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768章 人各有志

汉道天下 第768章 人各有志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荀谌瞬间就听懂了虞翻的意思。

袁谭没必要玉石俱焚,汝颍系更没必要玉石俱焚。

土地是冀州人的土地,本来也没他们的份。为了冀州人的土地,赌上自己的身家性命,赌上汝颍人的前程,这绝非明智之举。

与皇权正面对抗的结果,他们已经试过一次,结果有目共睹。

在胜负已分的情况下,明明朝廷表达了足够的诚意,还要负隅顽抗,无异于自取灭亡。

荀谌心中的纠结涣然消解,整个人也变得轻松起来。

“祭酒言之有理,受教了。”

虞翻笑了,转头对毛玠说道:“毛君何以得知王仲任与《论衡》一书?”

毛玠随即将自己认识薛综的经过说了一遍。

虞翻恍然,随即命人取来书稿,摆在毛玠面前。“这是我手抄的书稿,上面有些批注是少年时所作。浅陋之处,还请毛君指教。”

毛玠喜出望外,看着那厚厚的一摞书稿,连声致谢。

“毛君不必客气。我这么做,也是奉天子口谕。”

毛玠很意外。天子关心荀谌,他可以理解。天子如此关注他,他就不太明白了。他和天子向无交集,与曹操的关系也谈不上亲近,曹操向天子举荐他的可能也不大。

“这是……天子安排?”

“天子说毛君清廉,有古士遗风。只是于德才有所偏颇,对实务也不够用心,或许做学问也是一条出路。大乱之后,百废待兴,又值五百年大变之际,希望毛君能尽一分力。”

毛玠既感激,又窘迫。

天子赞他清廉,却又批评他对实务不够用心,显然是将他当作了迂腐书生。只是觉得他还不至于虚伪,愿意助他一臂之力,让他心从所愿,安心做学问。

“无用之人,竟蒙天子关心,受之有愧,受之有愧。”

虞翻说道:“只要秉着良心行事,不论是为学还是入仕,有利于民,都不过是以不同的方式践行王道,毋须惭愧。”

毛玠点头附和。

荀谌却听得有些刺耳。这话说得,好像我没良心似的。

只是虞翻也没明说,他也不好主动认领,只好当没听见。

只是心里的后悔又增加了一分。

他当初想来讲武堂本是了解徐庶为什么要考讲武堂,而不是见虞翻。如今他已经见到了徐庶,也知道徐庶为什么报考讲武堂,何必再见虞翻,自取其辱?

明明知道虞翻是个狂士。

虞翻与毛玠聊得很开心,主题就是王充与《论衡》。毛玠听薛综说起王充之后,就非常感兴趣,向虞翻详细的请教了相关的事情。

虞翻坦然相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他甚至说了一些《论衡》的不足之处,比如其思想内在的矛盾:杂揉儒门与黄老,却又不能融合。论人事则儒门,论天道则黄老,不能贯通。

由于王充本人出身寒门,虽然因才华出仕,但时间太短,官职也低,对施政的了解有限,相关看法有很大的局限,并无高明之处。

王充的优势在于他的不迷信古人,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虞翻建议,如果毛玠有志于学,可以从这个方面着手。

王充的学术有开创性,却不完备,正是后来者可以用力的地方。与其拘泥于王充的言论,不如继承王充的思想,对古今学术进行批判,去伪存真。

毛玠听得心惊肉跳。

听薛综说起《论衡》的时候,他完全没想到《论衡》是这样一部书。可是与虞翻的特立独行相比,《论衡》臧否圣贤的狂妄似乎又没那么惊世骇俗了。

——

一席谈后,毛玠带着书稿,与荀谌一起离开了讲武堂。

荀谌的心情不太好。

虞翻的学问的确好,但态度让人很不舒服,礼节也不够周到。

甚至连饭都没有留。

日已偏西,他们还没吃午饭,只是灌了一肚子茶水,饿得腿软。

出了讲武堂,到走出上林苑还有十里路。

站在讲武堂的门口,荀谌有点想骂人。

徐庶追了上来,拿给他们一些点心,带着几分歉意地说道:“下午还有练习,不能久留,还请二位见谅。”

“什么练习?”荀谌顺口问了一句。

“日常训练。”徐庶敷衍了一句,拱拱手,匆匆离去。

荀谌和毛玠互相看了一眼,都有些好奇。但毛玠只是一时反应,并无追究的兴趣,荀谌却对军事比较关注,很想借此机会了解一下这所谓的日常训练究竟是什么内容。

刚才在楼里看到浑天仪时,他就有这样的想法。

他是见过浑天仪的,绝不相信虞翻说的只是些许改进。尤其是徐庶说这浑天仪是用于军事,他实在想不出浑天仪和军事有什么关系。

军中的确有研究星象、望日以预测战事的,却没听说过要用浑天仪的。况且听虞翻相关的言论,他似乎也不相信那些东西。

常言道,善易者不卜。虞翻作为易学大家,用浑天仪来占卜,怎么听都觉得不太可能。

荀谌很想去看看,可是一看徐庶已经跑得没影了,只好作罢。

很明显,徐庶猜到他想干什么,所以不等他开口就溜了。

身为曾经的游侠,徐庶这点倒是很机灵。

带着惋惜,荀谌与毛玠一边吃着点心,一点沿着昆明池畔的小道缓缓而行。

昆明池中很热闹。几艘战船正在远处演练水战之术,往来迂回。附近的水中有不少士卒在练习游泳,水花四溅,喊叫声此起彼伏。

“朝廷要用兵益州吗?”荀谌突然问道。

毛玠正在想心思,听了荀谌的问题,愣了片刻,茫然说道:“友若何以有所问?”

荀谌伸手一指。“孙策称臣,东方已有江东水师,朝廷又在此演练水师,也只有出兵益州了。”

毛玠想了想,觉得很有可能。

故司徒赵温去了益州大半年,一直没有返京,以至于朝廷免了他的职,由杨彪接任司徒。

从太学的情况来看,虽然有不少从益州来的儒者、士子,但那些人不是流寓益州,就是在益州没什么出路的寒门士子,真正的大族子弟屈指可数,可见得益州大族对朝廷的态度并不友善。

益州地形险要,朝廷如果想有兵益州,取道凉州,由水路进军,无疑是选择之一。

荀谌心生疑惑,出了上林苑后,与毛玠告别,匆匆赶回太学书坊,找到荀文倩。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