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928章 死有余辜

汉道天下 第928章 死有余辜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虽然对党人与张角有瓜葛深感不满,荀文倩还是不能坐视不理。

荀氏还有十几口人在邺城。

她为荀谌准备了一些路费,又关照荀谌经过洛阳时,最好与袁术见一面。

袁术的女儿袁衡现在是天子身边的尚书,有进言的机会。就算帮不上忙,至少也能了解天子最近的心态,避免在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去触霉头。

听到袁术的名字,荀谌就像吃了苍蝇似的难受。

但他还是接受了荀文倩的建议。

救人要紧,受点气就受点气吧。自从袁绍被俘,他们已经被袁术羞辱过无数回了,不在乎多一回。

辞别荀文倩,荀谌又赶到司徒府,拜见杨彪。

杨彪也收到了邸报,正和祢衡讨论。得知荀谌来了,立刻命人请进。

祢衡坐着,没有起身,只是翻了个白眼。

荀谌知道他是个狂生,也不和他计较,向杨彪行礼后入座,随即说明来意。

他希望杨彪能以司徒的身份出面,请天子下恩诏,赦免邺城里的大部分人,而不是逼着审配等人死战,最后殃及无辜。

荀谌话音未落,祢衡就笑了。

“城里有无辜吗?我不觉得,尤其是那些后来入城的,简直是死有余辜。”祢衡站起身,甩了甩袖子。“竟想以区区一州,对抗天下,以武力抗拒度田,真不知道他们哪来的勇气。”

荀谌忍不住反驳道:“那是冀州人不自量力,与我汝颍人无关。”

“你汝颍人寄希望于不自量力的冀州人,不一样有眼无珠?”祢衡嘿嘿一笑,毫不掩饰嘲讽之意。“这天下,就是被你们这些有眼无珠的汝颍党人和不自量力的冀州人搞乱了,死不足惜。”

说完,不等荀谌作答,便拂袖而去。

荀谌气得脸色通红。

杨彪摆摆手,一边说一边摇头。“友若,不要与他计较,少年气盛,看谁都像傻子。我也经常被他奚落的。”

荀谌不解。“既然如此,那杨公还用他为掾?”

杨彪笑道:“他虽然嘴臭,但处理公务的能力的确很强。用他为掾,我才睡得着。你在长安也有些时日了,我司徒府所出的文书政令,可有什么不妥的?”

荀谌想了想,倒是挑不出什么毛病。

托邸报印行便利之功,如今三公要出什么政令,通常都会同步发行在邸报上,供人公开讨论。司徒府负责天下民生,事务最为繁杂,公布的政令举措也最多,引发的讨论也不少,但最后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荀谌开始以为是杨彪老练,现在才知道,原来都是祢衡的功劳。

“杨公,你对天子的最后通谍如何看?”

杨彪抚须沉吟。“我觉得问题不在天子,在审配。本初被俘之后,他就不该起兵。说他不自量力都是轻的,要我说,他是自作孽,不可活。”

荀谌苦笑。“审配、田丰死有余辜,可是我汝颍人却是无辜的。”

杨彪眼神一闪。“严格来说,也不无辜。”

荀谌愕然,瞪大了眼睛,盯着杨彪。

杨彪淡淡的说道:“凡事有因必有果。当初你们以为大汉天命已绝,一心想改朝换代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会有株连九族的可能。恕我直言,就算大汉天命已绝,应天革命的也不会是你们党人。党人行事偏激,不足以成事,却能败事,与审配、田丰并无区别。”

荀谌一声长叹,长身而起,拱拱手。

“杨公虽年高,却能与时俱进。小子自愧不如,就此别过。”

杨彪轻笑一声,不以为然。“都说你兄弟并称才俊,何伯求却独重文若,看来是有道理的。友若,你虽是兄长,想救人,却还是多听听文若的意见吧。”

荀谌沉默了片刻,再拜,起身离去。

——

刘协走在辎重营里,看着一个接一个的粮囤,微微皱眉。

“魏郡有这么多粮么?不会是将百姓的口粮都收来了吧。”

行魏郡太守杨俊应声答道:“请陛下放心,臣已经下令各县严查,但凡有逼百姓多纳粮以邀功的,一经查实,就地革职。相关文书也已经发到各乡里,确保每一个百姓都知道自己应该纳多少粮。”

“魏郡有多少户口?多少土地?”

“陛下问的是现在,还是以前?”

刘协转头看了杨俊一眼。“当然是现在。”

“魏郡现在有十一万七千八百九十一户,四十八万一千一百六十五口。”

刘协想了想。“每户才四口多一点?”

杨俊点点头。“大难之后,老弱死伤最重,几乎家家都有新葬。”

刘协叹了一口气。这句话背后,很可能就是吃人的惨剧。

杨俊接着说道:“魏郡户口最多时,接近十三户万,七十万口。如果算上隐匿的户口,应该在百万口左右。现在只有不到五十万口,有充足的土地可以分配,百姓自然有更多的粮食可以缴纳。陛下看到的这些,都是按照朝廷制度征收的。如果还有不足,以市价收购,再增加一百万石应该不成问题。臣担心的只是大量收购,会导致粮价上涨。是以,臣建议陛下可以临时增税,待攻克邺城之后,再免除魏郡几年租赋作为补偿,使百姓与陛下同欢。”

刘协笑笑,没有接杨俊的话题。

一百万石,够十万人吃两个月。考虑到供应大军的不仅仅是魏郡,魏郡其实只要供应五六万人,一百万石就可以增加四个月。加上已经运到大营的,可以维持大军再战一年。

邺城可等不了一年。

撑死了,邺城还能坚持半年。

杨俊这么说,就是想给魏郡百姓争取福利,借着君臣同欢的由头,免除几年赋税。

这个面子不是不能给,但他要留给其他人。

杨俊只是暂时代理魏郡太守,是为了证明他的能力。如今目的已经达到,可以将杨俊调走了。

魏郡太守已经许给了蒯越,他不能食言。

他还要借着这个机会,收买荆州的人心,让荆州多出点血。

魏郡粮食再多,百姓再热情,也不能竭泽而渔。

“君侯,你觉得杨卿施政如何?”刘协转头问王端道。

王端被太阳晒得满脸油汗,头晕脑胀,根本顾不上分辨,连连点头附和,大赞杨俊能干。

刘协说道:“如此干才,确实难得,不如就让他任赵相,也算是我对赵国的一点关照,如何?”

“当然好,当然好。”

刘协转头看着杨俊。“杨卿,委屈你了。”

杨俊大喜过望。

赵国户口虽然不如魏郡,却是天子生母的家乡。能到赵国为相,这是天子对他能力的认可啊。

天子的亲信诸葛亮,就在邯郸任县令。

“愿为陛下效劳。”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