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742章 推波助澜

汉道天下 第742章 推波助澜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时间不长,姜冏等人陆续到达,得知贾诩接任太尉,他们既惊又喜,气氛瞬间热烈起来,七嘴八舌地说要送礼庆贺。

看到这一幕,韩遂的心情多少有些复杂。

他是这支大军的主将, 但贾诩却是真正的灵魂。各营长史、司马都以曾经受训于讲武堂而自豪,将贾诩看作老师,天子则是真正的统帅。

得知讲武堂与太学诸堂不同,独立于阿房宫旧址之上时,他们就曾热烈讨论了一阵子,对这种与众不同的待遇甘之如饴。

有时候,他也想,是不是应该将儿子韩银送到讲武堂去受训, 否则以后很难和这些讲武堂出身的将领打成一片。

“好了,好了,安静。”黄猗率先示意大家冷静,不要偏离了主题。“大将军请大家来,是如何在军中宣讲这些文章的,不是讨论如何向贾诩庆贺的。先生是什么人,你们也知道的,大张旗鼓的去庆贺,只会挨一顿骂。”

众人哈哈大笑,纷纷表示赞同。

贾诩为人低调,的确不喜欢这种事。

“你们想表达喜悦的最好办法,就是协助大将军履行诏书和太尉府的命令,将陛下的良苦用心告诉每一个将士,让他们做好准备,随时能为捍卫朝廷而战。这是大将军的使命, 也是我等的使命。”

姜冏等人反应过来,几十道目光齐唰唰地看向韩遂。

韩遂很满意。

这也是他最喜欢黄猗的原因之一, 出身世家的黄猗总能及时维护他身为抚军大将军的尊严。相比之下, 姜冏等人考虑得就没这么周到。

“文和不仅是你们的先生, 还是我的老友。他出任三公之首的太尉不仅仅是个人荣耀,更是陛下对数十万将士拥挤朝廷,为朝廷血战的奖赏。自光武中兴以来,一百七十五年,如今终于又有一个出自军中,真正能代表我军中将士的太尉。”

韩遂停顿了一下,目光炯炯地扫视一周,仿佛做了太尉的不是贾诩,而是他韩遂。

“彩!”诸将齐声喝彩。

韩遂这句话算是说到他们心眼里了。

大汉有很多太尉,其中不乏凉州人,但真正能掌握兵权,并与数十万将士贴心的太尉,贾诩应该是第一个。

杨彪则不然,大家尊重他的品德,却不认为他是军中之人。

韩遂清咳一声,又道:“这是喜事,理当祝贺,我会代表诸君上书。不过眼下最重要的事,还是在军中宣讲。”

他拿起那篇文章, 轻轻抖了抖。“这三篇文章都是饱学之士所作,但他们说的道理,哼哼,都是狗屁。所以,在军中宣讲不是要将士们相信他们的这些话,而是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会反对度田。”

韩遂顿了顿,加重了语气。“说到底,他们和我们不是一路人,也和山东的普通百姓不是一路人。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朝廷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费这么多事,让他们写文章,大放厥词,还要费心费力地在军中宣讲?为什么?”

说到最后,韩遂已经是声色俱厉,杀气腾腾。

诸将不笑了,神情变得凝重起来。

“诸君,这就是天子的胸怀,天子的气度啊。”韩遂拍打着手中的文章,哗哗作响。“天子欲兴王道,就不能堵塞言路,要不然那些人嘴上不敢说,背地里地会诽谤朝廷。还会在史书中颠倒黑白,转是为非,就像诬蔑我们凉州人一样。天子让他们说,就是要看他们究竟想说什么,又能说什么,让天下人看看他们的嘴脸。”

姜冏偷偷看了黄猗一眼,却发现黄猗面不改色,恍若未闻,不禁暗自一笑。谷崗

他们大多是凉州人,对韩遂的说法深有同感。黄猗却是关东人,他的族伯黄琬曾与董卓发生激烈冲突,算是排斥凉州人的山东士大夫的一员。身处这样的场合,黄猗多少是有些尴尬的。

但黄猗掩饰得极好。

这些关东人就是有城府,不像凉州人直肠子,一言不合就拔刀。

“天子为什么要在军中推行教化,要让我们读书?就是为了今天,让我们知道这些读书人究竟想说什么。”韩遂最后做了总结。“所以,诸君不仅要在军中宣讲,还要让将士们知道这些人的嘴脸,不要被他们道德君子的外表骗了。必要的时候,还要进行反驳,不能任由他们胡说八道。”

“喏。”诸将齐声应诺,却有些底气不足。

要他们杀人,他们很有信心。要他们和大儒辩论,他们哪有这个本事。

“是不是担心写不出文章?”韩遂冷笑道。

“大将军,大部分将士……只认得字,没写过文章啊。”

“他们不会写,军中教习也不会写?只要将将士们态度表达出来,就是好文章。”韩遂说道:“他们不是总说为民请命吗?谁是民?我们就是民,我们的态度就是民意。他们要为民请命,岂能视我们的态度而不见?”

“没错,大将军说得对,军中将士是民,那些与我们一起修缮河堤的百姓也是民。”黄猗补充道:“所以我们不仅要在军中讲,还要在工地上讲,让更多的人知道朝廷为什么要度田,又是什么人反对度田。”

“那这些文章可不够啊。”有人提醒道。

“这个不用你们担心。”韩遂笑道:“子美的夫人在睢阳办了印坊,我们可以送一份文书过去,请她翻印,要多少都有。将来不仅要在关东发行,还要送到河北,让冀州的百姓也听听这些人在说些什么。”

姜冏一声叹息,故作遗憾。“大将军,如此一来,只怕冀州不战自溃,我等想立功更难了。”

韩遂一愣,随即又说道:“真能如此,岂不更好?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就是这样么?”

诸将互相看看,心有灵犀地笑了起来。

韩遂就是嘴硬,真要有这么一天,他会很大失所望的。

比起不战而屈人之兵,韩遂显然更渴望在战场上击败袁绍,报当年一箭之仇。

不过这样的话只能在背后说说,不能当着韩遂的面说。

否则韩遂会暴走的。

商量完了在军中宣讲的事,诸将领命而去。

韩遂留下黄猗,命他带一些钱,立刻赶往睢阳,与袁权商量翻印文章的事。刻版需要的时间比较长,等他请示朝廷批准翻印的诏书到达,袁权都未必能做好翻印的准备。

“子美,你暂时就留在睢阳。”韩遂拍拍黄猗的肩膀。“有什么事,我会用快马通知你。”

黄猗感激不尽,躬身领命。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