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734章 百川归海

汉道天下 第734章 百川归海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许靖怦然心动,血往上涌,仿佛瞬间年轻了二十多岁,又回到了指点江山,慷慨激昂的青春岁月。

月旦新评四个字吸引力太大了。

月旦评本是他与许劭一起主持的,可是后来许劭利用出任郡功曹的机会压制他,他不仅生活困窘, 只能以马磨自给,影响力也大受影响。

月旦评成了许劭个人的讲堂。

这可是他的心血。许劭这么做,无异于剜去了他的心。

如今有机会重新主持月旦评,而且不再局限于汝南甚至豫章,借助着朝廷的力量,他可以将自己的声音传遍天下。

更重要的是,许劭疲于奔命, 根本没有机会与他竞争。

“陛下,这月旦新评由臣主持,不受朝廷左右?”许靖虽然激动,却还是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如果主持月旦新评的代价是成为朝廷的喉舌,那他宁愿放弃。

这与他的理念不符。

与天下士大夫为敌,亦非他所愿。

“当然。”刘协露出一抹浅笑。“朝廷如果不同意你的观点,会写文章与你论战,绝不会以诏书迫你从命。到时候若有冒犯,还请先生海涵。”

许靖哈哈大笑。“既是论战,自然当以理服人。”

他自信满满。写文章论战,我怕谁?

刘协随即与许靖商量。从即日起,直到论讲结束,由许靖主持月旦新评。论讲开始之前,先由许靖提出一些论点,作为论讲的引论。论讲正式开始后,则对每天的论讲内容进行连续报道, 并作点评。

在此期间, 朝廷以印书坊的名义聘请许靖,每个月支付酬金五千钱。

这个价格不算高, 但书坊可以为他一家提供食宿,能省下一笔钱,还不用他们劳神,也算是个福利。

许靖心里已经答应了,但该有的矜持还是需要的,表示要考虑一下。

刘协表示认可,又与许靖商量一下联系人选后,便起身告辞。

他明确的对许靖说,考虑到论讲时内较多,又为了避免出现一言堂,届时担任主笔的不会只有你一个人,我还要再请几个学问好,文笔佳,又能议论的学者。

来敏就是目标之一。

许靖心里多少有些失望,却无法反对。

送走刘协之后,许靖先让许钦去看看孔融还在不在外面,随即请来妻子刘氏,与刘氏商量是否接下聘请。

刘氏一听说可以住在书坊里, 登时心动了。

书坊里不仅有充足的笔墨供应,方便许靖写文章、许钦学习,还有很多来自汝南、颍川一带的女匠师。亲不亲,家乡人,与乡党朝夕相处,肯定要方便得多。

“你不是想买一部《说文解字》吗?书坊里肯定有。”

听到《说文解字》,许靖再也抗拒不了诱惑,连连点头。

正说着,孔融来了。

他就没走远,一直在附近看着。

一进门,他就问道:“文休,你没答应天子?我看他去找来敬达(来敏)了。”

许靖心里有些不安。“天子说理不辩不明,要多找几个人写评论,以免一言之堂。”

“是么?”孔融愣了一下,显然没有料到。谷旰

“是的,而且他说每天论讲的内容很多,一个人怕是忙不过来,难免有所疏漏,多找几个人,或许会好一些。文举,你说……我应该答应吗?”

孔融抚着胡须,沉吟了片刻。“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建议你答应下来,免得有人唯上意是图,枉顾公道。新野来氏本是勋贵,与皇室多有联络。江夏黄氏又是功利之门,我担心来敬达难以正论。有你制衡,会好一些。”

“既然文举你这么说,那我只好勉为其难了。”许靖如释重负。

——

刘协拜访来敏的过程比较顺利。

来敏正当壮年,精力充沛得近乎好斗。到长安之后,他就经常与人辩论。听说不仅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发布出来,还有报酬,他欣然从命。

不仅如此,他还推荐一个朋友,在益州认识的孟光。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阳人,故太尉孟郁的族人。光和年间,孟光曾为讲部吏,董卓乱政时,他不愿西迁长安,就逃到蜀地,因此与来敏认识。

孟光学识渊博,尤其熟悉汉家旧典,对史学也有些独到的认识。

刘协非常满意,随即派人去请孟光来见,探讨了一番。

然后……孟光就与来敏吵了起来。

刘协惊讶之余,才知道来敏、孟光虽是好朋友,观点却不一致,尤其是在春秋学上。来敏好左传,孟光好公羊,两人经常为此争论。

当然,他们的争论仅仅局限于学术,吵完之后还是好朋友。

看着唾沫横飞、面红耳赤的两人,刘协……很满意。

不怕他们争,就怕他们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团和气。

有了许靖、来敏、孟光三人主笔,刘协觉得差不多够用了,随即打算去看看胡综。

诸葛亮已经安排人去书坊讨了一部《说文解字》,亲自提着,跟着刘协去找胡综。

到了门前,胡综正在门外候着,见刘协、诸葛亮一边说话一边走来,身后只跟着两个女骑士,意外之余,又松了一口气。

“请。”胡综伸手相邀,态度恭敬。

刘协跟着胡综进了门,走进一个小院。

两个年轻人在院中站着,看到胡综引着刘协进来,互相看了一眼,又看了一眼胡综。胡综不动声色地点点头,将刘协请到堂上,随即与那两个年轻人一起拜倒在地。

“汝南固始胡综,字伟则,见过陛下。”

“北海营陵是仪,字子羽,见过陛下。”

“吴郡吴县陆议,字伯言,见过陛下。”

听到最后一个名字,刘协眉梢不禁一动,随即认真地打量了陆议两眼,又转头看了诸葛亮一眼。

巧了,真正堪与诸葛亮比肩的人来了。

“诸卿平身。”刘协上前,一一扶起。“我今天是来太学访友,并非巡视。诸卿不必如此大礼,将我视作同龄士子即可。”

“臣等岂敢。”胡综虽然极力抑制,却还是喜形于色。“臣等一路西行,听到不少与陛下有关的事迹。虽知陛下和光同尘,庶几近道,却还是没想到陛下平易近人若此。刚才在伏祭酒处,人多眼杂,未敢相认,死罪死罪。”

“你当时就认出我来了?”刘协笑道。

“开始不太敢确定,后来出门,看到散骑们,这才确定,立刻赶回来通知同行的好友。不过臣还是没想到,陛下真会登门……”

胡综回头看了一下是仪、陆逊,兴奋难以自抑,异口同声的说道:“臣等不胜荣幸,昧死敢言,愿为陛下效劳。”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