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927章 祸不单行

汉道天下 第927章 祸不单行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荀湛倚窗而坐,面前的案上摆着早点和一份刚刚收到的邸报。

早点冒着热气,邸报散着墨香。

荀湛的心情却糟得无以复加。

他的心情本来很好。再次来到长安,凭着从女荀文倩以及众多乡党的照应,他虽然没有做官,却一样活得很滋润。他无衣食之忧,可以从容的旁观形势,等待最合适的机会。

但今天刚刚看到的一则快讯,打破了他的安逸。

天子公布了对邺城中的叛军的最后通谍。

围城之前投降,首恶必诛,胁从流放海外。

围城之后再降,不赦。

不赦的意思,就是首恶要族诛,胁从要斩首,普通将士也将被流放。

其实这件事和他并不大。天子将审配、田丰之举定为叛乱,就是与袁绍分割。袁绍是在向朝廷称臣之后被袁术俘虏的,他的身份还是朝廷认可的渤海太守,行冀州牧事,与审配、田丰据邺城而叛没有任何关系。

因此,他不在牵连之列。

但天子的最后通谍如此强硬,审配接受的可能性极小,大概率还会选择玉石俱焚。

审配的死活,他不关心。甚至可以说,审配被族诛才好。

但他不能不考虑被审配关押的汝颍人,其中就包括他的家人、亲戚、朋友。

他觉得天子是故意的,就要逼审配拼命,拉着城中的汝颍人一起死。

他无法坐视悲剧发生,必须有所作为。

下定了决心后,荀湛开始吃早餐,同时命人收拾礼李,并去置办一辆马车。

他要远行。

并凉安定,马匹大量输入关中,关中的马匹很便宜。两匹骏马,一辆宽敞结实的马车,不过两万钱。如果愿意多花四五千钱,还可以买两个西域胡女做侍妾,一路服侍。

吃完早餐,荀谌铺开纸笔,开始写信。

要想让天子改变主意,不是他一个人能做得到的,必须联合更多的人一起发声。

信刚刚写了一半,崔钧来访,手里拿着一份邸报。

两人一见面,都看到了对方的邸报,然后不约而同的叹了一口气。

崔钧的兄长崔均是袁绍同党,一起起兵反董。崔均已死,但他的家人还在邺城。

崔钧入座,将手中的邸报拍在案上。“友若,这可如何是好?”

荀湛苦笑,将刚刚写了一半的信推到崔钧面前。“州平,我准备赶赴邺城,面见天子。你有什么话要带给孔明、士元吗?”

“给他们写信怕是没什么用。”崔钧眉头紧皱。“他们都在天子身边,深得天子信任。如果能劝阻,早就劝阻了,何必等到公布于世?而且,我觉得这可能就是孔明的主意。”

荀谌吃了一惊。“为何这么说?”

“孔明重法度,推崇以法治国,又受天子影响,对审配、田丰的行为极不赞同。审配、田丰负隅顽抗,在他看来,无异于取死之道,又怎么会劝天子宽恕他们,必须严惩,以儆效尤。”

荀谌咂了咂嘴,有些头疼。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诸葛亮深受天子宠信,殊于他人,看来不是没有原因的。

他还想找诸葛亮说情,请诸葛亮出面劝说天子,现在看来,这就是一厢情愿的事。

除此之外,还有谁能影响天子?

一时之间,他还真想不出来。

荀彧或许可以,但他在河东。

荀文倩也有机会,但她在长安。

荀谌迅速想了想。“既然如此,那你就写文章,发表在邸报上吧。最好能多联合一些人,造成声势。”

“这样好吗?”崔钧有些担心。“会不会有结党之嫌?”

“随你便。”荀谌有些不屑地瞅了崔钧一眼,重新拿起笔,继续写信。

崔钧有些尴尬,坐了一会儿,起身走了。

荀谌也没送他,写完信,安排人送出,起身出了门。

随从已经准备好了马车,行李也都搬上了车,荀谌上车之后,马车便轻驰而去,直奔长安城。

来到未央宫北门,递上名刺,在门外等了片刻,宫里便出来一个郎官,引着荀谌进了宫门,来到同文馆印坊。

荀文倩正在与几个技师讨论问题,看到荀谌进来,便吩咐了几句,转身引着荀谌来到一旁的公廨。屋里摆满了书籍、样张和未完成的稿件,只剩下中央一个宽大的案几。

两人入座,不等荀谌说话,荀文倩便说道:“伯父来得正好,我正准备去找你。我阿翁来信,要你立刻去河东。”

荀湛松了一口气。

不管怎么说,荀彧出面,肯定比他有用。

“是因为天子要强攻邺城的事吗?”

“不是。”荀文倩愣了一下,取出一封家书,推到荀湛面前。“是天子要编撰《党锢列传》,正征集资料,可能会涉及到一些不太方便公布的往事。”

荀谌呼了一惊,连忙拿过家书细读。

荀文倩又取过一份清样,递给荀湛。

正是《党锢列传》的序文和征集资料的公告。

荀湛一一看完,面色惨白。

荀文倩盯着荀湛。“伯父,这不太方便公布的往事究竟什么?”

荀湛抬起头,看了看四周。

四周无人,荀文倩已经做了安排,让所有人都站得远远的。

荀谌叹了一口气,苦笑道:“你知道张角是什么时候开始传道的么?”

荀文倩面色微变。“与党锢有关?”

荀谌点点头。“准确的说,是与你从祖慈明公有关。第二次党锢起,慈明公先隐于海上,后遁于汉滨,曾多次与张角相见,探讨《太平经》。若无慈明公的教诲,张角如何能领悟《太平经》的教义?黄巾能造成如此大的声势,与慈明公有不小的关系。”

荀文倩面色煞白,半晌才幽幽地说道:“怪不得黄巾起事,天下大乱,我颍川荀氏却安然无恙。原来……”

荀谌摇摇手。“你也不要想得太多。慈明公是与张角有些关联,但仅限于学术,我们从来没有参与黄巾起事的谋划。真要有党人参与其中,黄巾又怎么可能旋起旋灭?张角传道十余年,联络过的人很多,其中不乏宫里的人。我们甚至怀疑先帝与此有关,只是一直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

荀文倩冷笑一声。“伯父所言,只怕也是片面之词,并非全豹。就算如你所言,你又如何能让天子相信?”

荀谌苦笑,手掌摩挲着膝盖。“问题也正在于此。不说,只能任人雌黄。说,又无法自证清白。当初一时激愤,都以为汉家天命将尽,谁能想到会是这个结果呢?谶纬误人,谶纬误人啊。”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