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元末新世界 > 正文 第一百八十六章 军心2

元末新世界 正文 第一百八十六章 军心2

作者:月下清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13: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于志龙继续往前巡视,来到了纪献诚部。

这次巡视,于志龙又发现了一些新面孔,应该是战后分批补充的新卒。不过里面明显混有不少较为老弱的士卒。

于志龙奇道:“这些是补充的新卒吗?难道这次招收的新卒数量太少而降低了标准?”

方学跟在身侧,闻言上前道:“其实这次全军招了不少人,只是这次是顺天王部最先挑选,其次是万、刘、夏侯、秦等挑选,最后剩下的才拨给了我部,所以其中老弱较多。”

纪献诚过来接着道:“将军,我部的伤亡虽然较少,可是损伤的却多是最为悍勇之人,现在我部的战果最大,但是补充兵员的次序却是最后,这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某和方小弟曾亲自找去理论,但是掌管此事的人根本不搭理我等,问急了只说是顺天王定下的顺序,真真是欺人太甚!”

“这次不仅是士卒补充如此,就是分配的兵器盔甲等也是这样,其他各部都是先挑,最后轮到我们的多是些残破不全的。方学兄弟不得不去城里买了几十块磨刀石,再雇了些铁匠,将那些钝刀驽枪重新打磨。好在马匹上面有四德抢先动了手,我们才没有吃亏!”孙兴跟着解释。

“这是顺天王定下的顺序?”于志龙追问道。

“那还有假?管分配事物的都是他的心腹,没有他的首肯,这些人怎么会如此行事?”纪献诚有些不忿道。“四德是个不吃亏的主儿,为了能够分到好马,抢先去了那里索要,管事的一开始还不愿意,恼了老吴后,将他绑了起来,自己点齐了战马和鞍具等带了回来。”

“四德如此行事,只会淡了各部之间的关系,于大局无益。”于志龙皱皱眉,嘴上怪罪吴四德鲁莽,心里却是解气。

这刘正风度量小,眼光有限,如此行事落了下乘,未免令人心冷。但自己既已是生了二心,自不会现在与他争执。于志龙转念一想,刘正风作为首领,手下各部林立,除了曲波、于世昌算是其嫡系外,其余各部皆有很大的独立性,不能如臂使指,眼看顺天军的架势越来越大,刘正风心里也难免会有想法。

历来成大事者,无一不是胸有山河,深谋远虑,心狠手黑之辈。刘正风面上和蔼,下面使绊子,怎成大事?

看着远处热火朝天操练的各部士卒,于志龙一时心思恍惚。

乱世中活命最主要,眼下刀光剑影,征戈不休,一不留神就会满盘皆输,虽然于志龙经常给部下鼓励,画出一个驱除鞑虏,恢复汉家江山的美好大饼,可是元廷实力雄厚,数十年军威赫赫深入人心,此时随时可以轻易调集数万军马于一地攻伐,想推翻元廷绝非易事!

幸运此时元廷早已集中全力战高邮,各地可用之兵已不多。另外,益都路始终把临朐视为蟊匪,一心想着以本路之力平之,未曾大张旗鼓的报奏大都请调援兵,这才给了大家一个机会。

于志龙不由想起南方的朱重八,现在此人正在大展拳脚,处于草创基业的关键时期,如果自己想办法投到他的门下又如何?

随后于志龙不禁摇了摇头,朱和尚是个大神般的人物。此人识人、用人之能堪称经典,不过心里面也是极端冷酷无情,做事翻脸不认人。为了子孙江山稳坐,可以大肆罗织罪名,屠戮开国功臣,自己虽然有一番鼎制革新的大志,但是自己的小命也是最为重要。没了命,即使功成名就又有什么用!

至于张士诚、刘福通之类不过是草头王,有枭雄之志,却无相配之才,终难成大事。

眼下大敌当前,怎能自乱阵脚。至少面上还是以和为上。于志龙听闻部下有议论,遂下令营内禁止再私议此事。

见于志龙微微摇头,面上不悦,方学和纪献诚等都不好再就此事说话。两人给孙兴递了个颜色,孙兴才低声出言道:“这些事虽然不大,不过兄弟们觉得顺天王未免太过,若不是靖安军当初力挽狂澜,决不会有今日顺天军的光景!前几日士卒斗殴也是为此。”

明雄曾禀告有靖安军士卒与刘启部、刘正风部的士卒因口角而起争执,双方一时火起动了拳脚,好在没有用兵器,彼此伤了一些士卒。

于志龙问及原因,原是吴四德一支部下至河边洗刷战马、鞍具,带队的靖安军骑军总旗为人有些轻狂,不仅看轻靖安军步军,就是刘启部、刘正风部等也是难入其眼。偏偏这几部将士也不待见靖安军,双方在河边恰巧遇上,彼此三言两语,横眉竖目,很快就上了火气。最后干脆打成一团。

