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766章 与时俱变

汉道天下 第766章 与时俱变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藏书阁外的走廊上有案几坐席,上面备有茶水、点心,本是供译书的人累了小坐。来馆中读书的人少,也跟着沾了光。

毛玠与年轻人到了外面,互道姓名,各自落座。

年轻人姓薛名综,是敬文,是沛郡竹邑人。初平元年,天下大乱时,他随族人避难去了交州,最近才来长安。

在交州时,他拜在北海刘熙门下读书。刘熙擅长训诂,薛综也因此对语言、文字比较感兴趣,有一定的基础。

交州有很多西域人,他也学了一些西域文字。到长安后,应聘到同文馆译经。

“译经首当求义真,不能歪曲原意。其次当求文字通达,朗朗上口。但这不仅需要对原文之意深入了解,更要有相当的文学修养,能将原文之意表达准确。能兼此二者,非学者难为。”

薛综转头示意馆中正在译经的人,低声说道:“这些人大多不是学者,只是通晓西域语,略通文字,对原义理解既不深,译出来的文字也不通畅,卒不忍读。”

“既然如此,何必留在同文馆?”

“同文馆初建,能用之人有限,只能暂时将就。”薛综说道:“就我所知,真正有一定翻译能力的人在宫里,以兰台蔡令史的文字最为精准、雅致,荀贵人的译文略逊一筹,胜在速度快。”

毛玠读过荀文倩译的文章,印象不错,觉得薛综的标准有点太高了。

“你刚才说的《论衡》又是什么样的书?会稽王仲任又是谁?”

薛综转头看了毛玠一眼,笑道:“我在交州时,人都说中原人自负,我很是不以为然。现在看来,他们说得倒也不错,我们中原人的确有些目空一切。”

毛玠有点尴尬。“看来这位王仲任是位饱学之士?”

“应该说是一位奇才。如果是中原人,当与桓次公(桓宽)蔡伯喈(蔡邕)比肩。”

毛玠吃了一惊。

桓宽、蔡邕都是知名的大儒,这个会稽人王仲任既有这样的学问,为何寂寂无名?

是我太孤陋寡闻了吗?

“你不用奇怪。我到长安之前,也没听过他的名字。”薛综笑道:“他虽是班叔皮(班彪)弟子,却非淳儒,学问博杂,不为儒者所喜。即使是在会稽也不受人推崇,更别说他的大作《论衡》了。”

“足下是怎么知道他的?”毛玠心生好奇。

“这要多亏他的乡党,讲武堂祭酒虞翻虞仲翔。当然,更要感谢天子。如果不是天子提倡争鸣,不限于儒学一端,他也不会有机会身后扬名。”

薛综有些感慨。“时也运也,难以强求。明君在位,我等岂能辜负光阴,当有一番作为才是。”

“足下欲为学?”

薛综点点头。“若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生无憾。富贵不过三五代人,唯学问可以不朽。”

毛玠深以为然,点了点头。

“哪里能找到《论衡》这部书?”

“据说太学书坊正在准备,什么时候能印行,就不太清楚了。听说最近争鸣得厉害,大部分人力、物力都要用在印邸报上,肯定会耽误《论衡》的进度。足下若是想看,不妨去找虞祭酒,他应该有一份文稿。”

“多谢。”毛玠说道。

他本来也有计划去拜访虞翻,现在更有理由了。

——

毛玠与荀谌商量了一下,再次由荀谌出面,请求到讲武堂拜访虞翻。

这一次,天子松了口。

事不宜迟,荀谌、毛玠立刻出了长安城,直奔讲武堂。

来到昆明池边,他们就看到了矗立在阿房宫旧址上的讲武堂。与太学的诸堂一比,他们不禁感慨。

祢衡说得没错,天子没有用武力平定关东,而是让天下贤良齐聚太学,以辩论的方式来决定朝廷如何实现王道,甚至还让荀谌那种明显是为拒绝度田找理由的文章印行天下,简直是莫大的仁慈。

以朝廷现有的实力,山东士大夫根本没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各自苦笑。

不来长安,如何知道真正的形势?山东士大夫坐井观天,根本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对手。

他们只知道西凉兵凶狠残暴,是和秦军一样的虎狼之师,却不知道在天子的教化之下,西凉兵已经超过了凶狠残暴,战斗力甚至比秦军有过之而无不及。

稍有用兵常识的都知道,越是训练有素,越是有军纪,战斗力最强。

由古至今,谁会比天子更注意训练,更注意军纪,甚至要专门建了一座讲武堂来教化将士。

“友若,论讲之后,你还是尽快回冀北吧。”毛玠说道:“大势所趋,勉强无益,何必伤及无辜呢?”

荀谌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他根本不打算等到论讲结束,见完徐庶之后,他就打算离开长安了。

劝袁谭称臣,促成冀州真正的回归,平定辽东后,再踏上西征之路,不比现在强么?

西域广大,天子无法直接控制,大概率要封王的,机会不要太多。

两人来到堂前,递上名刺。

一会儿功夫,里面走出一个年轻人来,快步走到荀谌面前,躬身一拜。

“徐庶见过荀君,见过毛君。”

荀谌笑着向毛玠介绍道:“孝先,这就是徐庶。你可能不知道他,但你应该听过另外一个名字,徐福。”

毛玠一愣,盯着徐庶看了又看。“原来是你啊。听过,听过,典韦多次提过你。”

说到典韦,徐庶也来了精神。“他还好么?”

“他随曹侯去了北疆,现在怎么样,我也不太清楚。不过曹侯很信任他,常随左右。”

寒暄了两句,徐庶引着他们走进讲武堂。

荀谌直言不讳,问起了徐庶报考讲武堂的原因。

徐庶有些意外。“我本以为荀君不会再问这个问题。”

荀谌一愣,随即笑了。“你也看到了我那篇文章?”

“看到了,讲武堂的人都看到了,对荀君的卓见深表赞同,都说颍川荀氏果然与众不同,代有贤人,将来必能兴盛。”

“是么?”荀谌心中欢喜,却还是谦虚道:“我可是被骂得不敢在太学多留,只能躲到长安城中。”

“哈哈哈……”徐庶大笑着扬扬手,不以为然。“当年叔孙通为汉家制礼,有鲁国儒生斥之不合古,叔孙通谓之鄙儒。如今之儒生,亦不乏此等人,只知固守章句,不知学问当因时而变,只认百姓,不认万民,因小利而忘大义。荀君不必与这等人一般见识,待其自灭。”

------题外话------

鹤舞白沙盟主加更第三十九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