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467章 润物无声

汉道天下 第467章 润物无声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黄猗今天不在学员营。

演习结束,全员放假一天,黄猗回到袁衡所住的大营,与袁权、袁衡团聚,说些闲话。

黄猗今天也参加了演习。在姜冏分兵后,他在左翼,遭韩少英、吕小环冲击落马,险些被战马踩中。好在他反应快,一个就地打滚,随即起身,被同伴拽上了战马。

当时吓出一身冷汗,此刻说起来,却是一桩很得意的事。

他也没想到自己会有那么敏捷的身手,几乎是下意识地反应,等他清醒过来,人已经坐在马背上了。袁权、袁衡也大感惊讶。黄猗曾经是一个谦谦君子,遵循着温润如玉的礼仪,从来没想到过他有一天会成为一个能跳上奔腾战马的骑士。

当然,也可以想见,这几个月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伤,才能练出这一身不俗的武艺。

袁权对他刮目相看,眼神中多了几分温情。

一家人说着话,直到夜色已深,才各回营帐休息。

刚脱了衣服,散骑侍郎曹昂找来了,传达了天子的口谕,命黄猗立刻觐见。

黄猗还有些犹豫。他在学员营里苦熬了那么久,今天难得休息半天,明天早上便要回营,这时被天子招去,岂不影响夫妻感情。

袁权反应极快,立刻帮黄猗穿上衣服,又嘱咐了几句,便推他出帐。

“小心应对,或许是你的机会来了。”出帐的时候,袁权在黄猗耳边低语了几句。

黄猗也反应过来,打起精神,跟着曹昂出了大营。两人算是旧相识,一路走,一路聊了几句。虽然曹昂不能说天子为什么招黄猗,却能让黄猗明白不是什么坏事,心中安定了许多。

来到大帐,报名请见,来到天子面前。

蔡琰递了一个眼神过来,黄猗心领神会,上前施礼。

刘协赐了座,问了黄猗最近的情况,随即说起了当前形势。

黄猗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侃侃而谈。

贾诩招收的这些学员并不只是统兵作战的将领,而且是身兼教化责任的将领,所以教授的内容并不仅限于兵法和战术,还有大量的战略层面的内容。这些原本是让凉州人认识到当前形势对凉州的意义,让凉州人建立起身为大汉根基的自觉,但受益最深的反而是黄猗这个关东人。

黄猗从小学习的就是儒家经典,向往的就是教化苍生,而江夏黄氏又与汝颍士族不同,更加务实,是典型的事功派。黄猗之前还没入仕,想法便与那些尚清谈的读书人不太一样。如今受袁术之累,成了人质,无路可退,更能感受到武力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将并凉悍卒教化成为朝廷而战的精锐,征伐天下,才是王师正确的打开模式。

圣人说过,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但很多人都把教局限于军事技术,而不教礼义道德,如今天子教并凉战士,不仅教如何战,还教为何战,无疑是更贴近圣人的本意。

这样的王师才有可能是周武王率领的仁义之师,而不只是秦王率领的虎狼之师。

黄猗开始说得还有些谨慎,后来说得投入了,便有些激动起来,露出几分原有的书生意气。蔡琰看在眼中,心里着急,却不敢出言提醒,只能奋笔急书。

刘协却非常满意,甚至有些意外之喜。

黄猗的观点和他有暗合之处,黄猗这样的转变,也正是他期望的转变。

只是很可惜,黄猗的际遇有其特殊性,很难复制,无法在短时间内成为主流。

但是作为榜样足够了。

刘协随即提出了自己的计划,问黄猗的态度。

得知天子有意让自己随吕布出征狼居胥山,黄猗先是一阵惊讶,随即又心生疑惑。

“陛下,臣冒昧,有一不解。”

刘协鼓励道:“言者无罪。”

“为何是狼居胥山,而不是燕然山?燕然山在西,更接近河西四郡。若能扫荡干净,有利于重开西域。狼居胥山远在龙城之东,大漠之北,似乎不太可能影响到北疆。”

刘协微微颌首。

黄猗能考虑到燕然山对河西四郡的掩护作用,可见贾诩的夸奖并非空穴来风。这是一个已经有一定战略眼光的读书人,不再局限于眼前的一小片地方。

但他只看到了凉州,没看到全局。

“选狼居胥山,而不是燕然山,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霍去病封狼居胥,是为安定边疆,而窦宪勒铭燕然,是为个人富贵。此其一也。狼居胥山近鲜卑山,远征狼居胥山,可以威慑鲜卑,而燕然山虽有鲜卑,却是鲜卑支族,影响不大。此其二也。至于战术上的考虑,我想你也能明白其中的差别。”

黄猗豁然开朗。“陛下用意深远,臣明白了。臣愿行。”

“那你就先回去吧,明天去向贾侍中辞行,再休息两日,做些准备。”

“唯。”黄猗躬身再拜,退出御帐。

刘协满意地说道:“令史推荐了一个很不错的人选,希望他能不负所望。”

蔡琰掩唇笑道:“这可是陛下说的,若是名不符实,臣可不担责任。”

“我见过了,自然是我担责任。”刘协笑了笑,又皱起眉头。“不过这样的选择终究还是有些撞大运,万一你不推荐,或者我看走了眼,就很难及时找到合适的人材。如果能有一种办法,不依赖个人,相对公平,那就更好了。”

“还有这样的办法?”蔡琰放下了笔,一边搓着手指,一边好奇的看着刘协。

刘协笑笑。“我觉得贾侍中选学员的办法就不错,可以形成制度,隔一段时间就招一次生,只要符合条件,能通过考试,就可以入学。”

蔡琰眨眨眼睛。“不需要推荐?”

“不需要,只要能通过考试就行。”

蔡琰轻声笑道:“好是好,只怕州牧、刺史和各郡国守相不愿意。”

刘协也笑了。

他当然知道州牧、刺史和各郡国守相不愿意,这等于剥夺了他们举荐人才的权力。可这正是他想做的,汉代的举荐制度积弊已深,对世家的形成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到了该改革的时候。

不改革这个制度,世家大族的壮大就无法阻止。

而且现在正是改革的好机会,错过了,也许就真的错过了。

“既然好,就不能因为他们不愿意而放弃。”刘协淡淡地说道:“先从军中开始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