后多次好言抚慰,数加军赏;而攻城节奏明显放缓,任凭数十万大军枯坐于城外郊野无用兵之地,日耗粮米油盐和军饷无数。

令人惊异的是太师脱脱领军剿贼,各地请示公文仍是雪片般先递往高邮,京师中枢反倒是事后被脱脱批阅后方知晓。京中风传国家官吏只知有太师,不晓有元帝的流言。

据报京师各部官僚常有密信递往高邮帐下,细言朝中动向。该廉访史甚至怀疑脱脱右丞有养贼自重,以待时机之意。

高邮战事,每日均有站赤八百里加急,递往京师。惠帝自然知晓战况变化。自高邮被围后,已经不下半月,至今没有任何取胜的迹象,渐渐朝廷上下和惠帝不免开始不耐烦。

前者御史台、中书省,甚至枢密院都有不少上奏弹劾脱脱的奏疏,不过多是集中在其权柄日重,独断专行,骄奢跋扈,不尊朝廷法度等事,惠帝览罢,姑且不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