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1168章 铸金为币

汉道天下 第1168章 铸金为币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个节目接着一个节目上演,气氛变得越来越活泼,就连天子与公卿大臣就座的大堂上,欢声笑语也多了起来,不再是一板一眼的君臣问对。

骠骑将军张济喝得半酣,一时性起,起身跳起了羌舞,左盘右旋,摇头摆臂,好不欢喜。

邹氏原本有些担心,可是见天子兴致颇高,还为张济打起了拍子,也就放了心,任由张济去舞。

张济放弃兵权之后,在南阳住得安稳,却也少了一些热闹,就连旧部都很少登门拜访,是真正的门可罗雀。今天难得高兴,就让他放松一下,要不然真怕他憋出病来。

张济起舞之后,就像打开了魔盒,更多的人主动表演节目。

不得不说,汉人就像是华夏文明的少年时代,精神面貌还保留了很多纯真,即使是稳重的老臣,也不像后世的道学家一样板着面孔,三杯酒下肚,照样高谈阔论,载歌载舞。

文才好的官员更是抓住机会,高声朗诵自己的诗赋,以博天子青睐。

刘协本人对诗赋不是太感兴趣,但他知道其他人喜欢,而且在这个时代,除了歌舞百戏,吟诗诵赋是成本最低,又最能表现文化修养的娱乐方式,所以也不排斥。

皇后伏寿为此还准备了很多厌胜金钱、银钱,作为赏赐的礼物。

厌胜钱不是流通货币,而是禳灾祈福的吉祥物,通常是给小孩子的。只是伏寿准备的这些厌胜钱有些不同,是以金银制成,形制优美,工艺精湛,可以当作艺术品收藏。

这些厌胜钱比五铢钱大一圈,一枚金钱重二十铢,一枚银钱重十铢,按照市面上的金银价格,各值千钱、二十钱左右。比起赵爽受赐十金自然是远远不如,却也是一个意外收获,比直接赏钱更有意义。

杨修吟诗一首,得金钱一枚,到手还没捂热,就被杨彪要了过来。

杨彪把玩着金钱,凑到天子席前。「陛下,此钱甚是精巧,可以大用。」

刘协端着酒杯,一边应付来敬酒的官员,一边与杨彪讨论。

实际上,这就是为了推出金币、银币进行铺垫。

从孝武皇帝推行五铢钱,到现在已经三百多年。应该说,五铢钱对稳定币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五铢钱数量不足的缺陷也就变得日益严重。

货多钱少,富户就藏钱牟利,导致市面上流通的钱更少,物价一跌再跌,手里没有闲钱的百姓遭受两重盘剥,经济也越发崩坏。

所以如何多铸钱,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一直是朝廷想解决的事。即使是董卓当政时,也曾考虑解决这个问题,只不过他的办法太低级,不仅没能解决问题,反而引发了更多的问题。

如今西域商路复通,丝绸等贵重物品换来了大量的黄金,铸金币来解决钱荒自然而然的提上了日程。大司农刘巴是首倡者,也是积极推动者,皇后利用手里的大量黄金铸币,也是在刘协的安排下进行的,厌胜钱只是验证铸币技术的一个成果而已。

铸钱权必须控制在朝廷手中,这是刘协一直以来坚持的原则。考虑到目前的形势,他打算将这个范围进一步缩小,控制在他和皇后的手中。将来他西征,皇后留守中原,就可以通过铸币来调节经济。

在可预见的将来,他还要去寻找著名的黄金产地,将黄金储备控制在手中。

钻石是虚幻的,黄金却是真正的硬通货,永不过时。

作为主管民生的司徒,杨彪自然清楚铸金币的意义。他已经和刘巴多次讨论过这个问题,为此还研究了希腊、罗马的币制,只是没想到天子先行一步,已经解决了铸金币的技术问题。看着手中精美的厌胜金钱,他顿时觉得从西域来的希腊金币、罗马金币太简陋了

论审美,还是大汉更胜一筹,不是那些西域蛮夷能比的。

「金币上,要为王者造像吗?」杨彪轻声问道。

「司徒以为呢?」

杨彪沉吟片刻。「臣以为不妥,不如印年号。」

刘协也觉得在钱币上印头像不妥。一是这个时代的铸币技术毕竟还没精良到那个地步,铸出来的头像其实很写意,根本看不出是谁。二是这个时代并不习惯为活人造像,除非是特殊情况。

比如云台绘制功臣画像。

但云台是皇宫里的重要场所,有着极高的政治意义。货币却是钱,要在市面流通,被无数人把玩。在货币上面造像,对讲究身份、礼仪的汉人来说,有不敬之嫌。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都没有在货币上为王者造像的习惯。

基于这种心理,在一开始,刘协就不赞成希腊、罗马的那种方案。

他对个人崇拜也没什么兴趣。

用年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两人说得投机,又将大司农刘巴请了过来,围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商量。

皇后伏寿见状,识机的便人设席,让杨彪、刘巴宽坐,自己则主动招呼荀文倩等人,与杨彪、张济等人的夫人聊天,接受其他官员家眷的敬酒,拉近感情,营造亲民的形象。

守岁要守一夜,时间很长,太严肃了会让人无趣,坚持不了太久。

上行下效,见天子与公卿如此放松,其他官员们也轻松了许多,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互相寒暄,说些家常里短,或者讨论评析诗赋。

赵爽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除了不断有人找他讨论学术问题,更有权贵的家眷派人问话,婉转些的邀请年后去做客,宣讲他的发现,直接些的问他有没有婚配。

赵爽不太擅长应对这些局面,只能向虞翻请教。

虞翻却很直接。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请你去讲学,你就去。既能宣传你的学术发现,推广天子重学的理念,又能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想将女儿嫁给你的,你也没必要遮遮掩掩。年龄到了,婚姻是必然之事,能挑一个四德俱备的佳妇也是人生一快。

于公于私,这都是好事,没有拒绝的道理。

赵爽年轻,一向信服虞翻,见虞翻这么说,便也放下心理负担,从容与人讨论。

孙尚香坐在虞翻背后,偷笑道:「先生,这一次,我江东算是名扬天下了吧?」

虞翻睨了她一眼,又看看陆议。「还不够。等你们去了西域,立下大功,才算是真的名扬天下。小子,记住,现在的天下可不仅仅是四海之内,还要将四海都包括在内。」

孙尚香眉毛一挑,嘻嘻一声轻笑。「先生不愧是狂士,好大的志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