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630章 千里而来

汉道天下 第630章 千里而来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贾诩坐在刘协对面,将与杨彪见面的经过说了一遍。

刘协静静地听完,点了点头。

“先生辛苦了。”

贾诩一声叹息。“陛下,臣知道,这并非治本之法,但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大汉病了几十年,一味用猛药,只怕会伤了元气,为外邪所侵,不如缓缓图之,固本培元。且陛下富春秋,纵使三十年后,陛下也不到臣今日的年纪。臣等得,陛下更等得。”

刘协莞尔一笑。“先生等得?”

“臣等得。”贾诩郑重地点点头。“若能议和成功,天下太平,臣可学留侯养生辟谷,三十年未必不可期。”

刘协眼中的笑意更盛。

这老狐狸,以退为进啊。学张良,你真放得下吗?

“先生,你有留侯之智即可,学他养生辟谷却大可不必。”刘协微微一笑。“张良才活了多久?你要学他,可就见不到真正的太平了。”

贾诩微怔,随即哈哈一笑。“这么说来,臣又可以胜他一次了。”

“又胜一次?”

“是啊, 臣遇陛下, 幸运胜于留侯遇高皇帝。”贾诩笑道:“若是能比他长寿,岂不是又胜他一次?”

刘协哑然失笑,随即又道:“先生当胜留侯,我却不敢胜高皇帝。”

贾诩眉梢轻挑, 含笑道:“陛下若不敢胜高皇帝, 如何能行五百年之变?此决胜之时也,陛下可不能怯阵。别说是高皇帝, 就算是三皇五帝全都站在面前, 陛下也只能勇往直前,一举超越之。”

刘协抚掌而笑。“愿如先生之言。”

——

两日后, 刘协再次召开朝会, 讨论对袁绍的招抚之策。

这一次,会议进行得很顺利。

以杨彪为首的几个老臣都表态支持天子的意见,可以接受议和,但袁绍只能以渤海太守的身份代理冀州事务。

为了促成和议, 司空张喜毛遂身荐, 愿去山东传诏。

见此情景, 刘协也不好节外生枝, 只能答应, 命人拟诏。

当然, 他也不会满足于袁绍等人的口头称臣。如果袁绍接受这个条件, 山东各州郡受朝廷正朔, 就必须派人上计, 向朝廷汇报户口、土地,并缴纳贡赋, 推贤举能。

除此之外,刘协还有一系列的恢复计划。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重建邮驿系统, 恢复朝廷政令上通下达的渠道。

这么做,有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大汉疆域广大, 仅靠人腿步行,传递信息的速度太慢, 滞后太严重, 不利于治理。

二是随着并凉的安定,大批鲜卑、乌桓降人的入塞定居,西北的畜牧业开始复苏,大量的马匹需要销路。重建邮驿系统, 可以为马匹找到用武之地,也是从山东获取财富, 支持西北发展的一种方式。

向山东出售马匹有利有害。

如果山东州郡野心未除, 很可能利用这些马匹来增强实力,从而提高与朝廷讨价还价的机会。

所以刘协决定,转卫尉马腾为太仆,严格控制西部诸苑的马匹,最好的战马只能留在军中,由朝廷直接控制。

紧接着,刘协又下了一道命令:转镇西大将军韩遂为抚军大将军, 率部进驻洛阳, 督兖豫青徐四州军事。黄猗、姜冏为左右长史,参军事。

在宣布诏书时, 刘协语重心长的对韩遂说道,当然西凉人董卓毁了洛阳,留下千古骂名。今天让你进驻洛阳, 希望你能约束部下,让洛阳重现生机,证明西凉人不是只有董卓那样滥杀无辜的莽夫,也有关注民生的贤能,不只是会破坏,更会建设。

韩遂躬身领命,心潮澎湃。

这是天子给他的机会,若能完成,他将成为真正的西凉人代表,功业超过凉州三明。

——

马车缓缓停住。

诸葛亮快步上前,拱手施礼。“黄公,士元,一路辛苦。”

车门拉开,露出庞统的笑脸。

这是一张平平无奇的脸, 但双眼有神,丝毫看不出长途跋涉的辛苦, 反倒有一丝说不出的兴奋。

“孔明,别来无恙?”

“士元,你终于来了。”诸葛亮笑道:“我还以为出了什么意外呢,正准备派人去迎。”

“你是担心我,还是担心……”庞统向后面的一辆车挤了挤眼睛。“某人?”

诸葛亮上前,在庞统耳边说了几句。庞统一惊,眼神更亮。

“当真?”

“届时一见便知。”

庞统连连点头,没有再说什么,纵身跳下车。诸葛亮命人取来下车的木凳,随即请黄承彦下车。

黄承彦四十出头,中等身材,五官端正,只是看起来有些疲倦。他打量了诸葛亮两眼,满意地点点头,又甩了甩袖子,指指后面的马车。

“你去看看阿楚,我和士元走两步。坐了半天车,腿都麻了。”

诸葛亮心中欢喜,告了罪,赶到后面的马车,躬身行礼。

“阿楚,累了吧?”

车里传出一个略显疲惫,却掩饰不住兴奋的声音。“多谢诸葛兄挂怀。旅途虽辛苦,却开了眼界,令人留连。来得迟了些,还望诸葛兄恕罪。阿母,我们下车吧。”

诸葛亮一惊,抬头一看,见车门打开,露出了两张脸。

一张欣慰,一张羞涩。

诸葛亮连忙低下头,再拜。“不意夫人大驾光临,没有准备,失礼,失礼。”

黄承彦的夫人蔡氏看着诸葛亮,微微颌首。“数月不见,孔明便初显峥嵘,可喜可贺。看来天子不仅能辨玉,更善琢玉。大汉有此明君贤臣,太平可期。”

诸葛亮连忙请蔡氏下车,黄月英先下了车,不好意思的瞥了诸葛亮一眼,又扶母亲蔡氏下车。母女俩挽着手臂,跟着诸葛亮上了一旁的长亭,登高远眺,感慨万千。

蔡氏说道:“在襄阳时,常听人说关中荒残,满目疮痍。没想到短短数年,便能恢复得七七八八。若不仔细看,真是很难想象他们所说。”

“是啊,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出来走一走,谁能想到呢。”黄月英轻声笑道:“关中离襄阳不过千里之遥,景色便大不同。那万里之外的西域,又是何等模样?阿母,我真想去看一看呢。”

“我可陪不了你。”蔡氏抿嘴笑道:“你还是找别人陪你去吧。他去过,还可以做向导。”

黄月英小脸微红,却不畏缩。“诸葛兄,可以吗?”

诸葛亮微微一笑。“只要你愿意,西域何足道哉?天子说,有朝一日,大汉的铁骑将饮马大秦之海,大汉的楼船将扬帆万顷碧波之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