好在双方长官出现制止的及时,事态未曾扩大,就及时制止。

此事的来龙去脉明雄早已查明,并禀告了赵石、于志龙。于志龙一边遣方学至刘正风、刘启处致歉,一边将参加斗殴的将士当众笞了十军棍,那骑军总旗去职,至于主将吴四德以御下不严,扣下当月俸禄,记过一次。

军中斗气、互相指摘的习气绝不能放任自流,即使是靖安军与其他各部之间也不能漠视。

虽然靖安军与刘启部、刘正风部开始不睦,但是顺天军还是一个整体,仍然面临益都大敌的虎视,无论如何,不能内乱。

“我看是你们中有些人在嘀咕吧!”于志龙反问道,“现在的局势是山雨欲来,不把心思放在如何练兵上,倒是有闲情论短长,是嫌训练量还小吗?你是亲卫之首,出现这种苗头应即刻禀告,怎能与他们互通声气?此事绝不可再犯!”

“明校尉,各部的操练强度可以再适当加大,都给我把力气使到操练场上去!”于志龙吩咐道。明雄赶紧应诺。

“将士们对战后赏赐反应如何?”于志龙问方学。

“回将军,所有钱物已经全部分发到有功将士手中。按照将军要求,各部皆是当众宣讲其功迹后,才将赏赐颁发,决不会有克扣赏金,中饱私囊之举。宪兵也同场监督,将军尽可放心!”

“此次多赐财帛,而少分田亩,不知诸部可有不满?”于志龙再问纪献诚。

“请将军放心,诸将士并没有什么怨言?大家伙知道一个临朐县城能有多少闲置的田亩?更何况这城内外先后又来了数万人,这些人家来投,皆需县里划拨田亩以安家,人多地少,又可奈何?若非如此,将军又怎的会大举招募人手,垦荒屯田?如今县里诸般行事皆是为活我军将士百姓,众人皆称颂不已。”明雄一一陈禀,纪献诚、马如龙亦点头称是。

于志龙这才放下心。

给有功将士封赏土地,是于志龙与谢林、赵石等数次讨论后确定之事。于志龙如此重视田亩分赐,主要是有恒产着有恒心,这也是谢林当初力劝于志龙考虑施政的一条建议。

谢林为此还举出圣人之言: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这是《孟子•滕文公上》的一段,其实前面诗经还有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改成白话就是,人们白天割草,晚上编绳。等到把自己的茅屋建造好了,才会开始想到去播种耕地,种植百谷。

其实于志龙的短期目标就是基本实现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出入有衣,座上有食。但是这个目标其实极难实现,它涉及到土地政策,分配政策、税收徭役政策,农工牧渔生产及朝廷自身的廉洁运作等多项内容。即使是到了数百年彻底的社会大革命后,才算是完成。

在这个乱世,能够有屋有食,对于平民百姓就是一件乐事了。

谢林提出“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于志龙深以为然。

在这个以农耕为主的时代,土地就是最直接,最大的财富,故此对于投奔的流民、匠户、及其他各色人等,于志龙尽可能安排其谋生之资,收缴蒙人大户的田亩后,将土地一块块分给这些投奔之人,甚至大力鼓励开垦荒地,并赠以作物种子、牛羊。农具等,想方设法帮助其盖起家舍。最后令谢林的县府衙门出面,明文书,立地契,盖上朱红大印,一式两份,分别有农户和衙门保管。

有了这些文书凭证,这些投奔的民户才算有了落脚之地,不再为一家生计颠沛流离。这种归属感是靖安、顺天军能够得其效死力的最有力支持。

先解决生计问题,再考虑知礼节明德的事,是于志龙的一个长期打算。

作为靖安军的副手,赵石现在可谓是一人之下,他虽讲不出那么多大道理,但是让大家都能吃饱饭的事绝对是在赵石心里排第一位,所以他全力支持于志龙和谢林的诸项活民举措。

目前人多地少,大家都明白,赵石孑然一身,根本不在乎多少军功赏赐,故领了军功后,大部分银两皆分授其亲卫,至于田亩也全部转给方学,交代其转授军中孤儿寡母之辈。此举极得军心,满营将士皆敬称石将军。

虽然赵石本人不关心,于志龙却不能不考虑大家的感触和想法,人非圣贤,都有七情六欲,都有父母妻儿要供养,将来也想着要光宗耀祖,长期没有这些身外之物是不可能的。只是自己手头的可用之地实在是太少,好在银两尚多,所以这次对部下诸将的赏赐就以金银为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